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风犹存的保安族特色婚礼

[复制链接]

1008

主题

2

听众

433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突出贡献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10-9-5 17:31: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瞿学忠
  

迎亲 资料图


腰刀


图腾


保安族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1981年成立的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西北的小积石山东麓。

    在这个被称为中国名称最长的县份里,生活着保安、东乡、撒拉、回、汉、土、藏、维吾尔、羌、蒙古等1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2%。其中保安族属积石山县特有的少数民族,占全国保安族人口的95%以上。

    千百年来,和其他民族一样,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保安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传统婚礼作为保安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集中、典型地反映了保安族文化的特色。

    古县古风

    积石山县是1981年成立的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光秀美,民情淳朴。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史记·夏本纪》记载:禹“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海。”境内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县境内已探明的古文化遗址有140多处。

    据已经发现的石塬乡元山、安集乡三坪、银川乡新庄、别藏乡桥头等遗址出土的墓葬和陶器表明:在第四纪全新世时期,这里已具有发达的马家窑文化类型、马厂类型、半山类型、齐家文化类型和辛店文化类型,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1949年8月出土于安集乡三坪村的一件彩陶瓮,被誉为“彩陶王”,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并被邮电部制成纪念邮票发行国内外。还有积石雄关、禹王庙遗址、临津古渡、鲁班石等众多的历史遗迹,香水坪、盖新坪、吊水峡瀑布、积石民俗村等自然景观,“保安三庄”民俗风情别具一格。  

    定亲

    保安族传统的婚礼程序包括说亲、认亲、择日、娶亲、送亲、重席和回门等过程。

    据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文化馆杨馆长介绍,在保安族,要是有男子看上某家姑娘,在征得父母同意后,父母就会委托媒人到女方家试探。媒人带上两包挂面前往女方家中,要是女方家长同意婚事,就会收下挂面。反之,事后将退回挂面。第一次试探被称为“定心”。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现在媒人可直接征询女方家长意见,不一定要带挂面。

    过一段时间,男方家会再请媒人带上几位至亲,拿上茯茶一块、“四色”礼品一份、衣料一块,送女方家正式定亲。此次上门称为“定茶”。女方若接受“定茶”就意味着认亲,如果谢绝“定茶”说明不愿结亲。认亲后至正式结婚的这段时间,男方每逢喜庆节日或新年丰收之际,都要给女方家送礼。

    再过些时候,男方又去送“纳什”。送“纳什”也叫送小礼。即给姑娘送去一盒胭脂、一盒银粉、一对耳坠、一把头绳、两件衣料,两块茯茶。最后是送彩礼,即送大礼。当两方家长认为可缔结婚事时,女方派媒人通知男方聘礼数量等情况。经双方切磋商定适宜的彩礼数目后,由男方媒人及本家兄弟三至四人,带着衣料、香粉、胭脂、香皂及手饰等送给女方。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礼的数量和种类都有变化。以前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大件逐渐被电视机、电冰箱等高档电器取代。女方家接受男方彩礼后,要举行家宴,设宴请亲房户族都来吃宴,称其为“叫客”。

    娶亲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旅游局韩局长告诉记者,保安族人非常重视婚礼的隆重性。在娶亲的当天早晨,男方家要选派七至八位男性,其中一位是新郎的伴郎,又有两位年轻妇女作陪姑,组成娶亲马队,牵着一匹马,马鞍上备一条新红单子并稍加装饰,再拿上一件熟衣、一顶盖头和一梳一篦去娶亲。

    到了女方家,媒人引新郎给女方家长们道“赛俩目”问好。请来的阿訇及长辈坐在炕上方,新郎和伴郎跪在炕沿下,新娘躲在其他房间不露面。这时,新娘父亲直呼新郎的奶名,正式宣布将女儿许配给新郎。接着阿訇念“尼卡哈”(音译《古兰经》中关于证婚的章节,记者注)。念完,还需考问新郎伊斯兰教义等常识。新郎答完,阿訇要代女方向男方要一定数额的“纳聘金”。“纳聘金”由女方独自支配,丈夫不能干涉。最后,阿訇将男方带来的一大盘红枣、核桃撒向院中人群。据说,这些红枣、核桃象征着婚姻美满、早生儿女,白头偕老、幸福如意,并能给抢到者带来好运。

    在保安族的婚礼中,有着很多有趣的习俗。这些习俗和汉族婚礼中的闹洞房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突出婚礼的热闹。娶亲人离开之际,小伙们还要拳打脚踢他们。当地人告诉记者,这种别开生面的“送客”,是为了让新郎新娘未来子女们记认舅舅的一种仪式。

    如果男女双方是同村人,年轻人会到男方家,将新郎父亲、叔父、哥嫂等脸上抹黑,让新郎父亲身穿翻毛皮袄、大红枣作“耳坠”,地瓜作“眼镜”,身背木制“大枪”,抬到女方家院中坐下。双方亲家互道“赛俩目”后,新郎父亲装出生气的样子责问为何不快将女儿送来。这样,小伙们将新娘父亲按倒,让新郎父亲用木棍象征性的抽打屁股。这一习俗称为“抬公公”。

    迎亲活动结束后,客人入席,唯独不见新娘,因为按规矩,新娘三天不吃男家的饭,而吃娘家带来的饭,以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婚姻观

    在保安人看来,没有媒人的婚姻是不成立的。

    新中国成立前,保安族盛行早婚,一般男17岁、女15岁即可成婚。夫权思想占统治地位,妇女在家庭中受男子支配,妇女无财产继承权,寡妇改嫁,家产归亲属。有“天是一大天,丈夫是一小天”的说法,处理重要事情要向丈夫讨“口唤”,征得同意。

    现在,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丈夫外出打工做活,由妇女在家中做主。赡养老人、培育儿女、家务、农活大多由妇女承担。

    研究者认为,保安族婚姻的缔结,依照伊斯兰教关于婚姻的约束,一般不和非穆斯林通婚。但早先在青海同仁时,因除保安人居住的尕撒尔、撒尔塔大庄、保安城等地外,方圆几十里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很少,因此不得不娶当地藏、土、汉等民族的女人为妻,但娶进来后必须改信伊斯兰教。迁居积石山后,与回、撒拉、东乡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通婚,通婚范围比以前扩大了。

    “四色礼”

    据保安族研究专家董克义先生撰文指出,保安族婚礼一般选择在回历的礼拜日举行。

    在婚礼中使用“四色礼”是保安族独有的特色之一,而且在订亲、下聘礼、娶亲、吃席的整个婚礼过程中,“四色礼”都相伴始终。

    在保安族的婚俗中,媒人受男方家的委托,到女方家提亲,在女方父母和本人同意的情况下,选择日子进行“定茶”,也称为“落话茶”,即定婚仪式。在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唯有保安族在“定茶”上送“四色礼”,即将冰糖、桂圆、茶、核桃分别用红、黄、雪青、橘红四色纸包装好,装入头小底大的盒中,定婚这一天,媒人和男方家的亲属(主要是男方父母的长辈),共8人提上“四色礼”及衣料一套,鞋一双,茯茶一块,到女方家提亲。

    接过“四色礼”后,就算正式订亲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保安族的传统婚礼文化也正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婚礼中诸多具有特色的文化特质也逐渐变异、濒临消失。在传统婚礼中别具风味的“迎亲赛马”的仪式面临着传承和失传的危机;传统婚礼中精彩热闹的“篝火会”仪式濒临消失;婚礼中独具特色的“宴席曲”表演日渐衰落;而部分细微的民俗逐渐变异,被现代性的元素所代替。比如,传统保安族婚礼中,全村人参加的“篝火会”被看电影所代替;在“篝火会”上唱“宴席曲”的习俗已经被现代舞代替;以前如“砸枕头”等闹新娘的传统闹房节目和游戏形式也已不在,传统特色逐渐消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4-20 06:51 , Processed in 0.04660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