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申请 登录
真境绿翠网 返回首页

史鉴的个人空间 http://nabiway.org/?563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保安族迁居积石

已有 663 次阅读2015-2-1 17:11 |个人分类:各地伊斯兰教| 青海省, 保安族, 东乡族, 积石山, 刘集乡

保安族迁居积石
保安族主要聚居在今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大河家乡的大墩、甘河滩、梅坡三个村和刘集乡的高李村,习惯上称之为“保安三庄”。历史上被称为回回或“保安人”,解放后才正式命名为保安族。
保安族原住在青海省同仁县境内隆务河两岸的保安(妥加)、下庄、尕撒尔三地,当时称作“保安三庄”。这儿在汉唐时期,曾先后为西羌、吐谷浑、吐蕃占据。五代至宋,曾归  厮  或西夏管辖。元代这里成了兵家过往的交通要道。元世祖忽必烈平定康藏后,曾设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完全控制了包括河州、同仁在内的广大地区。河州是蒙古军屯戍重镇,同仁是当时的重要边卡。蒙古驻军中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组成的“探马赤军”驻扎在隆务河畔,亦兵亦农,屯田备战。到元世祖后期,全国局势稳定,元朝将“探马赤军”编入民籍,成为民户。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士兵和土著各民族联姻结亲,遂有一定数量的土族、撒拉族、藏族溶入,并受这些民族的影响。他们长期定居于保安这个偏僻地方,又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形成共同语言,具有共同心理素质,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保安族。保安族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其语言属阿尔泰系蒙古语族。
保安族自形成到十九世纪初,一直生活在青海同仁县保安地方。明代以后,统治者为了“守边防蕃”,曾先后派兵驻守。万历年间,又在同仁(原隆务镇)附近修筑隶属河州卫的保安城堡,设“保安营”,置都指挥,管辖“同仁十二族”(保安地方的十二个以藏族、土族居民为主的大部落)。
清朝初期,保安地区仍归河州保安堡管辖。乾隆年间在保安增设营制,改属循化厅,改都指挥为都司。
清咸丰年间,在隆务寺宗教上层和部分土司、头人的欺压、挑拨,造成保安人与土、藏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保安人人少力单,只好被迫离开了世代辛勤劳动所建立的家园。他们首先迁到循化,在那里受到撒拉人的热情款待,居住了三年,因该地当时社会情况复杂,人多地少,生活困难,便决定再次东迁,进积石关门,来到大河家,又由大河家迁往 藏,后又返回大河家。原尕撒尔地方的保安人定居于大墩,保安城的安居于梅坡,下庄的定居于甘河滩,这就是后来所称的“保安三庄”。下庄的尕马家人落居在柳沟的尕集,、斜套和刘集的高赵家。至此他们才结束了五年左右艰难困苦流动迁徙的生活。
在清代,保安族人民为了改变贫困和被压迫状况,和河州各族人民一道,对残酷的封建统治和压迫,进行过多次反抗斗争。同治年间,保安族义军同各族义军一道,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清军。光绪二十一年,保安族人民积极参加河湟反清斗争。光绪廿六年守卫北京的“甘军”中有几十名保安族士兵,同全体将士一道,英勇地打击八国联军。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入住申请
验证问答 换一个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5-3 18:45 , Processed in 0.0259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