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事] 淡泊名利

[复制链接]

1008

主题

2

听众

433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突出贡献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10-4-13 16:37: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古兰经》:“你应当借真主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你当以善待人,像真主以善待你一样。你不要在地方上摆弄是非,真主确是不爱摆弄是非者。”(28:77)
“不信道的人们遭受火刑之日,或者将对他们说:‘你们在尘世生活中,已将你们的福分消尽享完;今日你们应受凌辱的刑罚,因为你们曾在地方上妄自尊大,也因为你们曾经犯罪。’”(46:20)
“他们用钱的时候,既不挥霍,又不吝啬,谨守中道;”(25:67)
“阿丹的子孙啊!-逢礼拜,你们必须穿著服饰。你们应当吃,应当喝,但不要过分,真主确是不喜欢过分者的。”(7:31)
“有人说:‘我们的主啊!求你在今世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在後世也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求你保护我们,免受火狱的刑罚。’”(2:201)
安贫乐道 胜于富人
    有一天,一个人来见使者。他是麦地纳的穷人们选出来的代表,目的是向使者征询一些疑难问题。
    “欢迎你——穷人当中的朋友和贵客。你与他们全是安拉最为喜爱的民众。”见到他,使者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和欣喜。
    坐下来后,那位代表开口道:“使者啊!穷人们都在抱怨:有许许多多的善行,他们虽然是那样地渴望着去做,但他们却又苦于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和能力,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从身边溜走,投入富人们的怀抱。因而他们倍感懊丧。”
    “是吗?具体说说看。”使者鼓励他道。
    “富人们施舍自己的钱财,而我们这些自顾不暇的穷汉们却做不到。他们解放自己手下的奴隶,而我们却不能。他们得病后,可以从自己过剩的财产中捐出一笔,以求得心灵和身体方面的安宁,可我们只能‘望病兴叹’而束手无策。至于修建清真寺、资助办学及其它公益事业、捐赠圣战、救助贫弱孤寡等善行.那更是富人们得天独厚的天然领地。我们呢.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些工作为富人们所独揽,成为他们的专利,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所有这一切,穷伙计们都思想上不能理解,心理上难以平衡。”
    使者望着那位穷人的代表,亲切地安慰道:“朋友,你仅仅看到了事物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据我所知.穷人们,如果他们对于自己的景况乐观忍耐,安分知感,那么他们将获得三样恩惠,而这些都是富人们时刻羡慕却又无从得到的。首先,乐园之中有一座用红宝石等贵重材料筑就的金碧辉煌的宫邸,乐园的居民们无不对它倾慕万分,而无时无刻不在注目它,就象尘世的人们注目天空那银辉闪烁的繁星。其二,穷人们进入乐园的时间比富人提前半日(相当于凡间五百年)。古圣苏莱曼要比其他先知延迟四十年到达乐园之门,正是由于他生前曾拥有至高的皇权和丰厚的物质享受。第三,假如穷人诵念‘万赞唯归主’、‘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真主至大’等赞词,他所获得的报赏比富人们施舍一万个银币还要丰厚。”
    代表回到了穷人们中间,向他们传达了使者的解释。他们听后受到了极大振奋,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倍受鼓舞。
“主呀!我们明白了,觉悟了。你是至公至仁的主,我们乐意接受你的一切判决和夺。”
宇宙万有 皆有给养
使者结婚那天,圣门弟子们齐来庆贺。然而喜宴却并不丰盛,都是些稀饭。大伙只好“稀汤灌大肚”,稀里哗啦地吃了个饱。饭毕大家便热闹地闲聊起来。
   使者进来了,见大伙谈兴正浓便笑着问:“诸位今天好兴致,都在谈些什么?”
    圣门弟子们说:“关于衣食分配问题。”
   “是吗?那么哲卜拉依莱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我觉得挺有趣的,现在我把它讲给你们听怎么样?”
   大伙齐声应喏。
    使者说:话说有一天我的弟兄——古圣苏莱曼在海边作礼拜,当他向两边说色兰出拜之时,偶见前边不远处有一只蚂蚁,口衔一片绿叶正慢悠悠地向前爬行。这件事引发了他的兴致,于是便不动声色地静观它的举动。不一会儿蚂蚁爬到海边,这时一只早已等侯在岩石下的青蛙蹦了出来,将蚂蚁驮在背上,很快便潜入海里。苏莱曼不解其故,便坐在海边等着。好一会儿那只青蛙终于浮出水面,把蚂蚁送上岸,又倏地不见了。
    “你刚才去了什么地方,可不可以将情形告诉我?”他问蚂蚁。
蚂蚁说:“事情是这样的:这海的深处有一块巨石,石隙中生活着一只小虫。真主将它每日两餐的饮食交给我去远送。他令一个天神变成青蛙的形象,将我驮到海底的那块巨石上,然后它呱呱地叫喊几声,那小虫听到便从石隙中爬了出来,我把绿叶喂给它吃.然后青蛙再把我送上岸。每天如此,从未间断。每当小虫吃饱后便朗诵:‘赞美主!他创造我,并使我安居在海中,然而,他却未曾忽略我这小小虫子的饮食。’”
“难道说身为人类至贵的穆罕默德之教民,可以疏略主的宏恩和慈惠吗?”
大家听了穆圣之言皆为之愕然,发出一阵阵的惊叹和赞颂。
洞内静修 试验给养
    有一位淡泊人生、清修悟道的伊麻目,独自来到一座远离喧器,寂而僻静的山洞中,选一处光滑平坦之地,闭上双目静静地躺下来。其神情举止颇令人诧异而费解。那么他到底是何来路呢?
    原来,这位伊麻目进入这座山洞是有其目的的。从经典中他了解到,真主每创造一个有生命之物,无不通过种种途径、以种种方式供给他们衣食给养,和一切赖以生存的元素。为了证实和确定这个道理,他今天特意选择这座十分偏僻的石洞。这里远避人烟,周围寸草不生,所有的滋养品皆无法获得。在这种环境下,生命还能维持吗?
    躺着,想着,不觉间他昏然睡去了。
    不大一会儿,山间小道上走来一支商队。他们行动迟缓,走走停停,还不时地向四处张望着。原来,他们迷路了。
    就在这时,天空中骤然乌云密布,起了山风。紧接着雨下起来了。这伙人很着忙,吆喝着牲口急匆匆地向这边奔来。于是,便找到了这个洞口。商人们连忙进入洞中避雨。很自然地,也就发现了独卧洞中的那位伊麻目。
    大伙觉得很奇怪,在这极其荒凉的地方,竟有一人静静地躺在这里。于是便上前摇晃,齐声呼唤他。然而,这位伊玛目却任凭山呼海啸,就是不动。摸摸他的身上,尚有热气和鼻息。
   “大概是在这潮湿寒冷的石洞中着凉了吧?来吧,咱们在他身旁点—堆篝火,暖暖他的身子。”有人提议。
    大伙七手八脚地点燃一堆火。不一会儿,洞内开始暖和起来。可是那位先生依旧是千呼万唤醒不来。
    这下大伙可作难了,究竟该如何是好呢?内中有个人建议:“我看他八成是个几天得不到食物的乞丐,饿坏了。这样吧,先喂他些东西试试看。”
    有人取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往他口中塞,可他却紧闭牙关,不予配合。
    “咱们这些食物又干又硬,难怪他吃不进。这样好啦,给他熬点稀粥,说不定他很乐意吃的。”有人提议道。
    大家齐声赞同。于是他们往一器具里倒了些水,放到火上熬,又往里掺了少许的牛奶、蜂蜜、白面和调料。熬成粥后便用汤匙试着往他口里喂。可是这位固执的伊麻目还是我行我素,紧闭牙关,置之不理。
    这时,有一个人忽然“唔”了一声道:“嗨!现在最关键的在于他的牙。你们没注意到吗?他一定有病,牙关咬得象紧闭的城门,所以无论如何都是徒劳的。这样吧,想办法撬开他的牙关,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好的。”人们异口同声。
    于是有人找来一把刀插进他的齿缝间使劲撬着,另一人用手掰着,到底还是把牙关撬开一道缝,第三个人趁机将汤匙送人口中,最后总算灌进他肚里。
    突然,躺在地上的伊麻目睁开眼睛,哈哈地朗声大笑起来,把身边的人惊得跳到一边,远远地躲开他.楞在那里半天弄不明白怎么回事。
    “你,你,莫非是个疯子……。”
    “不然的话,想必也是个傻子……。”
    伊麻目止住笑声,从地上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意味深长地望着身边这些诧异而又善良的人们。
    “不!都不是。不瞒诸位,我这是在做个试验。现在,我终于坚定了一个信念:唯有真主才是赐给他所造化的众生衣食给养的。无论他的众生身处何地,他都会以既定的途径和方式,给他们以慈悯和养育。”
    听了他的话,大伙才恍然大悟,纷纷上前拉住他的手,祝贺他,向他道安。
    雨停了,风也停了。伊麻目与大伙有说有笑地走出山洞。头顶,太阳又钻出云层,山上山下又恢复了一片光
芸芸众生 主赐恩典
    伊卜拉欣•本•艾德罕是一个有钱人,整天悠哉乐哉,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过着十分悠闲和浪漫的生活。
    有一天他闲得无聊,便乘马外出狩猎。将近中午时分他感到又饥又渴,就来到一所空屋里,取出携带的干粮和饮水,准备吃喝后再在这里作一小憩。
就在这时忽然一只乌鸦飞了进来,乘他不备上前用尖喙叼了一块面包扑楞楞地飞了出去。这突如其来的情形把伊卜拉欣弄了个措手不及。出于好奇他迅速骑马朝着乌鸦飞去的方向奔去。
跑着跑着那乌鸦便隐到一座山粱的后面不见了。他策马上山,目光机敏地四处搜索。倏地,他又发现了它,就在很远处的正前方。他朝马屁股狠狠抽了两鞭,奋力赶了过去。走到近前,蓦地见到地上躺着一个人,那只乌鸦就落在他的身边。再一看,那人手脚被绑在一起,仰面朝天,神情十分痛苦。
    伊卜拉欣见状吃了一惊,急忙下马上前为他松绑,一边帮他活动早已麻木的肢体,一边询问他的情形。
    “兄弟我本是生意人,九天前路过此地,不幸遇上一伙强人,财货被掳,又被他们捆绑。只是由于兄弟向他们苦苦哀告,才免于被杀。我想此处荒凉偏僻,渺无人迹,即使未被他们所杀,恐怕到头来也免不了一死。于是便默默祈祷,求主救助。没料到不知从哪飞来一只乌鸦,口中衔着一块面包落在我面前。它用尖喙将面包弄碎一点一点地喂我,藉此我才得以生存下来。乌鸦每天如此,它总是不知从哪搞来食物,细心地照料我,救助我。这些天来,我躺在这里沉思静悟:茫茫宇宙,芸芸众生,安拉既然创造他们,就必然不会疏略他们的给养,包括其中的每一个人,每一只鸟,每一条虫。”
    听了他的话,伊卜拉欣深有所悟,思想上受到很大的触动。于是他连忙跨上马,让那人坐在他身后,一同下得山来。
    从此,他虔心悔过,决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他脱去华贵锦衫,换上粗纺毛衣。释放了家中所有的奴仆,捐献出全部的房产田地和资财。手握一根竹杖朝着天房的方向走去。
    他身无分文,然而他早将自己的一切托靠给真主。这一路上他并未挨饿受困,十几天后终于进入光亮的麦加城,来到渴慕已久的克尔白旁边。
迷途知返 重新做人
    当哈申气喘徐徐地跑到码头时,渡轮已经全部驶离岸边。望着远处水中渐渐消逝的点点帆影,他懊恼地拍打着额头,不停地责备自己的疏忽。
    这次去巴士拉,是要与一位远游归来的同学会面的。约定好了对方明早准时接船。这一来,唉……自己又要失约了。
    正当他准备转身返回时,倏地发现岸边停靠着一条小船。他灵机一动,连忙奔了过去,跨入船舱。见到里边坐着一位先生,身旁还有一位女仆。他正要开口,那位先生却说话了:“这船我包了。对不起,你请便吧。”
    倒霉!白忙乎了。他正准备下船,不料那位女仆把他叫住了。只见她跟主人附耳嘀咕几句,然后说:“好吧,既是顺路,你坐进来也无妨。”
    哈申心中很感激,便选了个离他们较远的角落坐下了。
    过了一会,那位先生吩咐船家将早餐摆好,准备开饭。只见那女仆低声说:“饭上的不少,不如让那个穷书生也过来同我们一齐吃吧。”征得主人同意,女仆走过来很友好地邀请哈申就餐。望着这位好心的女仆,哈申暗地里越加敬佩。
    餐毕,主人吩咐道:“女仆啊,把饮料拿来。”女仆端上饮料,先为主人斟满杯,主人端起来一饮而尽。尔后他又让她为哈申斟了一杯。
    “愿安拉赐福你,我的主人。因为你款待了这位素不相识的客人,给他以满足和温暖。”女仆欣喜道。
    木船行至深水处,但见一只只海鸥刷刷地俯冲下来,掠水而过,发出一声声噢噢的欢叫。今天没有风,晴空万里。海水波平如镜,令人惬意。
这时,那位先生触景生情,来了兴致。他叫女仆取来琵琶,弹唱一曲。他自己则不时地抚掌吟诗,喝彩频频。
    一曲终了,那先生忽然扭头问哈申:“喂,兄弟,你感觉这样的生活和情致是不是美妙之极呢?”
    哈申望望远处的天空,轻叹一声,只淡淡地说:“我并不这样认为,尊敬的先生。在我看来,还有比这更美好的。”
    “是吗?你说说看。”
    哈申先诵了求护词,然后以凝重而肃默的声调诵读如下经文:
   “当太阳折起的时候,当星宿坠落的时候,当山峦崩溃的时候,当孕驼被抛弃的时候,当野兽被集合的时候,当海洋澎湃的时候,当灵与肉被配合的时候,当被活埋的女婴被询问:‘你因何罪而被杀’的时候,当功过簿被展开的时候,当天空被剥落的时候,当火狱被点燃的时候,当乐园接近的时候,人就知道了自己所带来的善恶……”
    刚诵到这里,忽听那位先生嘤嘤低泣。而仅仅几分钟前,他还在对饮欢歌,陶醉在一种无法抑制的欢乐与激奋之中呢。
    良久,那先生擦去满面泪痕,深情地对女仆说:“我的仆人啊!看在真主以及他的启示的份上,从现在起,我们脱离主仆关系,你已经成为一个同我完全平等的自由公民了。今后,你就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去吧!”
    说罢,他将随身带来的各种品牌的高级饮料一股脑儿抛进海里。砸碎了琶琶,然后又忘情地同哈申紧紧拥在一起。
    “我的教友,请您告诉我,假如我现在忏悔,还来得及吗?真主肯接纳我,宽恕我吗?”
    哈申也同样激动,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一定会的!我的弟兄,您放心。真主接纳一切忏悔,喜爱一切纯洁之人。”
    从此,哈申同那位先生成了至交,二人象亲兄弟般地在一起相处四十多年,直至他逝世归真。
    有天夜里,哈申梦见了他,便问他:“老兄,你现在归于何处?”
他见那位先生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十分自信地说:“感谢主,他已经恩赐我进入乐园了。”
“好极了!祝贺你我亲爱的朋友!你真是个幸运的人哪!”
“当然。我也得谢谢你的帮助和启发。当年,在船上,是你让我迷途知返,重新做人的。当你诵‘功过簿被展开的时候’这节经文时,我便诚心诚意地向主忏悔,全身心地步入正道。然后,获得真主宽恕,而找到自己幸福的归宿。
修士地位 优越国王
有个国王用蔑视的目光看着一群修士。修士中一个伶俐的人觉察到了,就说:“国王啊,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没有你的人马多,可我们比你过的快活。我们同样要死,托靠主,死了以后,我们的地位就比你优越了。”
不论是有钱有势的征服者,还是乞求面包的贫困者,在死期来临的时刻,硷衣跟别人穿的一样多。如果帝王势尽财绝,穷人要比他还要快乐。
修士表面上衣衫褴褛,光头秃顶,但内心里却精神振奋,而且清心寡欲。不为权势纷争,不为钱财动心。即使山上落下石头,认主者的心也同样镇静。
修士的责任是纪念主,感谢主,侍奉主,顺从主,喜爱主,托靠主,服从主,常常满足,信主独一,忍耐挺拔。只有具备这些品格,才能称得上是修士,那怕穷得只能穿破旧的衣服。那些只说空话,不做礼拜,崇奉私欲,沉浸于酒色之中的人,他们道德低下,整天昏睡,信口雌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仍然是卑劣之徒。
内心龌龊的险恶之徒,常常穿着华丽的衣服。揭开那七彩的帷幔,你的床上只有破席一片。
坟墓之前 无限感慨
    一次大贤欧斯曼经过一座墓地,心底不由的升起一股侧然的喟叹之感,他停下来,泪光闪闪地扫视一番那一座座凸起于地面的墓堆。哦——这底下长眠着多少曾经是他认识或不认识的血肉之躯啊!他们当中,有年少的,貌美的,富有的,能干的,叱咤风云、英名一世的,功修完美、流芳千古的……
   然而他们却一个个地先后倒下去,躺进这黑暗狭窄、孤独冰冷的洞穴中。谁也不能例外,谁也回避不了。无论他曾经位高权重,还是微如草芥。面对这个地方——生命的必然归宿,
人,竟显得如此的无奈,如此的软弱。想到这些,欧斯曼禁不住鼻子一酸,眼泪哗哗地涌流而出,以致于纵横满面,浸透了胡须,又打湿了胸前的襟衫。
   周围的人很奇怪,弄不懂他为了什么。“穆民的领袖啊!我们常听你提到乐园的幸福,火狱的酷刑,以及复生日的惊恐,可是很少看到你流泪。而今日当你见到这些个坟墓时却显得如此悲伤,而泪水涟涟,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欧斯曼擦去泪痕,悠悠地说:“我听先知说过,坟墓是今世的终站,后世的起点。到了复生日,我将同所有的人类站在一起。而墓穴里的我则是孤独的,冷寂的,没有任何人陪在我身旁。我将要在这黑暗狭窄的方寸之地度过漫长的时日。想到此,不由的我哀伤流泪……。”
坚持节食 度过难关
在霍拉桑,有两个修士结伴流浪。其中一个身体瘦弱,两天吃一顿饭;另一个身体强壮,一日三餐。在城门上,他们被误当作奸细抓了起来。两人被关在一间房里,房门用泥封了起来。两星期后,查明他俩无罪,人们打开房门,看见那位健壮者已经死去,瘦弱者却还活着。人们对此非常惊奇。
一位哲人说:“其实这就对了。他们一个平时好吃成性,一旦吃不上,就支持不住,所以死了。而另一个平时就有节制,遇到灾难便能坚持下来,所以活着。”
如果谁有节食的优良习惯,困难时就会平安地渡过难关。谁若在富裕时挥霍无度,稍有困苦他便经受不住。
良言忠告 打动暴君
穆特万克勒是阿巴斯王朝的一位残暴的哈里发,他特别担心人们倾向伊玛目哈迪,因为人们都遵从伊玛目哈迪的命令,这对哈里发来说是一种折磨和威胁。那些搬弄是非的人们经常到哈里发跟前告状说,阿里•本•穆罕默德(伊玛目哈迪)想起来造反,在他的家中肯定会搜出一些兵器或证明造反的信件。于是,穆特万克勒在一天半夜人们熟睡的时侯,派他身边最亲密的人到伊玛目的家中去搜查,并命令把伊玛目带到宫里来,穆特万克勒特地为伊玛目准备了酒席。
哈里发手下的人冲进伊玛目的家中,看见伊玛目独自坐在一间房子里正忙于向真主祈祷,房子里空空如也,士兵们又到别的房间里搜查,仍然一无所获。最后,他们只好把伊玛目哈迪带去见穆特万克勒。当伊玛目进入穆特万克勒的宫殿时,看见他坐在宴席的首席位上正在喝酒,他命令伊玛目坐在他旁边,伊玛目过去坐在了他的旁边。穆特万克勒请伊玛目喝酒,伊玛目道:“指真主起誓,从来没有一滴酒进入到我的血液之中。”
穆特万克勒说:“你要是不喝酒,就为我们吟诗吧!好为我们的宴席助助兴。”
伊玛目说:“我也不会作诗,对古人的诗也没有背记多少。”
穆特万克勒说:“你必须为我作诗,别无选择。”
伊玛目吟道(大意如下):
“他住在层层堡垒里,
士兵手持兵器站在他的周围,
日夜守护着他,
但无论如何他也敌不过死亡,
摆脱不了死亡的灾难。
最后,他从那坚固不破的堡垒中走进了漆黑的坟墓,
其归宿是多么的悲惨啊!
有一个声音在坟墓中问道:
‘你的皇冠、你的荣华、你的尊严如今何在?
你在今世的尊容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你来到了坟墓,地上的蛆虫在你的尊容上爬行,
你在世间享尽了荣华富贵,饮酒奢侈,
尝尽了人间美味,而如今呢?
你却成为蛆虫的美味佳肴。”
伊玛目哈迪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吟完了这首诗,感动了聆听者的内心深处,穆特万克勒感动得把酒杯摔在了地上蒙脸大哭,泪如雨下。这一宴席就此结束,在宴席上真理的光照进了惨无人性的暴君心中,哪怕是短暂的一瞬间。
贫富差距 有趣对比
一个富家的孩子坐在父亲的坟边上,对一个穷孩子唠叨:“我父亲的基碑是石头的,铭文是彩色的,下面铺着大理石,四壁镶嵌着蓝宝石的砖,你父亲的墓穴里有什么呢?只不过垒砌着两块土坯,上面撒着两把土!”
穷孩子听了说:“别说了,你父亲在这么重的石头下挣扎时,我父亲已到了天堂了。传闻中,记载穷人的死就是安息。”
身上压着轻微担子的驴群,在路上可以平静地缓行。挑着艰难困苦担子的穷人,来到死亡的门上却是那样地轻松。在富裕和安宁中生活一世的人,死亡时要失去这一切肯定痛心。无论如何,得到自由的俘虏,比押解的官吏还要舒服。
毫无善功 才是破产
先知时代,有个人非常贫困,家中除了一块铺的已经很久了的毛毡和一个盛水的水罐之外,别无所有。这天,他又来到清真寺,专心致志做礼拜并向安拉祈祷,使他尽快摆脱这一窘况。他的哭泣声引起了先知的注意。
先知站起身来,问自己的门弟子:“你们知道吗?什么是破产和贫困?”
有人回答:“所谓的破产就是金钱、财产、家什一无所有。”
先知说:“我的教民中真正的破产者,就是在复生日,在安拉公正的法庭内,他的礼拜、斋戒、缴纳天课、行善做好事而积累的善功,却因在今世辱骂他人、侵犯他人的权利、侵略他人的财产,而不得不赔偿给受他侵犯的人,最后自己变得毫无善功,一贫如洗。”
那位曾经感伤的信士听了先知的话,心情豁然开朗,因为他并不是那样的破产者。
幸福快乐 自在心中
一位丈夫对其妻发怒,吓唬她说:“我势必要让你倒霉。”妻子心平气和地回答:“你是没有能力让我倒霉的,正如你没有掌握使我幸福的权利一样。”
丈夫更加愤怒,大声喝道:“我怎么不能?”
妻子满怀信心的告诉他:“假若幸福是以薪金来体现的话,你可以对我停止发薪金;假如幸福是以装饰品、盛装等来表示的话,你可以把它们从我身上剥夺掉。但是,幸福不是你个人,也不是所有人能够掌握的东西。”
丈夫惊奇的问:“那么,幸福是什么,它在哪里?”
妻子自豪的回答说:“我早已在我的信仰里获得了幸福,而我的幸福是在我的心中的。至于我的心,除了化育主以外,是任何人没有权利控制它的。”
波澜不惊 从容面对
国王提供了一份奖金,希望有画家能画出最平静的画。许多画家都来尝试。国王看完所有的画,只有两副最为他所喜爱,他决定从中选择。
一副画是平静的湖,湖面如镜,倒映出周围的群山,上面点缀着如絮的白云。大凡看此画的人同意这是描绘平静的最佳图画。
另一副画也有山,但都是崎岖和光秃的山,上面是愤怒的天空,下着大雨,雷电交加。上边翻腾着一道涌起泡沫的瀑布,看来一点都不平静。
但靠近一看,瀑布后面有一细小的树丛,其中有一母鸟筑成的巢。在那里,在怒奔的水流中间,母鸟坐在它的巢里面——完全平静。
哪副画赢得奖赏呢?国王选择了后者。“因为,”国王解释道,“平静并不等于一个完全没有困难和辛劳的地方,而是在那一切的纷乱中间,心中仍然平静,这才是平静的真正意义。”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谢赫沙伯里来到清真寺,作了一阵礼拜,便坐下稍微休息。当时正是学经的孩子们吃饭的时间,坐在沙伯里旁边的两个孩子,一个来自富有人家,一个来自穷苦人家。富家子弟的篮中装着甜点心,而穷人家孩子只带了快干面包。富人孩子吃点心时,穷人孩子垂涎三尺。富人孩子说:
“如果你想吃,就得做我的小狗。”
“那我就做你的小狗吧。”穷人孩子很想吃点心。
“那么你学一声狗叫。”
“汪!汪!汪!”穷人孩子果真像狗一样叫了几声。
富人孩子便把一块点心给穷人孩子。穷人孩子又叫了几声,便有得到了一块赏赐。
沙伯里看到这情况,不由得泪落了下来。苏菲们问他:“老师啊!什么事使你这样伤心?”
沙伯里说:“你们看看吧!知足和贪婪给人带来的结果多么不同。试想,如果那孩子满足吃干面包,就不会去贪求他人的点心,也就不会甘心做小狗。你们不论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应知足。知足者才有尊严!”
沉淀心情 宁静致远
一个地势险恶的峡谷,下面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直在悬崖峭壁间,这就是过河的桥。
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子,一个俗人,一个谢赫。
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走。结果呢?盲人、聋子、谢赫过了桥,俗人跌进谷底。
难道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和聋子吗?
其实,他的弱点恰恰原于耳聪目明。
盲人说:“我的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心平气和攀索。”
聋子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的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
那么谢赫呢?他说:“桥下的确水流湍急,但我心里平静。静下心来过桥,自然不会胆战心惊。”
很多时候,成功就像攀附铁索,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智商低下,也不是因为力量的薄弱,而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心境,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
有容乃悦 知恩常乐
有一位老太太请了一个油漆匠给他粉刷墙壁。油漆匠一走进老太太的家门就看到老太太的丈夫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顿时油漆匠流露出了同情怜悯的眼光。可是双目失明的男主人却很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匠在他家里干活的几天,他们两个谈的很投机, 油漆匠也未提起男主人的缺陷。
工作干完的那一天, 油漆匠取出帐单和老太太结帐,这是老太太发现比原来谈的价钱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老太太问油漆匠:“你怎么少算了这么多钱呢?”
油漆匠回答说:“我跟你的丈夫在一起的这几天,觉得非常快乐,你丈夫对人生的态度,使得我觉得自己现在生活的境况还不算最坏,所以就减去了那一部分钱,算是我对你丈夫表示的一点谢意吧,因为他使得我不在把我现在的工作看得太苦了!”
听了油漆匠对自己丈夫的这由衷敬佩的话,老太太流下眼泪,因为这富有同情心的油漆匠自己只有一只手,也是一个残疾人啊。
时间短暂 使命无限
伊玛目哈桑•班那给后人留下了十大遗嘱:
第一, 无论如何,听到宣礼,立即去做礼拜。
第二, 倾听《古兰经》,诵读《古兰经》,研读《古兰经》,常纪念安拉,绝不要无益的浪费你丝毫的时间。
第三, 努力说标准阿拉伯语,这是伊斯兰的标志之一。
第四, 对任何问题不要无休止的争论,因为争论不会得到好结果。
第五, 不要狂欢,和安拉相连的心是安然庄重的。
第六, 不要欢乐取笑,奋斗中的人民只能认真严肃。
第七, 除对方听到外,不要高声讲话,因为那是浮躁和伤害。
第八, 背地里不要道人长短,不要中伤,只说善言。
第九, 向新结识的兄弟做自我介绍,即使他没有要求你那样做,因为我们的宣传立足点是博爱和相识。
第十, 时间是有限的,使命是无限的。用你的时间去利于别人,应与他人合作,如你有任务,当尽量完成。
非是澹泊 无以明志
清静淡泊是一种动态的美德,因为这是穆斯林追求造物主悦纳过程中的美好感受。倘若这种追求终止,淡泊的美德也就随之消失。
尽管淡泊的实质是为了实现更崇高的价值而心甘情愿放弃一些物质的感官的享受,但淡泊绝不是无可奈何的割舍,更不是倍感痛苦地牺牲。只有非常轻松、愉悦地向着伟大的目标奋进,才能称之为淡泊宁静的信士。
实际上,只要是人,完全弃绝今世物质的精神的享受是绝对不可能的。既然造物主将两世的吉庆恩赐于人类,人就理应积极去享受。有意折磨自己,并不是造物主喜悦的行为,因为他是在拒绝造物主伟大的恩典。《古兰经》说:“安拉的确不喜爱过分的人。”(5:87)先知说:“万事以中道为佳。”所以,淡泊只是不要求过分,说到底是一种节制的美德。
“不节制的人是一个奴隶,由于到处都随身带着他的主人,他所受的奴隶就更为深重。他是他的肉体俘虏,是他的欲望或习惯的俘虏,是它们的力量或他的软弱的俘虏。”既然你放纵一切感官,那么就只能被贪得无厌的感官所吞噬。
节制是很难做到的,他只能发自正确的意念。先知说:“一切行为,全凭举意。”如果节制行为不是出自崇高的追求,而且被邪恶的贪婪所支配,不要说难以持久,即便暂时“节制”了,这种“节制”充其量也不过是窃贼出手前的一丝忍耐而已。因此,世人许多行为,表面上看去似乎并无不同,但在造物主那里却有截然相反的结局。
显然,淡泊宁静不属于享受技巧,而是崇高目的驱动下理智地节制欲望的精神成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4-25 23:11 , Processed in 0.03696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