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历史] 韩则岭——述说东乡族历史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3

听众

103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15-2-2 20:26: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韩则岭——述说东乡族历史
汽车出东乡县城,向南沿白三公路(锁南白家岭至广河三甲集)约行10公里,只见公路右侧山丘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拱北院落,绿色硫璃瓦金顶(墓亭)、牌坊门、砖雕照壁映入眼帘,这就是谈及东乡族起源必须提及的东乡族最古老的宗教名胜之一的韩则岭拱北。
韩则岭的由来
5月9日是一个风日丽的日子,韩则岭拱北的当家人马清芳热情的地接待了我们。马清芳年已37岁,是哈木则巴巴长子的后代,大拱北门宦第十辈道裔。11岁时出家东乡唐汪峡口拱北,拜师唐世灵当家人,不久便到韩则岭拱北协助当时的当家人马瓦扎看护拱北。而今已任拱北当家人11年了,他对韩则岭拱北的过去、现在知之详尽,给我们娓娓道来拱北的情况。
根据所有东乡族族源研究史料、《东乡自治县志》《东乡族自治县概况》,马清芳当家人介绍,哈木则巴巴的祖先是阿拉伯人,后迁居中亚。元末(具体时间大概为1340年),带领40位弗格尔和家属来华传教。元末明初在东乡地区广泛传播伊斯兰教,使很多人归信了伊斯兰教,这些人成为今日东乡族的一个重要来源。哈木则巴巴于明中期(约1400)农历八月十六日归真,亡时90高龄,葬于传教地龙家山上,随着大贤的安葬,人们为了纪念他,把龙家山叫哈木则岭,(就是韩则岭)。哈木则岭和韩则岭是阿拉伯语的不同念法。“哈”和“木”连续就念“哈”的鼻音“韩”,就像“伊斯俩目”中“俩”和“木”连续念“兰”,“伊斯俩目”念作“伊斯兰”一样。“哈木则”的名子源于穆罕默德圣人的一个名叫哈木则的叔父后人称为“哈木则巴巴”。他生前归顺伊斯兰教,是最著名的圣门弟子,后在圣战中牺牲,亡于穆罕默德圣人之前。按伊斯兰教的规定,以列圣、圣门弟子、吉庆的词给婴儿命名,韩则岭、哈木则巴巴的名源于此。韩则岭现在是东乡县境内唯一以人名命名的山。
600年前的《古兰经》手抄本
据马清芳当家人介绍,哈木则巴巴在元末带领40位弗格尔和家人带手抄本《古兰经》等经典,先来到东乡县达板四十斤村聚社,“乃玛斯苦顺”的地名留传至今,后来到和政县城河滩,集体诵经赞圣做了都哇,然后分散赴西北各地传教。
哈木则巴巴精通阿语、波斯语和中亚好多民族的语言,知识渊博,品行高尚,所以在他的宣教下,很多人相继归信了伊斯兰教。哈木则巴巴常被请去诵经、央请祈祷,哈木则巴巴带着从中亚带来的《古兰经》为人们诵经祈祷。
哈木则巴巴传教用的这本《古兰经》至今仍保存在韩则岭拱北。这是东乡族保存最早的《古兰经》,也是中国境内保存最早的《古兰经》之一。记者有幸目睹了这本珍贵的《古兰经》,这本《古兰经》比一般的《古兰经》大得多,著名的元代带来的撒拉经开幅还要大,长48厘米,宽34厘米,厚9厘米,也就是单页页面是《民族报晚刊》一个版面的1.68倍,是现行中小学语文课本页面的5.8倍大。这本《古兰经》的封面是牛皮制的,内页由许多纸张粘贴而成。由于年代久远,又加上过去长期诵读而出现了页边破裂,后来被人用纸裱了边,每页经文11行。有几页缺失了,被后人补写了。这本《古兰经》具体有多少页,马清芳当家人说他也没有数过。《古兰经》封面上盖有直径3厘米许的五个“清真言”印,封底中间有直径2.5厘米许的7个“清真言”印。文体相当精美潇洒,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是今世少有的珍本,是中国伊斯兰珍贵的历史文物,对研究东乡族源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马清芳当家人说,对哈木则巴巴传教用的这本《古兰经》,拱北内一直严加保管,他也很少拿出来,只是在今年斋月中为了沾吉才拿出来念了一遍。伊朗客人来韩则岭拱北看了这本《古兰经》后说,同该《古兰经》一样的一本《古兰经》保存在伊朗,愿出50万美元购求这本《古兰经》,一并保存。马清芳当家人婉言谢绝了。他对我们说,这是东乡族伊斯兰教的根据,是无价之宝,不是卖的东西。
据马清芳当家人介绍,这本《古兰经》也曾差点被烧毁。1958年被县公安局抄去,准备要烧。但由于发生了一些奇异的事情未能烧成,局领导又偷偷将经送还给县城的哈木则巴巴的后代。“文革”后,拱北重建时,回归拱北。
马清芳当家人还给我们看了哈木则巴巴传教中用的两本经,一本是阿文的《穆乎特索勒》,一本是波斯文的《默嘎穆里悟俩》。哈木则巴巴传教用的“色者勒”(凭证)、竹筒、单册30本《古兰经》(每卷为一本)等保存在其几个后代的家中。

先有大礼拜寺 后有河州城
哈木则巴巴带40位传教士来华的第二年(约1341年),在东乡县的龙家山上组织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清真寺,称为大礼拜寺,是西北地区最早的清真寺之一,故有“先有大礼拜寺,后有河州城”之说。这个“河州城”指的明代城地,即现在州城的雏形。
哈木则巴巴以大礼拜寺为传教基地,传教劝善,受到了当地穆斯林的广泛爱戴。大型宗教活动请他主持,家中念经救渡亡者请他来念,去世了都要埋在他传教的龙泉山(后称韩则岭)以求他的说情搭救。很多亡者从数十里外抬到龙泉山来埋,结果在龙家山上埋满了人,层层叠叠,数不胜数,后来实在埋不下了。哈木则巴巴说,只要能看见龙家山,埋在什么地方都同埋在龙家山上一样。这样,人们以后就把亡者埋在了能看见韩则岭的各山顶上了。
哈木则巴巴在龙家山上修了大礼拜寺后,宣礼员站在高高的宣礼塔上唤拜,十多里外的人能听见声音,都来做礼拜。可是后来,大礼拜寺被搬迁到了几里外的坪庄沟,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还有一段事故呢!
当时,河州的州官得了一个头痛的怪病,每天发作五次。发作起来,痛疼难忍,请了无数郎中诊治都无效。后来,请了一个巫师,巫师说:“在东乡的一个山头上,每天高喊五次,每喊一次,你便头痛一次。”州官下令详查,果然,大礼拜寺宣礼塔上的唤拜声很大、传得很远。于是下令拆除该寺,又恐引起民变,最后下令将其拉到河州城立寺。山顶上的大礼拜寺拆除后,将木料拉往河州城,当拉到坪庄沟时,大梁上湿漉漉的,怎么拉也拉不动。于是请示州官,“明担(大梁)在坪庄沟里淌眼泪,不管多少人怎么拉也拉不动,怎么办?”州官说:“既如此,就建在当地沟里算了。”于是,将大礼拜寺新建在坪庄沟里并传至现在。
从大礼拜寺寺址变迁的这段历史传说中,东乡族人民对哈木则巴巴的敬仰之情可见一斑。
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哈木则巴巴来东乡劝善传教时还是青壮年时期,约30岁,到60多岁时,其五个儿子都已成人。为了把他的劝善传教的事业发扬光大,他把自己的五个儿子分别差往各地建寺传教,差往高山乡洒勒村,亡后建有洒勒拱北;次子在韩则岭,随父传教,亡后与哈木则巴巴的助手一道被葬在双拱北(哈木则拱北南200米处);三子被差往龙泉乡的那楞沟,亡后建有那楞乡三太爷拱北;四子被差往唐汪乡和达板乡交界的洪济桥,亡后建有四太爷拱北;老五差往临洮县(现榆中县)马坡乡,原有五太爷拱北,现已毁。
随哈木则同来的40位传教士中,有14位也在东乡县传教。由于哈木则巴巴及其同伴、儿子和8位赛义德的传教,在山大沟深的东乡,由原来信仰伊斯兰教的迁徒来的撒尔塔人与新皈依伊斯兰教的汉、回等民族逐渐融合成了一个新的民族——东乡族,历史上称为东乡回。

慎终追远万寿亭
哈木则拱北有东门、西门两座门,两座门相距约150米,皆在白后公路旁,从县城方向来入西门,从那勒斯乡方向来入东门。从西门入拱北是二进,拾级而上,进了牌坊式大门,是一个小院,栽植着小松树,二进为金顶(墓亭)院。从东门入拱北也是三进,在路旁山坡上有一座山门,进了山门增过一段山坡,便是大门,进了大门便看见第二进的牌坊式门庭,有三座门,周围为砖雕花草,匾额楹联,中间的砖雕“万寿亭”,楹联为“普渡众生神光千秋垂泽,传播真教圣德万古流芳。”马清芳当家人介绍说,这是大拱北先贤祁静一在东乡传教时,于康熙二十八年为韩则岭拱北题写的。后由于风化,木匾朽坏,重修建拱北时将荒文门额和门楹上了。先贤祁静一对哈木则巴巴的赞扬和敬慕展现一代宗教大师慎终追远的美德和继往开来的风范。
风雨沧桑600年
哈木则巴巴自1400年归真后葬在哈木则岭至今600年矣,其间几经改朝换代,国运几经兴衰,东乡民族的命运与其紧紧相伴,韩则岭拱北也多次被毁,多次重建,深深地烙上了东乡境内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烙印。
据韩则岭拱北内资料,该拱北4次被毁,绝大部分珍贵资料湮灭,拱北4次重建,重现其承载的文明精神价值。拱北金项门外廊下东面的墙壁上刻着4次重建的具体时间:“大清道光廿四年三月一日起九月吉日 大清同治丁卯年二月起九月吉日 中华民国廿六年四月起八月吉日木工张其发泯工李永成 公元1983年农历五(月)初一起九月廿成功”。也就是于1844年、1867年、1937年、1983年4次重建了拱北。其中有清一代重修两次,一次为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回民起义时被清军毁坏后重建,一次为同治年间回民起义时被清军、团练毁坏后重建。民国时期毁于兵燹乃由于马仲英反抗国民军惨暴统治,被国民军毁坏后重建。当时重建的工匠是今积石山县汉族木工张其发、泯工李永成。韩则岭大山,见证了这些悲惨的历史。
解放后,1958年哈木则拱北又被毁坏,1983年重建,主持重建者为哈木则巴巴长子的后代、洒勒当家瓦扎,工匠为1937年修建拱北的工匠的后代。在重建中,注意保存原有文物,将埋于地下的原有砖雕尽量利用,嵌在新修拱北墙上,对那些破损严重的砖雕也放置在院内,使这座古老的拱北更显古色古香。重修的拱北金顶院面对公路的一面是一座宽大的照壁,使拱北更显庄严、肃穆。
据马清芳当家人介绍,哈木则巴巴的后代现主要居住在东乡县、广河县、榆中县、西北各省,也有一部分随白彦虎去了中亚。哈木则家族繁衔至今约有5万人,是形成东乡族的主要成员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日为哈木则巴巴纪念日,散居各地的哈木则巴巴后代、州内各地清真寺和拱北教民前来参加诵经赞圣纪念活动,纪念活动往往持续近半月。
当采访结束,我们即将告别时,来了几个从新疆来朝谒韩则岭拱北的哈木则巴巴的后代。记者不仅想起曾子的“慎重追远,民德归厚矣”的训示,为这些朝谒拱北者的虔诚、忠厚所感动。

链接
韩则岭拱北简介
大贤筛黑古杜布·弗格勒·哈木则爸爸乃是西来上人。约在元未明初(公元一三四0年左右)大贤哈木则爸爸为首率领40年“筛黑古杜布”从西域沿丝绸古道到临夏地区,先在和政县南门河滩举行了荒郊祈祷仪式求吉“化者”。又过一段的串联传教活动,他们在东乡“满散”集中祈祷礼拜。尔后分散到全国各地,传播伊斯兰活动,东乡境内定居者就有十四位。大贤自己也选择了偏僻幽静的龙家山为居。大明洪武五年(公元一三四二年间)大贤主持建造了一座以中国民间建筑和阿拉伯建筑式样相结合的规模较大的,壮观雄伟新颖的清真寺,礼拜殿内放有大明洪武皇帝敕赐的“回避”“ 肃静”的两个衔牌。后来由于战乱兵燹,寺址也迁到了坪庄寺头(现今的大礼拜寺)。
大贤哈木则爸爸是伊斯兰教的虔诚忠实的传播者,精通阿尔璧和法勒西文字,知识渊博,品德高尚,能懂好几国的语言文字。善于社会活动的著名学者。大贤在东乡立足传教其因一,地处偏僻,人们生活贫困,人的思想敦厚、淳朴、宗教信仰心切切;其因二,当地就有居住着不少的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色目人,有乡土观;其因三,大贤从西域带来了四件珍宝:波斯文的《色者勒》,能听千里的“顺风耳”竹筒,阿拉伯文手抄《古兰经》,《卡尔伯图》。更重要的信者有事求教时,用比方演示,让来者去猜,事后灵验,或托梦指点。于是得到了广大信众的尊敬和信仰,不少的汉族和移居的蒙古兵很快的皈依了伊斯兰教,为创建壮大东乡民族和发扬伊斯兰宗教事业建立了卓越不朽的功勋。大贤哈木则爸爸和自己的五个儿子东来到东乡,婚娶立家,人口繁衍子孙增多,分为五个房头,遍及东乡、临洮、广河、临夏、康乐等地。大贤哈木则爸爸在明朝中期(约公元一四00年间)九十高龄古历八月十六日羽化归真,葬于龙家山。为了纪念大贤恩德,五房后裔和信教群众把龙家山改名为哈木则岭,随后建造了一座壮观雄伟的拱北,名曰哈木则岭拱北(约公元一四二五年)。拱北修成后,各地信仰的教徒来点香瞻谒仰慕,祈求护佑,寄托哀思。大清康熙二十八年大拱北师祖祁静一手出为拱北命名“万寿亭”。拱北历经四朝,近六百余年,经受三度兵燹,遂使多年的胜迹无数匾额、石碑、各种手书经典毁于一旦,荡然无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拔乱反正,恢复宗教活动。公元一九八三年,大贤后裔大房头的高山洒勒瓦爷——马一斯么尔里主持其它房头后裔和周围信众,自愿捐资,历经六年修葺一新,恢复了原貌,更加富丽堂皇,巍峨壮严。当地穆斯林履行宗教功课给予了极大方便。
公元一九八八年古历八月十六日撰书(该简介敬录于拱北金顶院内南门厅西墙)
(见《民族报晚刊》2005年9月1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4-24 17:58 , Processed in 0.06703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