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卧哩感应] 广州宛葛斯巴巴拱北史料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3

听众

103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15-1-26 11:17: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广州宛葛斯巴巴拱北史料

广州宛葛斯巴巴
  唐代史料
··《苏烈曼游记》
  [阿拉伯] 苏烈曼
中国商埠为阿拉伯商人麇聚者,曰康府(Khanfu即广州)。其处有回教牧师一人,教堂一所。市内房屋,大半皆构以木材及竹席,故常有火灾。外国商船抵埠,官吏取其货物而收藏之,一季之船既全入口,官吏征百分之三十关税后,乃将货交还原主发卖。国王有悦意之货,则以现金及最高购价,付之商人也。各地回教商贾既多聚广府,中国皇帝因任命回教判官一人,依回教风俗,治理回民。判官每星期必有数日专与回民共同祈祷,朗读先圣戒训。终讲时,辄与祈祷者共为回教苏丹祝福。判官为人正直,听讼公平,一切皆能依《可兰经》、圣训及回教习惯行事。故伊拉克(Irak)商人来此方者,皆颂声载道也。(见《苏烈曼游记》[成书于伊斯兰教历237年、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转引自张星火良编注 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二册〉·第三编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之交通·第五章 阿拉伯人关于中国之记载》中华书局出版 2003年6月第1版)


后梁史料
阿布赛德哈散之记录
·事变首领,名曰班雪(Banshoa或作Baichu),攻陷国中无数城邑后,以回教纪年二六四年(即公元八七八年唐僖宗乾符五年)攻陷康府(Khanfu),据熟悉中国事情之人云,除杀中国人外,回教徒、犹太人、基督教徒、火教徒,亦被杀甚多,死于此役者达十二万人。(成书于后梁末帝贞明二年《阿布赛德哈散之记录》,转引自张星火良编注 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二册〉·第三编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之交通·第五章 阿拉伯人关于中国之记载》中华书局出版 2003年6月第1版)
     * “班雪”是“黄巢”的阿拉伯语音译,“康府”是“广州” 的阿拉伯语音译——编注

··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创建清真寺碑记”
赐进士及第户部员外郎侍御史王金共撰篆
窃闻俟百世而不惑者,道也;旷百世而相感者,心也。惟圣人心一而道同,斯百世相感而不惑。是故四海之内,皆有圣人出。所谓圣人者,此心此道同也。西域圣人谟罕默德,生孔子之后,居天方之国,其去中国圣人之世之地,不知其几也。译语矛盾而道合符节者,何也?其心一,故道同也。昔人有言:千圣一心,万古一理。信矣。但世远人亡,经书犹存。得于传闻者而知西域圣人生而神灵,知天地化生之理,通幽明死生之说。如沐浴以洁身,如寡欲以养心,如斋戒以忍性,如去恶迁善而为修己之要,至诚不欺为感物之本。婚姻则为之相助,死丧则为之相送,以至大而纲常伦理,小而起居食息之类,罔不有道,罔不立教,罔不畏天也。节目虽繁,约之以会其全,大率以化生万物之天为主。事天之道,可以一言而尽,不越乎吾心之敬而已矣。殆与尧之钦若昊天,汤之圣敬日跻,文之昭事上帝,孔子之获罪于天无所祷,此其相同之大略也。所谓百世相感而不惑者,足征矣。圣道虽同,但行于西域,而中国未闻焉。及隋开皇中,其教遂入于中华,流衍散漫于天下。至于我朝天宝陛下,因西城圣人之道有同于中国圣人之道,而立教本于正,遂命工部督工官罗天爵董理匠役,创建其寺,以处其众。而主其教者,摆都而的也。其人颇通经书,盖将统领群众,奉崇圣教,随时礼拜以敬天,而祝延圣寿之有地矣。是工起于元年三月吉日。成于本年八月二十日。的(余)等恐其世远遗忘,无所考证,遂立碑为记,以载其事焉。
时天宝元年岁次壬午仲秋吉日立。(余振贵 雷晓静主编《中国回族金石录》宁夏人民出版社版2001年7月第1版)

宋代史料
同颖叔修撰登蕃塔
(北宋)郭祥正
宝塔疑神运,擎天此柱雄;势分吴越半,影插斗牛中。
    拔地无层限,登霄有路通;三城依作镇,一海自横空。
礼佛诸蕃异,焚香与汉同;祝尧齐北极,望舶请南风。
瑞气凝仙露,灵光散玉虹。铎音争响亮,春色正冲融。
视笔添清逸,凭栏说困蒙。更当高万丈,吾欲跨冥鸿。
(郭祥正《郭祥正集·卷二十》,引自(《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马明达著《广州伊斯兰古迹二题》)


广州越王台呈蒋帅待制
(北宋)郭祥正
番禺城北越王台,登临下瞰何壮哉。
三城连环铁为瓮,睥睨百世无倾摧。
蕃坊翠塔卓椽笔,欲蘸河汉濡烟煤。
沧溟忽见飓风作,雪山崩倒随惊雷。
  有时一碧渟万里,洗濯日月光明开。
屯门钲铙杂大鼓,舶船接尾天南回。
斛量珠玑若市米,担束犀象如肩柴。
……
邦人每逢二月二,熙熙载酒倾城来。
元戎广宴命宾客,始时海若收风霾。
群心愈喜如和气,百伎尽入呈优徘。
乐声珊珊送妙舞,春色盎盎浮樽□。
鬼奴金盘献羊炙,蔷薇瓶水倾诸怀。
(郭祥正《郭祥正集·卷二十》,引自(《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马明达著《广州伊斯兰古迹二题》)

··南海百咏·咏番塔
(宋)方信孺
半天缥渺认飞翚,
一柱轮囷几十围。
绝顶五更铃共语,
金鸡风转片帆归。
番塔始于唐时,曰怀圣塔。轮囷直上,凡六百十五丈,绝无等级,其颖标一金鸡,随风南北。每岁五、六月,夷人率以五鼓登其绝顶,叫佛号,以祈风信,下有礼拜堂。(方信孺《南海百咏》,引自邓端本编《广州说古·怀圣寺始建年代之争》 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 1984年10月第1版)
*方信孺(一一七七~一二二三),字孚若,号好庵,自号柴帽山人,莆田(今属福建)人。以父荫补番禺尉。方信孺《南海百咏》(书成于开禧二年前,即公元1206年前),该书诸诗是他任番禺县尉时所作。——编注

             ··番禺海獠
(宋)岳珂
番禺有海獠杂居,其最豪者蒲姓,号“白番人”,本占城之贵人也。既浮海而遇涛,惮于复反,乃请于其主,愿留中国,以通往来之货。主许焉。舶事实赖给其家,岁益久,定居城中,屋室稍侈靡逾禁。使者方务招徕,以阜国计,且以其非吾国人,不之问。故其富盛甲一时。绍熙壬子,先君帅广,余年甫十岁,尝游焉。獠性尚鬼而好洁,平居终日,相与膜拜祈福,有堂焉以祀,名如中国之佛,而实无像设,称谓聱牙,亦莫能晓。堂中有碑,高袤数丈,上皆刻异书如篆籀,是为像主,拜者皆向之。旦辄会食,不置匕箸,用金银为巨槽,合鲑炙,梁米为一,洒以蔷露,散以冰脑,坐者皆置右手于褥下,群以左手撄[攫]取。饱而涤之,复入于堂以谢。居无溲匽,有楼高百馀尺,下瞰通流,谒者登之,以中金为版,施机蔽其下,奏厕铿然有声。楼上雕镂金碧,莫可名状。有池亭,池方广凡数丈,亦以中金通甃,制为甲叶而鳞次,全类今州郡公宴燎箱之为而大之。凡用金丕铤数万。中堂有四柱,皆沉水香,高贯于栋,曲房便榭不论也。后有窣堵波,高入云表,式度不比他塔,环以甓为大址。累而增之,外圜而加灰饰,望之如银笔。下有一门,拾级以上,由其中而圜转焉如旋螺,外不见其梯磴,每数十级居一窦。岁四五月,舶将来,群獠入于塔,出于窦,啁哳号呼,以祈南风,亦辄有验。绝顶有金鸡甚巨,以代相轮,其一足为盗所取,卒不能补,以至今。他日,郡以岁事劳宴之,迎导甚设,家人帷观,余亦在,见其挥金如土,舆皂无遗,珠玑香贝,狼籍坐上,以示侈。后三日,以合荐酒馔、烧羊以谢大僚,曰:“如例。”龙麝扑鼻,奇味不知名,皆可食,迥无同槽故态。羊亦珍,皮色如黄金,酒醇而甘,几与崖蜜无辨。余后北归,见藤守王君兴翁诸郎,言其富已不如曩日,池匽皆废云。(岳珂《木呈史》) (岳珂《木呈史》,引自黄佛颐编《广州城坊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4年12月第1版)
*岳珂(1183—1243),字肃之,晚号倦翁,岳飞三子岳霖之子,岳飞之孙。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绍定六年(1233)元宵,被人构陷以罪。嘉熙二年(1238)被重新起用,官至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使。——编注


   元代史料
··河北定州“重建礼拜寺记”
大元至正三年,普公奉命统领中山府兵马甫一禩士卒驯习,百废俱举时天下晏然,乃谓众曰:今有司建学以祀先圣厥职知所尊也,吾独无所尊乎?吾回回人拜天其事也,不知此地亦有吾属而知所以拜天者乎?左右对:以回回之人遍天下,而此地尤多,朝夕亦不废礼。但府第之兑隅有古刹寺一座,堂宇止三间,名为礼拜寺,乃教众朝夕拜天祝延圣寿之所,其创建不知昉於何时,而今规模狭隘势难多容,众欲有以广之而力弗逮者数十年。今公之来镇兹土也,其将有以拓之乎?公遂慨然以改筑之事为己任,乃首捐俸金百两,并谕教之同志者各出资以营治之。于是,鸠工度材大其规制,作之二年正殿始成。但见画栋雕梁、朱扉藻棁,而壮丽华采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殿宇既成,行将晋礼乃属予为文以记之。予惟天下之教,儒教尚矣,下此而曰释与老,虚无寂灭不免于妄。且其去人伦、逃租赋、率天下之人而于无父无君之域,则其教又何言哉。惟回回之为教也,寺无像设,惟一空殿,盖祖西域天方国遗制其房,四面环拜:西向东、东望西、南面北、北朝南。中国在西域之东,是教中拜者则咸西向焉。考之舆图曰默德那国,即回回祖国也。初国王谟罕蓦德生而神灵有大德,臣服西域诸国,诸国尊号为别谙拔尔,犹华言天使。云其教,专以事天为本而无像设。其经有三十藏,凡三千六百余卷,其书体傍,行有真草篆隶之法,今西域诸国皆用之。又有阴阳星历、医药音乐。隋开皇中国人撒哈伯撒哈的·斡葛思始传其教入中国,是知祖宗以万国为家,录善不遗,其曰以事天为本而无像设。今近而京城,远而诸路,其寺万余俱西向以行拜天之礼,而殿则空焉。盖造物主不可以行迹求,若拟之像则类物殆亦渎矣,惟有想无像以表其诚,其遗风流俗之美盖可知也。况其奉正朔、躬庸租,君臣之义无所异;上而慈、下而孝,父子之亲无所异;以至于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举无所异乎!夫不惟无形无像与周雅无声无臭之旨吻合,抑且五伦全备,与国书、五典、五惇之义又符契而无所殊焉,较之释老,不大有间乎?且其拜天之礼一日五行,斋戒之事每岁一举,与夫沐浴无间于寒暑,施与不问其亲疏,则又其笃信力行而无所訾议焉者也。予因普公之请而嘉是教之真且纯也,乃为之记。
时大元至正八年岁在戊子春二月之吉
承务郎真定路安喜县尹兼管诸君奥鲁杨受益撰文并丹书
( 碑阴)
诏统领卫兵□御中山府都督普颜帖睦儿
助工善官指挥 秃坚赤 张□顺 都失里 李体儿 李坚 别不花
千户万家奴 吴□□ □古思
百户里不花 □□迷失 □有声
助功教众 哈孙 阿鲁朱 张佩 李□ 沙的斤 忽里台吉 朱平 王著 脱脱台 罗源 王靖 月秃失里 哈八儿孙 燕帖古里 张志 不儿古 李言拜延收 马恒安 吕诚 阿剌带 杨玄 刘因 白付钟明 金右 必不列 田得明 忽都亦 十罗 王金
副教 杨美
掌教满喇 金洪
副教 秃失(见余振贵 雷晓静主编《中国回族金石录》宁夏人民出版社版2001年7月第1版)

        ··重建怀圣塔寺之记
奉议大夫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郭嘉撰文
政议大夫同知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撤的迷失书丹
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僧家讷篆额
白云之麓,坡山之隈,有浮图焉。其制则西域,山桀然石立,中州所未睹,世传自李唐讫今。蜗旋蚁陟,左右九转,南北其扃。其肤则混然,若不可级而登也。其中为二道,上出惟一户。古碑漶漫,而莫之或纪。寺之毁于至正癸未也,殿宇一空。今参知浙省僧家讷元卿公实元帅,是乃力为辇砾树宇,金碧载鲜。征文于予,而未之遑也。适元帅马合谟德 卿公至,曰:“此吾西天大圣擗奄八而马合麻也。其石室尚存,修事岁严。至者乃弟子撒哈八以师命来东。教兴,岁计殆八百,制塔三,此其一尔。因兴程租,久经废弛。”选于众,得哈只哈散使居之,以掌其教。噫!兹教崛起于西土,乃能令其徒颛颛帆海,岁一再周,堇堇达东粤海岸,逾中夏,立教兹土。其用心之大,用力之广,虽际天极地,而犹有未为已焉者。且其不立象(像),教惟以心传,亦仿佛达磨。今观其寺宇空洞,阒其无有像设,与其徒日礼天祝禧,月斋戒惟谨,不遗时刻晦朔,匾额“怀圣”。其所以尊其法,笃信其师教,为何如哉!既一毁荡矣,而殿宇宏敞,广厦周密,则元卿公之功焉,常住无隐,徒众有归,则德卿公之力焉。呜呼!不有废也,其孰以兴?不有离也,其孰与合?西东之异俗,古今之异世,以师之一言,历唐宋五代,四裂分崩,而卒行乎昭代四海一家之盛世于数十万里之外,十百千年之后,如指如期,明圣已夫!且天之所兴,必付之人。虽灰烬之余,而卒昭昭乎成于二公之手,使如创初,又岂偶然哉?遂为之辞曰:
天竺之西,曰维大食。有教兴焉,显诸石室。遂逾中土,阐于粤东。中海外内,窣堵表雄。乃立金鸡,翘翼半空。商舶是脉,南北其风。火烈不渝,神幻靡穷。珠水溶溶,徒集景从。甫田莽苍,复厦穹窿。寺曰怀圣,西教之宗。
至正十年八月初一日 当代主持哈只哈散 。
中顺大夫同知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副都元帅马合谋。 (余振贵 雷晓静主编《中国回族金石录》宁夏人民出版社版  2001年7月第1版, 李兴华 冯今源《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选编(1911-1949) 〈上册〉·<中国回教名礼拜寺记(马以愚)>》)

福建泉州“重立清净寺碑记 ”
明□□将军福建都指挥使司都指挥□□□□□□许清篆
盖阿津□□□同募赐进士观户部政使□□□□□□□□事□□丁仪书碑
西出玉门万余里有国曰大实,于今为帖直氏。北连安息条支,东隔土番高昌,南距云南安南,西渐于海。地莽平,广袤数万里,自古绝不与中国通。城池、宫室、园圃、沟渠、田畜、布列与江淮风土迥异。寒暑应候 ,民物繁庶,种五谷、葡萄诸果,不重杀生,好善。书体旁行,有篆、楷、草三法 。著经史、诗文、阴阳、星历、医药、音乐皆极精妙。制造织文、雕镂器皿尤巧。初默德那国王别谙拔尔谟罕蓦德,生而神灵,有大德,臣服西域诸国,咸称圣人。别谙拔尔犹华言天使,盖尊而号之也。其教以万物本乎天,天一理无可像 ,故事天至虔,而无像设。每岁斋戒一月,更衣沐浴,居必易常处。日西向拜天,净心诵经。经本天人所授,三十藏计一百三十四部,分六千六百四十六卷,旨义渊微,以至公无私,正心修善为本,以祝圣化民同急解厄为事。虑悔过自新。持己接人,内外慎敕,不容毫末悖理。迄今八百余岁,国俗严奉尊信,虽适殊域,传子孙,累世不敢易焉。至隋开皇七年,有撒哈八撒阿的斡葛思者,自大实航海至广东建礼拜寺于广州,赐号怀圣。宋绍兴元年,有纳只卜穆兹喜鲁丁者,自撒那威从商舶来泉,创兹寺于泉州南城。造银灯香炉以供天,买土田房屋以给众。后以没塔完里阿合味不任,凡供天给众俱窜,易无孑遗,寺因废坏不治。其徒累抗于官, 墨司不决者有年矣。至正九年,闽海宪佥赫德尔行部至泉,为政清简,民吏畏服。摄思廉夏不鲁罕丁令舍剌甫丁哈悌卜伶众分诉,宪公以审察得情,任达鲁花赤、高昌契玉立议为之征复旧物。众志大悦。于是里人金阿里愿以己资一新其寺,来徵予文为记。予尝闻长老言:帖直氏国初首入职官,其俗教化与他种特异,徵诸西使岛夷等志尤信。因为言曰天之欲平分天下,由来非一日积也。庄子书、佛书皆言西方有大圣人,至隋而谟罕默德始出。其教大端颇与理合。汉唐西域诸国不尽臣服。自礼拜寺先入闽广此其兆盖已远矣。今泉造礼拜寺增为六七,而兹寺之废复兴。虽遭时数年,名公大人硕加赞亦集思广益,征文有其人也。余往年与修清源郡志已著其事,今复青其废兴与本末,俾刻之诸石以见夫善教流行,义无所不达也。奉政赫公、正义契公,皆明经进士,其于是役,均以大公至正之心行之耳,非慕其教者。契公治泉有惠,期年之内,百废俱兴,而是寺之一新者,亦余波之及欤。谓非明使者与贤郡守,则兹事之教坠失。夏不鲁罕丁者,年一百二十 岁,博学有才德,精健如中年人,为摄思廉,犹华言主教也。益绵苫思丁麻哈抹、没塔完里舍剌甫丁哈悌卜、谟阿津萨都丁。益绵犹言住持也。没塔完里犹言都寺也。谟阿津犹言唱拜也。赞其事,总管孙文英、顺推官徐君正、奉训知事郑士凯。将仕董其役者,泉州路平准行用库副使冯鸟马沙也。时 至正十年三山吴鉴志。(余振贵 雷晓静主编《中国回族金石录》宁夏人民出版社版2001年7月第1版)

明代史料
··《明史》
默德那,回回祖国也,地近天方。宣德时,其酋长遣使偕天方使臣来贡,后不复至。相传,其初国王谟罕蓦德生而神灵,尽臣服西域诸国,诸国尊为别谙拔尔,犹言天使也。国中有经三十本,凡三千六百余段。其书旁行,兼篆、草、楷三体,西洋诸国皆用之。其教以事天为主,而无像设。每日西向虔拜。每岁斋戒一月,沐浴更衣,居必易常处。隋开皇中,其国撒哈八撒阿的干葛思始传其教入中国。迄元世,其人遍于四方,皆守教不替。 国中城池、宫室、市肆、田园,大类中土。有阴阳、星历、医药、音乐诸技。其织文制器尤巧。寒暑应候,民殷物繁,五谷六畜咸备。俗重杀,不食猪肉。尝以白布蒙头,虽适他邦,亦不易其俗。(《明史·列传第二百二十· 西域四》)

清代史料
··天方至圣实录
     刘智
为圣二年。(略)。是岁,赤尼帝使至,圣遣赛尔弟斡歌士等四人送使入赤尼,歌士还。
赤尼,东极帝王之国也,一名隋主(时中国隋朝也)。先是为圣元年(当为隋开皇六年,丙午),天见异星,赤尼帝(隋文帝)命大史占之,曰:“西域当有异人出。”帝命使西来验其实,越岁始至。欲圣东,圣却之,使阴摹圣像归。圣使赛尔弟斡歌士(圣舅)等四人偕使入赤尼(隋开皇七年丁未,陈祯明元年,回回人始入中国)。帝悬像欲拜之,赛等止之。帝诘之斡歌士,对曰:“吾圣人立教,禁止拜像,人不与人叩头也。此吾圣人之垂教也。”帝愕然,曰:“莫非白帝真君乎?”因建“怀圣寺”于番州(即今广东广州府)居来使,斡歌士西还。
(按,隋文帝于开皇年遣使西域,而圣教来东,中史载之详矣。《隋书》、《殊域周咨录》、《人代纪要》、《通鉴纲目》、《世史类编》诸书可据也,而拜像一事不载。第父老相传,碑记可考,不可泯也。旧说为唐玄宗明皇帝更引开元故事,误矣。开元去圣世一百五十余年,年月不符,事迹不合,或者唐帝之遣使求经西域,又其后事耶!圣录不载。)(清·刘智《天方至圣实录》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印  1984年·北京)

迁都十一年事实 ……赤尼帝使至,复遣赛尔弟斡歌士以经教东。
先是为圣二年,帝以占星识圣,遣使来诣,圣以赛尔弟斡歌士送使还。帝赐籍,建寺居圣使,斡歌士还,阅二十余年矣。至是,帝复遣使西来(先是隋文皇帝,此是炀帝也)。其时,帝有天下一统之胜,欲图籍天下方域,故逮焉。圣谕来使曰:“汝主方荒于政,而暇及此耶?”使臣对曰:“吾主之福,宰臣之为也。”圣人曰:“即以汝所历睹者图之,乃不汝谬也。”圣复遣斡歌士陪往,嘱曰:“向者多士留东未还,不免生齿日胜,汝盍往教之经典,训之礼节。如赤尼帝问我作何事,尔对曰:‘奉天阐化,兴正灭邪,革除假象,只奉真主。日劳劳于民事,不甘食味;时勤于国,弗顾家。知声色臭味为殒生之毒,伐祚之斧也,弗敢喜好。’如其问为帝王之事,汝对曰:‘体天法圣,敬贤亲民,广仁慧,正法度,烛奸从谏,日省已私。时察民患,毋贪广,毋虑长。轻势位而重天下,废私好而听贤良。”(清·刘智《天方至圣实录》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印  1984年·北京)
··光塔街
  黄佛颐
光塔街 蕃塔在怀圣寺,唐时舶蕃所建,轮囷直上,高十六丈,中圆转如旋螺数十级,旁启一窦,绝顶有金鸡一,以代相轮,明万历中,有仙鹤巢其上。(乾隆《广州府志》引《番禺县志》)
    光塔在南海县治西,唐时番人建。明成化四年,都御史韩雍重修。(乾隆《广州府志》)
    怀圣寺,在府城内西二里,唐时番彝所创。明成化四年,都御史韩雍重建,留达官指挥阿都剌等十七家居之。番塔始于唐时,绝无等级,其颖[4]标一金鸡,随风南北。每岁五六月,夷人率以五鼓登其绝顶,呼佛号以祈风信。下有礼堂。(略)明洪武二十年,金鸡堕于飓风。(阮《通志》)
    [按:《羊城古钞》引《广州府志》云,塔凡十有六丈五尺,洪武二十五年七月,金鸡为飓风所堕,送京师贮内库。复以铜易之,亦陨于飓风。万历庚子重修,易以葫芦。康熙八年,复堕于飓风。]
    怀圣塔在南海县之番塔街,俗呼光塔。今有回回寺在其左,即礼拜堂之故址也。(同上)
    光塔在怀圣寺,唐时番人所建 ,高十六丈五尺,其形圆,轮囷直上,至肩膊而小,四周无木盾栏,无层级。顶上旧有金鸡,随风南北。每岁五月,番人望海舶至,以五鼓登顶呼号,以祈风信。洪武间,金鸡为风所堕,乃易以风磨铜蒲芦。上有榕一株,白鹤栖之。与花塔为一城之标,形家者常谓会城状如大舶,二塔其樯,五层楼其舵楼云。(《广东新语》)
    怀圣寺,在县治东南,唐时番人所创,内建番塔,轮囷凡十六丈五尺,唐人呼光塔。成化四年,都御史韩雍重建,以所留达官指挥阿都剌等十七家居之。相传塔巅有金鸡,随风南北。每岁五、六月,番人率以五鼓登绝顶,呼号以祈风信。不设佛像,惟书金字为号以礼拜焉。洪武二十五年七月,金鸡为飓风所堕,送京贮内库。复以铜易之,亦陨于飓风。万历庚子重修,易以葫芦。康熙八年,复陨于飓风。(乾隆《南海县志》)
    怀圣寺番塔皆鸦巢,他鸟不敢近,近则千百群起逐之。花塔皆秦吉了,鸦亦不敢近。余寓六榕[11]两载,习知之。(《学海堂集》吴应逵《净慧寺千佛塔诗》自注)
    唐开海舶,西域回教默德那国王谟罕蓦德遣其母舅番僧苏哈白赛来中土贸易。建光塔及怀圣寺,寺塔告成,寻卒,遂葬于此。塔轮囷直上,高十六丈,中圆转如旋螺数十级。(《番禺县志》)
    回教之祖名贵圣穆罕默得,彼教之人称为贵圣。寺号怀圣者,谓彼教之人怀念祖师贵圣也,而《沿革志》谓,寺创于唐怀圣将军,故名。然考《唐六典》,当时有怀化将军,别无“怀圣”之号。志书盖误也。况寺内现有元时郭嘉碑文,其赞云:“寺日怀圣,西教之宗。”因明指所怀为贵圣矣。(《南海百咏续编》)
    拜殿之式,有类穹庐,当中悬素帛,绘一剑形,谓是贵圣喜容[13],回民七日膜拜一次,男女环跪,奉诵师号。盖回纥旧俗也(《南海百咏续编》)
    [按:寺有康熙三十七年将军拜音达礼《重修塔寺记》云,怀圣寺浮图,盖建于唐之贞观,有石碑焉。然不可读矣。本朝定鼎,城为藩兵所驻三十馀年,而寺之礼拜。未尝或辍。又云,元至正碑载,寺至正癸未毁于火,元帅僧家讷马合谋兴之。]
    自日南徼外占城以至西域默德那国,其教专以事天为本,而无像设,其地虽接天竺,与佛异俗,重杀,非同类杀者不食,不食豕肉,谓之回回教门。今怀圣寺有番塔,创自唐时,每日礼拜者是也。然亦有占城诸国人杂其间,多蒲、海二姓,岳珂《木呈史》谓为“番禺海獠”。(郝《通志》)
    番禺有海獠杂居(略)。(岳珂《木呈史》)
[按:《粤海关志》引《宋会要》云,绍兴元年十一月,提举广南路市舶张书言言,契勘大食国人使蒲亚里所进大象牙二百九株,大犀(牙)三十五株。在广州市舶库收管。又绍兴七年知广州连南夫奏,市舶司全藉番商来往货易,而大商蒲亚里者,既至广州,有右武大夫曾纳,利其财,以妹嫁之,因留不归。上委南夫劝诱亚里归国,往来于运番货。据此,则《木呈史》所谓蒲姓贵人,或即此人。又案黄子高《粤诗搜逸》引《溧阳县志·名宦列传》云,蒲里翰,字文渊,其先西域人。宋末,祖鲁尼氏流寓广东。至翰登泰定丁卯进士,知溧阳州。据此,则蒲氏入元时已籍南海(据阮志),仕中国为显宦矣(阮《通志·选举》载蒲里罕至元中进士。黄氏谓其失于考订)。亚里、鲁尼,疑亦一声之转,云宋末者,殆未深考耳。又宋张守《昆陵集·二·论大食故临国进奉札子》云,据广南市舶司奏,近据大食故临国进奉人蒲里亚状申,奉本国藩首遣,赍表章、真珠、犀牙、乳香、龙涎、珊瑚、栀子、玻璃等物,前来进奉。”据此,则蒲里亚为大食故临国人矣。]   (黄佛颐编《广州城坊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4年12月第1版)

··《羊城古钞》
    仇巨川
··光塔 在怀圣寺。唐时番人所建,高十六丈五尺,其形圆,轮囷直上,至肩膊而小,四周无木盾栏、无层级。顶上有金鸡,随风南北。每岁五月,番人望海舶至,以五鼓登顶呼号,以祈风信。明洪武间金鸡为风所堕,乃易以风磨铜蒲卢,上有榕一株,白鹤栖之。成化四年,都御史韩雍重修。花塔、光塔为一城之标,形胜家常谓会城如大舶二塔其樯,五层楼其舵楼云。([清]仇巨川纂《羊城古钞·卷七·二一·古迹》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3年12月第1 版)

··回回坟 旧志:唐开海舶,西域回教默德那国王谟罕蓦德遣其母舅番僧苏哈白赛来中土贸易,建光塔及怀圣寺。寺、塔告成,寻殁,遂葬于此。
按:回回坟在广城北门外,建于唐贞观三年。其坟筑拱顶形,如悬钟。人入内,语声相应,移时方止,故俗呼为“响坟”。自唐迄今千余年,乡人敬畏,不敢近坟樵采。元至正间,留萨都剌十七家居粤看寺及坟。明季,命回教世袭指挥驻广州,因是兵民日盛。各姓每年必诣响坟瞻拜、诵经,至今相沿不替。而西域诸国服其化,每航海万里来粤,以得诣坟瞻拜为荣;虽极尊贵者,至此亦匍匐膜拜于户外,极其诚敬焉。([清]仇巨川纂《羊城古钞·卷三·十五 莹墓·回回坟》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3年12月第1 版)

··怀圣寺 在府城内西二里。唐时番人所创,内建番塔,轮囷凡十有六丈五尺,广人呼为“光塔”。
明成化四年,都御史韩雍重建,以所留达官指挥阿都剌等十七家居之。
相传塔顶旧有金鸡,随风南北。每岁五、六月,番人率以五鼓登绝顶呼号,以祈风信。不设佛像,惟书“金”字为号以礼拜焉。
洪武二十五年七月,金鸡惟飓风所堕,送京贮内库;复以铜易之,亦陨于飓风。万历庚子重修,易以葫芦;康熙八年复堕于飓风。(《广州府志》)([清]仇巨川纂《羊城古钞·卷三·十三·寺观·怀圣寺》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3年12月第1 版)

旺各师大人墓志
蓝煦
大人道号旺各师,天方人也,西方至圣之母舅也。奉使护送天经而来,于唐贞观六年,行抵长安。唐太宗见其人耿介,讲经论道有实学也。再三留驻长安,因敕建大清真寺,迎使率随从居之。大人著各讲章经典,劝化各国。嗣后生齿日繁,太宗后复敕江宁、广州亦建清真寺分驻。厥后大人期颐之年,由粤海乘海船,放洋西去。既抵青石,伏思奉圣命而往,未曾奉命而还,何可还厥梓里,是以复旋粤海(青石在大西洋之西西洋海岸乃大镇,相去克尔白大道十八站)。大人在船中复命归真,真体大发真香,墓于广州城外。为固土补奥师。小寒节气喜神。
其地龙脉,本自西来,而墓于龙首,地方俗称响坟,谓墓间响声,可闻十里。墓中诵经之声,亦闻十里远。厥美不可胜述。朝觐虔诚,见大人乘绿轿,一拥而出;或一拥而入,闪开中门,旋合门而闭。上人静室,寂无声色。昔尝有担粪者,多歇肩于墓院之外,乃见两金龙于门首,围护于围墙之外者数次。而担粪者,大都明其所恶,不敢过此矣。
昔者,舍西德四十位,同时归真皆墓于大人墓次。亦皆为固土补奥师。(蓝煦[咸丰二年] 著《天方正学》 清真书报社印 中华民国十四年乙丑春出版)

··广东广州四十位先贤碑
墨底纳国肆拾位先贤奉至圣穆罕默德差遣赉送天经,协同苏哈白斡葛思传教入中国,始于唐贞观年间。时到班次聚礼,偶遇强人尽弑。其强骇然,自尽同归,竟为舍希德仙游,埋葬凑成肆拾壹位先贤舍希德之墓。原有古碑,年久字目蒙,今照原碑刊勒。
嘉庆七年孟冬 重勒(见余振贵 雷晓静主编《中国回族金石录》 宁夏人民出版社版 2001年7月第1版)

··广东广州保护回教坟场界碑        
约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
回教公共坟场,奉谕永远保存。
(见余振贵 雷晓静主编《中国回族金石录》 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1年7月第1版)

    民国史料
  ··“广东省长公署布告”碑   
为布告事:查大振公司承领流花桥外桂花岗一案。昨据旅港回族礼拜堂牧师金逸卿等电呈,当经饬据广州市政厅查明,该桂花岗系回教人民聚葬之所,应准保存为回教公有坟场。拟饬财政局将大振公司承领原案撤销,并派员勘定界址,转饬该教会依界勒石,以资志别等情。呈覆前来,当经核准照办在案。除令饬俟勘定后,发给永远保存证书外,合行布告。仰回族人民一体知照。
此布。
中华民国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
广东省长       廖仲凯
(见余振贵 雷晓静主编《中国回族金石录》  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1年7月第1版)

··广东广州回教公共坟场地图及布告碑   
民国十四年(1925年)
此碑上半部分是地图,下半部分附有广州市财政局布告。碑高155厘米,宽78厘米。
松柏岭面积  三亩零四厘一毫二丝
升斗基口   七分另(零)二毫一丝
马屏冈   一亩零二分五厘七毫
头堡冈   一十五亩八分三厘三毫一丝
花生地   一亩三分六厘三毫
前园冈   七分二厘五毫
聚龙冈   一十九亩另(零)二厘一毫一丝
埕冈     八十四亩三分六厘另(零)二丝
走马冈   七十一亩七分一厘九毫四丝
大冈头   三十九亩七分五厘七毫三分
天平架   一百六十四亩八分三厘一毫八分[丝?]
小蛇地   一十一亩二分八厘另(零)七丝
大蛇地   三十四亩三分五厘三毫
桂花冈面积  一百二十亩另(零)七分九厘一毫
石榴园   二亩七分七厘一毫
九龙庙后冈   五分六厘二毫二丝
横海头   三亩另(零)六厘另(零)七丝
西村口   九分五厘四毫一丝
中心冈   四分五厘七毫。
合共面积五百七十六亩八分四厘另(零)五丝。



    广州市财政局布告  
       第二一三四号
     为布告事,案查保留回教公坟一事。前因马云亭等呈缴自绘回教坟图,与委员会勘原图面积相差甚远,当经陈前任批饬仍照原图界线为准,并将原日会勘回教公坟与马云亭等事后自定之回教公坟不符情形,呈请市厅察核转报核办在案,未奉令覆。旋奉市厅第一四四九号批马云亭等呈一件,为呈请照图发给证书由,批阅呈悉,仰财政局派员查明妥议具覆,以惩察夺,等因奉此。陈前局长遵即派员会同马云亭前往,按址复勘。去后尚未据委员呈复。迨本局长接任后,复奉市厅第二五八号批暨三八七号训令,转奉广东省长公署第四八二号批;原具呈人回教代表马云亭等呈一件,松柏岭、马屏冈等各处地段,确系回教公坟,请一律给证保留由,批阅呈悉。此案前据市厅呈覆,并据该代表等具呈,当以松柏岭、马屏冈等各处地段,果否确属(回)教公坟,行厅饬局复勘报核,未据复到,据呈前情,仰市政厅转饬 财政局查照,迭饬迅速勘明,呈厅转报、核办,勿延,此批副呈发。等因奉此。查此事迭经令行该局复勘,报核,尚未据复。现奉前因,合将奉发副呈,随文令发该局,仰即遵照。迭令迅速派勘,明确查案,妥议具报,以凭转呈察核勿延,此令。各等因奉此。嗣据委员复称:昨据马云亭等到局,带同前往按址详勘。除大振公司请领之走马冈、桂花冈、大蛇地、小蛇地、天平架、大冈头等六冈,共面积肆佰肆拾贰亩柒分叁厘叁毫贰丝外。尚有聚龙冈、埕冈、头堡冈、马屏等四冈,及松柏岭,升斗基口、花生地、前园冈、中心冈、石榴园、九龙庙后冈、横海头、西村口等冈之一部分,共计面积壹佰叁拾肆亩壹分零柒毫叁丝。兹经马云亭等带同按址勘明,委系回教聚葬之所等语,查核呈复各节,既系实情。当经将查议本案情形,备文呈请市政厅转呈核办在案。现奉市政厅第一六三号训令,转奉广东省长公署第五六一号指令本厅呈一件,呈复饬 据。勘明聚龙等冈,委系回教聚葬之所,拟应援案一并保留,请核示。遵由令开,呈悉聚龙冈、埕冈、头堡冈、马屏冈及松柏岭等冈地,共面积壹佰叁拾肆亩壹分零柒毫叁丝,既据饬局派员勘明,委系回教聚葬之所,应准一律照旧保存,以顺舆情。仰即转饬遵照,并详晰布告,俾众周知,此令。等因奉此。合行令仰该局即便遵照,将该冈等地段妥为保存,并一面布告周知可也,此令。等因奉此,自应遵照办理。除饬属填护执照,俾资信守外,合行布告回教代表马云亭等知照。此布。
中华民国十四年贰月十一日
局长       王棠
(见余振贵雷晓静主编《中国回族金石录》  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第1版)
当代资料
··广州伊斯兰古迹二题
  马明达
    (略)
一、 在北宋已有记载   
  现在怀圣寺的光塔,古称“怀圣塔”或“番塔”,宋元以来多被认为始建于唐代,而最早的文献记载则是在南宋,其中以岳珂、方信儒两家的著作言之最详,也是当代学者征引最多的。所以,如果必以文献记载为依据来断其始建年代的话,那么光塔在南宋即已存在是没有问题的,而至今没有人提出南宋以前光塔已经存在的文献根据。
  实际上,光塔在北宋时就已矗立在蕃坊,成为广州一大胜景,也是广州这座海港城市的象征。北宋诗人郭祥正有《同颖叔修撰登蕃塔》五言古诗一首,详细地记述了蕃塔形胜和它的功用,诗载《郭祥正集》①卷二十:
宝塔疑神运,擎天此柱雄;势分吴越半,影插斗牛中。
    拔地无层限,登霄有路通;三城依作镇,一海自横空。
礼佛诸蕃异,焚香与汉同;祝尧齐北极,望舶请南风。
瑞气凝仙露,灵光散玉虹。铎音争响亮,春色正冲融。
视笔添清逸,凭栏说困蒙。更当高万丈,吾欲跨冥鸿。
  郭样正,字功父,太平州当涂人(今安徽当涂)。少有诗名,梅尧臣曾叹为“天才”。熙宁间以进士知武岗县,又任保信军节度判官。曾上书神宗,请求“天下大计专听王安石处画,有异议者,虽大臣亦当屏黜。”后来王安石却“耻为小臣所荐,因极口陈其无行。”郭样正听到后大为沮丧,便以殿中丞致仕。晚年隐居端州(今广东高要)青山。本传见《宋史》卷四四○《文苑六》。
  与郭祥正同登蕃塔的“颖叔”,即蒋之奇。蒋之奇,字颖叔,常州宜兴人。《宋史》卷三四三有传。据本传,蒋之奇于宋哲宗元佑初年任集贤殿修撰,知广州,其间曾平定了广东“妖人”岑探的动乱,政绩突出,后升任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这些经历在郭祥正的《青山集》中均有记述。郭、蒋二人关系很好,郭集中与蒋之奇的诗文赠与唱答之作甚多。
   据孔凡礼《郭祥正事迹编年》②,蒋之奇于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十二月出知广州府,郭则于元示右三年正月到广州,二月间离广州赴任端州知州。郭、蒋二人游览蕃塔的时间应在元佑三年正二月间的某一天。有趣的是,郭在另一首题为《广州越王台呈蒋帅待制》的七古中,不仅再一次提到蕃塔,而且还曾提到蕃坊和蕃客们的一些情况,为研究北宋广州海外贸易和蕃坊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诗较长,我们不妨节引如下:
番禺城北越王台,登临下瞰何壮哉。
三城连环铁为瓮,睥睨百世无倾摧。
蕃坊翠塔卓椽笔,欲蘸河汉濡烟煤。
沧溟忽见飓风作,雪山崩倒随惊雷。
  有时一碧渟万里,洗濯日月光明开。
屯门钲铙杂大鼓,舶船接尾天南回。
斛量珠玑若市米,担束犀象如肩柴。
据《舆地纪胜》,越王台在广州城北的悟性寺,"登台顾瞻,越中诸山不召而自至。"③登上越王台,广州形胜一览无余,而最显眼的就是蕃塔。"蕃坊翠塔卓椽笔,欲蘸河汉濡烟煤"一句,点明了蕃塔与蕃坊的关系,形容蕃塔状似一支如椽大笔,直指天穹,像是要饱蘸河汉的墨汁。这是十分生动形象的比喻。珠玑似米,犀象如柴,极言当时广州外贸的繁盛。"翠塔"二字可以理解为一般的描写,但也使人联想到当时光塔外观很可能被装饰成绿色,因为这正是伊斯兰教徒所崇尚的色彩。诗的后半段中有这样的句子:
邦人每逢二月二,熙熙载酒倾城来。
元戎广宴命宾客,始时海若收风霾。
群心愈喜如和气,百伎尽入呈优徘。
乐声珊珊送妙舞,春色盎盎浮樽□。
鬼奴金盘献羊炙,蔷薇瓶水倾诸怀。
二月二日,即民俗中所谓“龙抬头”的日子,在宋代并不是一个正式的传统节日,故在《东京梦华录》、《梦粱录》一类书中均未见记载。在广州,二月二似乎是特别受到官方重视的节日,活动的中心是地方行政首脑亲自出面宴请宾客,参加活动的有当地官民,也有侨居广州的蕃客,整个活动充满中外文化交融的气氛。所谓“群心愈喜如和气,百伎尽入呈优徘” 以及乐声珊珊、春色盎盎,都是描写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我们从“百伎”、“妙舞”等词语中可以感知节日中的异国情调。最末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金盘献羊炙”的“鬼奴”无疑是指侨居当地的蕃客,而宴会上充溢着阿拉伯蔷薇水④的香味,使宴会上中外文化交流的气息更趋浓郁。北宋时广州的蕃客主要是大食商人,对此,关履权先生在《宋代广州的海外贸易》一书中有详细的考述,我们不必再做引论了。至于广州二月二有蕃客参加的民俗活动,则是以往考宋史者未及论述的史事,值得我们注意并继续追索。
如上所述,郭、蒋登塔是在元示右三年的正二月间,时间上比岳珂、方信孺对蕃塔的记载早了约略半个世纪。可见方信儒说蕃塔“始于唐时”不是信口之词,应有一定根据,只是我们还没找到文献证据,还需要不断探索。(略)
① 孔凡和点校.郭祥正集[M].安徽:黄山书社,1995.
②郭祥正集[M],附录一.
  ③《舆地纪胜》卷八十九《广州·景物下·古迹》.
④蔷薇水,宋代从阿拉伯输入的一种高级香料,广州有仿造者。南宋初人蔡曾说:"蔷薇水……洒著人衣袂,经十数日不歇也。至五羊效外国造香,则不能得蔷薇,第取素馨茉莉花为之,亦足以袭人鼻观,但视大食国蔷薇水,犹奴尔。"〔《铁围山丛谈》卷五。〕
  (《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


··回教坟场
《广州市文物志》
回教坟场 回教坟场坐落流花桥外桂花岗兰圃之西,门前立有《保护回族坟场碑》,原名“广东省长公署布告(第五号)”,是广东省长廖仲恺于1924年7月23日公告保护广州回族公共墓地,并派员勘定界址的布告刻石。1986年在碑上建有碑亭一座,以资保护。另有当年勘定墓地界址的碑刻一方,嵌镶于清真先贤古墓的敞口厅内。 (《广州市文物志》编委会编《广州市文物志》 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0年2月第1版)

··怀圣寺
  《广州市文物志》
怀圣寺 怀圣寺又称光塔寺,在光塔路,地处古阿拉伯商人聚居的"蕃坊"。寺名“怀圣”,是怀念伊斯兰教创始人、“至圣”穆罕默德之意。相传为阿拉伯默德那国传教士阿布·宛葛素于唐初创建,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是我国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元至正三年(1343年)曾毁于火,至正十年重建,明成化四年  (1468年)及以后经多次重修。
怀圣寺布局紧凑而错落有致。入寺需经过由甬道相连的3门。头门门额用阿拉伯文书“清真寺”,二门门额书“怀圣寺”,三门门额书“教宗西域”。三门后面为看月楼。楼后是近代重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绿琉璃瓦的礼拜殿。殿后为收藏各种版本《古兰经》等的藏经阁,及1988年重建的供教徒做礼拜前沐浴的水房。礼拜殿的东西侧各建一相对四方亭。看月楼两旁有廊庑相接,其东廊有碑刻10余件。寺内西南角,矗立着著名的光塔。
光塔,原称怀圣塔,也是怀念“至圣”之意。有人认为,由于塔的外表光滑,故称光塔;或谓因常在塔顶高声呼唤教徒来作礼拜仪式,阿拉伯的呼唤词音译为“邦卡”,“邦”与“光”一音之转,故称光塔。又由于是“番人”(古代称外国人)所建,俗称番塔。古代每年5、6月间,阿拉伯海船乘季风到广州,教徒常登塔以祈风讯。
塔的后门上方的阿拉伯文碑记及看月楼正面的石额,均云怀圣寺始建于唐贞观元年 (627年)。
光塔为伊斯兰教塔,圆柱形,青砖砌筑,外表以蚬壳灰批荡。高36.3、塔底底直径7·5米,向上渐有收分。南北小拱门内各有一砖砌梯级,设在塔心柱与塔壁间,双梯盘旋而上,互不相交。南梯158级,北梯154级。塔壁上开着长方形小孔以采光,梯内光线隐约而具神秘的宗教气氛。顶部建一平台,平台中央再立一圆柱形小塔,小门内也有螺旋梯级,登14级后便无路可通"塔顶旧有金鸡,可随风旋转以示风向,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为飓风所堕。送京贮内库,并以铜易之。后复为飓风所堕。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易以铜葫芦。清康熙八年(1669年)又堕于飓风。1934年重修时,改成火焰形尖顶。但塔迄未有被火毁的记载,应属唐塔。其建筑形式,迄今在国内尚属孤例。
看月楼,重檐歇山顶,面宽5.98、进深4.88米,下层四壁为红砂岩石墙,厚0.77米,四面又各有一拱门。楼虽不大,但极精致。它位于中轴线上,既可分隔内外空间,两旁又连接廊庑。斗栱角料用插栱,下檐平身科用两攒,出4跳无后尾。上檐斗栱出3跳,上施天花。内部通风采光均佳。据门额所题,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
礼拜殿两侧之四方对亭,从梁梁结构与雕刻看,应为明成化年间所建,清初及以后重修。
1962年7月公布怀圣寺光塔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此寺现为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所在。(《广州市文物志》编委会编《广州市文物志》 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0年2月1版)

           ··先贤古墓
《广州市志》
先贤古墓 相传是唐初来华传教的阿拉伯大贤赛义德艾比·宛葛素的陵墓,古称“回回坟”,又称“大人坟”。它是历史悠久、名闻中外的广州伊斯兰教名胜古迹。广州穆斯林逢伊斯兰教节日,或为先人扫墓,必先到古墓参谒、诵经。国内外穆斯林来穗,亦大多到古墓参谒、祈祷。该墓被不少中外穆斯林奉为伊斯兰教的“小圣地”。虔诚的教徒把前来参谒作为一次“小朝觐”。
该墓是一座陵园式的建筑,坐落在大北路桂花岗今兰圃西侧,四周高墙环绕,分内外两重。外陵中央有宽敞六角亭和莲池、花圃,东西分建礼拜殿、大客堂、水房、茶舍,靠北一堵红色高大牌坊,顶上刻有“高风仰止”四个大字。通过牌坊进入内陵,有石板墓道,通向宛葛素墓室。墓道两旁,布列着几十位历代中外穆斯林名人的坟墓。其间古木参天,郁郁苍苍。
墓室上圆下方,顶上有“拱北”,是阿拉伯式圆拱顶建筑,状似悬钟,人在室内诵经,回响移时方止,故有“响坟”之称。墓室中央,一座披着绣幔的阿拉伯式长方形古墓,就是宛葛素墓。
每年伊斯兰教历十一月二十七日,穆斯林集中在古墓举行宛葛素忌辰的纪念活动,俗称“做大人忌”。
此墓曾在清嘉庆二十年(1815)、道光二十五年(1849)和民国23年(1934)、建国后1955年和1964年先后重修。
1955年,市政府曾拨给专款进行维修。1965年,国务院陈毅副总理曾亲临古墓视察,在现场作如下指示:“先贤古墓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圣地,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应该好好保护,管好。”
1985年,省人民政府重申先贤古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伊协拨款对古墓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整修,把陵园前的南北墓道贯通,开通北门接连环市西路,并在北门内增设停车场。墓道南口,竖起从桂花岗移来的石牌坊,上刻如下对联:“远涉重洋,莅临东土,先哲毕生传圣教;阐扬经训,理通西域,穆民万世仰高风。”并在墓道两旁植树绿化。
古墓存有历代大量碑碣,以及中外穆斯林奉送的楹联、匾额、经典文物。古墓也是阿拉伯书法、雕刻荟萃之地,牌坊、碑碣,到处可见。
四十位坟 先贤古墓陵园外东北,原平排着40穴土坟,旁边附有一穴小土坟,建有围墙,向称“四十位坟”。据传是宛葛素随员40人之墓。
据清嘉庆七年重立的墓碑记载:“墨底纳国四十位先贤奉至圣穆罕默德差遣,赍送天经,协同苏哈白斡葛思传教入中国。始于唐贞观年间,时到班次聚礼,偶遇强人尽弑。其强骇然,自尽同归,竟为舍希德仙游(即为圣教牺牲--编者注),埋葬凑成四十一位先贤舍希德之墓。”原有石碑,年久字朦,今照原碑刊勒。墓葬年代,已不可考。1959年,因市政建设需要,该坟迁移。当发掘时,平排的四十穴坟,未有发现遗骨,旁边的小坟,则发现红石椁和遗骨,头颅骨特大,随葬有上刻“皇宗通宝”的小铜钱多枚。另发现一块清嘉庆七年刻立的墓碑。该坟已移葬入先贤古墓陵园内宛葛素墓室左侧,并将原墓碑竖立墓前。
孖窑 在先贤古墓墓道南口对面,原有一座方形圆顶的小墓室,形状与宛葛素墓室略同。室内有两穴古坟,相传是宛葛素两位哈里发(门生)之墓,俗称“孖窑”。60年代扩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时,孖窑已迁葬到先贤古墓陵园内。当迁葬发掘时,发现不少刻有文字的宋元时代古砖,有两具遗骨,牙齿尚存,肢体异常长大,生前显系阿拉伯人。由迁葬经办人将迁葬等有关情况,写在瓦片上,连同遗骨、古砖一并放入墓穴,供后人查考。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州市志· 第四节 古墓和坟场  一、古墓》广州出版社出版 1999年第1版)


   民间故事
··宛尕斯的故事
    一天晚上,唐王梦见金殿的大梁塌下来,眼看就要砸到他头上,只见一个人右手一托,就把大梁顶了上去。这人身穿绿袍,头裹白布,肩上有一条羊肚子毛巾,左手提着一把汤瓶,深眼窝,高鼻梁,脸黑黑的,个子也不小。
    第二天,文武百官参朝,唐王讲起梦里的事,叫大家圆梦呢。徐茂公先生站出来说:“这人不是我们中原人,是西域人,叫回回。身穿绿袍,头缠白布,是他们作礼拜的衣裳;毛巾、汤瓶是他们净身的东西。唐家的江山就要叫回回保哩。”唐王说:“那就请几个回回来。”徐茂公说:“可能请不来,干脆换几个回来。”唐王就问:“拿啥换呢?”徐先生说:“人换人。”唐王说:“行,就照这么办!”
    徐茂公先生选了六十个唐朝小伙子,换了六十个回回,为头的,就是盖斯、外斯、宛尕斯。一路上,水土不服,多半都无常了。盖斯爸爸在新疆星星峡无常了,外斯爸爸在酒泉回回堡无常了,宛尕斯爸爸领着剩下的二十个人在古尔邦节到了长安。
    宛尕斯爸爸到长安,唐王亲自出宫门迎接,以兄弟相称。还下了一道圣旨,上面说,宛尕斯进出宫门,任何人也不能拦挡;宛尕斯爸爸和唐王平起平坐,任何人也不能干涉。唐王还命敬德将军监修了几座清真寺,给宛尕斯爸爸作礼拜。
    宛尕斯爸爸住在长安,日子一长,想家了,随宛尕斯爸爸来的阿訇、满拉子也嚷嚷回家。宛尕斯爸爸整日愁眉不展,唐王就命下人打了一把金壶赐给宛尕斯爸爸,叫他净身洗脸。这把金壶,叫“唐瓶”。以后世世代代的回回,家家都有一把黄铜作的“汤瓶”,其实就是唐瓶。它和金子一个色,金黄金黄的,又干净,又耐用。自从唐王赐唐瓶以后,宛尕斯爸爸再也不想回西域了。
    又过了一些日子,唐王想:宛尕斯爸爸领来的回回,都是单身独户的,没有带家小,以后都无常了,唐家江山没有回回保,这可是个大事情。就设大会,给回回纳夫人,由着回回挑,看中那个纳那个。从此以后,回回就在中原定居下来了。至今,在回民中间,还有“回民大大,汉民娘娘”的说法呢!
                                 
  流传地区:宁夏西吉、海原、固原
    口    述:  马元清(回)、拜文海 (回)
搜集整理:贺吉德(回)   (李树江 王正伟编《回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
(李树江 王正伟编《回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


国外史料
··《世界史纲》
[英]赫·秀·韦尔斯
628年,比景教徒早七年,还有更值得注意的一个使 节也来到了太宗的朝廷。这是一批阿拉伯人,他们从阿拉伯半岛麦地那城港口延布乘商船出发,由海道来到了广州。(附带有意思的事,是知道这时有这样一些商船已从事于东西之间的贸易。)这些阿拉伯人我们已经说过,是由自称为“上帝的使者[应为“钦差”]”穆罕默德派遣的,他们带给太宗的信大概与同一年送给拜占庭皇帝赫拉克利乌斯和忒西丰的卡瓦德的召唤是相同的。
但是中国皇帝既没有象赫拉克利乌斯那样对那封信置之不理,也没有照弑亲者卡瓦德那样侮辱送信的人,他很好地接待了他们,表示对他们的神学观点很感兴趣,据说,还帮助他们为广州的阿拉伯商人建立了一座清真寺,这寺直到今天还在。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英]赫·秀·韦尔斯著 吴文藻等译《世界史纲·第二十九章·西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衰落期间亚洲的历史·中国的汉朝和唐朝》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年10月第1版)
(以上资料引自述而 主编 《 中国伊斯兰教名贤名墓史料选(第一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4-20 20:00 , Processed in 0.03810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