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78|回复: 1

[人物历史] 水墨祁静一

[复制链接]

1662

主题

4

听众

64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0-11-19 16:09:23 |显示全部楼层
我几乎可以给祁静一画一幅画了,一副水墨画,用一点白描,一个发须皆白的老者,在一团松烟下,缠头是白的,最好用柳叶描,衣服也是白的,衣褶应该用行云流水描或高古游丝描画出,只微微从领口露出一缕白须即可,无须看到他的脸,他就坐在一团松烟下,坐了万古,风生水起,画的一角应该有一弦不俗的新月,瘦的像一条线。

祁静一在我的脑海里就是这么一幅画,一个五岁的孩子痴痴地从他祖父闪光的眼睛里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幅画。“大拱北”、“祁静一”两个名字就这样跑进了我的世界。整个童年,在祖父的炕上听着在我看来是真正的鸿儒、哲人们的秉烛高谈而入睡,时而在他们的朗朗笑声中醒来,模模糊糊一直到东方既白。后来才知道他们都和祁静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谈论的都是祁静一的学问。

祁静一,一个第一个在中国土地上开苏菲宗派的大尊者,一个第一个打破中国伊斯兰教不出家的特立独行者,一个背着苏菲的行头往返于陕西和甘肃、西乡和河州的行乞者,一个在秦岭南麓的山里枯坐的苦行者。他把来自真主的灵性用一种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方式言说着,他和他开创的大拱北门派确实改写了中国伊斯兰教,给它了新的生命力,在祁静一之后,苏菲学派像雨后春笋一样在西北旱渴的土地上异军突起。

祁静一就像是随随便便吸一口气一样把中国文化轻轻松松一口吞了进去然后不紧不慢吐了出来。放眼中国历史的长河里,我敢说没有一个人能这样吞吐自如,历代的大儒穷其一生没有做到,没想,被一个“非我族类”的祁静一做到了,祁静一尝了这滋味,但没有说出来。若说出来,恐怕中国又多了一个圣人。

祁静一的岁月始终是在月白风清的山林里度过的,没有尘世的沾染,与他的名字:希拉伦丁(新月)恰贴极了。清瘦的一线月。他活了六十三岁,坐了六十三静。苏菲喜欢用坐静而不是静坐,那种坐是要达到一种极致的静,静的极致。也就是说他的一生沉醉在静里,静静的一个人。

近代的苏菲大师聋阿訇曾这样评价祁静一:祁静一的光把五百年的阿兰(宇宙)遮盖了。祁静一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整整一千年后出世,一出世就给死气沉沉了一千年的幕布挂上了一弯新月。传说祁静一文采非凡,遗墨毁于民国的战火,独有一篇被后人尊为《遗世宝训》的短文留世还有就是为门人留下的“一清风云月,道传永世芳”的十辈诗联,奇美的《遗世宝训》简直就是祁静一的自画像。也就这一篇文就够了,无须再多。文奇美,但不绚丽,淡淡的,意韵悠远的,像一幅水墨画,一杯茶,也是一枝玉兰。再读起这文来,祁静一的形象愈清楚愈淡远了,这不是矛盾,反而是很自然的,祁静一本来就是淡的,就那样淡淡的清清楚楚的。

自二十九代圣裔华哲老祖东渡来向祁静一传授苏菲派嘎德忍耶教理到嘎德忍耶七祖杨保元为止,惊人的和达摩到慧能的历史相似,简直就是禅宗史的伊斯兰版。不仅历史惊人的相似,而且教理也活脱脱禅味十足。简直就是伊斯兰教的禅宗,我不知道这个比喻是否恰当。一生友云侣鹤的祁静一怕是没有想到,他划开了多么大的一个口子,开了一个多么大的宗派。他的宗派太大了,只好以一个大称之——大拱北。看遍世界上苏菲各派,只有大拱北的拱北最多。有研究者用了“林立”这样一个词来形容大拱北的拱北,确是用“林立”最恰当不过了。

大拱北就像祁静一的水墨画一样隽永深长,还是淡淡的味道十足,就像它满壁的水墨青砖。有了祁静一的第一个,他的大拱北也就自然而然创造了许多个第一。阿拉伯式穹顶与中国攒尖木结构的融合成为中国以后拱北建筑的基本定式,出家人的字辈和清规为苏菲派的道堂制度提供了范本,对道程的高度修炼使各派望尘莫及。同时一再的把中国文化吞来吐去,每一代出家人里都有那么一些奇人高士,或医道、或武术、或书画,而且均达化境、深不可测。

也许就是这种淡淡的前定,祁静一不立文字,不以言说,大拱北也不以言说,三百多年来的烟云仅仅记于薄薄的一本六辈道裔祁道和所编的《清真根源》,还只限于内部参考。有多少人知道苏菲、知道大拱北、知道祁静一。当今的这些大师们一个个为一些所谓的哲学问题纠缠不清、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他们不知道,三百年前一个非我族类的行乞者早已把这些参破付与了清风明月。

静静的伫立在大拱北院内,祁静一的墓庐敦柔沉厚,满壁的青砖水墨,素雅的砖雕。全中国最好的砖雕你只能在河州这地方找到,河州最好的砖雕只在大拱北,也只能在大拱北。除了大拱北,放在别处总是欠些味道。青色的,淡淡的青色,水墨的青色,这是中国文化的主题色,也是大拱北的主色调,那些砖雕散发出来的气味总是让你疑心是在江南,但比江南少了暧昧和晦涩。那一壁的砖雕彷佛流着水,那水不是东方的也不是西方的,它是真主的,是灵性的,滋润灵魂的。是两条河流,一条伊斯兰一条中国相互冲撞、调和最终沉淀下来的青色的水。所以它不过太浓、不过太淡,恰如其分的刚刚好。

我不愿相信祁静一沉睡在他的墓庐下,尽管他的肉身不坏,可我觉得他还在那儿坐着,还在那儿,一坐坐了万古,松烟绕来绕去,每天都是新的,那幅画里晦明变化、春花秋月,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一切景都在动,只有祁静一通体像一团雪,静静地坐着,唯一能感觉到的是他绵绵若存的气息,一息终古,终古一息,不动的还有他头顶的一线新月。

1662

主题

4

听众

64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0-11-19 16:09:40 |显示全部楼层
附:祁静一《祁太师祖遗世宝训》

忆余自西而来。感为主之生成。于今二十七载矣。始而安榻寺中。南北社之雅爱堪志。继而建庵城西。数十家之深情难忘。亲戚之所为者。无非至教。道末所图维者。亦是清真。可恋者。碧山绿水。可慕者。朴俗淳风。人谓余观妙入微。则吾岂敢。余且思淡泊宁静。乃其所愿。叨蒙垂顾。莫酬分亳。虽浩浩之量。庶或见原。然区区之衷。多有抱愧。良夜思之。无有报人以德。我仪图之切。愿赠人以言。先民有言。饶一着。添子孙之福寿。退一步。宽驹隙之易过。忍一言。免驷马之难追。息一怒。养身心之精神。善哉言乎。良可绎也。大凡非礼加之。唾面自干者为贤。倘有横逆之来。存心忍耐者为贵。否泰皆由命。何必争长竞短。得丧总在天,不须说是论非。休着三寸舌。只陷七尺躯。鹪鹩争巢于林。祇栖一枝之细。所占无多。鼹鼠竞饮于河。不过满腹之水。所求有限。来来往往。緟属幻境。行行走走。到底成空。独不见。绿鬓未几。而白发早侵。又不见。贺者才临。而吊者随至。想及于此。良可慨也。夫今者。余年向衰。辞气渐觉巅动。鄙性事懒。容止殊多不恭。况躬届岩阱狭道。稍即偏倚。恐为所陷。且身驾汪洋扁舟。微起风波。必为所堕。聊具荒谈。奉恳诸亲。凡有公务。自度为高。若以私言。遗咎不少。开口神气散。所以因箴自警。舌动是非生。是故座右常铭。伏惟鉴照。原宥是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3-28 21:42 , Processed in 0.03716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