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瞻仰先贤们的陵园(拱北)

[复制链接]

1662

主题

4

听众

64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10-11-12 17:33: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探寻先辈们的遗迹,是全世界正统派穆斯林的优良传统和被大力提倡的一项善功。在伊斯兰世界的许多地区,对“先贤”和“先贤墓”的重视和敬仰是普遍存在的,因为瞻仰这些为伊斯兰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先辈就是要时时刻刻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并且把他们的美德和事迹代代传承下去。
一个忘却先辈们的历史的民族是腐败和注定要灭亡的民族。也可以这么说,对于先辈的历史事迹不去发掘和弘扬,对于先辈们的功勋持冷漠态度,对他们的操守和行持不去传承和遵循的民族是不可能持续性的昌盛下去的。
每一个有伊吗尼的穆民都矢志不渝坚信贤哲握力们是真主的朋友,是真主特选于世界上的贵圣之后的海里法和执事者。他们在真主前面有着无与伦比的情分和高于普通凡人的特权。他们是凡人归于真主御前的桥梁。现在一些用心险恶的异端分子鼓吹真主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要极力隐昧奥力雅伦拉的事迹和伟大,以断绝真主和普通人之间的桥梁。最后归于异鄙俚私的罗网而两世受亏。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敬畏真主,当寻求一位临近真主的中介,并在主道上奋斗,以便你们成功。”(5:35)

“真的,真主的朋友们,将来没有恐惧,也不忧愁,他们就是信道而敬畏的人,在今世和后世,他们将得佳音”(10:62-63)

“你说,这是我的道,我号召人们信仰真主,我和随从我的人,都是依据明证的。”(12:108)

“在今世是盲人者,在后世仍是盲人,而且更加迷误。”(17:22)

“这是真主的一种迹象,真主引导谁,谁遵循正道;真主使谁迷误,你绝不能为谁发现任何卧里作为穆勒什德(引导者)。”(18:17)

坚信握力,紧随先贤是每个正统派穆斯林的信仰基础,是按照无数段阿业其哈迪思和无数部经训的依据和规定而执行的。所以遵循和实践这些经训所提倡的精神的唯一途径就是探望先贤,瞻仰古图卜。既完成了经训所提倡的教律,又履行了佳美的副功,还接续了外思来其,可谓一举多得。

为了我们中国的穆斯林弟兄们能够全面的探望和瞻仰奥力雅伦拉们的吉庆和鸿福,特搜集了全国各地先贤们的拱北,以供大家去探望时作为参考。我们分两部分登出,一部分为‘国外来华传教先贤拱北’第二部分为‘本土先贤拱北’。我们先将部分国外来华传教先贤拱北登出。

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中国的先贤墓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各地,以及广州、泉州、扬州海南等沿海城市,这和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两条线路是吻合的。一条是海路,从波斯湾经印度洋,到达中国的沿海港口城市如广州、泉州、扬州、海南岛;另一条是陆路,从阿拉伯半岛出发,经波斯、中亚,进入中国的新疆。
伊斯兰教创立初期,贵圣为了疼慈度化中国的土地上的一方民众,而差遣了许多艾素哈卜来华传教,宣扬伊斯兰真理。首先,他们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前来,泉州成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闽书》载:灵山“有默德那国二人葬焉,回回之祖也。回回家言:‘默德那国有吗喊叭德(注:即穆罕默德)圣人,门徒有大贤四人,唐武德(公元618-626年)中来朝,遂传教中国, 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卒,葬此山。’然则二人唐时人也。二人自葬是山,夜光显发,人异而灵之,名曰圣墓……”《闽书抄》说他俩一名沙谒储,一名我高仕。相传他们葬后,灵异显现,光射云霄。
泉州的灵山先贤墓坐落在泉州东郊的灵山上,墓的东、北、西三面环抱半圆形带檐的柱廊,柱廊下竖立着5块碑刻,其中最早的一块碑刻是公元1323年的,原文是阿拉伯文,翻译成中文为:“穆斯林集体修建了这座吉祥的坟墓,此举为赢得尊贵的真主的喜悦和丰盛的报酬,并祈求真主的怜悯和祝福,愿真主保佑他们。此二人在法厄福尔时代来到这个国度,据传为有善行者,因而死后由尘世抵达永世。人们因虔信他俩能赐福,一旦遭遇艰难,进退维谷,即前来瞻礼,祈求默示光明,并有奉献,俱获益,平安回返。此纪念碑写于(伊斯兰历)722年斋月(公元1323年9月)。”

据明代何乔远《闽记》记载:唐武德年间(公元618年-626年),穆罕默德遣四贤徒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和四贤则传教泉州,两人卒后葬于灵山。下葬当夜山光显发。现存两墓并列,墓盖用花岗岩雕刻,墓后倚山建马蹄形回廊,高约3米,回廊中的几根石柱颇似织布的梭子。廊内有历代石碑5方,正中的阿拉伯文辉绿岩碑刻,记述两位先贤在法厄福尔时代(学者考证:“法厄福尔系古代阿拉伯对唐朝皇帝的称呼”)来到这个国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1662

主题

4

听众

64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21
发表于 2010-11-12 17:33:54 |只看该作者
山间林木蓊郁、绿草如茵,半山腰有一座别具风格的异邦古墓。墓室为方形,上有石亭。两座伊斯兰塔式石墓平列并排,底座雕琢着莲花瓣图案,承托着硕长的圆拱状墓盖石。墓室坐北朝南,其东、西、北三面依山环筑马蹄形回廊,用以装饰和阻挡山洪、流沙的侵袭。墓室、回廊、墓庭和石台的地面全用雕琢平整的花岗石铺砌,显得十分洁净、素雅和古朴。

先贤墓近旁有数以百计的元代和元代以前来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古墓,还有明、清以来泉州穆斯林的坟墓。每届开斋节和古尔邦节,许多泉州地区的回民和穆斯林总要集体来此“游坟”,两位先贤墓诵念《古兰经》。

先贤墓的右前方,有一块可坐百人的大石,石上托着一块数十吨重的巨石,手推能晃,风吹辄动,俗称“风动石”。明代万历年间泉州知府周道光题字其上,名之曰:“碧玉球”。它被国内外穆斯林认为是真主神异的安排,把它与伊朗伊斯法罕的伊斯兰教贤哲墓前的晃塔同样珍视;也引得万千游客慕名而来。
福州也有一座先贤墓,知道的人很少。它在福州西北郊井边亭附近,是一正方形的墓亭结构,根据碑文得知墓主阿来定归真于回历705年(公元1305——1306年)。是中国元代来华波斯穆斯林先贤的坟墓。位于福州市西北郊井边亭村清真公墓内。墓亭南门、北门拱券中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碑记载:墓主名伊本·穆尔菲德·艾米尔·阿莱丁,殁于伊斯兰教历705年11月3日(1306年5月17日),是一位波斯穆斯林。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的一方汉文石刻匾称之为“西域武公舍黑之墓”。清初,墓亭圆顶坍毁。乾隆二年(1737)宁夏人马骥任福建台澎水陆等处地方挂印总兵官,捐资重修,改为悬山式屋盖。现存的主要建筑是一座方形拱北式墓亭,四壁洞开4个拱形石门,拱卷中嵌安雕刻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纪念碑。亭内墓穴之上铺盖石板,安放一座伊斯兰式石墓盖。墓亭东北侧建有祈祷间和盥洗室。1983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环筑围墙,并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的普哈丁墓,是方形砖砌墓室,旁边有礼拜堂、清真寺。俗名回回堂,位于扬州市区解放桥南堍、古运河东岸岗上。普哈丁,相传为穆罕默德圣人第十六世裔孙,南宋年间来扬州传教,此墓园原是专为安葬普哈丁的,后又陆续安葬了一些阿拉伯人。普哈丁墓园,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初建于公元十三世纪的我国南宋时期,明永乐皇帝视墓园为国宝,下诏予以保护。清政府也对墓亭进行了多次修建,亭壁上还嵌有光绪三十四年重修墓园时立的“先贤历史记略碑”,碑文用汉字刻定,简要纪叙了普哈丁在我国传教的情况。整个墓园建筑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墓域,内有普哈丁墓及其他阿拉伯人的墓碑;第二部分为清真寺,是教徒们做礼拜的活动场所;第三部分为东郊公园。此外墓园里还集中保存了一些我国元代遗留下来的阿拉伯文墓碑。 
广州桂花岗的宛嘎素墓据说是第一个来华传教的先贤的墓,对于他来中国的时间,在清代的《旺各师大人墓铭志》记载中是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又有一说宛嘎素是在唐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来到中国的,在《回回原来》中记载:“大唐贞观二年三月十八日夜,天子梦一缠头,追逐妖怪,闯入宫门。醒后惊疑,不知何兆。次日招群臣问之。有圆梦官奏,缠头系西域之回回。……天子依其言,遣大臣石名堂携旨往西域谒回王。回王接旨大喜。遣其国中高贤该斯、吴我斯、王噶斯三人,来华报聘。行至中途,该思、吴歪斯二人不服水土病卒。仅余噶心一人,跋涉山川,受尽辛苦,而至中国。”此文中的该思、吴我斯、王噶斯应该就是盖斯、吾外斯、万嘎斯三人,噶心就是宛葛素,在不同的文章也被称呼为旺各师、万嘎斯。
宛葛素墓(清真先贤古墓)
  宛葛素全名苏哈巴·赛义德·艾比·宛葛素,他的活动影响深远———建造了中国第一座清真寺即位于广州光塔路的怀圣寺(按:世界第一座清真寺先知寺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地那,建于622年)。被后世的中国穆斯林尊为“先贤”。是一位曾经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乘风破浪并作出了国际性贡献的历史巨人 先贤古墓在桂花岗 (今兰圃西邻)。相传早期伊斯兰教著名传教士阿布·宛葛素在广州逝世后,为教徒营葬于此,是广州著名的一座伊斯兰教古迹。慕园门额上书“清真先贤古墓”。园内为庭院式建筑,广植花木。西面有堂3间,前面为敞口厅,北面为礼拜殿。墓室筑成拱顶,形如悬钟,内成洞形,人在其内诵经或讲话,有回声相应,故俗称“响坟”。
宛葛素墓是直角六面体的砖墓,有一个拱式圆顶,没有碑文。据《旺各师大人墓铭志》记载:“大人道号旺各师,天方人也。西方至圣之母舅也。奉使护送天经《古兰经》而来。于唐贞观六年(632年),行抵长安。唐太宗见其为人耿介,讲经论道,有实学也。再三留驻长安。因敕建大清真寺,迎使率随从居之。大人著各讲章经典,劝化各国。嗣后生齿日繁。太宗后敕江宁广州亦急建清真寺分驻。厥后大人期颐之年。由粤海乘海船,放洋西去。既抵青石,伏思奉西命而往;未曾奉命而还,何可还厥梓里。是以复旋粤海。大人在船中复命归真。真体大发真香。葬于广州城外……”旺各师即宛葛素,唐贞观六年为公元632年。国内外穆斯林视先贤古墓为“小圣地”,前来瞻仰者络绎不绝

新疆的先贤墓有哈密的盖斯墓、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和土峪沟麻札。盖斯墓在新疆哈密市郊,它又称“圣墓”,亭屋式造型,四周有廊檐,拱式圆顶覆以琉璃碧瓦,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相传唐朝贞观年间,应唐太宗李世民的邀请,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派弟子盖斯、吾外斯、万噶斯三人来中国传教,后来万噶斯葬于广州,吾外斯葬于甘肃回回堡,盖斯则葬于哈密以东的星星峡。1945年哈密伊斯兰教人士将盖斯遗骨迁来哈密,并修建了此墓。位于新疆哈密市西郊的盖斯墓又称“圣贤墓”、“绿拱北”。盖斯墓为伊斯兰式建筑,高约10米,下部方形,上部为拱式圆顶,顶部用绿色琉璃瓦镶砌,四周有廊檐,这座陵墓规模不大,其声望闻名遐迩。
  相传盖斯墓遗骸长约六尺余,胸部肋骨之间皮肉相连,颏下的胡须犹存。盖斯墓东西长22米,南北宽12米,通高15米,基座方形,圆形拱顶,遍覆绿色琉璃砖,四周为木柱支撑的回廊,四角飞檐,是一座融阿拉伯与汉族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物。墓地四周筑围墙,墙内栽植各种树木花草,环境尤为典雅幽静。盖斯墓有世界上保存不多的伊斯兰教先贤的遗骨,是正统派穆斯林所瞻仰的重要先贤墓地之一。

吾艾斯拱北,亦称惠回堡。系7世纪时阿拉伯伊斯兰教传教师吾艾斯之陵墓。在今甘肃省玉门市清泉乡中沟村附近。始建年代无可考。清代《甘肃通志》载:“玉门县,惠回堡,县东二百里。”相传在唐太宗(626~649)时,伊斯兰教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577~656)曾派遣吾艾斯、盖斯及宛葛斯3位传教师来华传教,途中吾艾斯病逝于甘肃玉门,即葬于今址。历代中国穆斯林都很崇敬该墓地,常捐资修葺,屡毁屡建。现该墓占地80余亩,建有阿拉伯风格与中国古典建筑融为一体的拱北及其他附属设施,各地穆斯林来此瞻仰者络绎不绝。该拱北对中国伊斯兰教史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2

主题

4

听众

64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31
发表于 2010-11-12 17:34:17 |只看该作者
唐贞观年间,阿拉伯传教士盖斯、吾艾斯、噶斯等3人,奉穆罕默德之命,沿丝绸之路来中国传播伊斯兰教,途中因水土不服,至惠回堡,吾艾斯病故。为纪念吾艾斯,在今清泉乡中沟村,312国道边由伊斯兰信徒出资建此拱北。1981年—1985年,临夏、东乡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先后两次重修墓室、墓地,有拱北和清真寺等建筑。吾艾斯墓总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前院植花种草,风景秀丽;中院建筑,飞檐翘角,造型美观,独具民族特色;后院设接待、宿舍等用房。墓前,312国道似一条巨龙横卧东西。墓旁,一股股甘泉由石缝中涓涓淌出,汇聚成一条小溪。四周,田连纤陌,溢金流彩。举目远眺,祁连雪峰银光闪闪。 吾艾斯拱北已成为当地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我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在喀什市西南疏附县的乌帕尔乡,他是著名的维吾尔族学者,语言学家,他编写的《突厥语大辞典》是世界上第一部突厥语辞典,对研究突厥语民族的古代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以及新疆的历史、地理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麻赫穆德-喀什噶里于1105年去世,葬于艾孜莱特毛拉木山(俗称圣山)上,陵墓是伊斯兰教传统的建筑形式,墓东面有一座清真寺。
土峪沟麻札位于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土峪沟乡麻札村。相传公元7世纪初,也门国传教士叶木乃哈等5人最早来中国传教,他们历经艰辛来到了土峪沟,遇到一位携犬的牧羊人,这位牧羊人成为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人。他们见一石洞。即入洞而修行,300天后出洞,后又入洞,再未出洞。后来这6人被人们尊称为“筛海”(阿拉伯语音译,意译为“长老”。穆斯林对教内有名望的长者、教师、学者或有地位者的尊称。),此洞窟亦为筛海墓。现洞内有土坟6座和1个犬状石,土坟是5位传教士和牧羊人的坟墓。犬状石是犬的坟墓。洞内还有一截木棍,相传为筛海的遗物。当地的穆斯林,到中东的沙特麦加朝觐前,一定要先到土峪沟麻札瞻吉。
此外,在新疆有众多的麻札,主要集中在南疆和东疆地区,北疆的伊犁河谷也有不少麻札。麻札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为“拜谒之处”,引申为“先贤之墓”、“伟人之墓”。简单的小型麻札只有砂石、泥土堆成的墓体。大型麻札一般由大门、庭院、墓室组成,有的有清真寺,供宗教活动用,甚至还有经文学校。这种大型麻札拥有大量寺产土地,设有专人管理。

在甘青交界的青海省循化县有一座比较驰名的庵古鹿拱北。
  它位于查汉都斯乡公伯峡下端黄河南岸石壁顶端,交通便利,车行至公伯峡码头换乘摩托艇可达,距县城23公里,距西宁市128公里,是集旅游观光、宗教探密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传说是伊斯兰教一位西域大贤来华显迹的地方,据说此贤是伊拉克苏菲大师哈三.柏索拉在明代中期,曾来循化一带传教。(哈三•柏索拉(求真主升高他在天园中的品级)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宗教泰斗,更是一位功干苦修、淡薄今世的筛海。其父曾服侍过宰德•本•撒比特,其母曾服侍过圣太吴萨麦之母。他出生于欧麦尔大贤执政时期,他曾经沾过欧麦尔大贤的吉,并且欧麦尔大贤给他做过祈祷。
后来他受到阿里大贤的指点。他居住在巴士拉,他有一颗辅国济民的赤诚之心。他广泛接触上层人士和普通百姓,命令他们和禁止他们,在真理面前他从不怕得罪任何人,他的学生数不胜数,其中就有本•艾比东亚和马利克•本•迪楠尔等人。他曾写信给自己的学生:“我嘱咐你敬畏真主、遵守知识,为后世做好准备,不要到时,后悔已晚。你要从自己的头上揭去昏迷者的假面具,你要从愚人的昏睡中醒过来,你快赶路吧,因为今世的确就是赛场,其目的要么是天堂,要么是火狱。”
伊本艾比东亚传述,筛海•哈三•柏索拉说:“穆斯林的特点中有——教门虔诚、柔中带刚、信仰坚定、凭知判决、憨厚谨慎、支持真理、富而不淫、穷而不贱、量力而行善、顺而含有忠言、渴望虔诚、在灾难面前忍耐和自制、渴望而不过分、渴望而不失尊严、语言谨慎、降低视线、克制性欲、克制欲望、语言文明、理想远大”。伟大的真人哈桑哈三•柏索拉他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真主,他一生劝化世人,指点迷途者无数。)
大贤功修高超,曾显无数奇妙显迹,使无数世人折服,特别是当地藏族群众更是敬仰非凡。后信奉者在峡口中山顶险要处修建纪念寝陵。信教群众在贤者显迹之地,即石岸平台上修八卦形拱北,内设墓庐。此后,瞻仰拱北的各地穆斯林常到此处念经聚礼,或静座修身,逐渐瞻仰者众多,因拱北容纳有限,约光绪末年,在拱北下处修3间过亭,供信徒礼拜静修。后又在距拱北东向今拱北村修清真寺礼拜殿,供参加纪念者礼拜。1985年3月1日拱北动工重建,1986年秋竣工。重修后的拱北更加牢固,规模空前,造型美观,攀缘方便。拱北为八卦亨,修建在150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亭基半悬于凌空,悬崖之上没有路径可攀,惊险异常。后来有临夏虔诚穆斯林出资打造一铁链,伏于山体供教众攀爬,非常便利。金顶内有木制的墓庐,墙上悬挂有光绪、民国年间各处信徒赠送的匾额及诗词。八卦亭脚下的两座山梁上,横架三间卷棚式的过亭,呈庙宇状,四角翘起,前后两面出檐,供信徒诵经礼拜静修在拱北下端沟底修建参拜者住宿的大小房屋30余间,庵古鹿拱北在西北五省的撒拉族、回族、藏族等群众中具有相当威望。汉族中也有祈祷、求缘者,该拱北在沙特阿拉伯也很有威望。庵古鹿拱北下邻拱北峡发电站,高大的拦河坝,宽阔的人工湖,游客置身于此,欣赏山河美景,修身养性,返朴归真,真所谓是“深峡飞落拱北亭,云崖开道迎嘉宾”。每年农历4月14日为拱北先贤纪念日。

这些先贤们远离亲人和祖国,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华传教,为了传播伊斯兰真理不畏艰辛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最后把自己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这片陌生的土地,一种信仰,在没有多少人相信或很少有人相信的时候,它的传播才是它生存下来的根本;伊斯兰教正是得益于这些先贤们对伊斯兰教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在伊斯兰教复兴以始,他们就积极响应穆圣的教导,传播知识,阐扬文化,不远万里,历尽艰辛,把伊斯兰教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作为现在的中国穆斯林,我们有必要宣扬和发掘这些为中国的伊斯兰事业作出过伟大贡献的先贤们,弘扬他们的事迹不仅仅是缅怀他们,更主要是让子孙后代也记着他们,不要忘了他们的丰功伟绩,把他们的精神世代传承下去,这才是我们穆斯林不忘本的美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4-24 19:37 , Processed in 0.03985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