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13|回复: 0

苏非思想与存在主义

[复制链接]

1008

主题

2

听众

433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突出贡献奖

发表于 2010-4-5 15:33:25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刘一虹

  苏非思想以其反传统、反理性,推崇个体的直觉,以省悟、出神的方式,追求信仰者与安拉之间直接的知觉而成为伊斯兰教独树一帜的思想派别。 苏非思想自8世纪中叶后以苦行主义和禁欲主义为发端,经过神智论、泛神主义而形成伊斯兰神秘主义理论。由于该派主张超越间接的智力的领悟,以个人的直接体验达到“人主合一”的最高境界,进而提出“我是真理”(——哈拉智)的表白招致正统派的严厉反对和迫害。后由安萨里使之与伊斯兰正统信仰相结合,完成了伊斯兰教神学哲学的最终形式,也使苏非思想得以迅速发展和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延续至今,苏非 派学说遍布阿拉伯、穆斯林世界,仍具有旺盛的活力和蓬勃的势头。

  存在主义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中对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思潮。尽管它的思想根源与宗教无关,但却是反传统、反理性主义哲学的继续和发展,它与苏非思想更为接近的是,由于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和非理性的体验,使得这一流派走出了哲学的象牙塔,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出现了存在主义的生活方式、存在主义的服饰、发型乃至存在主义的文学运动等外显性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与苏非思想之身心体验的实践性原则所衍生的苏非生活方式、苏非服饰、苏非文学(诗歌)、苏非艺 术(音乐、舞蹈)等表现形式极为相似。虽然两者在产生的时间上差距很大(前者为公元8世纪末伊斯兰教政教合一社会的产物;后者则为20 世纪初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结果),但在思想主张上,两者都强调个体的感受和作用。苏非思想认为,对安拉的认识,不能从对经训的学习、或是借助理性思维来得到知识,而是通过神秘的内在直觉达到内心与安拉的视见(心见安拉)或是凭借个人灵魂的闪光获得神秘的直觉或神智来达到对安拉认识。存在主义则一反过去只研究人的外部世界,只研究与外部世界相对应的感觉、思维,而没有研究人,没有研究人的存在的哲学传统, 称过去的哲学都是无根的哲学。它强调具体的个人的存在,强调非理性的心理体验、情绪感受和内在的直观。由于存在主义可分为有神论的存在主义和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其中有神论的存在主义以马塞尔的宗教存在主义堪称与苏非思想异曲同工。

  法国的加布里尔·马塞尔(1889-1972 )力图把存在主义改造成为宗教化的哲学学说,他宣称世界的“荒谬性”使人相信上帝的存在;只有在人与上帝的“交往”中,才能使人超越“荒谬的”存在范围。认为,只有存在主义才是当代最合适的宗教哲学。存在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制造的非理性主义与神秘主义的气氛,对各种宗 教的繁荣滋长极为有利,马塞尔趁此时机,把存在主义推上崇教哲学的宝座,他在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中灌注了神秘化的溶液,使它挥发、升华,达到宗教化的高度,创立了宗教存在主义。宗教存在主义在法国的影响很大,进而扩展到整个非理性主义与神秘主义哲学的范围内①。而苏非思想具有同等程度的扩展趋势,它由早期少数人各自的宗教修持方式,即苦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生活方式,逐渐发展成非理性的、神秘主义理论,占据阿拉伯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重要的一隅。阿拉伯历史哲学的开创者伊本·赫尔敦曾这样描述苏非派:“加入苏非派即意味着限制礼拜(的仪式),一心向主;远离世间的繁饰与装点,那是众人为了快乐、金钱和体面而追求的东西。苏非派则选择隐居地礼拜安拉,这本是穆斯林前辈平常所为,但当后来人陷入尘世繁华,专心侍主的行为就以苏非的名义实行了。”由于(伍麦叶时代)社会的和政治问题的促成,苏非派由个人苦行主义的生活方式上升为具有思想框架的社会运动。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哲学下降、普及至民间百姓,还是将普遍信徒的虔诚观念上升、凝炼为神学思想,其起因和成因均缘于人们对当时社会现实所做出的 强烈反响。更耐人寻味的是,存在主义的出现是在资本主义总危机爆发时的衰弱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自由统统被法西斯践踏在地,绝望、烦恼、孤独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情绪。作为对这种情绪的反应以及对德国法西斯的抗议,萨特等人发表了一本又一本的存在主义哲学著作和文学作品。这一反西方哲学传统的学派,要从人的个人存在出发来解释现实。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反映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政治历史发展中人的存在深受震动的感觉,反映着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丧失 信心,对普遍有效的准则规范丧失信心,这一学派的主导思想是讲人生体验如畏、烦、沉沦、死、崩溃、恶心、虚无以及世界之荒谬等①。存在主义的失望是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它以转向强调个体的人的存在来弥补这种失落感;在凭借理性的认识无法解释非理性的现实面前,转而诉求非理性的内心体验、内在直观来感受残酷的现实,所以它只能将人的基本生存状态归结为烦恼、恐惧、孤独、绝望。很显然,存在主义的基本倾向是悲观主义的。

  而带有绝对宗教色彩的苏非思想发起于阿拉伯伊斯兰社会繁荣昌盛的伍麦叶王朝,歌舞升平,骄奢淫逸正是代表世俗生活的自由 与华丽,预示着宗教信仰、宗教价值观念的伦丧。虔诚的穆斯林正是面对宗教信仰的危机,面对对人性的失望,渴求以身践行对真主安拉的倾心祷念,转而主张摆脱形式化的礼拜仪式,繁荣的理性论证,而以苦行、禁欲的虔诚身心,凭借直觉体验与安拉心见,与主合一。两相比较可以得出,当时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是丧失理性,令人失望乃至绝望的社会环境。存在主义就是让人在一个崩溃的世界里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自由,从哲学理论上讲,存在主义不是从认识论讲起,但这个“存在”是从“我思”得出来的,主观意识里的“存在”,不是客观现实的存在,因为那 个存在已大大超出了人所能掌握的范围,变得支离破碎,令人惘惘然而无所从。并且科学与理性在它面前变得无能为力,存在主义者(以萨特为代表)企望通过研究现实具体的人的具体存在来解决现实问题,体现了人们要揭露这个时代的混乱与荒谬又欲从中摆脱出来的愿望,(其中弓塞尔扩张了存在主义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因素,将存在主义改造成为宗教化的哲学学说,极力推崇宗教信奉者的“宗教经验”。)在阿拉伯世界,苏非派面对的并非物质世界的匮乏,而是宗教信仰的危机:统治者的贪婪腐化,宫廷生活的穷奢极欲,这一切被视为亵渎神灵的世俗化倾向。

  在当代,苏非派的苦行和禁欲的生活方式和神秘主义的思想主张依然十分流行,而且扩展到欧美的一些国家,这恐怕不能不归咎于个人与现实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在伊斯兰国家,有穆斯林学者进一步挖掘苏非思想在当代阿拉伯伊斯兰“新文化工程”建设中所能起到的积极因素,指出苏非思想中有关人的有限意识与绝对意识关系内容,包含了人不是被局限的存在的思想,它从人的根源、愿望、信仰、创造来看,人是与整个存在相联系的,人是能够战胜孤独,打开彼此封闭的心扉,实现人与人、人与存在的交流融合。这显然是对苏非思想所做的新的阐释和发展, 同时也说明了苏非思想在当代具有的活力。

    笔者认为,苏非思想之所以没有象存在主义思潮那样在“存在”了近半个世纪之后便拖着些许的余辉消失在思想的天际,是因为在苏非思想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伊斯兰教的肥沃土壤,使得苏非派的精神追求不会因时代的转换而枯竭其渊源。相反,它将在时代潮流的旋涡中继续前行。正象苏非派的毛拉舞(目前阿拉伯各国如埃及仍有毛拉舞专家活跃在舞台上)所演示的:修士们身着白袍赤足舞蹈,右手抬起指天,左手下垂向地,快速地旋转,好似闪烁的星体,整个舞台在昂宿七星的映照下仿佛璀璨的夜空,太阳系的群星在做精 妙的运行,而乐曲和诵诗的旋律回荡在清真寺内——象征真主所创造的存在的秩序
与永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3-28 18:53 , Processed in 0.03696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