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06|回复: 0

中国伊斯兰教 名贤名墓史料选 (第一辑)(5)伊斯兰教扬州先贤普哈丁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3

听众

103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4-9-30 11:17:47 |显示全部楼层


扬州先贤普哈丁
元明史料
··江苏扬州先贤墓清真寺碑
约元末明初(1341年——1398年)
志曰:崇真寺位闾门外,去城西南里许有淮宕村,德崇[宗]时兵燹残毁。会太傅白公来守平江,乃请诸朝,谓回回与唐最为亲睦,以故涉险来宾有为圣朝氓者甚众,宜安之以事天报本。奏准。即以本寺旧址重建之。赵宋间常有五色彩光,夜烛霄汉,是以改名瑞凝寺。宋景德初,有丁相卜居此地,其巷名丁家里,曰瑞符;于是按其光起处,凿为荷花池,冀获其所瑞之物,结果邈无迹影,迄今其地尚称荷花池。厥后,丁相以事谪崖州,宅亦寻废。宋南渡后,于绍兴十二年奉旨查寻,得知故相丁宅原属来朝敕赐者,乃回回人。继后耶官律花亦阿申等整理故址,筑草殿三间,工甫告成,其光遂隐,是后里人即以瑞符称其寺。开庆元年,先贤补哈丁兹驾临吴,寄居本寺,大阐真宗,致称西来祖师,因名西来寺。嗣大元至正四年,平章盖史把忽木儿定致仕归,拟迁本寺,洒扫祈祷,欲以保国安民,具疏奏准,奉圣旨命近传火先等,赏敕鼎镬以建之,颁其额曰礼拜寺。赐给本村圩田百八十亩,以为兴办义学之资,其他田地俱属寺中公用者,各有图书里分,故勒诸石。(见余振贵 雷晓静主编《中国回族金石录》 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1年7月第1版)


清代史料
··西域人补好丁墓*
《江都县志》
西域人补好丁墓,在大东门外,官河东岸。(乾隆八年《江都县志·卷十八 冢墓》)


      西域先贤普哈丁之墓*
西域先贤普哈丁之墓 乾隆丙申荷月重建(2006年抄于普哈丁园)
        
       乾隆丙申桂月碑*
宋德佑元年西域至圣一十六世后裔大先贤补哈丁、宋景延三年西域先贤撒敢达、明成化元年西域先贤马哈谟德、明成化五年西域先贤展马陆丁、明弘治十一年西域先贤法纳。乾隆丙申桂月重建。(2006年抄于普哈丁园)
              
            道光碑文*
道光乙巳年,众姓捐造石岸,重修殿宇,经营不易,自兹以往,惟望时加修理,勿使荒废,墓土保全,永垂不朽。(2006年抄于普哈丁园)
          “道源西土”匾文*
道源西土  赐进士出身统带督标水师前营,两江补用都间府前署皖南镇标右营守府伍殿梁敬立
光绪三十二年六月 吉立(2006年抄于普哈丁园)

··西域先贤普哈丁墓碑记
先贤历史记略:普哈丁者,天方之贤士,负有德望者也。相传为穆罕穆德圣人十六世裔孙,宋咸淳间来游扬州。其先绿扬城东有龙王庙,老僧华仙素擅法术,颇有名誉,见先贤欲一斗其伎俩,卒不能胜,乃折服而退。未几,先贤亦归西域。越三年,复东游至津沽,遂移舟南下,一夜即达广陵。抵岸,舟子呼客起,不应,视之,则已归顺矣。时德示右元年七月二十三日也。事为郡守元公所闻,知为异人,乃建墓于兹土。国初,海贼入寇,兵至维扬,见此墓疑有宝石金玉等物,发之,石甫启,火光忽冲出,烈烈熊熊,贼猝不及防,负伤者甚众,胆乃大丧,退数十里。守者见墓中并无骸骨,但有天经一卷及冠履扇杖而已。呜乎!以事略,且教门至宋已成江河日下之势,脱非我先贤留此显迹,觉世警愚,使后人得所观感,至今宗教更不堪设想矣。先贤乎!其殆为贵圣之代表,抑亦为吾教之干城也乎?
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初旬,教中一分子谨序并书。本寺以妈目等监刻。(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江苏文史资料〈第115辑〉》,扬州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扬州文史资料〈第19辑〉·扬州宗教》)


民国史料
··扬州先贤墓考略  
杨健美
于本年五月间,曾发表《扬州回教概况》一文,已略记扬州回教梗概。至先贤墓之介绍,早拟动笔。以所知不详,一再迟迟。今就暑假之便,返扬赴先贤墓寺实地调查,惟所得仍不足,仅就片断之记载及传说述之于后,以供关心者之参考。
顺治十五年仲秋,先贤墓清真寺重建觉斯楼,择吉定础。握[掘]地得一断碣,洗而视之,据载为梵字横书,人皆莫识。适瑞符里人隐斋张志中氏能解其意,但惜乎碑体损缺,不能一睹全文。盖今其碣亦难寻乎!兹记其大意如下:(略)
上文虽不完整,又经译解的出入和传抄的谬误,但尚能略领其意,先贤墓之由来,亦可略知梗概矣。据一般人所传说,其地为沙龙之首,地势高埂,原名沙龙岗。人皆称吉兆之地。复有清水泉一眼,已于隋时开掘运河,适值其上,故湮没水中。北有龙王庙,老僧华仙住持庙中。当是时,先贤补哈丁来游扬州,正宋咸淳之时也。
先贤补哈丁抵邗江(扬州古名),因与老僧华仙争夺寺址,有种种神妙传说,盖近乎神话,不复重录。综之,先贤获得寺址甚广,遂辞去。越三年,又来东土重游,于天津大沽买舟南下。当时扬州太守为元广恩,传闻亦回教徒,先贤逝世前,尚致函元公,请求保护。殁后葬于该寺,是寺遂称先贤墓。
  宋德佑元年,补哈丁葬此。后景延三年,西城先贤撒敢达,明成化元年,西域先贤马哈谟得,成化五年,西域先贤衣马路丁,弘治十一年,西城先贤法纳,以及郭爸爸等皆葬于该寺。
  弘治十五年,先贤法纳卒于寺,住持哈铭阿衡葬之,并立墓建亭于补哈丁墓侧。明末清初,海贼郑国信等入寇,陷扬州。贼众疑先贤墓中有宝,掘之。据传墓中冲出火光数丈,毙贼为〔无〕算。遂大焚掠而去,殿宇尽成焦土。康熙壬辰年,该寺掌教偕丁南屏太史,捐资重建窑亭五座及四壁围墙。乾隆丙午年,重修大殿三间,厅房五间;兴义学,置义冢。道光年间,湖水决口,水势汜滥,石岸墙基,均被冲毁。蓝见森掌教乃联合朱德春等,募捐重修殿宇石工,道光廿五年乙巳工始告竣。咸丰三年,红巾作乱,又将寺中焚烧一空。事后四方捐募,仅建立大殿窑亭天方矩护三间而已。
  同治七年,诸鸣歧、闪殿魁、蒋恒清等,建筑东讲堂。光绪丁丑年,得王永亮助理,重修大殿浴室。癸未年重建北讲堂、北亭台一座。光绪二十六年,重修围墙,换造石栏。光绪二十九年重修东讲堂。
所有之建筑,依然旧观,不过稍形颓废。今则古木合抱,苍苍一色,颇以幽境,惜无人经营管理,如此佳境,他日不知伊于何态也。(李兴华 冯今源 《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 1911-1949 上册》,原载《晨熹》2卷 9期 〈1936年〉)

当代资料
           ··普哈丁墓园  
许凤仪 朱福火圭
站在扬州城东古运河西岸向对岸望去,河东一座林木葱茏的土高岗上,有一组别具风格的建筑,特别是那座高出群体之上的厅阁,充满异域情调,不禁使人想起《一千零一夜》中某些插图所描绘的建筑式样。厅阁上嵌有一方石额,题曰:“天方矩矱。”“天方”一词始于我国的明代。《明史·西域列传四》:“天方,古筠冲之地,一名天堂,又日默伽。”原指沙特阿拉伯的城市、伊斯兰教主要圣地之一的麦加,但后来则成为整个阿拉伯半岛的泛称。正象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曾被译作《天方夜谭》,这里的“天方矩矱”,就是阿拉伯的典范人物或可以作为准则的阿伯人的意思。是的,这里安息着一位中古时期的阿拉伯人,他的名字我国古代译作普哈丁或补好丁。尽管正门的石额上清清楚楚地刻着“西域先贤普哈丁之墓”的字样,扬州人还是习惯地称这里叫“回回堂”。
这组建筑在扬州的名胜古迹中显得很特殊,它说明,历史上扬州和阿拉伯人的关系是悠久而密切的。自唐初中国和阿拉伯(当时称大食)正式交往以来,扬州就成了阿拉伯人经常往来和定居的都市之一。唐时,聚居在扬州的阿拉伯商人数以千计,当地人和他们处得很融洽,彼此间也很信任,除了经济贸易等业务上的来往,还常常相互以已事相托,表现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情感。扬州的名字常见于唐时阿拉伯人的著作中。迨至宋、元,这种关系一直没有中断过,先后有不少阿拉伯人来到这里从事商业或宗教活动。在众多的与扬州有着深切关系的阿拉伯人中,普哈丁是声誉最显著、留下的影响最大的一位。
综合有关史料,大致可以知道:普哈丁是中古时期的阿拉伯人,据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第十六世裔孙,在国内颇有德望。我国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来扬州传教,前后在扬州生活了十年,他在传播伊斯兰文化的同时,还曾参与建造扬州的仙鹤寺。据《嘉靖维扬志》载:“礼拜寺(按即指仙鹤寺)在府东太平桥北(今扬州汶河路南端东侧),宋德示右元年西域补好丁(按即普哈丁)游方至此创建。”此寺与广州的怀圣寺(光塔寺)、泉州的麒麟寺、杭州的凤凰寺齐名,同为我国伊斯兰教著名的清真寺,在南方伊斯兰教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后来他去山东济宁传教。德示右元年(1275年)七月乘船南下,当月十九日抵达扬州,黎明泊岸后船夫喊他,没有听到回答,到舱里一看,他已逝世了。当时从他身上找到一封遗书,是留给与他很要好的广陵郡守的。他曾经和郡守说过,古运河东岸的土高岗是个好地方,我如果死在中国,就把我葬在那个地方,现在就要求这么办。郡守遵照他的遗愿,把他安葬在这里。
这座墓园,最初建于公元十三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南宋时期,是专为安葬普哈丁的;后来又陆续增添了在我国去世的其他阿拉伯人的葬墓。历代对它都有所修建。《嘉靖维扬志》说:普哈丁“墓在东水关河东;洪武二十三年哈三重建,嘉靖二年商人马宗道同住持哈铭重修。”清代又加以整修。为了保护著名的历史文物,解放后更多次进行维修整理。
整个墓园是阿拉伯式的,面积虽不大,但小巧而精致,在扬州的古建筑中别开生面。大约是不忘“西域”故土的意思吧,正门和主体建筑都是朝西的。迎着正门的是石级甬道,直达“天方矩矱。”门厅。石级两旁饰有浮雕石栏,雕有狮子戏球、鱼跃龙门、犀牛望月、三羊开太等十四幅人们喜闻乐见的图案,造型生动,技法圆熟。石栏外略点缀了些花木。拾级而上,穿过并排三间的“天方矩矱。”厅,是一片洁静的庭院。左有北轩三间,对面有东榭三间,一式是小巧轩敞的瓦屋,简朴而清幽。北轩稍前,院的两侧有结构相同的对亭,左面的称北亭,右边的称南亭,都在抱可合围的古老银杏树的铁柯浓荫覆盖之下。北亭的东壁上,嵌有清光绪三十四年重修墓园时立的“先贤历史记略碑”,碑文用汉文写刻,简明扼要地记述了普哈丁来我国传播伊斯兰教的事迹。过北亭即为墓地。最先为法纳的墓亭,亭额上书有“宋德示右元年西域至圣一十六世后裔大先贤普哈丁、宋景延(按当作炎)三年西域先贤撒敢达、明成化元年西域先贤马哈谟德、明成化五年西域先贤马六丁、明弘治十一年先贤法纳,乾隆丙申桂月重建”的文字,这显然是一方总额。
经法纳墓亭向北数步,就是普哈丁的墓亭。墓亭四壁有拱门,南向拱门右侧有一竖碑,为清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立,上镌“西域得道先贤补好丁之墓”,两旁并刻有十只仙桃。普哈丁墓亭平面呈方形,面积约十四平方米,亭高三点五米。亭的内部为圆拱顶,正中悬一用红黑两色书写的阿拉伯文方匾,意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钦差。”普哈丁墓在墓亭中央的地下,上有五级矩形青石墓塔。伊斯兰教重绿色,故墓塔皆以绿色作底,上有描金阿拉伯文。每层塔石上,雕有牡丹、缠枝草和如意形花纹。第三层的塔石上,还用阳文刻着阿拉伯文《古兰经》上的一些章节。
普哈丁墓亭西南尚有一座墓亭,与法纳墓亭相似,都是砖拱球顶结构,内立两个墓塔,据推测,可能是马哈谟德和马六丁之墓。
普哈丁、法纳及马哈谟德、马六丁三座墓亭紧紧相连,东北两面,竹影婆娑,绿荫蔽地,显得幽静而肃穆。东北角上有一株银杏,老干虬枝,拔地而起,远看若雷劈般分成两半,近看却是新老两干同出一根,姿态极为奇异。它风雨不动地矗立着,已经陪伴墓主人好几百年了。
普哈丁墓亭向南,对亭的南亭之西,另有一座墓亭,里面也有两个墓塔。一为阿拉伯人的,可能是撒敢达之墓,但因无文字可征,尚难证实;一为中国人的,墓塔上有“陕西西安府长安县明故客商王鉴于弘治拾肆年闰七月初四日故世,男王济孙王栋立”的汉文字,可以知道死者叫王鉴。这个墓亭的式样与结构和法纳的墓亭相似,一般说来,中国的伊斯兰教徒死后不应有这样的墓亭,王鉴是如何能分享这个墓亭的,目前还不清楚。
普哈丁墓亭向西,有四通两面都刻有文字的阿拉伯人墓碑,这是民国十三四年(1924-1925年)间从扬州南门外挡军楼基础中拆出来的,先移置在城内仙鹤寺,后又移到普哈丁墓园。碑高约零点七五米,宽约零点五米,分别用汉文、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刻成。有姓氏可考的为:捏古伯,撒穆逊丁,撒穆邦乃基,尔略丁,尔伊赛哈同(女)。他们都是宋末元初来我国传教或经商,死后葬于扬州的。这些碑文,有的记载死者的姓名、身份和死亡的年月,如第一通墓碑正面用汉文载明:死者叫捏古伯,是徽州路(今安徽歙县所在地)的官长,第三通墓碑第二面用阿拉伯文载明:死者是一位妇女,回历七二四年亡故,名叫尔伊赛哈同。她是贞洁贤德有为的妇女。她的父亲是伊斯兰教中有声望的官长,名叫勒尊丁。有的载有《古兰经》的一些章节,有的是穆罕默德的言行录,有的是伊斯兰教的格言。如:死亡的意思就是由暂时的境地转移到永远的境地;死亡这一门径是任何人必定要进入的。愿望世人多作善良事,莫作恶,免得后悔。也有的是些颂词、祷文,撒穆逊丁墓碑的祷文是:主宰呀!求你慈惠这一来自远方的死者,并求你保佑他的坟墓清洁。这些墓碑是中阿友好史的实物资料,很为珍贵。现在把它们妥善地嵌在一堵短墙上,两面的文字都清晰可见,旁植苍松翠竹,象征中阿人民的友谊长青不败。
墓园内还有二十九个地面墓葬,葬的全是明清以来的中国伊斯兰教徒和宗教职业者。他们希望死后把遗体埋葬在普哈丁墓旁,靠近“哈赛”(意即圣人),以冀得到真主的保佑。墓域的北面有一石碑,上刻“先贤遗迹”四字。整个墓域花木扶疏,绿荫如盖,很是静谧。
在普哈丁墓园大门内右侧,有一小门通向一座清真寺,寺内有座西朝东拜礼堂五间,南端有水房(浴室)三间。堂前的院落中,有一株多年蔷薇依墙伸展,每到花开季节,香气馥郁,溢于墙外。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在远方异乡死亡的人,犹如在战场上牺牲的烈士。就中国人民而言,对为增进民族了解而在远方异乡死亡的人,是倍感尊敬与怀念的。普哈丁墓园及仙鹤寺的建造和长久保存,是这种感情的生动的体现。成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壬寅(1542年)的《嘉靖维扬志》记载:于嘉靖二年(1523年)重修普哈丁墓园的住持哈铭,“至今领礼部札付替袭住持”,这是当时为长期保护管理这座墓园而采取的措施。种种情况说明,我国历来是十分重视这座墓园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的存在,将能进一步推动中阿人民友谊的不断巩固和发展。(见许凤仪 朱福火圭《扬州风物志》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0年6月第1版)
         ··仙鹤寺与普哈丁墓
    扎西(藏族)艾力肯(维吾尔族)拉杜(彝族)摄影报道
公元7世纪,江都(今扬州)是长江的出海口,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又在此与长江呈十字形交汇,这里成了中国内地连接海外的交通枢纽,是当时的“东方四大商港”之一。据记载,初唐兴盛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就有交往,伊斯兰教就是从阿拉伯半岛经过海上丝绸之路由扬州等地传入中国的。当年有不少从事经商、种植、传教等的阿拉伯半岛的穆斯林在繁华的扬州居住生活,与当地各族人民相处和睦。后来,他们中许多人和当地妇女结婚,又有了自已的产业,于是定居下来,成为中国早期的穆斯林。
扬州现存的仙鹤寺和西域先贤普哈丁墓就是中国与阿拉伯人民传统友谊的重要历史见证。据史料记载,普哈丁于公元1265年来扬州阐扬伊斯兰教,据说他是公元七世纪初创建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至圣的十六世裔孙。由于他乐善好施,扶弱济贫,赢得了扬州穆斯林们的拥戴,受到了当时地方官府的礼遇和保护。他在扬州传教期间还创建了东南沿海四大礼拜寺之一的仙鹤寺(其余为广州的光塔寺、泉州的麒麟寺、杭州的凤凰寺)。仙鹤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吉祥物,又因“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诗句脍炙人口,普哈丁在兴建礼拜寺时,尊重民情,把建筑物按鹤的身躯从“嘴”到“尾”布局,这是扬州仙鹤寺名的由来。普哈丁于公元1275年归真于扬州,葬于古运河畔。当时,扬州穆斯林怀着崇敬的心情,按照中国尊长敬贤的民族传统习惯,为这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阿人民的交流和友谊作出贡献的兄弟建了“拱拜”,形成了墓园,墓园内还有礼拜殿和净身房。从此,普哈丁墓园也成了中外穆斯林名人的葬地。
700多年来,仙鹤礼拜寺和普哈丁墓园一直受到扬州各族人民的珍视,也为历代政府明令保护和修缮。每逢节假日,很多国内外穆斯林都要前往念经礼拜,前来瞻仰的旅游者也络绎不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民族画报》 1999年8期  总第431期)
普哈丁墓及阿拉伯人墓碑
《扬州市志(中册)》
位于市区解放桥东堍古运河东岸土冈上。墓园俗称“回回堂”。普哈丁相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第16世裔孙,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来扬州传播伊斯兰文化,前后10年之久,并在城内创建礼拜寺(今仙鹤寺),死后葬于此。穆斯林尊其为先贤墓。其后又有于南宋来扬传教的阿拉伯人撒敢达和明代来扬传教的阿拉伯人马哈谟德、展马陆丁、法纳附葬墓园内,并有民国16年出土的元代阿拉伯人墓碑保存于此。墓园历代屡有修葺,并于西南隅增建清真寺。现存建筑多为清人遗存。1953年、1959年分另进行过维修。1983-1985年,省、市政府累计拨款17、4万元大修墓园和清真寺,并在墓园内东南侧新建望月亭。
普哈丁墓包括墓园、清真寺和园林3部分,建筑形式中阿结合,具有地方风格特色。大门西向临河,拱门上有“西域先贤普哈丁之墓”石额,门内左侧为清真寺,有礼拜殿3间。迎大门正中为有栏板的石阶,拾级而上即达二门。门厅面阔3间,明间4角攒尖顶,正面门额题:“天方短()”。门内为庭院,北侧有3间南向小轩,后带抱厦,迎面为西向小轩3间。院中有古银杏,浓荫下有两座南北相向的对亭,北对亭内东壁上嵌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立《先贤历史记略》碑,过此亭向东北有最大的墓亭即普哈丁墓。墓亭平面呈方形,四壁皆有拱门,南门东壁上嵌清雍正四年(1726)立桃形图案竖碑,上镌“西域得道先贤补好丁之墓”。墓亭外为4角攒尖简瓦顶,内为砖砌穹窿顶。亭中央有伊斯兰教徒塔式墓盖顶石,5层矩形,每层平面雕牡丹纹饰,立面刻缠枝草和如意花纹,第3层立面上阳刻阿拉伯文库法体《古兰经》章节。墓亭东北有银杏1株,老干虬枝,是与墓园同龄的古树。
墓园内另有几座墓亭,形式结构与普哈丁墓亭相仿,但体量较小。与普哈丁墓亭西南角毗连的1座,一说是展马陆丁和马哈谟德这墓。与此墓东南角相毗连的一座是法纳墓,南面门上有石额,上刻“宋德示右元年西域至圣一十六世后裔大先贤普哈丁,宋景炎三年西域先贤撒敢达,明成化六年西域先贤马哈谟德,明成化五年西域先贤展马陆丁,明弘治十一年西域先贤法纳,乾隆丙申桂月重建。”
南面对亭内,西壁上嵌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立《重修先贤普哈丁墓》石碑1通。亭西有墓亭,内有两墓塔,一为明人王鉴墓,另1座无考。在墓园内还分布有30座墓塔和两块墓碑,墓主人是明清以来卒世的中国穆斯林和阿訇,墓园东南是新建的两层望月亭,从望月亭向东有门通园林部分,门东上有“先贤遗迹”石额,墓园,清真寺与园林整个占地面积达1、5万多平方米。
元阿拉伯人墓碑在普哈丁墓西北碑亭内,计四通八面。民国16年拆除城南挡军楼时出土,先置于仙鹤寺内,1960年移此保存,1984年建碑亭。形式仿墓亭,平面呈长方形。四通墓碑置亭中石座上,碑身周边雕有精美的纹饰,两面有碑文,记载墓主姓名,身份和卒葬年月,并刻有《古兰经》章节、伊斯兰教格言以及颂词、祷文,墓主人均为元代中叶大德六年(1302)至泰定元年(1324)间卒葬于扬州的阿拉伯人,普哈丁墓和阿拉伯人墓碑,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扬州市志(中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出版 1997年3月第一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3-19 11:19 , Processed in 0.03602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