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读回族风情

[复制链接]

1008

主题

2

听众

433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突出贡献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10-12-18 13:40: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 回族名称的由来 ¬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也有称作“回民”的。“回回”这一名称的由来与回族的族源是两回事。¬
      “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指的是“回鹘”,即“回纥”,是维吾尔族的古称。元代的汉文史书中,便把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西亚、中亚的各族穆斯林均统称为“回回”。这时“回回”的涵义是西亚、中亚和新疆的穆斯林了。历史上,蒙古文史料中的Sartqul一词,常用来指中亚一带的穆斯林商人,即指“回回”。明代《回回馆杂字》(汉语、波斯语分类词汇),《高昌馆杂字》(汉语维吾尔语分类词汇)中,“回回”一词都被写作musulman(穆斯林)。迄今,在不同的地区,各民族语中对回族还有各自不同的称呼。如藏族称回族为kace,据说是因西藏的回族中有一部分来自克什米尔而得名。在有的蒙古族地区,蒙古族把回族称作为Hotun,据说那里的部分回族来自新疆和田(Hotan),Hotan在蒙古口语中因元音和谐的关系读成Hotun了。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把回族称作 Tung'gan-Tung'gen,有人解释为由于新疆的回族来自潼关或“东甘”(甘肃东部)而得名,有的解释为Tung'gan来自turupqalgan(留住下来的)。四川凉山的彝族多称回族为Maja(马家),因回族中马姓多而得名。云南佤、傣等少数民族称回族为 Basi, Basi 来自parsi、Farsi(波斯),是因为云南回族中有一部分来自波斯。各民族对回族的不同称呼,多少也反映出了回族的族源、职业及迁徙等情况。¬
二、回族族源的由来
       回族历史渊源流长,伊斯兰教约于公元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并发展起来。唐宋两朝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开始传播的时期,“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重要载体,它缩短了中西方的距离,它把东西方文化交融,把古老的中华文明介绍到西方的同时,也把伊斯兰教的哲学思想和西方的文明带到了中国。据《旧唐书》记载:唐高宗永徽二年(651),阿拉伯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遣使来唐朝贡,我国史学界一般已此年为伊斯兰教转入中国的标志年。我国史书上还记载,自永徽二年(651)至贞元十四年(798)间阿拉伯来华使节达39次之多。阿拉伯、波斯穆斯林来华经商或旅游者更是络绎不绝,他们在唐、宋王朝的许可下,生活在广州、扬州、泉州、杭州和长安、开封、洛阳等地,被称之为“蕃客”或“土生蕃客”,他们按照自己的信仰和风俗习惯过着平静的侨民生活,在那里兴建清真寺和墓地,不少人久居不归,与当地居民通婚,繁衍后代,逐渐形成了早期中国穆斯林群体,成为我国最先的一批回族先民。¬历史上扬州和杭州等地曾居住着数十万阿拉伯人,沿海地区著名的四大清真寺就是这一时期外籍穆斯林在我国生活的物证,他们坚守自己的信仰,他们还不断地把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先进科技带入阿拉伯并介绍给西方,成为中世纪的科学文化使者。 
       元朝是西域回回人大量进入中国的时期,1227年蒙古军灭夏,签发大批“回回军”进驻全国各地,屯垦牧养,以资守御。¬
     明代对回族所采取的怀柔政策,使回回民族族体稳定发展,人口迅速繁衍。明初,不断有大批“西域回回”归附,到明代中后期,史书中已有了回族族体的正式记载。元明两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宋朝末年,强大的蒙古汗国征服了中亚和西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各个国家和民族后,又于1258年灭亡了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他们把在战争中俘虏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编入蒙古各部的“探马赤军”,来华参加蒙古征服和统一中国的战争。被签发或迁徒东来的阿拉伯人中有军士、工匠,也有一些宗教学者和社会上层,总人数约几十万之多,他们随蒙古军队来到中国各地“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屯聚牧养”。当蒙古军胜利后建立了强大的元朝,也进入了政治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期。此时中西互通,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国家关系友好,给伊斯兰教东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时中亚、阿拉伯商人大量来华,他们和唐宋时期来华的大食、波斯人的后代都是穆斯林,成为元代色目人中的重要成分,他们此时已“乐居中土,皆以中原为家”,“不复回首故国也。”他们被中国人统称为“回回”或“木速蛮”,因此《明史•撒马尔罕传》中说:“元时回回遍天下”。著名的西方旅行家马可波罗和摩洛哥穆斯林旅行家伊本•百图泰在他们游记中提到了元时回回人遍及全国各地清真寺处处可见的事实,史料证明:元时回回民族在中国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 ,历史还证明,元代的回回地位仅此于蒙古人,他们在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占有重要位置,甚至还跻身于统治者行列中。
回族的先民是最先信仰伊斯兰教的,早在13世纪初,随蒙古军西征的中亚各族
人来到中国,他们以驻军屯牧的形式,或以工匠、商人、学者的身份散居全国各地,被称为“回回人”。他们与唐宋时期来华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的后裔因信仰一致,生活习惯一致而通婚,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意识和心里状态。到了元末明初,回回民族在多种民族成分融合的情况下形成了。回族居住在农村的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商业和小手工业;居住在城镇的以经营小商小贩居多,兼营饮食、珠宝、玉器和皮毛加工。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民族,人口约9816805人,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都有回族居住,西北地区的宁夏、青海、甘肃、新疆、陕西和西南地区云南,以及河北、河南、山东、内蒙等省区回族分布较多。全国有一个回族自治区,两个回族自治州和十一个回族自治县。  此乃,回族的源泉也。 ¬ 三、回族习俗
       回族不论聚居或散居都有着基本相同的风俗习惯。由于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其风俗习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很深,除教义上规定的条款以及念经、礼拜、静修等宗教仪式外,伊斯兰教的许多礼仪都已转化为回族的风俗习惯。由于回族群众的居住处于大分散小集中的形式散居各地,与各兄弟民族交叉居住,在历史上不断有其他民族的成员加入回族行列,这些民族的某些风俗习惯也很自然的被带进回族之中,日久年长,逐渐演变为回族风俗习惯的一部分。¬
四、回族服饰¬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马夹)。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锈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
五、回族语言¬
       回族在形成一个民族时,已通用汉语,但在他们使用的汉语中还夹杂有不少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和一些专为回族常用的特殊用语。例如“安拉”(真主)、“古兰”(古兰经)、顿亚“(世界)、“哈迪斯”(圣训)、“台克迪尔”(命运)、“法依代”(利益)、“加玛勒”(俊美)、“因散”(人类)等都是阿拉伯语;“阿斯曼”(天)、“多斯提”(朋友)、“杜什曼”(敌人)、“郭什”(肉,专指牛羊肉)、“班岱”(奴仆)、“耶克”(一)“杜”(二)等都是波斯语;“口到”(尝尝)、“出散”(施舍)、“无常”(去世)、“教门”(虔诚)、“大净”(全身沐浴)、“小净”(洗脸、手、足等局部)等都是回族常用的专用汉语词汇。其中不少的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是历史上回族先民的多种语言与汉语融合后保留在本民族中使用的专业语言。回族长期以来使用汉文,在宗教活动上也使用阿拉伯文。过去在不识汉字的回族人中间,特别是阿訇们常使用阿拉伯文字母来拼写各自的汉语方言。这种记录汉语的阿拉伯文字母叫做“小儿锦”。它是一种早期的汉语拼音字母,也很有价值,是回族人民在汉语拼音方面的贡献。¬
六、回族饮食¬
     回族饮食严格恪守《古兰经》规定,禁食猪肉,禁酒,禁食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也不吃马、驴、骡、狗肉。伊斯兰教认为猪是不洁净的“秽物”,饮酒、赌博、拜像、求签(卜卦)是“秽行”。普遍吃牛、羊、驼等食草类反刍的偶蹄动物。¬
    清真菜是回族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小吃店、食品店、饭店餐馆都标明“清真”字样。在这里人们可以品尝到不腻不膻的清真菜、清真食品,像手抓羊肉、清炖羊肉、清蒸羊肉、羊肉焖肚饭等等都是堪称脍灸人口、富有民族特色的美味佳肴。馓子、油香是回族传统食品之一,其配料、制作都很讲究,回族的馓子股细条匀,不仅吃起来香酥可口,而且讲究造型美。¬
    盖碗茶,是回族茶文化的一大特色。盖碗,上有盖,下有托盘,碗口大底小,造型美观,轻巧玲珑。沏茶与配料也有讲究,有所谓“八味茶”、“十味茶”等不同的沏法。通常说的“八味茶”(也叫“八宝茶”),配料有:茶叶、白糖(或冰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苹果片等。饮用时将盖与碗轻轻错位,清香四溢,回味无穷。¬
七、回族礼仪¬
    回族很讲究礼节,晚辈见了长辈,要停下来,道“色俩目”,向长辈问好,长辈也礼貌地向晚辈回“色俩目”问好。客人到家入座时,按辈份年龄入座,长者在前,晚辈在后,并不得在客人面前走动。吃饭时,先让客人吃,然后主人才动筷子。饼子、馍馍要用手掰开吃,不可囫囵啃咬或大口嚼咽。忌讳进食时出声音、喝茶用口吹或吸出声音。向客人倒水、加菜时,要向内拨动,很忌讳反手向外拨倒。陪客吃饭也很讲究,男客人由男主人陪同,女客人由女主人陪同,晚辈不能陪客用饭。¬
八、回族婚俗¬
     回族的婚俗别具特色,因居住地的不同,婚姻习俗也不尽一致。一般男女青年有情有意,愿结良缘,由男方委托村中得高望重的长辈为媒到女方家提亲。女方家人还要到男方“看家道”,即看男方的条件和为人等情况,如各方面都满意,随即通过媒人回话。表明正式同意两家联姻,女儿不再许与他人。此后,男方家便择吉日,送聘礼定婚。女方家也相应给未来的“女婿娃”准备好衣、帽、鞋等礼物。订婚日男方的家长在本村长辈和好友亲朋的陪同下,携礼金、饰品、糕点等礼物前往女方家。姑娘亲自出来接待,并热情接受礼品,表示双方愿意结合,随即双方家长商量缔结良缘的良辰吉日。结婚前一天,新郎新娘不能见面。双方家长分别请阿訇做“知感”、开经并宰牲,一是感谢真主的恩典;二是告慰并纪念先人;三是为宴请宾客而准备。然后女家为新娘开脸、沐浴,男家为新郎修面、沐浴。婚礼当天,男方家请媒人、伴郎等和新郎一起带上礼金、饰品、核桃、糕点等礼物,到新娘家娶亲。请阿訇念《尼卡哈》(用阿拉伯语念证婚词),并问新郎新娘是否愿结为夫妻。回答同意后,由阿訇当众宣布:“从现在起,你们俩正式结为夫妻。” ¬为新婚夫妇祈祷并且告诫一对新人要互敬互爱,白头到老,并给围观的人群撒核桃、红枣等喜果。仪式结束后是热闹的“耍新郎”。 有些地方还要将公婆耍闹一番,新郎的父母被蜂踊而至的青年人用早已准备好的墨汁或锅底黑灰,将脸涂黑,以增添婚礼的喜庆气氛。新婚之夜还要“闹洞房”。青年男女们别出心裁地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既不出格,又使人捧腹不已,热闹异常。三天以后新郎陪新娘“回门”,即回娘家。
九、回族丧葬¬
       回族丧葬主要是按伊斯兰教的习惯进行。人死亡称“无常”或“归真”忌用“死”字,把遗体称作“埋体”。首先,要用清洁的温水灌汤瓶浇水洗净埋体, 遗体要用白色布裹起来,裹布叫“克凡”。遗体要放在尸匣内,尸匣称“塔卜”;¬称殡礼为“宰那则”,即举行祈祷仪式;出殡称“送埋体”。 回族认为“亡人入土为安”,主张速葬、简葬。亡人在下葬前还要进行赎罪仪式,叫做“菲迪耶”。即象征性地舍散钱财,同时还要给前来送埋体的人散乜贴以求得真主对死者的赦免。在墓地要诵读《古兰经》的有关章节,为亡人进行祈祷,祈请大能的真主恕饶亡人。¬
    回族实行土葬,墓穴长约2米,宽约0.8米深约1.5米的直坑,或在直坑底部向西侧挖一洞(以平放遗体为限)叫侧坑。当埋体按照教规放入墓穴内后,再将坑口用石板或木板等封住,并用泥土填满,在上面筑起长拱形土堆,作为标志。¬
十、回族节日¬
    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的节日就是回族的节日,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开斋节:开斋节是回族穆斯林对“尔德•菲图尔”(阿拉伯语)的习惯称呼。每年伊斯兰历9月是穆斯林的斋戒之月,凡符合条件的穆斯林男女,都要奉行一个月的斋戒,白天不进饮食,一月结束,望见新月,斋戒完成,次日即为开斋节。清晨起来,回族群众们沐浴净身,换上洁净的衣服,开始在家中炸油香、馓子。上午,到清真寺参加会礼。礼拜后,还向老弱病残和贫苦之人出散乜贴,因此开斋节又叫“济贫节”。然后请阿訇为已故亲人走坟,纪念亡人。走坟后,走亲访友,相互祝贺,邀请亲戚乡邻到家,进行款待。回族穆斯林对开斋节特别重视,庆祝场面十分隆重,所以汉族人称“回民过年”。¬
     古尔邦节: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音译,又称“尔德•艾祖哈”,含有牺牲、献身之意。在伊斯兰历年的12月10日举行。这一天也是穆斯林赴麦加朝觐的第三天。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它起源于先知伊卜拉欣的传说。伊卜拉欣受到安拉启示,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伊思玛仪献祭,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于是,伊卜拉欣将爱子伊思玛仪带到麦加城郊米纳山谷,准备宰杀爱子以表达诚意。此时,安拉派来天使送来一只黑头绵羯羊代替伊思玛仪牺牲。从此古尔邦节宰牲便成了穆斯林的传统庆典。节日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洁身后,穿上节日的盛装,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之后走坟,回家举行宰牲仪式。宰牲的牛、驼、羊肉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分送亲友和贫孤之人。¬
    圣纪节:是复兴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圣人的生辰和忌日都在伊斯兰历3月12日,所以统称“圣纪”。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净身后,炸油香、馓子,然后到清真寺听阿訇讲经、赞圣,讲述穆圣的嘉言懿行和功绩。之后,穆斯林在清真寺内聚餐。回族穆斯林举行圣纪的日子并不统一,一般在3月12日穆圣的诞生和逝世日,也可以在3月内任何一天。圣纪节是回族穆斯林每年一次规模浩大的庆典¬。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4-24 04:14 , Processed in 0.03404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