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向往麦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菲文学] 《麦克图巴特•书信集》第一册

[复制链接]

54

主题

4

听众

13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Rank: 2

31
发表于 2009-5-29 14:17:42 |只看该作者
关于伊玛目•冉巴尼的生平事迹,我们选录和摘译了以下几段材料,供读者了解。

    《伊斯兰教简史》载:
    信仰的千年复兴者――谢赫•阿赫默德是一位天才的作家和一位雄辩的演说家。富有非凡的洞察力,优越的智力和高度的精神力量。谢赫•阿赫默德甚至受到他的导师、神圣的瓦加•巴吉•比拉的尊敬。1603年瓦加去世后,谢赫•阿赫默德成为纳斯班迪教团的首领。他的著作中包含着令人心醉神迷的言论,它使平庸的读者们感到震惊。谢赫•阿赫默德自称是信仰的千年不遇的复兴者,他的弟子们相信他具有非凡的力量。消息传到吉汗吉尔及其朝廷。宫廷里的御用学者特别反对谢赫•阿赫默德的一项声明,声明宣称他实际上已经通过了精神上的升华阶段,其地位甚至超过了先知的伙伴。一份陈情书呈送到吉汗吉尔面前,皇帝宣召谢赫•阿赫默德入朝说明他的声明。吉汗吉尔在他的回忆录里记载了事件的全部经过,因为他的正统观点,他对这位复兴者使用了相当刻溥的字眼。谢赫•阿赫默德解释说,他所谈的只是瞬间的启蒙,而他的真正的精神地位并未接受正统哈里发的崇高地位;神秘的闪现和亲密灵交的突然迸发是任何人都可能发生的,无须 取任何精神上的地位。可是,御用学者和吉汗吉尔不能理解他的解释,皇上很不满意。就在这时,一位朝臣向皇上说明,谢赫•阿赫默德入朝时未下跪。谢赫•阿赫默德回答说,一个穆斯林只能在主的面前跪拜。这就更加触怒了皇帝,他以反国家的罪名将他流放到格瓦里尔。这位长老在格瓦里尔度过一年时间,但仍未停止写作或传道。一年以后,他和皇帝和解。吉汗吉尔体面地释放了他,答应将他留在身边或皇家军队里。长老欣然同意,因为这种地位将使他的讲道获得更大的活动范围。这位复兴者证明自己是一位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他为神秘的真理和沙里亚教法辩护,他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奥里雅显迹汇集》载:
    艾哈迈德•法如格•希尔信迪,第二个千年的“穆占迪底”(宗教复兴家),集学者与苏菲于一身的人,纳格什班迪道路的基柱。他的道乘来自于他的谢赫、教门的支援者穆罕默德•巴吉。他的谢赫曾这样说过:“当我到达希尔信时,我在梦中梦见一个人。有人对我说他确是他的时代的‘固图布’,当他看到你时,他会因为那种情况和活动形式而认识你。他对他也说了那样的话。当我进入希尔信迪时,我发现在那儿有一枝点燃的巨大的火炬,它高入云霄,其光充满东西方世界,人们纷纷从其上点亮各自的灯盏,他说,这正是你的事业”。
    谢赫•艾哈迈德•希尔信迪多次说过:我一次又一次地升上了光辉的“阿冉什”,当我升于其上时,我从它那儿看到了伊玛目•谢赫•纳格什迪的位置,我看出在那之上有极少数的一些谢赫的位置,其中有曼尔如菲•库勒黑和谢赫•赛尔迪•罕拉则。在他的位置之下是谢赫•乃智门丁•库卜忍耶和尔俩文丁•阿塔尔,以及其余的谢赫;在这个层次之上是穆圣家族和四大哈里发;在他们之上,我们的圣人位置的一端是全体先知,天仙的位置在另一端,穆圣的位置则更高更上。应知每当我要升华时,那对我来说是轻而易举又是不由自主的。
    希尔信迪说:穆圣向我报喜,的确你在理学知识中是权威,在清算日真主会因你的说情而饶恕成千上万的人,他亲手给我写了引导的凭据,穆圣对我说,在此之前我没有给任何一个人写过这样的东西。
    希尔信迪说:真主使我阅读了复生日进入我们系统的男人和女人的名字,的确我的系统通过我的儿子而保留到复生日,甚至“马赫迪”成为这个系统的一员。
    他说:我看见纯洁的“克尔拜”(天房)围绕着我,向我致敬。
    他说:真主给了我引导事情的巨大力量,那时假若我将它投向树木,它只能干枯而不能发绿。
    一部分谢赫曾写信问他,他所声言得到的那些境界品位,圣门弟子们是否得到?按最相宜的他们得它时是一下了的顿悟,还是逐步的渐悟?………….
      希尔信迪说:我坚信圣门弟子们由于他们仅仅看了一眼穆圣而得到了品位。
    在莱麦丹月开斋的时候,他的十个追随者邀请他去开斋,他便答应了他们,当在夜幕降临的时刻,他在同一时刻亲临十个追随者的每一家,与他们一起用了开斋饭。
    有一次他仰头观天,天下着蒙蒙细雨,他便对天说,此时你停止下雨,雨便在那一时间停止了。
    有一个夏巴尔地方的人,特意去拜见谢赫•艾哈迈德,他晚上到达希尔信迪,他在一个反对谢赫的人家过夜,而他不清楚他是谢赫的敌人,这个人便问他是何原由来到希尔信迪,他便对那个人说,是为拜访谢赫而来。他便在其家受到攻击,当那个人看到那一切时,他非常害怕,他便向谢赫求救。他秘密地说:“先生啊!我为追求真理而来,这正是我来拜访你的决心所在”然后他便进入了梦乡。早晨起来一看,那家的主人已在昨夜死亡。他便快速来到谢赫跟前,他要向他陈述这条信息。他看到谢赫面带微笑,并对他说:“晚上的事情已经过去,白天再不要提它”。
    有一个患癞病的人向谢赫请示为他祈祷,他便为他向真主祈祷,他的病就痊愈了。
    当追随他的人越来越多时,招致了当政者对他的嫉恨,将他逮捕入狱,度过了六年的监狱生活。之后便获得自由。他的大孙子谢赫•赛尔迪记载,他被释放的原因是在戒备森严,岗哨林立的监狱中出入自如,每到聚礼日他都神不知鬼不觉地去参加聚礼,然后又返因监狱。鉴于监狱对他形同虚设,便释放了他。
    谢赫•穆罕默德•曼尔苏木(谢赫•艾哈迈德的儿子),有一次得了重病,生命 危,他的父亲对其家人说:“你们不要担忧他,他是一个长寿的人,因为他承担着引导人的重要使命,他会象我一样,手执传教的权杖,成百上千的求道者会围着他”。正如他说的那样,他一直活到了九十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4

听众

13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Rank: 2

21
发表于 2009-5-29 14:11:46 |只看该作者
伊玛目•冉巴尼生活的历史背景及生平事迹

    伊玛目•冉巴尼是十六世纪后叶至十七世纪前期莫卧儿王朝统治下的印度著名的伊斯兰思想家和宗教领袖,历经莫卧儿王朝阿克巴与贾汗吉尔(1605-1627)两朝。
    莫卧儿王朝又称莫卧儿帝国,是16-19世纪由原中亚贴木尔王室后裔、阿富汗――土耳其封建主集团首领巴布尔大帝以武国征服印度时,于1526年建立的王朝。“莫卧尔”一词系“蒙古”的转间。莫卧儿王朝从巴布尔大帝至巴哈杜尔沙二世共经历了十七任皇帝。莫卧尔王朝在第三任皇帝巴布尔大帝的孙子乌德丁•阿克巴大帝在位的时期(1556-1605)达到了鼎盛,控制了约占全印度三分之二的版图。到奥朗则布统治时期(1658-1707),除德干的东南部分外,次大陆几乎全为莫卧儿王朝所囊括,形成印度历史上最大的也是最后一个伊斯兰封建王朝。
    阿克巴大帝在位时,在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规定司法系统独立,中央大法官任命省法官;实行税法制度,废除土地税承包制;制定了促进农业和鼓励经商的政策;实际宗教宽容政策,对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兼容并蓄,废除对非穆斯林征课人头税;允许被迫改奉伊斯兰教的印度教徒恢复原本的信仰;各级官员除委派穆斯林担任外,也任命印度教徒任职,以消除民族矛盾;宣布废除印度教徒传统的寡妇殉葬、杀婴、童婚等陈规陋习,允许寡妇再嫁;鼓励学术文化发展,提倡伊斯兰文化与印度各种文化的融合。阿克巴统治时期,莫卧儿帝国发展到“黄金时代”,印度达到空前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阿克巴大帝在宗教上制定了一种混合折衷的泛神教,“这种教使伊斯兰教、印度教、耆那教、拜火教、乃到基督教的共同因素都结合在它的教义中。新宗教的基本要求是敬神,神的标志是天上的太阳和地上的火光。1579-1581年,阿克巴颁布“不谬敕令”(即皇帝敕领是不谬的),剥夺伊斯兰教和教法学家的权力之后,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宗教改革的法令,其中以1581年发布的“神条信条”最为重要。信条宣称,理性是探索宗教信仰问题的基础,并据此规定了伊斯兰教的“十诫”和“十德”,十诫包括伊斯兰教提倡的戒绝、淫荡、欲念、私吞、欺诈、诽谤、剥削、威胁、傲慢等8种邪恶,汲取了耆那教的不杀生和天主教的独身主义。十德是心胸豁达、克制恶行、戒除物欲、净化心灵、断绝色欲、格守虔信、忠诚谨慎、文雅慈善。阿克巴颁布“神圣信条”旨在约束朝廷中因循守旧、不容异已的伊斯兰封建贵族,尚未推行到一般穆斯林民众之中,其追随者乘机恭维,尊他为“完人”“千年复兴者”和“划时代的主宰”。以“安拉的阿克巴”相称,向他行叩拜礼(在国王面前吻地是一种旧俗;它是后期奥斯曼王朝苏丹――哈里发宫廷礼仪的一部分,阿克巴把它发展为前额触地)。每天举行四次拜太阳仪式,每日要赞美太阳一千次。印度教的传统当时在宫庭尉然成风。这种“神圣信仰”无疑破坏了伊斯兰教的独特性,削弱了“古兰”与“圣训”的思想主导地位,形成穆斯林被印度教同化的危险。毛杜迪先生认为“国王及其教徒对伊斯兰所做的一切,无不显示着对伊斯兰刻骨铭心的仇恨。”根《伊斯兰教简史》载,“所谓泛神教不过是一种短命的异端,它在阿卡巴生前就已死亡了。临终时,他在床榻上聆听了《古兰经》的诵读,死后按穆斯林的仪式举行了葬礼”。
    阿克巴大帝时期,在伊斯兰教内部,“随着广大穆斯林群众从他国进入印度,将波斯、呼罗珊等地的道德和信仰流行病带进印度,而在印度加入伊斯兰的人并没有接受过纯伊斯兰风格的教育,所以还保持着许多蒙昧主义的遗风陋俗,以上两部分穆斯林混居到一起后,通过思想和信仰上的互相整合,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文化复合现象,人们美其名曰‘伊斯兰文化’,其实从不乏多神论思想、种族主义、阶级意识、迷信神化和封建传统。在世俗诱惑中迷失了方向的欧莱麻(穆斯林学者)们不但没有挺身而出,戮破这一文化怪胎的谬误,而且摇身一变成为这个新宗教的专家、司仪,他们接受人们的许愿和礼物,任人肢解完整统一的伊斯兰,苏菲派则陷入泥潭之中,禁俗主义,希腊哲学等鱼龙混杂,由此而产生了异端苏菲学说,严重影响到伊斯兰的信仰和道德,从而使人们认为在伊斯兰中‘脱利格体’(道乘)和‘沙里亚’(教乘)互不相干,甚至与伊斯兰没有关系;同时内学派和外学派(内学派认为每句经文都有其内涵,穆斯林不能只遵循经文的外在意义;外学派则主张以经典表面文字解释经文,认为经文是明确的,并无内在奥义。这二者都是伊斯兰教史上的极端派。译者)相互脱节,强调内在是认识外表的标准,从而致使内学派混淆了合法与非法的界线,从事实上否定了伊斯兰律法,他们为所欲为地制定和废黜法律,以自己的意愿将某些事务定成最重要的功课,大部分‘穆勒西德’(苏菲导师)和‘行路人’(即履行苏菲功课之人)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苏菲哲学的影响,尤为糟糕的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了泛神论(译‘存在的统一’)思潮。”当时印度的卡迪里、车什挺耶等苏菲教团都接受了“存在单一论”的思想。
    伊玛目•冉巴尼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异端盛行、正教湮灭的时代,伊斯兰世界期待着一位复兴教门、纯洁教义、引导正道的“穆占迪底”(复兴家)来重振日益式微的伊斯兰。也正是这位第二个千年宗教复兴家,不辱使命,使印度的穆斯林摆脱迷误,走向正道,使印度的伊斯兰教重新恢复了它的光明。
    伊玛目•冉巴尼出生在印度拉合尔与德里之间的希尔信迪,据《麦克图巴特•书信集》边文载,希尔信迪是一个森林地区,狼虫虎豹出没的地方。其父阿布都•艾哈迪,其家庭谱系追溯到四大哈里发之一的欧麦尔。其母族系可上溯到卡迪里教团的创始人阿布杜•卡迪尔•吉拉尼。伊玛目•冉巴尼从小接受父训,长大后又遍访各派名师。通背《古兰经》、精通圣训学、经注学、理学、苏菲学。青年时期在锡亚尔科特从苏菲名师学习车什挺耶、苏哈瓦拉迪、嘎迪忍耶教团的学理,后到德理深造。伊玛目•冉巴尼的转折点是他遇上了最重要的导师穆罕默德•巴给•比拉(1563-1603),最终选择了正统的乃格实班迪教财,成为正统信仰的坚定维护者。
    穆罕默德•巴给撒玛尔罕人,“他一生虔敬,把他的全部财产分给穷人,开办学堂和清真寺附属学校,商队、客栈和孤儿院,资助各种社会慈善机关,供养圣族后裔和学者,深受世人爱戴,被称为‘长生不老的长老’”。他在印度建立了乃格什班迪教团。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在印度培养了被称为信仰的千年复兴者伊玛目•冉巴尼•希尔信迪。
    伊玛目•冉巴尼在穆罕默德•巴给的精心培育下,走完了苏菲的修炼历程,精神升华到最高境界,从精神的升华回到了现实的世界(即从“陶醉”品回到了“清醒”品)“一马当先公然向当政者庇护下的丑恶现象进行斗争,捍卫受他们仇视的伊斯兰正教”同时对当时存在于穆斯林中的各种异端思想、标新立异的行为、伪苏菲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批判和斗争。
    他的导师穆罕默德•巴给曾给一些追随者和学生写信高度赞扬了伊玛目•冉巴尼,他在信中说:“谢赫•艾哈迈德是希尔信迪人,他是受到启示的学者,知识渊博功修强劲的人。他伴随我近一生的时间。我见证了他各种奇异境界状态,他有高尚的德行、崇高的品位。我希望他成为照亮世界的明灯;我坚信他的完人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6-26 19:29 , Processed in 0.04985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