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56|回复: 0

儒学关于观念与心理的思考

[复制链接]

10

主题

2

听众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09-7-16 17:47:06 |显示全部楼层
观念与心理

仁义礼智这些观念,对于每一个当今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甚至是对于,我们自身形影不离的观念。其实仁义礼智就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是有些人没有这种自觉而已。这些道德价值其实早已通过我们的语言交流而表现出来,但是我们并没有自觉。对我们来说,我们对于这些道德观念不能没有感觉。

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来讲,就是我们还没有把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这些感性的经验提升为理性的知识。问题在于,我们自己并不能在自己的成长和生活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就把自己的感觉变成道德的理性。虽然自己的耳闻目睹了仁义礼智的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也还是处于一种模糊的阶段。原因在于我们从来没有经过道德理性的熏陶和启示。也就是没有经过读经的阶段。这些对于我们个人来讲,左思右想也想不通的一些问题,其实在我们的经典中早就有深入的讨论和解释。学习经典会得到想要的答案,对于所思考的问题甚至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读经即是要把我们的观念包含的道德理性做一个清楚的认知和体会,明确的认识到我们在说一些什么话,要表达一些意思,认可一些什么价值。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想这些仁义礼智的问题呢?可以问问我们自己,是否也思考过仁是什么,礼是什么等的问题,归结于道德是什么的问题。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因为是我们生活中自从从小懂事起,父母就会教育我们要有礼貌,要讲道理。所以说其实仁义礼智这些观念很早就在我们的心灵中萌芽了。社会的要求也需要我们要讲仁义礼智。就算是主流的舆论并不宣传这些,有良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仁义礼智是不能违背的。与人的交往,不讲仁义道德似乎也是行不通的。这就会迫使我们自觉和不自觉的去想道德这回事情,道德的观念也是于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历史证明,靠自己个人去思想考虑这个仁义道德,效果并不好。仅仅提出道德的口号,也会解决不了我们社会的道德失落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国学经典里去的到启发,取得我们自己对于道德的真切的认识和体验,把我们的心中的道德观念清新化和实感化。为什么要学经典?这即是一个很重要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仁义礼智这些观念的来源在于我们的心理。即是来源于我们的心灵深处。道德对于我们不仅是实用的,也有深刻的心理基础。道德是我们本有的,是天所赋予每个人的。大凡一个人,对于真善美总是喜爱的,对于假丑恶总是厌恶的。这也就是早已在我们的心中有一个判断的标准了。即是在没有外在的厉害关系的影响,我们心中固有的道理就能真实的呈现出来。在社会中,对于道德实践并不是到位的,因为通常情况之下,人往往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因素的干扰。这是我们对于自己的天赋道德本性并没有自觉表现。在我们的俗话里就说“昧良心”,意思是违反自己的本有的道德本心。儒家所说的诚,也就是要叫我们随从自己的真实心理,儒家通过诚的途径就能体验到道德在真实存在。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在我们的心中,就会由一种模糊的状态转变成清晰的认知。所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把我们长期以来的虚浮的道德观念内在化,认识到道德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需求,而是一种内在心理的需求。

观念主要是表现在语言之中,而我们的语言的基础在于经典。这是因为我们的语言本身就是所包含的意义就是来源于经典。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经典是即是文化的根本,语言所承载的就是有经典而来的文化。经典中的思想就是我们现在的语言的基础和背景。只不过是当代的中国人和经典产生了隔离,在使用语言的同时,却对于语言所诠释的价值是陌生的。语言既是观念的表现,也是我们心理的表达。如果语言脱离了经典的基础,语言所包含的观念就会变得模糊,我们的心理感觉也就无法清楚的表达。而平时生活中的这些观念,在经典中有集中的展现。通过经典的学习,我们会更能理解和运用语言,也更深入的理解语言承载的观念以及观念背后的价值而认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3-29 16:49 , Processed in 0.0332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