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伊斯兰教 名贤名墓史料选 (第一辑)(11)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3

听众

103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14-10-8 11:24: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哲赫忍耶各先贤
综述
  当代资料
··“哲赫忍耶”教派史略
   马辰
中国“哲赫忍耶”教派创始人是马明心,教生们尊称他为“兰州道祖”。明心祖籍甘肃阶州城内(今武都县)。(略) 。
明心在官川传教讲学数年,名闻各省,一些颇有学问的大阿訇(博学)都到官川求学。信仰“哲赫忍耶”教派的穆斯林,以官川为中心,逐渐发展到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东、云南等省。明心一生不谋富贵,家贫如洗,清高寒苦。家居官川时,住着三个破土窑(至今仍在),种着几亩山地,过着躬耕自食的生活。他经常干“阿曼里”(遵行),没有牛羊可宰,只是吃个用七种果品组成的“果碟”。教生送给他食品,他当天就转送给比他更穷的人。(略) 。明心的学生,青海循化的苏四十三阿訇,因讲经和花寺门宦起了争端,殴伤人命,告官公断。官府偏袒花寺,压迫苏四十三,由教斗转为官斗。苏四十三率众杀了贪官,占据县城,造成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官逼民反的起义。
苏四十三等教生闻讯后,率领青海、河州、萨拉等地一万多教生,到兰州围城,要求释放明心。官府当即杀害了明心,众教生知道明心被害,苏四十三阿訇和韩赛力卖提亲率教生几千人和清军大战于黄河两岸。从此,树起了兰州金城关“赛力卖提舍西德(烈士)拱北。”明心遗体,由清军中的回民偷出埋在兰州广武门外先农坛,以后又由新关街石乡老迁葬在东稍门外石家坟。明心终年六十三岁,后人修筑“兰州东稍门大拱北”,至今,每年三月二十七日,在东稍门外拱北,纪念他的穆斯林仍络绎不绝。
明心在未逮捕前已予知大事不好,便将“哲赫忍耶”教派教主之位传给平凉穆宪章阿訇,而未传给他的后代。明心娶妻两房,先韩夫人(萨拉人),没生育,早年病故。后娶张夫人(通渭华家岭草芽沟人),生男女各三人,第三子少亡。明心被害时长子马顺清二十一岁(满拉),二子马顺真十六岁,均被发配云南塔郎军中为奴。顺真在走云南途中病故于抱木井。顺清在塔郎为奴数年,后到云南通海县娶妻成家,又在云南、贵州传播“哲赫忍耶”教门。以后家境渐富成为通海巨户,生五男八女,享年八十五岁(后人尊称塔郎太爷)。
明心妻张夫人同三个女儿也被发配新疆,大女儿在头道河子服毒自尽,现在墓迹巍然,教生谒墓者不断。二女儿在绥静县投河自尽,张夫人和三女儿被发配到伊犁河满人官府为奴。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除夕,官府强迫张氏母女开戒吃猪肉,母女两人便趁官府人等过年酗酒大醉之时,持菜刀杀其全家。正月初一之晨,母女言笑投案,决心以死殉教。法官问张夫人:“你为何杀人全家?”张夫人回答:“死不辱教,为死去的众教生报仇。”法官感叹道:“真是勇敢的女人!”遂令斩首,母女从容就义,后人在伊犁河畔建立拱北,供来往教生怀念凭吊。
第二代教主穆宪章阿訇,平凉人。自接替教主以后,时处乾隆四十七年各地剿办“新教徒”高潮,宪章不敢公开传教,只能明散暗聚地密传。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哲赫忍耶”教派阿訇田五,率领七千多人,在通渭石峰堡发起反清起义,决心为马明心、苏四十三报仇。田五起义军打到靖远、海原、静宁、固原(在今西吉县)烂泥河,消灭清骑兵一千多人,声震陇东。这时,有人告发“穆宪章暗通田五,传播新教”,官府逮捕穆宪章入狱问罪,纠集众阿訇拔了穆宪章腮胡,以示辱教。宪章年事已高,经不起肉体折磨,一病不起。(略)。宪章临“毛提”(断气)时,嘱托女儿(人称白水姑太太),将传教的凭证经典、衣物,交给灵州马达天阿訇,万不可将教主传给穆家后代。宪章去世的第七天马达天赶到,穆女将传教的衣物如实交付达天,让达天当天离开平凉。果然,宪章的侄儿,为夺取教门领导权,来追赶达天,但为时已晚,回头把妹妹痛打一顿,怒骂日:“你为何把我们穆家的教门交给马家!”宪章传教不到七年,终年七十岁,葬于平凉市南台子拱北。
第三代教主马达天阿訇,宁夏灵州人(今宁夏吴忠市),是马明心的学生。自接替教主后,正是“哲赫忍耶”新教派处于危难时期,清政府明令全国禁传新教,并把“哲赫忍耶”教派定为“异端邪教”。教生在重压之下谁也不敢承认自己是新教,也有很多新教教生转信佛教。在这种情况下,达天只能在家里秘密召集亲信传播新教,后来官府查禁渐松,达天便在本村金积堡修了一处“稍麻”(简易清真寺)。此时,已到乾隆末年,有一个新疆教生,在兰州旅店里晒葡萄干。店里人见葡萄干质量特好,愿出高价购买,客人不卖,店里人说少买点,客人说,我已举了“乜贴”?客人说,就是敬上。店里人又问,你们上北京敬上?客人说是去灵州敬上。店里人将客人所言,报告官府,官府逮捕了客人,用刑审问向谁敬上?客人回答:“去灵州给传教的老人家敬上”。官府由此认定,达天有“复辟已禁新教,惑众谋叛”之罪,受“刺面”之刑(脸刺皇犯二字),被发配到东北吉林船厂为奴。被解往去吉林同行者,有其子马以德,义仆牛某。达天到船厂为奴不久病故,后人在船厂东山上建有拱北,终年五十八岁(尊称船长太爷)。达天临终时将教主之位传给儿子马以德。(略) 。
第四代教主马以德,在吉林葬父后回宁夏金积堡,见家产充公,田地荒芜,亲邻冷漠,便游学到同心锁家岔清真寺念经,刻苦就读八年,成名穿衣(毕业),成为经学高强的阿訇。此时,以德年已三十,又回金积堡建家立业,开始传教。当时已到清嘉庆年间,对传新教已不严禁,以德得以公开传教几十年,风平浪静,无任何事端。第四代教主是“哲赫忍耶”教派由清政府的镇压消灭,又转为复苏重振时期,各地教生,又纷纷来金积堡办教,金积堡成为“哲赫忍耶”教派的基地。(略) 。以德在清道光年间四月八日病故,终年七十余岁(尊称四月八太爷),在金积堡建有拱北。临终时将教主之位,传给大儿子马化龙继承。
第五代教主马化龙,宁夏金积堡人,娶妻两房,生子四位(耀邦、辉邦、正邦、建邦),女一位(后金积堡被破自缢)。化龙接位教主时已三十多岁,少年时念经多年,但未穿衣,青年时习文练武创办团练,善长经营商业,生意兴隆远达各省大商埠,成为宁夏富甲一方的大户。“哲赫忍耶”教派,在马化龙领导下空前振兴,在中国十个省内都有他的教生,其人数达五十多万,成为该教派有史以来的鼎盛时期。此时,已到清咸丰末年。化龙在金积堡大兴土木,建筑土城名“保生寨”,内修东府、西府、十分宏壮。有人控告化龙在金积堡筑“皇城”,造“王府”,有“称王割据”之举,清政府开始派军防范。当时社会形势动荡不安,清政府的统治也危机四伏,南方太平天国虎踞江东,西北回民起义到处反清反团练。尤其陕甘回民,为了不被清军团练屠杀,求得自身生存,也纷纷办起团练,以抗清军团练。例如穆生花阿訇在天水一带办团练,李德仓在清水办团练,苏尚达在固原办团练等,并形成了甘肃全省回汉族团练互相仇杀的混乱局面。马化龙为了保境安民,不受侵害,也扩大团练武装。其子马耀邦率领的骑兵团练有五千多人,是当时宁夏最大的团练。
同治二年(1863年),马化龙首举反清义旗,攻占灵州。同治四年(1865年)强家沙窝战役歼清军三千余人,当时甘肃辖境基本上是各路起义军的势力,如河州的马占鳌,青海的马联元,酒泉的马文禄,天水的李德仓,平凉的穆生花,固原的苏尚达等。同治五年(1866年),清政府利用曾国藩、左宗棠的湘军,打败太平军,平定了南方,遂派左宗棠为太子少保、陕甘总督,统率湘军十万杀向西北。左宗棠的湘军是清军劲旅,在陕西打败了赫明堂、白彦虎起义军的十八大营十几万人,使起义军败退到甘肃董志塬一带后又败退到宁夏。穆生花起义军南八营也被清军打败退到宁夏。马化龙所在的金积堡就成了各路起义军退守的中心地。左宗棠坐镇西安,兵分三路(天水、盐池、平凉)向宁夏金积堡发起强攻。马化龙进行反攻,于同治六年(1867年)曾一度攻占宁夏府(现今银川)。同治八年(1869年),清军提督刘松山围攻金积堡,大小战役二百多次,双方伤亡五万多人,起义军共击毙清军提督(军长)以上军官八人。同治九年(1870年),起义军虽打死了刘松山,但也到了弹尽粮绝、无力抵抗的地步。马化龙内部也分化出降与战两派,主降者马化凤(化龙二弟),主战者马耀邦。最后主降派占上风,迫马化龙上书清军投降。马化龙、马成龙、马耀邦等,均于同治十年(1871年),正月十三日,凌迟于四旗梁子。化龙享年六十五岁,全族八大家三百多口人,除一男、两女外,其余均遭杀害。众教生三万多人,多为老弱妇女,全被发配到海原、固原(今西吉)、隆德、泾源(化平)、华亭贫瘠山区务农。左宗棠再次下令,凡“哲赫忍耶”新教清真寺一律拆毁,凡信新教者经查出一律治罪。陕甘五十多万回民的十年反清起义,在同治十年(1871年),以金积堡的失败而结束,有二十多万回民父老丧生。
第六代教主马进成,是马化龙之孙(化龙四子建邦之长子)。同治九年(1870年)十一月,金积堡被破,进成、进西两弟兄,被清军解送西安入狱,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成十二岁,被解送北京服“宫刑”。“宫刑”伤愈后,被发配到汴梁(开封)满官文生家府为奴。光绪十八年(189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病故文家,卒年二十六岁(后人尊称汴梁太爷)。
据马元章生前说:“马化龙生前留言,进成要继承他的教门”。所以教生们遵其口唤,将进成列为第六代教主,其实没有履行过教主职务。
第七代教主马元章,系“哲赫忍耶”教派在中国的创始人马明心的重孙。明心长子马顺清,在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被发配到云南塔郎淘金,历时三代,生男五人。元章父亲名世林,排行老三。生于清咸丰年间,少时在清真寺念经,青年时才学经文,经书兼学,颇有成绩。以后迁居云南通海东沟,家境富有。世林在马化龙为教主时,被派为云(南)贵(州)“热义师”(代表教主执行教务),世林曾三次到金积堡晋谒马化龙,以后由塔郎迁居云南通海东沟。
同治二年(1863年),世林参加云南大理杜文秀反清起义(政权),后杜文秀失败,清军围攻东沟,世林坚持民族气节不降自尽。其子元章、元坤、元超弟兄三人扮妆贫民,率家人杨云鹤、穆云鸿、马寅武等逃出东沟。同治九年(1870年),元章年十九岁,由四川入甘肃,日伏夜行历时一年。后来得知宁夏金积堡被破,化龙全家殉难,元章等便扮妆汉民茶客到达张家川李家沟,又得知化龙的两个孙子已解往西安,下落不明,元章等人又不辞艰险日夜兼程赶到西安。这时已同治十三年(1874年),经过多方设法用金钱贿通狱卒赵八月,才得知进成、进西弟兄在押,同年将进成解京师服“宫刑”,元章等人又赶至北京,但清军戒备禁严,无法营救。进成“宫刑”后,被发配汴梁在满官家为奴。几年以后元章和进成终得见面。元章为接济进成,专门在开封东大街开了“义兴成”商号一处,作为他们教门秘密活动的地点。元章在河北仓州一教生家找到了马化龙教主小夫人白氏(尊称西府太太)。元章护送白氏至济南居住。在此期间,元章一要关照马进成,二要奉养白氏夫人,三要设法营救马进西,真是百倍辛劳。同治十五年(1876年),元章得知清政府要解送马进西去京师执行“宫刑”,万分焦急,如这次再营救不出马进西,马化龙教主的亲后代就断绝了。在此存亡攸关之际,元章亲率得力家人杨云鹤、马寅武、马云襄、马德全四人,扮作汉民小贩,肩挑货担,在解进西囚车后尾随,由西安到山西洪洞县张毛峡石。此地背靠太行,面临汾河,地势险要,行人稀少,四人便在此下手,击毙解役十余人,破了囚笼,由马寅武背马进西上了太行山,其他人打扫现场后也随之上山。三昼夜未敢休息,渴饮小便,饥食草根,才逃脱追击由毫[亳]州上船,直下杭州,在教生陶慕春家隐居多年,进西在元章的教导下念经、学医。以后由白氏(西府太太)主婚,将化龙教主侄女许配元章为妻。元章先后娶两妻,生四子,忠武、广武、仁武、震武,后在西吉县沙沟、大寨、西吉滩三处安家,才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流亡生活。
当时甘肃经过十几年战乱,海固地区的回汉人民生活极其贫困,大家共同渴望,能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来休养生息,重建千疮百孔的家园。元章顺应人心思定的趋向,提出回汉和睦相处、摒弃前嫌、化仇为友、共建家园的主张。同时,和官方建立和协关系,在取得官方的谅解和支持之下,进行和平复教活动。他骑着驴,穿着草鞋,家人背着背夹,走遍秦陇两省的山山水水,到处宣传要用和平方法复兴“哲赫忍耶”教派,再不能用流血的办法损伤教门的元气。他的宣传,既解除了过去和官方对立的局面,又解开了过去回汉互不信任的成见。当时,海固“哲赫忍耶”教派教生聚居区没有一个清真寺,元章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精神,在经十余年战乱的废墟上和千万教生一起,重建了一百多处清真寺,开办“经堂教育”,培养经师。经过他十几年的励经图治,“哲赫忍耶”教派,得以由衰败垂亡渐转复兴,胜过当年马化龙教主鼎盛时期。教生遍布到全国十二个省市,约三十多万人,独立了四代的“官川派”也归顺元章领导。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青海河湟一带回民起义反清,蔓延到海原。海原回民马匡匡率众起手杀了海原县知事惠某,清政府命令固原提督邓增办案。邓因在同治年间被回民起义军俘虏,割取一个耳朵作为惩处,至今耿耿于怀,故趁机不分良莠地乱杀回民,以雪旧恨。仅海原一县之地,就杀了三千多回民。元章就这一事情向兰州总督上书谏言,陈述事件发展的利害,望中枢明察良莠。兰州总督采纳谏言,下令严禁杀人,违者治罪。海原百姓才免遭涂炭。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废清将董福祥隐居固原,向元章挑衅。董福祥以镇压宁夏回民起义起家,同治九年曾为左宗棠血洗金积堡回民立过战功。董眼见当年被他们消灭的马化龙新教,在马元章的领导下,又在全国各省崛起,十分忌恨,一方面申报甘肃总督“马化龙再起请速查办”,另方面则用他手中掌握的两千多团练进剿沙沟,想叫新教派重走金积堡之路。元章得信,镇静自如,叫众回汉百姓不要恐慌,他即笔写了一封长信向董晓以利害,告诫他要认清形势。信中说,今日之时代,不是同治十年;今日之沙沟,不是当年的金积堡;今日之马元章,不是当年之马化龙;今日之董少保,更不比当年的左宗棠。左宗棠亲率湘军十万,也没能消灭新教派。你们妄想断绝马化龙的根苗,但他的亲孙子,仍在金积堡建家立业,阁下的几个团练,奈我马元章何?你今日畏惧洋人缉捕,逃到山林避祸,如不自量力,不识时务,敢出兵打我,我将向八国使馆告发,董福祥并未死,尚在固原继续殃民,后果如何?你立身朝政半生,量会自裁。董立请安维峻(左宗棠的幕僚,清翰林,被废政客)到沙沟向元章道歉,表明他并无恶意,元章函中所述实属坏人挑拨造谣,望元章豁达大度,以桑梓为重,宽释前嫌。一场劫患,一封信免之!
清宣统二年(1910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在兰州活动,派于右任、田昆山到兰州和郭南浦(回民士绅)接洽后同到沙沟,于右任代表孙中山送元章《革命军》书一百多本,请求元章响应革命,赞助起义,以求推翻清廷实现五族共和民国。元章对于右任先生热烈欢迎,设宴款待,奉为上宾。当时,捕捉革命党人的风声很紧,于右任离开沙沟时,元章设法把他扮为回民,并送他一匹马骑乘,派人护送出甘肃境界回西安。民国六年(1917年)民国政府,北京大总统府,授予元章“一等嘉禾章”,“二等宝光嘉禾章”以示对他当年赞助革命的褒奖。
“庚子事件”(1900年)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政局动荡。元章同西府太太并马进西商量,趁此机会,请提督马安良向慈禧太后说情,赦免缉捕马进西的通缉令,慈禧赦进西无罪。至此,进西才公开露面,先到张家川南川居住,后迁到宁夏金积堡板桥落业。进西娶妻两房,生十子四女。后来,进西和元章分裂,在板桥另立道堂。从此“哲赫忍耶”分为两派,即“沙沟”派和“板桥”派。从两派教生人数来看,“沙沟”派要比“板桥”派多四分之三左右。
民国七年(1918年),云南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叶香石,率军进入陇南,企图占据中原,此军军纪涣散,弄得民心惶惶,元章为甘肃人民免遭军祸,以同乡关系,致书叶香石,劝他不要孤军深入,恐前后受敌,若带回滇,人熟地熟,如鱼得水,再图大计。叶采纳谏言,撤军回滇,甘肃人民终于免受一场军祸。
民国八年(1919年),有人诬告马进西父子在陇南和白朗(小军阀)勾结,谋叛民国,进西父子被官府押在天水。元章闻讯,不计教派分歧,急去兰州营救,不念个人恩怨先后走访省长张广建、督军陆洪涛,要求释放进西父子回家。足见元章为人善良,心地无私,胸怀宽阔,气度高雅。进西常对人说“马元章是忠孝双全的人,听了他父亲(世林)的话,到西北救了十三太爷(化龙)的后代,这是孝。振兴了‘哲赫忍耶’教门,这是忠”。
元章兴学育人,曾在今西吉县的大寨办起了一处私塾义学,请哈锐(清翰林回民),安维峻(清翰林、汉民),爱新觉罗·善昌(清举人、满族)为教师,共收学生五十多人。这些学生,后来都深造成名,成为活跃在甘肃、云南政坛上的出色人物。结束了“回回娃娃不念书”的历史。
元章酷爱文学,一生写了几百首诗词,利用诗词劝谏教生要以忠厚待人,以公处事,多办善事,为民解忧。主要代表作有《省已格言》、《鉴古训》、《天难问》、《道统论》等。这些作品对研究“哲赫忍耶”宗教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民国九年(1920年)十一月初八日夜,海固地区遭八级大地震,山崩地裂,房屋夷为废墟,元章在西吉滩道堂不幸殉难,终年六十七岁。先葬沙沟,后迁葬张家川宣化岗。
马元章去世,马震武接替了“哲赫忍耶”沙沟派第八代教主,他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六月生于大寨。当时之中国军阀混战,政局动荡,遍地土匪,民不聊生,传教活动趋于低潮。马震武也不常住沙沟理教,而在金积堡重修鸿乐府道堂。(略) 。
在马震武教主传教的时期,对回汉民族之间的团结,教派之间的和睦关系,几十年如一日地不遗余力为之奋斗。经他四十余年的经营,海固地区回汉民族和睦团结,各教派之间和睦团结,互相尊重。马震武于1960年农历十二月十三日病故于银川,终年六十八岁。(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编 《宁夏文史〈第三辑〉》   1988年8月印)

··传入云南的第二个伊斯兰教教派是哲赫林耶。"哲赫林耶"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公开的"、"高扬的",在道乘功修中主张高声朗诵"迪克尔"(赞颂词)而得名。(略)。哲赫林耶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清乾隆年间),由该派第一辈教主马明心创立。马明心(1719-1781年)经名易卜拉欣,道号"维嘎耶图拉"(意为"维护主道的人")。他祖籍甘肃武都,幼年随叔父前往麦加朝觐,路遇也门苏菲派道堂教主伊本·宰尼,被收为徒,刻苦研习十余年。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回国,带回《古兰经》、《穆罕买斯》和《麦达伊哈》等经籍,创建哲赫林耶门宦,先后在青海、甘肃、宁夏等地撒拉族和回族中宣传其主张,信徒日众,形成中国一大门宦教派。哲赫林耶的产生,对西北近代史有着很大影响,是一支反抗清王朝民族压迫和宗教压迫的坚强力量,在斗争中曾作出过重大牺牲。
哲赫林耶传入云南,开始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公元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云南通海古城人马云兆(照)赴西北,在马明心帐下求学,并被马明心收为义子。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马云兆(照)学成回滇,遂将哲赫林耶传入云南。马云兆(照)返滇后数年,即1781年,清政府在西北镇压苏四十三领导的撒拉、东乡及回民起义过程中,将哲赫林耶的"道祖太爷"马明心残酷杀害,其亲属或被杀害或被流放。马明心的长子马顺清(时年11岁)、季了马顺真(时年仅8岁)被充军云南他郎〔墨江〕"监毙"。马顺真年幼体弱,在充军途中死于抱母井(今景谷县凤山乡),教众尊他为"抱母井三太爷"。当马顺清到达墨江金矿服苦役时,马云兆(照)得悉此信息,遂以重金贿赂他郎通判李火昆(一说是贿赂武官孙世恒),营救马顺清脱离"监毙"险境,避居通海古城。俟马顺清成年后,在马云兆(照)帮助下,买下哈尼族土司的一块山地(今墨江县回辉村),返回他郎定居,娶妻立室,子孙繁衍;同时随马顺清而来的韩、肖、苏、海四姓教民也落籍云南。此后,哲赫林耶得以在云南广泛流传,信徒日众,主要分布在通海的古城及东渠大回村,墨江县的玖联镇和回辉村,弥勒县的竹园和小寨,个旧市沙甸的川方寨,华宁县的盘溪镇,峨山县的文明村,昆明市回回聚居的个别街道等。至今,全省共有哲赫林耶教民一万余人,大小教坊13处,有13所清真寺。
哲赫林耶在信仰方面.与格迪目六大信仰相同,都是伊斯兰教的正统信仰,在教义上仍属逊尼派,教法上属哈乃斐学派,但兼收并蓄沙孜里、纳格什班迪、卡迪里等苏菲派的学理,在中国穆斯林中独树一帜。哲赫林耶对"礼乘"的理解,似乎是指教律教法而言,它是法学问题;"道乘"似乎是指功修而言,是身体力行的实践问题;而"真乘"则是已达到"直觉"的地步,进入"喜主狂热"、"陶醉于真主"的阶段,也就是"尽人合天"的境界。
哲赫林耶除六大信仰外,还崇敬本门宦教派的教主和教主的"拱北"(墓地或修道处所)。我国哲赫林耶的道统共经历八辈教主:第一辈教主马明心,被尊为"道祖太爷";第二辈教主穆宪章;第三辈教主马达天;第四辈教主马以德;第五辈教主马化龙(清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的著名领袖);第六辈教主马进成;第七辈教主马元章;第八辈教主马震武。马震武是最后一辈"封印"教主,住宁夏西吉沙沟。哲赫林耶在发展过程中曾分为四大门宦,"沙沟门宦"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门宦,教徒主要分布于宁夏、新疆、贵州和云南。该门宦在云南境内的"拱北"有马顺清的他郎(墨江)拱北;马云兆(照)的通海古城"拱北";马世麟(马世麟是"道祖太爷"马明心之孙,第七辈教主马元章之父,第八辈教主马震武之祖父。他又是第五辈教主马化龙委派于云南的"热依斯"。他因从事滇缅贸易,拥有巨资。杜文秀在大理起义时,他以大量金银资助起义政权,并成为河西起义军的首领之一。杜文秀起义失败后,清军随即镇压河西起义军,马世麟率民众坚守阵地,在"东沟惨案"中牺牲。其子马元章从地道逃脱出被围困的东沟,辗转赴西北,在各地奔走,复兴受到严重挫折的哲合林耶教派。)的通海东沟"拱北"。(杨兆钧主编《云南回族史》 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1994年12月第2版)


先贤马明心、穆宪章、马达天和马以德
·临夏市大西关琐麻清真寺
吴建伟
大西关琐麻寺位于大西关清真寺西北,隔巷相对。占地1亩,建有砖混平顶大殿一座,大殿西沿,上建小型圆拱,新月高耸。大殿对面建有砖混平顶二层楼一栋,前出檐,楼上供教长、满拉讲经居住。楼下为净水堂及库房。大殿对面西南角为寺门,门西向临大街。门为重檐牌坊式结构,油漆彩绘,门内有砖雕影壁,图案为花卉博古,刻接精细。
寺原系哲赫忍耶教礼始传人马明心故居,民国元年(1912年)由第七代传人马元章出资修建静室和守护房。民国17年(1928年)被国民军烧毁后,于民国2O年(1931年)重建静室及守护房10余间。1958年被关闭,旋又拆毁。1985年归还,逐步修建至今。寺有教民12户,尊奉哲赫忍耶教礼。寺亦招收各地满拉读经习礼。宁夏西吉等地满拉多有进此寺者,如满拉马树兴,刻苦攻读,守礼唯谨,学业逐日精进,可望大成。
寺有临大西关街卧盖夫铺面20间,位于寺门南北两侧,租给商人经营,多数生意兴隆,盈利颇丰。所有租金全部交寺使用。(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吴建伟《中国清真寺纵览》1995年8月第一版)

··大西关锁麻  位于大西关46号,占地面积672平方米,马明心幼时住地。民国6年(1917)由第七代弟子马元章出资建修静室及守护房,民国17年焚毁。20年重建静室等房间十间,1958年封闭。1985年5月恢复开放,修建了砖混结构礼拜殿一座,建筑面积439平方米。(见临夏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市志·民族宗教》,甘肃人民出版社版 1995年3月第1版)

··穆宪章教主事略
  穆启圣供稿      王廷显整理
穆宪章(1745-1812),人称穆大,经名昆鲁·利撒来·穆罕默德·兰巴尼,道号伊玛目·阿兰,平凉东郊穆家磨人,生于清乾隆十年古历二月十九日,是马明心教主的高足弟子和得力助手,为中国伊斯兰教哲赫忍耶教派第二代教主和传教人。他一生致力于伊斯兰宗教事业,深受其教派穆民之崇敬,殁后被尊称为"平凉大爷",至今每年纪日,都要为其举行隆重的纪奠活动,是一位非常有影响的哲派教主。
穆宪章自幼聪慧过人,秉性内向。及长□好学上进,热爱伊斯兰教学说,年轻时,即当过平凉上寺的"赫退布",在老一辈阿訇的指点下,逐渐通晓了阿文和波斯文,对伊斯兰教经典具有较深的研究,并能通篇背诵"古兰经",成为一位学识渊博,见解高明的"格及目"阿訇,后受到马明心教主的重视和哲派教民的尊敬,被马明心收为得意门生,选定为他的事业的接替人。
马明心对穆宪章非常偏爱,把他的学识和主张都全部传给了穆宪章。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苏四十三起义反清时,马明心预感自己可能被捕,就将传教之事当着张怀德(马的表侄和学生, 也是侍奉人)的面,正式交给伊玛目·阿兰。穆宪章自继承了马明心的事业后,因慑于清政府的残暴镇压,没有公开进行传教活动。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海原田伍阿訇为马明心复仇而举行起义,清廷以穆宪章与马明心是师生关系为由,将穆宪章捕押于平凉监狱。田伍起义失败后,穆宪章虽获释放,但他经此摧残,身体常为疾病折磨,行动多有不便,加之清廷对哲派监视甚严,致使他很难进行传教活动。在他掌教的三十多年中,既没收学生,也不建道堂,还不收教民"海节"。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哲派基本上没有多大发展。但他始终不失为品学高尚的教主,他一贯主张简办"尔曼利",以油炸烫面油香代替宰牛宰羊的大操大办。至今哲派念"素儿"、吃"太司秘液"饭,就是穆宪章掌教时传下来的。
到了晚年,穆宪章恪守传贤不传子的教规,将主持教门事业传给了他的高足弟子马达天阿訇,他本人于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古历五月十七日病故于家乡,终年68岁。殁后葬于平凉城南郊,坊民为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墓庐,墓地被称为"南台子拱北"。(政协甘肃平凉市委员会编《平凉文史资料〈第三辑〉》 1993年4月第1版)

··拱北寺
    《吉林市市区文物志》
拱北寺在致和门外杨家岭上。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中国回教哲含忍耶派三世教主马达天,因哈密瓜案,被流放卜奎(齐齐哈尔),于途中病死于吉林北大街北清真寺,当时由教众将马达天葬于致和门外杨家岭上。
一九五0年,新疆回族代表数十人专程来吉,在吉林市人民政府的协同下,维修了拱北寺的殿舍,将原土院墙改为砖院墙,院内用砖筑了甬路,重修了大门,并在大门上用水泥浮雕"拱北"二字,此外,还在院内立汉白玉碑一通,其文为:"中国回教哲含耶派一世道主马真卫,于清初由阿拉伯传教入中原,信教徒遍十四省。嘉庆时第三世马达天主教金□□新疆教下敬奉哈密瓜,路经甘肃靖远,被地方官查知,以哈密瓜只许进供(贡),乃以罪犯奏请清庭,被流放吉林。同治时其孙马化隆反清运动遂肇于此道。因年高不服水土循卒,遂修'拱北'。于此每年教下信徒远自各省来谒墓者甚多。兹为招待方便及长久维提起见,经由教众集资购置田地小山林一处,建屋数间,略植林木,以示永久纪念先贤之志,今值全国解放,我回民等得睹□日,谨缕事迹勒之于石以志,不忘之耳。公元一九五0年七月,教下吴鸿宾谨撰,群众的仆人赵凋书。"
拱北寺原有马达天主教墓葬一座,八角形亭式大殿一处,供教民奉祀、礼拜之用。西厢房三间,供远来谒墓朝拜[应为“朝谒”]者住宿之用。东厢房三间,供守寺者住宿之用。正房二间,供沐浴和厨房。
“文革”期间,拱北寺遭到破坏,石碑被推翻,房舍无一完好,参天大树也被砍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责成北清真寺与市房建部门协商,在辟越山路新住宅区时,做到:一、保留拱北寺;二、把拱北寺倒塌的土墙,全部改建成砖墙,并增设南门;三、距离拱北寺五十米以外的地方修住宅楼;四、寺院内八角亭和三栋房屋,按原样复建;五、在新住宅楼和拱北寺之间,为绿化区。以上五项协议,从一九八0年四月动工修复,至一九八一年秋除绿化一项外,已全部完工。
拱北寺重建后,于一九八二年由中国回教哲含忍耶派派阿訇由宁夏来吉,主持了拱北寺的一次奉祀礼拜活动。(吉林省文物志编委员编《吉林市市区文物志》1983年版)

先贤马化龙和马进成
          ··马化龙反清散闻纪实
                 马辰
关于马化龙反清斗争的起因、经过及结局,散见于各种史籍和清政府的官方文牍之中,我写的这篇史料,则侧重于不见经传的轶闻琐事。资料来源,一是1937年前固原回族老人张禹川先生为写回民史,曾邀请年已百岁的当年金积难民王玉麟(西吉)、王增山(西吉)、杨建生(泾源)、马象德(泾源)、王双庙(西吉)等的回忆口述;二是左宗棠的幕僚安维峻所谈(安是甘肃秦安人,清翰林,官至御史,因参与戊戌变法,逃避沙沟[西吉],著有《从政自记》);三是教内流传下来的马化龙之妾西府白氏生前经历自述。此外,也夹杂了些史书记载。
马化龙生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世居宁夏金积堡(今属青铜峡市)。他的祖父马达天,是中国伊斯兰教"哲合忍耶"门宦第三代教主,父亲马以德是第四代教主。马以德于道光年间病故后,马化龙袭为第五代教主,曾纳捐清官千总之职。当时以经营商业为主,农业为副。在包头、天津、北京、上海、东北等地和南方较大城市都设有商行,并同外国洋商有贸易往来。马化龙在金积堡筑有城堡,起名为"保生寨"。堡内有碉,建造宏伟,城廓坚固。此举曾引起官府的怀疑,申奏清廷说,马有"叛君自主,封土开疆之举"(引安维峻《从政自记》)。清廷遣使实地视察,果属实事。从此,清廷就更加注意防范马化龙起事。
清军平远所(今同心县预旺)回民把总马兆元于同治元年(1862年)起事失败后,清陕甘总督杨岳斌怀疑是马化龙主谋发起的,故威胁警告马化龙:不要使用阴谋,两面讨好。马感到清政府对他不怀好意,而各地回民起义又风起云涌,要想自守中立,是不可能的,所以被迫决心起义。同治二年,他率军攻占灵州后,派马殿魁为知州(后投清)。命令马殿魁"少杀人,重农事,爱百姓"(引自《左文襄公在西北》)。当时,甘肃连年兵荒,局势很乱,粮食缺乏,饥民很多。在外地逃灾的汉民,听说马化龙严禁回民军杀害汉民,多有来宁就食者。马化龙除发放"舍饭"救济饥民外,并命他们入山采发菜出售,以补生活费用。因此,以后回民军中有不少汉民参加,只在灵州回民军中就有二百多人。同治九年(1870年)金积城破,左宗棠命令把参加起义的二百多汉民均凌迟处死(见《回民起义》)。
在马化龙起义前,云南大理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通过通海起义首领马世麟(又名复生,原为马化龙教下在云南、贵州的"热义师",即代表教主办理当地教务者),联络马化龙在西北起义响应。马世麟曾派纳尚邦等三人到金积堡拜见马化龙。以后马化龙又派纳尚邦到秦安莲花城穆生花处,协助策划起义和指挥军队。此人后在平凉校场激战中阵亡,后人通称"云南纳爷"。
马化龙的长子马耀邦(人称大人爷),曾纳捐清官游击。此人计谋超众,是宁夏回民起义军中的卓越指挥者。早在宁夏川区以办团练为名,组织训练了能攻善守、枪马娴熟的三千精兵,后来屡抗来犯的清军,成为宁夏回民起义军的一支劲旅。
同治三年(1864年),马化龙在加固和扩建"保生寨"作固守抗清基地的同时,又新修了亭台楼阁、富丽堂皇的西府,纳广武白举人(汉民)的女儿为妾,人称"西府太太"。马化龙失败后,全家男性成年者均遭杀戮,女性或被发配为奴,或作清军配偶,唯独"西府太太",以汉民女子强占为由,得免于死。后为营救和抚养马化龙之孙马进西,南北奔波,备受艰苦。
同治七年(1868年),退驻董志塬的陕西回民军及家属共十多万人,受清军进攻,因缺粮困守在华亭一带,有全军覆灭的危险。赫明堂急向马化龙求粮支援。当时,马化龙和清政府还维持着"抚局",有人向马谏言万不可支援,恐得罪清军。马化龙说:"左宗棠是清军的名将,用的先捻后回、先陕后甘的打法。陕回被灭,甘回难存,左宗棠是不会留我们活的。我们当初没有援助马兆元,就已经对不住死难的教民了,现在陕回被困,一定要支援,你们不要损我的'尼耶提'(决心已定),不能看着陕西成千成万的男女老少穆民受困受饿。这样我们就犯了罪,更不合乎穆圣的教导"(引自马元章著《先辈实录》)。于是,马化龙下令向陕回运去几百石粮食。
到了同治九年(1870年),金积堡守城义军,精壮者大半牺牲。外围虽有河州义军同靖远马聋子义军,冲到牛头山下增援,但因寡不敌众遭清军炮队猛击,未能进入金积堡,只得退到六盘山区,同白彦虎会合,投奔河州。金积堡内一万多人,此时已粮绝弹尽,多以草秸、皮革(牛皮)充饥。青海义军曾由黄河运粮来援也被清军消灭。在此粮尽弹绝的处境中,内部出了投降派。马化龙二弟马化凤(人称二东家)和叛徒马殿魁,内外勾结,阴谋出卖马化龙,投降清军。马化凤家有存粮,不拿出来,还威胁马化龙说:"你不投降我投降,我要保全上万口教民的生命。保存八大家(马化龙八大家庭)三百多口家眷的性命。只要留命就好,还谈什么成仁取义,得'舍西德'(为教牺牲),活着总比死了好"(当年马象德口述)。这种投降风,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扬言如马化龙不接受求降意见,就举行内变,绑马耀邦开城求降(因马耀邦主战最力,曾说,到最后无力抵抗时,宁可放火烧城,人城俱焚,决不向清军求降)。在此情况下,马化龙不得已才接受马化凤的意见,几次向刘松山要求受抚,但由于刘松山提出的条件太苛,受抚未成。其中主要一条是叫马化龙将陕回头目不论大小一律交出,马化龙不忍出卖陕回保全自己。
此时整个义军的形势,更加危急。白彦虎、赫明堂、马生彦等率领十八大营的败军残部去投河州的马占鳌(以后马占鳌投左宗棠时,提着赫明堂、马生彦、马聋子等人的头,作为诚心受抚、立功赎罪的献礼)。南八营大师穆生花病故在金积堡(史书记载是畏罪服毒自尽的,但据金积战役幸存者王增山、马象德口述是病死的)。
到同治九年(1870年)冬,马化龙已力竭势穷,无法再战,便上书刘锦堂:"以我一人之死,赎万众无罪之生",于十一月二十六日夜亲到清营"认罪"。
人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事到临危,马化龙何不大义凛然地自杀成仁,以表英雄气节,反而去向清军"认罪",被凌迟处决呢?这里面的重要原因,是受宗教教规的制约所使。《古兰经》中严格规定:自杀本身是大罪,教徒只能"他杀",不能"自杀"。马化龙身为教主,当然深明此理,要遵行教规。其次,他想以自己的早日被处决,使全城回民得以少饿死,少受屠杀,多能保存些生命,以免同归于尽。他于同治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夜进清营,被押四十七天,于同治十年正月十三日被凌迟处死于金积四七梁子,时年六十三岁。同时被以碟刑处死的有马化龙之子耀邦、中邦、恒邦、建邦,侄定邦、正邦等。
马化龙在清营关押期间,刘锦堂叫马化龙写信交给叛徒马殿魁去招降通贵、金贵、平罗等地仍在坚守不降的堡寨。这些堡寨被招降后,义军精壮者多被处死,共约一千多人,头目均被押解河东处死。
刘锦堂叫马耀邦清交金积堡内的武器、财物时,仅白银就交出十九万九千多两。然而刘锦堂仍不消恨,决心非灭绝马氏全族不可,他又捏造罪名说,马化龙私藏武器,投降无诚意,伪造在寨内挖出洋枪一千支,火药九百斤,要重新定罪。
刘锦堂在临处决马化龙时,以得胜者姿态嘲问:"你全家被戮,以后何人是你的后代?"马慨然回答:"日后凡是念'俩伊俩罕'(真主独一)的人都是我的后代"。刘锦堂又问:"你被杀之后何人为你报仇?"马回答:"四十年后自会有人为我报仇"(引自安维峻《从政自记》)。
刘锦堂进入金积堡后,对马化龙的家族,作了三种处理:(一)西府白氏因是汉民,认为是受害者,不问罪,以良民处理。(二)马化凤由于事先向清军联络投降,对其本人和全家,从轻处理,免于死罪,解西安狱中管押,侯旨定刑。以后马化凤因病保外,在一旅店病故。民国十几年,甘肃张家川马元超的大儿子马锡武,带军队驻西安时,因亲戚关系,在西安小学习巷建一墓址,门匾上书"马氏先莹"。(三)马化龙、马成龙两人的直系亲族,凡成年男子一律处死,未成年十二岁以上者均宫刑,发配安徽、湖南、浙江、新疆给清官为奴。女十三岁以上者,发配清军中婚配,也有充军新疆,为清官作奴婢的。
堡内回民约一万多人,在叛徒马殿魁指引下,区分陕回、甘回、土回(当地人);陕回、甘回(客回)在出堡门时,男女肩头各背草绳一条,以便识别。凡背草绳的男子,年在六十岁以下、十二岁以上者,均处死。成年妇女发配新疆、江苏、东北各省与清军婚配。没有背草绳的男子(宁夏土回),选成年力壮者编人"旌善旗队"(收编投降队伍的名称,如马占鳌、马安良、董福祥、崔伟、苏尚达等所带的军队)。对六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男子和妇女,分三批流放固原、海原、泾源、平凉、隆德、华亭等地的深山僻野,安家开荒,并派军看守,不许远离。
第一批流放是同治十年(1871年)正月二十日,被流放者三千多人。时值天寒地冻,风砂弥漫,很多妇女由于小脚,步履艰难,日行三四十里,又缺吃少穿,冻饿交加,有二百多人死在途中。这批难民都安置在海原、隆德山区。时隔几天,第二批又押解了三千多人,途中因冻饿又死去三百多人;其余被送到固原东校场,当夜露天住宿,适逢大雪,冻死老弱小孩八百多人。剩下的被分散安置固原、海原山区(即今西吉县)。第三批三千多人,被押送到平凉后,集中在校场,左宗棠亲自点验。左见一难民被折磨得凄惨样子,恶狠狠说:"可憎,又可怜"。就这样,左还叫再行清查有无叛首家眷在内,结果又查出了南八营大帅穆生花的老婆和十岁的儿子马舍(人称马舍师傅)。当时有一清军军官审问穆生花老婆:"你的儿子是亲生的还是收养别人的,照实说来,不要冤害良家子弟"。言外之意,暗示欲保留马舍的性命。但一连追问了五、六次,穆的老婆始终说儿子是亲生,不是收养。最后这个军官生气地说:"该死无救,推出斩了"。同时还清查出很多义军年老的小头目,左宗棠命令斩草除恨,一个不留。其余被分别安置到华亭和平凉泾河源山区,并设"化平厅"(今泾源县)。所有流放难民,均发放赈济和农具、籽种、每五户发一头耕畜。这一情况,是固原张禹川先生在1937年向当年被流放的难民老人王玉麟、王增山、杨建生、马象德、王双庙等人调查后而口述的。
金积堡破后,西府白氏对刘锦堂说,她原是汉民,是广武白举人的女儿,被强夺成亲。刘遂将她以良民放回,并让她携带自身用物,不受检查。后来刘锦堂见白氏颇有姿色,想纳为妾,曾派人征求白氏意见,白氏从容回答:"我是叛首之妾,刘锦堂如果这样干,就是大逆不道,有欺君罔上之罪;况他丁忧在身(指其叔父刘松山之死),皇上若知,能不降罪?"刘锦堂仍不甘心放弃,又使出迂回求全之策,将白氏强迫送到西安,居住在一个僻静地方,派人看守,想待丁忧期满(三年),再行成亲。白氏洞察其奸,时刻设法逃脱,苦无机会。天长日久,有个经常给她送面的磨房回民老人和白氏经常交谈,表示原助她脱逃。一夜,白氏在老人的帮助下,逃出来藏在磨房里。十多天后,追寻的风声已过,磨房老人伴送她逃到马化龙教下聚居的河北昌平。此时,刘锦堂已出征新疆,无暇过问,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以上是白氏生前自述的)。
左宗棠平定甘肃回民起义后,对马化龙的新教,采取了严厉的灭绝性措施:(1)焚毁新教的所有清真寺、道堂、拱北;(2)定新教为异端邪教,严格禁绝,如再有人信仰或宣传,以大逆不道罪论处;(3)掘鸿乐堡马化龙祖坟,焚尸扬灰,夷为平地,根除以后教民聚众朝拜[应为“朝谒”];(4)对甘肃回民来了个大迁徙:肃州(酒泉)迁天水,甘谷迁肃州,天水迁金积。其他各地回民聚居较多者,同样互迁,以便分散统治。其次,取马化龙、马耀邦、马成龙、谭生成四人的头,书名罪状,派人持游全国回民区"示众"。(略)。
马化龙两个未满十二岁的孙子马进城、马进西被囚西安。马进城在满十二岁时,被送北京受宫刑后,发配开封为文姓清官为奴,后病故于开封,时年二十六岁。教徒尊称为"汴梁太爷"。  
光绪五年(1879年)五月,马进西年满十二岁,清政府令从西安解送北京去行宫刑,马明心(新教创始人)之后马元章,闻讯率领教民杨云鹤、马寅武、马云襄、马德全潜伏山西洪洞县太行山麓,杀了解差,劫了囚车,救出马进西,潜藏杭州陶慕春(新教徒)家中达五、六年之久。
马化龙之妾白氏,抚养马进西达二十年。其间为防清政府发觉,南北奔波,在教民家中隐藏。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两宫逃到西安,白氏叫马元章写了一封求赦马进西的奏折,请马安良代呈慈禧,内有:"赦一人可安万民,杀一人万民难安"。慈禧对这两句话很赏识,召见马进西时,只说了一个"赦"字。从此马进西才得出头露面。重返家园,成家立业,并逐渐从事教务活动。白氏终年七十六岁,葬于甘肃张家川南川。(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编《宁夏文史〈第1辑〉》  1985年8月版)

  先贤马元章和马进西等
  民国史料
··马元章逝世百日《中央祝文》

中华民国十年岁次辛酉夏正二月壬申朔,越十有六日戊子,获理甘肃省长陈誾奉命,特派渭川道尹程建勋,谨以牲礼庶馐,致祭于马光烈先生之灵,曰:陇云黯而少微员(上加"雨"),朔风怒而乔木凋,胡天心之聩聩,忽地轴其摇摇,花门缟素;木铎沈销,贞石镌华,固已永垂,奕叶玉棺降室,可叹莫挽孤标。人师顿失,大义谁昭,能不望佳城而增悼,入空谷而大昭哉!侧闻诞生即禀异质,空西宗之儿群,号扶风之英物。有如何宴,颖悟天生;取譬谢安,风神秀彻。问礼趋庭,谈经揖客,频索隐而证伪,更黜华而崇实,既而感怀悬矢,慨振游鞭,南循吴越,北暨幽燕,远寻堂奥,无异犹轩,不惜长征,愿蘧庐而心旷,恐孤吾道入槐市而经传。于是,高骞雁翼,远渡陇沙,荒区卜筑,慧业名家。慰门前之桃李,现舌本之莲花,绛帐鸿开,爱翅三千簦笈玉关鸠集,俨然万倾桑麻,最难宾至如归。争上善人之谥,况夫冈名宣化,深擒仁者之华。翼教弥诚,爱乡尤挚,排难解纷,宁人息事。每值苍皇隐构,甘作鲁连浑防朱紫相淆。直师孔氏,不弹贡禹之冠,自懔稚圭之制。讲习优游,衡门栖止,此又晚近难,宜为遐迩仰企者也。而况关怀国是,洞烛先机。惟文笔能验,余杭必乱,非彦祖不知 京雒将危。未雨而绸缪,牖户闻风,而商榷藩篱所全者 大远无遗,论功固伟,种德尤兹固宜玉树盈阶肯堂肯构金章赐祚以养以怡,顾灵光之永驻,庶世道之不隳。乃天道无知,地维忽缺;冷月沉昏,河流声咽,险可喻于陆沈速更逾于电瞥, 惟
先生独抱仁心,恐万姓同罹浩劫,乃诵天方,翼邀神格,何期一霎,遽尔千秋。泰山此重,川水含愁,颁令典以饰终,藉扬名誓遗言以裕后,允绍箕裘,望马鬣之崇封,情徒伤乎杨树协牛眠之吉兆阴自慰乎,松楸馨香、特荐奠醊,是修惟期享格无隔明幽尚飨!(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张家川文史资料 〈第2辑〉·马元章传略·附录》


   ··《光烈荣哀录》摘录
大总统颁赐  光烈先生诔词
道力竟难回地轴  化身自应返天方
其额曰:笃道知方      徐世昌

景教东来衣钵秉真传一代宗风同仰止
骑箕西去旗亭成永别什方从此失皈依
陇南镇守使后学孔繁锦顿首拜

宗教系安危语遏乱萌书陈国是与两族纷排难解敬洽桑梓苍昊太无情胡不心(上部加"来犬"字)遗一老
简任甘肃烟酒事务总局局长 并兼甘肃教育厅厅长 贾赞绪鞠躬敬挽

舍身度厄  万口归仁
政务厅厅长许承尧拜挽

驾旋天府
中国回教联合会本部副会长梁义成鞠躬

能光其教能大其门焕乎舍旧图新先生当之无愧
有利于家有益于国默然捐身辞世后死胡不痛心
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士后学万鹏程鞠躬敬挽

顺命归西
陕西道教会正会长  陕西八仙庵方丈 世愚住封圆智敬挽

著书综万余言论艰难国计民生不仅能诗称北地
提教经三十载历多少天灾魔障而今撒手始归西
大总统府军事咨议  督军公署军事咨议 甘肃全省回教教育促进会会长如侄马继祖敬挽

名由善者道以人传平时锡类推仁中外咸钦宗教主
诚意格天化身殉地此日山颓木坏门墙齐诵可兰经
河南公署咨议王宗佑   省会警察厅警正王义训     鞠躬敬挽

诗礼传家赫然凤翥于西域
勋名著世奇矣鹤游自北山
天津仁记洋行于彬臣 天津益昌洋行阎维先  天津慎昌洋行赵兰洲  同鞠躬挽

太极失中
北京众敬下人等同敬挽

德泽常存礼乐已增新气象
音容宛在良冠不改旧家风
眷晚马进西率四十二坊士  同敬挽

泰山其颓
宁夏统领马福寿 军法官梁俊冕 军务课长何朴同敬挽

老成凋谢
统领马鸿逵 参某长马钟杰同敬挽

功在吾教
绥远都统马福祥敬挽

福寿归真
河南开封道士徐福德敬挽

哲人其萎
福建厦门监督唐柯三拜挽

登极乐界
泰山倏已圮老子犹龙群生呓梦
沧解为不平真人化蜕举世悲怀
滇、川、黔省教下人等公同哀挽

群伦失主 天柱摧折
张家川各坊教下人等哀挽

正道相传昔时曾治化雨
哲人已萎今朝徒泣春风
河南怀庆府新乡县桑坡镇教友等哀挽(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张家川文史资料 〈第2辑〉·马元章传略·附录》)

··神道碑文
凡所谓教者,善而已矣。主教者,率人以善而已矣。天地名理之精微,国民生计之利胄,皆善之,所曲成而不遣者也。而谭空寐者顾以弃世舍俗当之人道且图以息而教亦隘矣。如马大、三善人以身系陇右安危者数十年,畛域不分,保全两教物望蔚然,生荣死哀,又岂争长经坛者所可同日而语哉!大善人讳元章,字光烈。三善人讳元超,字光寿羽。先籍隶武阶。曾祖之世,同罹家祸,远适滇南。清同治季年,两善人复行度陇,相地卜居,筑室于清水县张家川之北山。道高学富,自立一宗。久之遐迩推崇。德风所被,咸称为善人。善人云:大善人匪第经典淹贯而救民辅世,尤缘饰以儒术国变浚河山,举目麦黍。哀歌慷慨,上书中枢,以崇礼教,正人心。为言则其学识已可概见。光绪己未,河湟煽乱,陇东西势危连鸡。大善人事先预防,镇慑反侧,燎原之火,终免蔓延。其浚庚子拳匪之乱,辛亥革命之后,己未,滇军入甘,波荡大局。大善人一以息事宁人为主,屹立如山,不肯举足为轻重,导扬和平,俱以无事。五族共和告成。生事者,流忽籍,报纸宣传谓:"回族将有反动政府",惑焉!大善人力以身家担保。政府见其忠诚,奖章优嘉。倚畀日隆。前甘督张公广建敦约赴省面商要政,适某旧部某联都中议士散布流言,芨芨生乱。大善人密电中央,痛陈利害,遂遏患萌。厥后,全国回教效顺,宣力疆场,陇上亦号小桃源者,十余年。伊谁功欤?曲突徒新,大善人之谓矣。名倾朝野,功获桑梓,惟大善人固担当之抑。三善人实左右之。庚申冬月,大善人北游固原,夜居静室,地震骤发,哲嗣仁武,趋救不及,同罹浩劫。三善人躬率子侄,迎丧归葬,四远哀临,人之云:亡邦国弥瘁岂徒门教之不幸欤?三善人既明西来大意,又夙嗜东土朴学,目置宗五子书于案,潜心玩索,平时敲善孜孜事兄,敬爱至老无渝。每有大事,阴相赞助,而天显之念益深,及从大善人主教,时事所迫,不能不敛华就实,而众善奉行,一由旧轨故人。人敛仰无异。大善人在世时,于大善人旧游之地--西吉滩沙沟大寨马家堡经地震庐舍为墟,皆茸茸一新,以保遗泽。每日恭谒先墓三次,历九年如一日。此其以伦理之挚性,发真教主精神。时人名其所居曰:"宣化冈",洵不误也。戊辰岁导河开衅,三善人知种族谡见无识者最易惑以旨浞遒乃广刊戒告,劝诱多方,又商各处公正绅耆创办团防,使内不动浮言;外足资捍卫,其心苦矣。是冬,暴徒重兵南犯,天水不外,窜扰张家川,肆意焚掠,居民琐尾。三善人责其渠魁,严申大义,戢然折服。一时避难来山者皆一力护持,彼中且多自拔来帚(加 "走之边")者益德足以化之。尔大兵之后,继以荒年、加以疫疠。三善人散财散粟,不足则竭力劝募,百端救济,素精歧黄术,预储善药,偏为施治,兵疫幸息,遗黎既安。而三善人以风烛之年历忧劳之久,坦然以化。遗训曰:"竞争不息,皆由不和,吾子孙其以和为居家涉世之要可见"。两善人包函万类,宣道宏仁,所学所作,如出一辙。故曰:"教者善也,无善则无教;教愈广则善以宏"。两善人济世同共,名不愧实。善气所沦,浃无沦,回民汉民均不能忘,争欲称述功德,警醒愚迷。特书其国福民荦荦大者, 泐之贞珉,以表宗风,以砭末俗。至于中央赐赉之孚(加 "广字头")饰终之隆,国史具在,兹不尔见缕.两善人同藏魄子宣化冈之新莹,人虽宿草,久仓而松柏如新。山高水长,流风未远。吾知浚千百年吊古者过张川,而北望,四(下加"幸"字)然于清真教中有两伟人在,将必取证于斯石。
邽山任承允撰文
滇南何垴龙书丹
教下李正广运石

石碑背面刻有:
谨将捐款各方及首事人衔名列于左
甘肃省政府主席兼绥靖主任       朱绍良
陕西省政府主席                 邵力子
西安绥靖主任                   杨虎成
中央陆军第一师师长             胡宗南
新编陆军第一军军长             邓宝珊
前农商部总长                   寇一瑕
陆军第三十八军军长             孙蔚如
甘肃省建设厅厅长               许显时
清赐进士出身甘肃省通志馆顾问   刘庆笃
清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甘肃通志馆馆长    杨思
甘肃全省烟酒印花总局局长          王式辉
甘肃省教育厅厅长                  田纲锦
甘肃省公安局局长                  拜伟
甘肃省政府委员                    张维
清赐进士出身甘肃禁烟委员会委员    范振绪
前甘肃泾阳道尹                    贾赞绪
甘肃禁烟委员会常务委员            王廷翰
前参议院议员                      宋子才
甘肃省党部常务委员                杨集瀛
甘肃省政府参议                    杨继高
甘肃中山医院院长                  宋子安
甘肃徽县县长                      丁佩谷
陕西省西乡县县长                  刘显宗
甘肃省清水县县长                  王子宜
甘肃省西和县县长                  马廷秀
甘肃省康县县长                    王慨儒
甘肃民政厅第二科科长              马继周
甘肃东路交通司令部骑兵第一团团长  王子良
甘肃东路交通司令部骑兵第二团团长  袁福昌
甘肃清水县禁烟局局长              金鼎
张家川清真寺共七十六坊   个人共一百六十三人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一月 谷旦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张家川文史资料 〈第2辑〉·马元章传略·附录》)
当代资料
  ··宣化岗  
       马国瑜
宣化岗为我国伊斯兰教"哲赫忍耶"门宦最大的拱北。始建于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大型建筑始于民国四年(一九一五),经三代经营始成建筑。依山就势,宏伟可观,成为张川县第一名胜古迹,也是全国哲派信教群众崇敬朝望的圣地。从民国到解放后吸引了不少政府达官贵人社会名流来此游览观光,并赠送了匾对,赋题了诗词,更为山岗增添了光彩。如于佑任先生来岗亲题:"振臂一呼此磐疆,河山耕牧势优强。早知骑射雄西北,今见威仪现帝王。万户蒸腾风又雨,一川填烟海还桑。天还地变真闲事,金碧参差宣化岗"。又有人观瞻了"神道碑"留下了不少名句:"见碑如见人";"功德今犹存";"威名垂千古";"后人步您尘"等。宣化岗之所以名驰全国,是因为岗内埋有"哲赫忍耶"门宦的四代老人家的遗骨,而又是哲派第七代老人家马元章及其三弟元超复兴教门的发迹地。在同治年间"哲赫忍耶"门宦惨遭统治阶级大规模血腥镇压,几乎灭绝。其弟兄由云南逃出后,隐居张家川北山。暗地里设法营救马化龙老人家的仅存裔苗--二孙马进西,秘密复兴哲派。 并暗派妥阿訇到兰州托人用重金秘密从省府买回被清廷惨害的五代老人家马化龙及其三弟成龙、长子耀邦与谭二阿訇四人的首级,偷葬于张川北山。在元超时,又将清廷发配河南汴梁(开封)给满族温姓为奴的六代老人家马进城(化龙的长孙)的遗骨和温姓后裔商妥,并给温姓好多银子,经其同意,于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派马福周阿訇(元超的女婿)前去开封迎灵,在温姓后裔的护送下,搬回张川隆重安葬于宣化岗,建了拱北。将隐居的荒山经元章、元超二位老人家亲自规划监工建造取名宣化岗,作为传教的道堂。
              一
宣化岗位于县城北山,出县城北门约四华里路,立有一雄伟的石碑,谓"神道碑"。此碑是陕甘两省官绅商学人士为元章、元超,树碑立传而修的。碑文是邽山任承允撰文,滇南何兆龙书丹.碑正面中间是陕西名书法家寇一瑕亲书马大善人、马三善人、光烈、光羽寿夫子"神道碑"。碑的两边有两块小石碑,左首石碑上刻有国民党政府大员和社会名流朱绍良、杨虎城、邵力子、邓宝珊、胡宗南、张维、寇一瑕、杨思、范振绪等立碑发起人的姓名。右首石碑上刻有立碑时恭贺的各清真坊寺的名称。朝碑北行数里路,走上山坡,眼前显出底部用石条上部用砖砌成的一座城楼,城门上额砖刻"宣化岗"三个大字。城楼上修有三间楼厅,雕梁画栋,楼厅门上悬一木匾,书"观光楼"。楼四周有砖围墙,登楼可看到张川县城全景。步入城门路面是用石条铺的直上的台阶。路左首有一走廊直通"观光楼",走廊西有一园,曰:"别有春",园内栽有倒柳、野葡萄,种有花草,还建有三个雅致的箍窑。这园是老人家夏季修道避暑之地。路右首是碾麦的场院,沐浴室院。走上台阶路,是从西到东的一条车马通行的巷道,巷道中设有上马石、拴马桩,巷道西有一总门,曰:西门。出西门有一条大路直通北山公路。巷道东有一小门,曰:东门,出东门有几条小路通北山堡子梁各地。巷道中间修有两间过道楼,登楼可观全岗的景色。巷道南边修有七间大楼,内设学校,供岗内儿童及附近邻村教民的子弟读书,老师由宣化岗出资聘请。靠楼房的东边设宰牲院和宽大的蔬菜园子。巷道的北边靠西有一砖刻的牌坊门曰:"东阳门",铺有朝上走的石条台阶。入门是宽大的"坟院洼",洼内有各省和当地知名教民的坟几百个。洼上栽有松柏数百棵,洼东有一木牌方门,通拱北院。巷道北中间有大牌方门,曰:"中门"。进门有一过道院,修五间西房是干"尔曼里"时散油香的房子。南面修有住客房子和供茶水的房子,东边修三间过道,两面为传达室和收发室,中间过道可通花园(会客院)。花园东边修三间"锁子厅",专为接待来岗的达官名流设的,曰:"接官厅"。门两边挂有秦安翰林安维峻给元章书送的"天下大神仙"、"山中真宰相"的对联。靠厅的右首是元超的修静房,房门两边挂安维峻为元超书送的"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的对联。厅左首修十多间主人和贵宾的住房。北边走上几阶石条台阶,有一月洞门,门两边挂有云南督军顾品珍给元章送的"双肩担道义"、"一手挽乾坤"的对联。这院是元章的正住宅,曰:"楼院"。院内东边修三间安架房为元章的寝室;西边靠崖有一精致的砖箍窑,为修身念经之地。院内栽有几树红白牡丹,长有一棵高大而古老的"山春柳"。楼院后边有一小院,栽有一小块竹林,修数间房子是元坤的住宅。花园靠元超的修静房的东边有一道门,照碑上书一"福"字,有一内走廊通家院。家院是元超住宅,一座四合院,西边三间上房为元超主室,南北房是其儿媳的住室,东边修三间"过厅"。走出过厅是书房院,出书房院是东院,雇工的住院,马房院。"过厅"的南北两边各有月洞门,北边月洞门内为小伙房院,修五间灶房,十多间住房。小伙房是为主人和来客造炊之地。南边月洞内有两道院。大伙房院,修有三间伙房,五间女佣人的住房。大伙房是专为雇佣人设的。另有专用炸油香设的油香房院。修有十多间房子。花园的西面是上拱的崖,靠崖左首修三间楼房,中间修五间过道房。过道中有一窑洞,崖上用砖刻"留春崖"三个大字。靠崖右首走上几阶石台阶,有一牌坊门,墙壁上书"天地正气"四字。入门是盘转直上通往拱北的台阶走廊,走廊顶头有一小门,进门就到礼拜寺院。寺院西面修有五间宏伟的礼拜殿,殿正门上额宣有"阐扬圣教"的匾,殿内外挂满元章、元超二位老人家亲书的阿文匾对。东边修"省心楼"二层,楼门两面挂湖南籍翰林谢威凤亲书的"清香满室佛入定,明月出海天为高"的对联。南北修花厅各三间,北花厅接连干尔曼里的"经厅院"。"经厅院"西修三间砖刻木雕的"经厅",南修三间花亭连接拱北,东修一牌坊门,曰:"翠真门",专供老人家干尔曼里时进出走的门,平时关闭禁止他人通行。门上方有一匾额,书"遗古金容今",是段祺瑞赠的。经厅门上额宣有袁世凯给元章六十寿辰赠的"现人首相",吉鸿昌给元超赠的"仁德风雨",回族翰林哈锐给化龙献的"为众牺牲"等许多匾额。翠真门外靠留春崖边,接连修有两道小院,月洞门相隔。前院内修五间房,是老人家干"尔曼里"换衣之地。后院内修五间东房,是守拱北阿訇的住室。后院西边修有五间亭子,亭子中间有过道门,是通拱北的正门,门两边挂王羲之书的复制品对联,"文章移造化","忠孝作良图"。拱北院内修有从东到西向上走的石引路,引路上面修一间花亭,为上坟人跪用之地。花亭北面靠崖修四座雄伟的八卦拱北,右起第一座砖刻八卦是反清起义回族领袖马化龙的墓。中间三间砖刻木雕八卦是马元章、马元超的墓。门上额宣有"明扬正道"的匾,左边砖刻八卦是哲派六代老人家马进成的墓。四座八卦下面中间立一石碑,是各省教下暨子侄等给元章、元超敬立的墓碑,碑正面中间书"马大、三上人、光烈、光寿羽夫子之墓"。上首书"民国二十二年九月浣谷旦",下首书"各省教下暨子侄等同敬立"。碑后面是前清翰林庶吉士门生哈锐谨撰文,陆军上校愚姪何兆龙敬书。墓碑下面埋有元章二弟元坤及元章三子仁武,元超的二位夫人及其子锡武、毅武、辉武、霆武、桓武和五个女儿,几个儿媳孙子等亲戚教友的墓几十个。坟内栽有松柏,龙柏花树,春季松柏青翠,龙柏花开,异香喷鼻,肃静幽雅。拱北之上有一大洼直达山顶,约三亩地,周围打有土围墙,洼上栽有松柏、白杨、杏树,每临春天,杏花盛开遍山红,松柏成荫满洼青,风景优美,洼内野鸡成群,禁止猎杀。
拱北、经厅、礼拜殿等都是特请外地能工巧匠设计建造。起架磅礴,结构宏伟,砖刻木雕,玲珑绝巧,漆彩粉染,图案雅丽,别具一格。厅殿内铺有名贵的和田大地毯,摆有各式的古铜香炉,珠砂花瓶等。门上宣有名人题赠的匾额,墙壁上有名士书写的诗文和元章元超二位老人家亲作的治教省身格言及对联很多。主人住室和客厅等房内挂有历代名人的字画,摆有精致的家具和古玩。书房内藏有珍贵的宋版史书和伊斯兰教的大部经典。在宣化岗浏览之后,给人的影响是美观儒雅。宣化岗为防御土匪的遭扰,于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在北山梁顶建一土堡子,堡墙四角建有哨楼,堡门是用钢板钉的双层门,堡内修五道院,共有房一百多间。张川一旦发生小型兵乱,岗内的人和财物都可搬进堡内,并动员附近邻村精壮教民,发给岗内存的少数刀枪守护堡子,保卫宣化岗的财产。

                二
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年),滇陇回民起义在清政府的强力镇压下,先后都失败了。清政府以斩草除根的政策屠杀起义首领及其家属。元章的父辈,仓卒及难,诗礼门庭,几成灰烬。十八岁的元章率领弟侄,受尽风险逃出云南,于光绪年间陆续来甘肃,隐居张川县北山,购得刘姓小片土地,以耕作为生。他暗里开始搞"哲赫忍耶"的复兴运动。将北山作为复教基地,令其三弟元超看守。他本人从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到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走遍了全国十三个省市,到处讲经传道,宣扬"哲赫忍耶"学派的教义和修持。由于清政府对哲派历代残酷的镇压,因而元章宣扬哲派振兴哲派的活动,适应了教民的思想,深得各地阿訇和教民的赞赏和拥护。元章本人聪慧多智,阅历很深,擅长交际,才学超众。博览经书,研究经史,所作诗文凡文人学士读之莫不赞叹。其三弟元超,喜读儒理学诸书,以儒理会同阿文讲学传道,在他兄弟二人相互配合下,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坎坷道路,费尽了心血,又将哲派发展到第三次复兴时期。
他兄弟二人从云南逃出后,箪食瓢饮,一贫如洗。经过二十多年的惨淡经营,已成一乡富翁。虽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但从未奢侈挥霍,养尊处优。一生布衣素食,生活俭朴,诚守教规,敬贤爱士。他二人在北山宣化岗给马化龙老人家建造了拱北,撰写了"为众舍身"的碑文。每年正月十三日是化龙老人家罹难之日,大干"尔曼里",追念先烈。给化龙老人家过殉教四十周年时,正值清政府覆灭,辛亥革命成功(一九一一年)。元章老人跋山涉水,由西吉滩到张家川之毛娃山大干"尔曼里"(念经祈祷),怀念马化龙,庆祝清廷灭亡,共和成立,"哲赫忍耶"反清胜利。在大庆之日,适逢大雪,感慨伤怀,他便作歌志之:
大风起兮雪飞扬,高山远祭兮望汴梁。
三九之年兮罪汪洋,真主赐恩兮启祯祥。
对汉族来访的客人优礼相待,亲自迎送;对本民族各学派,提倡各干其事,互不干涉,和睦相处,不要上反动派的当,燃萁煮豆,自促灭亡。因而,深受回汉民众的拥护爱戴。他弟兄二人深明大义,洞观时局,无时不以治"安"为前提。崇礼教,正人心,厚风俗,光复先祖遗传的教规。对伊斯兰教,念礼功课,修省事业二位老人家刻苦立行,按时罔间,圣贤模范,固不待言。功修之暇,特邀前清翰林谢威凤、安维峻、哈锐等遗老大儒来岗,一住多日,谈古论今,讲治国安邦,为教化民之策。请本民族中各学派大阿訇来岗,研究伊斯兰教的法典,订立法规。二位老人家在世之日来岗求学问道的回汉之士,来往不绝。还有东北三省,云、贵、川、陕、青、宁、新、山东、北南二京等地的教民,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岗上坟,谒见二位老人家的甚多。他们一住一年半载,返里时,老人家都要赠给盘费和衣物。对本省教民,爱如骨肉,遇灾值疫,则散财拯荒,施药救急。收孤独,养疲癃。每日在岗吃饭的人达三百多口,汉民称元章为大善人,元超为三善人。宣化岗在二位老人家的亲手经营下,事业蒸蒸日上,每日来客陆续不断,骡马拴满巷道。高朋满座,接见不暇,馈遗之物甚多,热闹非常。宣化岗每日礼五时拜都要敲锣。回历九月封斋时,早晚打钟。一年两个会礼节(尔吉)鸣礼炮三次,每次三响,三十里之外也能听到炮声。民国九年古十一月初七夜十时许(一九二O年)海原大地震,元章殉难于宁夏西吉县西吉滩静房里。同时殉难的还有其三子仁武及家属多人。殉难后,西吉每日小震不停,元超不忍心将兄遗体埋葬西吉,和元章长子忠武协商后,亲自将灵柩搬回张川,隆重安葬于宣化岗上,并建了拱北。宣化岗教务等事由元超主持,萧规曹随,兢兢业业,谨慎任事,未减兄在世时色彩。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九月二十日元超逝世,临终遗书,命三子辉武管理家务,六子殿武(重雍)主持教务,长子锡武、五子桓武辅佐。二子毅武、四子霆武青年病故。并告诫四子和为贵。在这时期虽比不上二位老人家在世时鼎盛,但他们弟兄相处和睦。官场面有锡武、桓武维持。辉武理财有方,经济雄厚,宣化岗还是兴盛可观的。过罢元超老人家十周年忌日,辉武因病坚辞管家职务,命长孙马少芃(毅武长子)代管家事,直至一九五八年宗教改革为止。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四八年,辉武、桓武相继去世。(略)。

                    三
宣化岗每月差不多要过一次至两次大小"尔曼里"(念经祈祷)。大"尔曼里"有正月十三日,十三太爷马化龙忌日。二月二十三日,云南老三太爷马世麟忌日。三月二十七日,道祖太爷马明心忌日。四月八日,四月八太爷马以德忌日。五月二十七日,平凉太爷穆宪章忌日。七月二十七日,他郎(墨江)太爷马顺清忌日。九月初六船厂(吉林)太爷马达天忌日。九月二十日,三太爷马元超忌日。十一月初八日,大太爷马元章忌日。腊月二十九日,汴梁太爷马进成忌日。还有好多小"尔曼里"。在这些忌日里,都要宰牛羊,炸油香,诵"古兰经",赞穆圣,做祈祷。少者宰牛一两头,多者宰牛十头以上、羊几十只,炸油香一两万。要准备近一月,待客要三、四天。跟"尔曼里"的各省教民及汉族朋友不下万人,还有官方人士前来祝贺。送幛、送匾,牵牛拉羊,驮米驮油等各样物品很多,并且各清真坊寺还收送"海吉"(布施),如给元超老人家过□□逝世十周年(一九三九),就宰牛四十多头,羊百只,鸡鸭无数,炸油香两、三万,来的各省客人在三十里之外借宿。待客达半月多。宣化岗每年费用达一万多白洋。除教民馈送外,下欠的由商业收入支补。

                四
宣化岗境内,有大小院共二十四个,房屋三百多间,驮骡十条,耕牛二十多头,羊近百只。座骑之马数匹,耕地三百多亩,还有几处山庄。在关山马场有成材的千亩森林,建一牧场,养黄牦牛百头以上,地几十亩,在张川东川有油房、水磨、蔬菜园子和川地数十亩,并建有房屋,委人经营。在赵川建有花园一个,水磨、蔬菜园子,土地数十亩。各地栽有成材的杨柳树千十棵。商业设"义信德"商号一处,资本达三十万白洋。在张川县城开"森盛堂"药店一处。在张川,龙山二镇开设皮行、布店各一处。在张、龙二镇有成百间铺面。还经常派人到陕西、宁夏、青海、成都、重庆、京、津、沪、汉各大城市经商。并同这些城市的皮行,转口商行,常有贸易、信息的往来。宣化岗农业商业每年的收入,除供岗内日常费用外,其余作为过"尔曼里"的补给。(略)。
一九八八年元月五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张家川文史资料〈第一辑〉》)

··马元章神道碑
原立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城北2.5公里处的道旁,现存宣化冈拱北内。系1933年陕、甘两省官商学界为马元章(中国伊斯兰教"哲合忍耶"门宦第七辈教主)、马元超(元章之弟)所立功德碑。主碑高约3米、宽约1.5米,上刻"马大三善人神道碑",正面为赞誉马元章、马元超二人的文字,约1500余字,邽山任承允撰文,滇南何兆龙书丹。主碑左右两侧各有一小石碑。右碑上刻有朱绍良、杨虎城、邵力子、邓宝珊、胡宗南、张维、寇一瑕、杨思、范振绪等立碑发起人姓名,左碑上刻有来恭贺的各坊清真寺名。(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甘肃古迹名胜辞典》 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2年5月第1版)。

··宣化冈 又称宣化冈拱北、北山拱北。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城北约七华里的查湾村。为中国伊斯兰教"哲合忍耶"门宦的圣地之一,是该门宦"北山"派讲经传道之地。"宣化冈"即"宣扬、教化"之意。拱北为阿拉伯文"圆顶建筑",是门宦活动中心。内有"哲合忍耶"门宦的第五辈教主马化龙、第七辈教主马元章等宗教领袖的陵墓,是该门宦教徒谟拜(应为“朝谒”——编注)之所。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0),经马元章等三代经营,至1958年,拱北内已有大小院落24个,房屋300多间。由"观光楼","别有春"、"留春崖"、"翠真门"、"省心楼"、"经厅"、"礼拜堂"等建筑组成。各主要建筑上悬有晚清、民国时期政府首脑及各界名流如慈禧、徐世昌、段其瑞、袁世凯、吉鸿昌、冯玉祥、安维峻、哈锐等人书赠的匾额、诗、画等。园内遍植果木,柳暗花明,龙柏逸香。为张家川一大名胜。于右任二十年代初经宣化冈,曾赋诗盛赞"振臂一呼此磬疆,河山耕牧势犹强。早知骑射雄西北,今见威仪视帝王。万户蒸腾风又雨,一川填烟海还桑。天还地变真闲事,金碧参差宣化冈"。宣化冈在"文革"中被拆毁。1986年后开始重修。各代教主忌日,拱北内都要举行盛大的"尔曼里"(纪念祖先的宗教活动)。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甘肃古迹名胜辞典》 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2年5月第1版)。


··马进西事略
马辰
马进西,宁夏金积堡人,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是宁夏回族反清领袖马化龙之孙,伊斯兰教"哲赫林耶"门宦板桥派世袭教主,兹将其生平事迹略述如下:
(1)太行脱险
清政府为了消灭西北回民起义军,断绝起义领袖马化龙教主的后嗣,于光绪四年,把马进西由西安狱中解往北京欲实行"宫刑",时年十二岁。此消息被马化龙教主的教下马寅武(云南开化府合家滩人)探知,立即报给马元章组织力量,探明道路以劫囚车。清军解进西的囚车在前面走,抢救进西的四人马寅武、杨云鹤(云南竹园人)、马云襄(张家川牛木头人)、马德金(张家川龙山镇人),均扮作汉民商贩,口衔烟杆,肩挑猪头,在囚车后相随。行至山西太行山张毛峡石,下临汾河地势险要处开始下手,马寅武力量很大又会武术,把十几个清军解差都打死投下汾河,然后砸破囚笼救出进西。马寅武背上进西,其余三人把囚车推下汾河扫清现场一同上了太行山,用药取掉了进西脸上的"黥印"。昼藏夜行,渴饮小便,饥食草根受尽艰苦,行程七天到达亳州,进西同马寅武二人乘船直下扬州,其余的人完成任务均回西安。
(2)杨州求学
扬州陶慕春是化龙教主教下,他的姐姐与马化龙的大儿子马耀邦(人称大人爷)有过婚约,不知因何退婚,但陶氏夫人再未另聘,她在家读书念经并学会中医。进西在陶家,深受陶氏夫人培养,教读书、学医、念经。在陶家住了六年,年已十八岁,以后暗到汴梁(开封)和胞兄马进成、亲戚马元章等在"义兴成"商号多次晤面,从此,进西在西府太太(化龙二夫人)指导下到各地避难,由开封到济南、河北、甘肃等地行踪不定,使清吏无法跟踪缉捕。
(3)西安获赦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0),"庚子事变"后八国联军进北京,把慈禧和光绪逼到西安。经西府太太、马元章、马进西、李德仓(原是马化龙起义军南八营大帅,人称李大帅,于清同治七年,清军左宗棠右路军攻到天水时,李德仓迫于形势临危易帜率部投降,被左宗棠委以副提督职,仍领导南八营为清军维持地方,但思想上仍  倾向马化龙方面)商量,请甘肃提督马安良(当年回民起义军降将)向慈禧太后说情,要求赦免通辑进西,慈禧太后准赦进西无罪,并赐黄马褂一件为据。
(4)开始传教
进西获赦后,先到张家川在李德仓等支持与资助下在南川建立道堂,开始进行宗教活动。当时,张家川一带"哲赫林耶"教派教下,念及进西系化龙教主之仅存的唯一苗裔,众多拥戴他另立"哲赫林耶"南川派,遂与马元章领导的沙沟派分裂。民国五年(1916年),河南白朗军进入甘肃,打死天水镇守使马国仁,占领陇南各县。有人向官府诬告:"马进西勾结白朗图谋造反",进西父子遭受冤狱。后经马元章、郭南浦等人营救出狱仍回南川。当时陇南政局动荡,派系复杂,李德仓已去世,助者乏人。进西得张家川马讦山(赵倜军中旅长)的介绍到河南督军赵倜军中供职。其实是借避风险,并非想法作官。
(5)成立板桥道堂
自同治十年,宁夏回民反清起义失败后,凡金积堡百里以内的回民,均被发配六盘山区开垦,金积堡回民的房产良田,全部分配给"剿回有功"的"董字三营"(董福祥、张耀、李双良)退伍的残兵及其家属居住和耕种。并建起"张府"(张耀),"李府"(李双良)。被废清将董福祥在金积堡兴修"董府",隐度晚年。当年马化龙教主的"东府、西府"被改为清将提督刘松山的"祠堂"。当时的金积、灵州没有回民立足之地。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帝王朝,民国改元,共和政府成立,回民才抬起了头,侵占金积堡回民良田的"董字三营"也感到树倒猢狲散,失去了靠山,自动出卖房屋田地各回原籍。此时回民出来纷纷买回故土重建家园。于是进西又从河南回到金积堡板桥建立教堂,人称板桥派。进西教主娶两房夫人,生十子,四女,在南川、板桥都有子女居住。子孙满堂,家境殷实。家教严格,子孙多读经、书,在他生前子孙没有不务正业的,可以说未失家传。他传教几十年,一贯关怀教民疾苦,对人敦厚和善,平易近人。教民送的"乜贴"(自动送钱财)教款教用。不以教主威严约束教民,家族子孙与教民一样自谋生活,不许依教谋生。因此,他领导的板桥派教民有宁夏、甘肃、新疆、江苏等省,人数虽不多,但宗教生活都过的自如随和。
(6)自身宗教功修
进西传教几十年,一身立行功修,不但办了"舍若奈提"(念、礼、斋、课、朝)天命学,而且还办了"退若盖提"(余功)功修,几十年如一日,是一位虔诚、清廉的宗教领导,有人说:" 哲赫林耶"的教主不礼拜,这是不了解全面情况的管见。
(7)办慈善事业
进西青年时受尽苦难,因此,能体贴穷人饥寒,扶弱济贫,每逢年馑总以余粮接济灾民,又放"舍饭"救济离乡逃难灾民。为了解除当地群众看病求医困难之苦,自己在板桥开了一处中药铺,请了个医生,自己有时也为病人按脉开药方,药费从低,方便群众。
(8)不从事政治活动
进西除了持教外,还办些慈善事业,但从不过问政治,和官方来往甚少,各种政治场合从不露面,是一位潜修的宗教家。
进西教主于1940年11月22日病故于板桥道堂,临终时将教主职务传给十子马腾霭接替。享年七十四岁。
以上资料,笔者曾多次访问知情的有关老人,当然不是亲身经历,有误之处,请知情者指教。(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编《宁夏文史〈第四辑〉》   1989年7月)


       ··南川道堂建立史略
穆启圣
"南川道堂"是属于哲罕忍耶门宦的一个支派,哲罕忍耶教派第三代传教者马达天阿訇,接受了教权之后,因慑于清廷的残酷镇压,自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至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五年多时间里未敢公开传教,行教多在夜间。以后马达天阿訇流放身亡。之所以流放一因修道堂,二因新疆教民送西瓜,引起清廷官吏的注意,遂以"夜聚明散"的罪名捕押兰州,被充军黑龙江。路过吉林船厂,因折磨身亡,埋葬在船厂,教民称"船厂太爷"。
马达天殁后,传教事业由其长子马以德继续主持。马以德自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至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主持教门三十二年。古历四月初八日殁于宁夏,教民称"四月八太爷"。
马以德病重时,将教权传给其长子马化龙。马化龙掌教二十一年,自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至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因反清起义,惨遭失败,全家殉难。马化龙于同治十年古历正月十三日罹难,教民尊称"十三太爷"。
马化龙罹难,全家男性几乎被杀尽,女性发往他地给清廷官吏为奴,仅有孙子马进成、马进西二人,年未成丁,当时未杀害,均被捕押,俟年到十二岁,阉割发配。马进成被捕押时只有九岁,宫刑时十二岁。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古历腊月二十九日殁于汴梁(开封),埋于汴梁满城的北墙根。教民称"汴梁太爷"。后将遗体迁葬于张家川南川。
马进西字锐恒,乳名五十九,是马建邦的小儿子,五岁时被清廷判处"应照例牢固监禁,俟年十二岁时,再行解交内务府,照律办理"。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进西年满十二岁时,即解往北京内务府,施行"宫刑发配"。途经山西洪洞县境内,被张川李德仓、马元章派去营救劫持的人,杀解差、砸囚车,抢回进西。得到营救即潜伏山东、杭州等地,辗转陕西西安。因进西面部刻有墨迹"皇犯"字样,清政府又在各地布告悬赏捕拿,因而白天不敢露面,晚上行路。后由西安行到张家川,起先隐藏在教民(劫持人)大麻子李家沟李德全家。时间长了,风声已露,从大麻子翻山到了董家沟,藏在李某人家。约半年又由董家沟迁往张家川西城内李德仓家院内。
马进西被营救劫持后,清廷追查甚紧,各地布告捉拿。责令李大帅限期交出进西,并追查杀死解差的人。可是到了后来,清廷多事,特别是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往西安。甘军董福祥部下马安良(回)、崔正午(回)保驾有功,慈禧太后对甘肃回军有了好的印象。借此机会,由马元章起草,李德仓署名,冒死上书,以"赦一人可安万民,杀一人万民不安"等词呈请清政府赦免马进西,清廷准奏,下了赦免谕,使马化龙仅存的裔苗得以衍生。
马进西获赦后,得到李德仓的大力支持和保护。在张家川南川建立道堂,并和李德仓有了亲缘关系。遂将马进成遗体由河南汴梁搬迁到南川,后又将马化龙头骨搬迁到南川,修了墓堂经厅,称"南川拱北"。由马进西主持"南川道堂"教务,教民称"南川二爷"。
马进西定居张家川后先后娶妻两人,生子七人,在宁夏又娶妻李氏生子三人。长子马腾霖曾任过武职旅长衔,未理教事,去世早;次子马腾雱(早亡),其子马国祥(已故);三子马腾霈(早亡);四子马腾霆(早亡),有子一人名国柱,解放后曾任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政府卫生科长,1959年去世。五子马腾霁(早亡);六子马腾霓教民称"南川六爷",曾主持南川道堂教务,解放后任张家川县副县长等职,又任西北行政委员会民委委员,腾霓为人老实,不问政治,又不善口才,是一个虔诚的宗教职业者,1959年去世,有子二人,长子国语,次子国雄;七子马腾雯(早亡);八子马腾霞,教民称"八爷",嫡出有三人,长子国珍,次子国俊(已亡),三子国璧,现任教师;九子马腾霄教民称"板桥九爷",一贯在吴忠从事商业;十子马腾霭,生于宁夏吴忠,主持吴忠板桥道堂教务,教民尊称为"宁夏十爷",解放后历任宁夏省(区)政府、人大、政协主要职务,并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等职。
"南川道堂",位于张家川县城南五华里处南山脚下,隔河相望。约占地二十多亩(包括墓地、庄院),墓地修建简单。"南川道堂"所辖坊寺,据1949年统计约有五十多个坊寺,多在南川、袁川、黄门、胡川等地,外地也有。每年有两次大的"而曼利",一次是正月十三日,纪念马化龙;一次是腊月二十九日纪念马进成。在每次的"而曼利"上,由开学阿訇率领本坊教民送"海节"跟"而曼利"。
马进西自1900年获赦,1908年主持"南川道堂"教务。(略)。
1914年白朗军入甘,路经张家川,由于白朗军过境遗留马匹问题,致使进西被甘肃省长张广建、督军张洪涛捕押在天水入狱,后经马元章通过郭南浦以万元白洋疏通出狱。1916年进西气愤,离开张家川,旅居河南开封,后迁至宁夏金积住板桥,并建立道堂(马以德墓在板桥)称"板桥道堂"。进西于1940年病故板桥,终年七十五岁。
马进西去世后,"板桥道堂"由其十子腾霭主持,张川"南川道堂"由其六子腾霓主持。 "南川道堂"财产不多,"文革"中在极左路线影响下被拆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於1985年落实南川道堂墓地,并成立了道堂管理委员会,国家给予一次性拨款补助,现已建起经厅一座。
马腾霞(八爷)长子马国珍当了县政协委员,主持"南川道堂"教务,继续行教。(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张家川文史资料<第2辑>》)

       ··黔西南胜境三家寨道堂
             郭礼中
三家寨道堂,座落在兴仁县鲁础营乡三家寨,离兴仁县城23公里,由两大部分构成:一为道堂;二为姑祖花园。道堂由排列的两组建筑群组成,姑祖花园位于道堂后,是一个花园庭院建筑。
三家寨道堂建于清光绪十八(公元1892)年,曾经是统领安顺、平坝、安龙、贞丰等县和普安县泥堡、青山、盘县滥木桥和兴仁城内,白家冲、姑屯、红冲、潘家庄等十二方的总教堂。教堂阿訇作为教主代表,管理十二方的伊斯兰教务。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长达14年之久的以回民为主体的黔西南州农民起义,被清王朝平定后,教主马光烈传教到此,选中了三家寨这个地方,令杨云鹤主持修建了道堂。
道堂位于寨子中间,门前有几株双人合围的古树,地面由青石铺就。
古树下,是道堂的望月楼,望月楼由4柱支撑,下为门洞,上是9平方米的小木楼,四面有窗。望月木楼是为了专供阿訇登楼望月,决定把斋、开斋、诵经、礼拜时刻而设。
过望月楼门洞,进入道堂,登石阶向右前行入道堂门前,大门上方有"道堂"二字,为光绪十八年六月,光弼杨云鹤题,字上方檐下,有黑漆金字阿文大匾,为光绪二十三年冬月,杨云鹤赠,过前厅而入,是一宽6米,长8.5米的四合天井,由两边厢房、前厅、正殿围成,天井四周,现挂有六块黑漆大匾,文字分别为:"返朴归真"、"翼善开贤"、"广大无疆""清真义馆"、"寿近期颐"、" 遵道寿永"等。正殿大门两侧。有对联三,以木板镌刻,黑漆金字。分别为:"清明在躬相期涤宪洗心兹善辉邦,真实无忘所与作忠润尔贤良";"雅会媲香山图演消寒微九九,高年侔绎县籍添益寿纪三三";"辟黔地立道堂缅善人守先待后,司教门顾群众羡师传继往开来"。以上均为光绪年间各地方官所赠,字楷、行,具有较高书法价值。此类赠匾原有十多块,已散失。正殿一楼一底,宽10.7米,长16.3米.木结构,下有走廊,上有走楼,楼下正殿两则悬挂回族习俗和伊斯兰教简介,其详情请见附文,楼上设窑窝,是诵经、礼拜的地方,窖窝内书阿文,上有马光烈手书阿文匾,黑漆金字,右边的这一建筑群占地326.6平方米.
与右边的建筑排列,是左边的建筑群,其格局与右相同,唯前厅已毁,天井长11米,宽2.6米,厢房较右边长,内设伙房,水房(沐浴之处)等。原有的烧水房、厕所已毁,左侧建筑群占地304.5平方米。
穿正殿而过,有一小门,越小门,进入姑祖花园。
姑祖姓马,教主马光烈的妹妹,排行第十,人称十姑太,因其终身未嫁,后人称"姑祖",陕甘人,其未婚夫马俊成参加了陕甘回民起义,被清王朝官兵杀害。姑祖遂发誓矢志守节,几经迁徙,时三家寨道堂修建,杨云鹤遵嘱为其建石屋于道堂后,姑祖遂于此隐居,30年未出花园一步,直至1922年北上。
姑祖花园占地一亩余,有一幢两间一楼一底的小石屋,石屋占地47.6平方米。与石屋相对,有4间小平房,占地56.3平方米。其余均为花园、石径,园内鲜花争艳,修竹飒飒,加上各种果树,风景秀美,尤其园内那株有"活化石"之称的百年古银杏,高大挺拔、蔚为壮观,引人注目。园中尚有长方形鱼缸一口,长2米,高1 米,宽1.5米,四角上端各有一石雕小狮子,栩栩如生。
石屋与平房均为木结构,加以石墙,石屋上方,有"养性轩"的额匾,两侧有联,文为:"三十年不出户庭凛凛贞操值与天地合德,八千客同称觥斛堂堂令范喜共日月齐辉"。石屋石墙较厚,上以石板盖顶,内以木板装修,木工手艺精湛,冬暖夏凉,是姑祖诵经的地方,石屋下层,除作过廊外,还有洗澡间、厕所。
平房内,姑祖当年用过的木架子床尚在。
从石屋到小屋,原有九曲迥廊,上盖以瓦,取不见大清朝天日之意。
三家寨道堂是信教回民们诵经礼拜的圣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宗教事务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作为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级政府曾多拔款修复。
三家寨道堂,地处境内百里青龙至马宝树峡谷的必经道上,座落在青山环抱,林木蓊郁、环境清幽、气候宜人的三家寨回族村寨之中,其庄严、肃穆、辉煌的古式建筑群,其古朴、独特、浓烈的民族风情,曾吸引了众多省内外观光人士和海外旅游者,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许多人士纷纷为之题诗、题词。如中国科学院杨冠雄教授所题"黔西南一胜境"。又如省政协常委、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省九三学社顾问冯楠所题"道传三家寨,国爱一中华"等。都说明了三家寨道堂具有极其宝贵的文物研究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闪烁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光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前往观光人数日渐增多。
值得观看的还有宽敞的经堂两侧悬挂了六块玻璃镜框,其内容为隶书撰写,详细介绍了伊斯兰教的有关特色和教规见附文。
附文(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兴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兴仁旅游文史专辑〈第七辑〉》1997年9月出版社 )
  
·哲赫林耶门宦:始传人马明心,乾隆九年(1744年)经新疆喀什到河州、东乡等地传哲赫林耶教义。东乡县沿岭乡毛柴子拱北内修有哲赫林耶"热伊司"墓、"热伊司"道堂。第四代教长马忠杰于40年代中期迁居东乡毛柴子系宁夏第七辈教长马元章委任的"热伊司"。第五代教长马登居毛柴子村系宁夏第八辈教长委任。第六代教长马黑麦,居住毛柴子村,系宁夏哲赫林耶第九辈教长马国勋委任,现主持毛柴子道堂教务。目前东乡县哲赫林耶教徒主要分布在沿岭、百和、赵家等乡。约400多户、2000多人。(东乡族自治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东乡族自治县志·宗教》 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1996年8月第1版)


··宁夏道堂、拱北
丁国勇
鸿乐府道堂在吴忠市金积镇西南约10里之遥(今属青铜峡市峡口乡),这里曾是19世纪80年代西北回民起义的中心。哲赫忍耶第四辈教主马以德殁后即埋葬此地,并在此建起拱北。沙沟门宦教主马震武殁后也葬于此。道堂原来规模已不可知,约在1922——1923年间,由马锡恩将道堂建好。其建筑由道堂、拱北、住宅、花园、客房、水房、厨房、账房等构成。在道堂院落周围,还有很大面积的果树园及农田。其主建筑是三合院式的带天棚的大建筑,但没有建成礼拜殿形式。其目的是既不妨碍做礼拜,又能使教众直接看到道堂后面的拱北建筑群,而且沿袭我国庭院式建筑形式,以示与清真寺大殿有所不同。
板桥道堂是板桥门宦的道堂,与吴忠市相距10里。始建于1943年,规模远较鸿乐府小,由道堂、拱北、清真寺三组建筑组成。该道堂建筑在一座方形城堡内,犹如一座小城,四角都有角楼。在道堂城堡内,建筑都沿用一般民宅,采取四合院式,道堂本身大厅较为高大。鸿乐府拱北的圣祭建筑与道堂建筑联为一体,而板桥道堂则纯是为讲道而设的。板桥道堂虽分三处建成,房间较小,但道堂外貌为城堡形式,甚为壮观。(丁国勇主编《宁夏回族》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9月第1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4-19 14:54 , Processed in 0.04042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