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63|回复: 15

[苏菲文学] 《天方性理》

[复制链接]

71

主题

3

听众

119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

发表于 2012-4-5 12:46:25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穆斯林学著作集——《天方性理》(共8章)作者:[清]刘智 著 马宝光 李三胜 译 张文明 李兴华 标点,
◆ 天方性理图传卷首
◆ 天方性理图传卷一
◆ 天方性理图传卷二
◆ 天方性理留传卷三
◆ 天方性理图传卷四
◆ 天方性理图传卷五
◆ 后记
◆ 《天方性理》序

《天方性理》
--天方性理图传卷首
                    第一章
       总述大世界造化流行之次第
  最初无称,真体无着。唯兹实有,执一含万;唯一含万,妙用斯浑;唯体运用,作为始出(昭徽经)。真理流行,命昭元化,本厥知能,爱分性智。一实万分,人天理备,中含妙质。是谓元气。先天之末,后天之根,承元妙化,首判阳阴。阳舒阴敛,变为火水;火水相搏,爱生气土;气火外发,为天为星;土水内积,为地为海。高卑既定,庶类中生(道行推原经)。造化流行,至土而止。流尽则返,近与水合,而生金石;金与火合,而生草木;木与气合,而生活类(格致全经),活与理合,而人生焉(道行推原经)。合气、火、水、土,谓之四元。金、木、活类,谓之三子。四元三子,谓之七行。七行分布,万汇生成(格致全经,又研真经)。殊形别类,异质分宗(格致全经)。理随气化,各赋所生(费隐经)。大化循环,尽终返始。故唯人也,独秉元精,妙合元真,理象既全,造化成矣(道行推原经)!

第二章
          分述天地人物各具之功能
    一真衍化,理象章陈。理具于知,象见于能(费隐经)。知预先天,能衍后天。先以象著,后以理形(道行推原经)。理象相属,性命以位(研真经)。理象附形,妙用以呈(道行推原经)。人曰知能,物曰功用(同上)理同气异,以辨愚智。体圆用亏,以适时宜(费隐经)。浑同知能,是至圣性;任用知能,是大圣性;顺应知能,是钦圣性;显扬知能,是列圣性;希望知能,是大贤性;体认知能,是智者性;坚守知能。是廉介性;循习知能,是善人性;自用知能,是庸常性。禽兽知觉,草木生发,金石坚定,同是知能,弗称知能(研真经,又道行推原经)。唯阿而实,代行化育;唯库而西,错合变化。创无为有,厥唯土天;发隐成著,厥唯木天;化小为大,厥唯火天;彰明贵显,厥唯日天;结交离合,厥唯金天;化蠢为灵,厥为水天;改移流动,厥唯月天。风以动之,火以发之,水以滋之,土以奠之,金以定团,木以建立,活类运行。凡是功用,万化仰藉,一粟之生,九天之力(格致全经,又天经情性)。日星景丽,元象以见。东西运旋,变化以出(同上)。四行专注,方位以定。四气流通,岁时以成(格致全经)。七洲分地;物产以异。四际分空,化育以从。云雨雪雹、雾露沙尘,皆所由资,以妙元功(同上)。察形辨义,观象悟理,先天后天,一贯而已(昭徽经)。

第三章
            总述小世界身性显著之由
   溟漠运精,元祖诞降,髭乳感孕,支裔衍生(道行推原经)。初唯一点,是为种子,藏于父脊,授于母官。承继先天,妙演后天,胚胎兆化,分清分浊。”本其二气,化为四液:黑、红、黄、白,层包次第。四本升降,表里形焉:红者为心,黄者其包,黑者为身,白者其脉。身心既定,诸窍生焉:肝脾肺肾。眼耳口鼻。体窍既全,灵活生焉(研真经,又道行推原经,又格致全经)。灵活为物,包备万性,与种仅存,与胎俱生,随厥形化,而运其机,俟其体全,而著其迹道行推原经)。子吸气血,由脐人胃,而坚定启,是为金性,百体资之;由胃人肝,而长养生,是为本性,吸化资之;由肝人心,而活性成,是为生性,运动资之;自心升脑,而知觉具,是为党性,外之五官,内之五司,一切能力,皆所资之。是诸所有,四月而成。五月筋骨,为坚定显;六月毛发,为长性显;七月豁达,为活性显(研真经,又格致全经);生四十日,爱恶言笑,为气性显;长速礼节,善用明悟,为本性显;功修既至,穷究既通,理明物化,神应周遍,为德性显。德性既显,本然乃全,是谓返本,是谓还原,生人能事,至此而全(道行推原经,又研真经)。

第四章
        分述小世界身心性命所藏之用
    非性无心,非心无性,心性会合,全德昭焉(道行推原经)。心含七德,作是灵明。顺于心包,信于其表,惠于其里,明识在灵,笃真在仁,发隐其妙,真现初心。初心著用,妙应无方。全体大用,莫或遗藏(道行推原经)。先天来降,后天复升,来自此心,复于此心(道行推原经,又研真经)。两弧界合,复满圆形(真经注.又费隐经)。人若灯具。在光其火。不获真光,徒为人具(真经注,又研真经,又道行推原经)。人极大全,无美不备,既美其形j复美其妙(道行推原经,又研真经)。本然流行,贯合粗精。自真来我,造化为之;自我复真,人为为之(费隐经)。本其各具,寻其公共,浑融吻合,卷其过相(同上)。唯是圣人,实践其境,众则难之,自取暗昧,陷于疑逆,徒致溃累(道行推原经)。圣贤智愚,由是而分;迷异好邪,从此以判(同上)。圣人全体,本无明暗;贤则有亏,暗于本然;智暗于性;愚暗于心,暗此蔽彼,本然弗见(同上)。贤障于己,智障于知,愚障于欲。障浅碍深,本然弗通(同上)。信理疑事,则为异端;信事疑理,则为凝贰;疑信交衷,怅怅无之,则为迷惑(真经注)。心顺身逆,是为疏忽;身顺心逆,是为奸佞;心身皆逆,是为邪逆(同上)。疑离之渐,逆悻之深(同上)。沉沦物我,本然隔绝(道行推原经,又费隐经)。唯法圣功,修身以礼,明心以道,尽性复命,全体归真。本然独湛,大用全明,是谓人极,乃复初心(道行推原经)。

第五章  总述大小两世界分合之妙义与天人浑化之极致
    唯一非数,是数皆一(费隐经)。厥初实有,统一统数,一者其体,数者其用(昭微经)。体用浑然,是名真一。由体起用,是名数一。返用归体,是名体一。三一非三,一而三义(同上)。真一起化,数一成化,体一化化(道行推原经)。起化以为,从体著用,成化以命,先理后圣,化化以顺,进以知见,尽于无间(道行推原经)。化如循环,尽终返始(同上)。化出自然,终归自然,少不自然,即非本然(研真经,又昭徽经)。本然无着,着于名相;名相无附,附于意识;意识无恒,故曰皆朽(昭微经,又费隐经)。是故万物,只朽其相,弗朽其理,夫理即真(费隐经)。凝目视一,散目视二,着疑陷碍,见物皆幻(昭微经,又费隐经,又道行推原经)。物何非真,事何非实(昭徽经),物物纯全,孰云偏驳(昭微经,又费隐经)。一尘一粟,全体本然(研真经)。一呼一吸,终古限量(费隐经,道行推原经)。小中见大,天纳粟中。大中见小,天在尘外(研真经,又道行推原经)。舒其光阴,一息千古。卷其时刻,千古一息(道行推原经,又费隐经)。一归本然,天人浑化。物我归真,真一还真(费隐经,又昭微经)。物无相碍、人无欲累,妙义各呈,本然见焉(道行推原经,又研真经)。初为实理,今为实相,实有相见,种果全焉(研真经,又昭徽经)。

71

主题

3

听众

119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

发表于 2012-4-5 12:47:15 |显示全部楼层
黑 氏 日
    清源黑氏曰:“大世界自无初之初,分体分用,显为著命,以至人性物理,无所不备,是为先天,凡六品。自元气显著,剖阴阳、分四象、位无地、育万物,以至金石草木、鸟兽鱼虫,无所不显,是为后天,凡六品。通十二品,而造化之功成焉。先天为降,后天为升,升到极尽,尽终返始,则谓大世界造化循环也。小世界自一点孕胎,分清浊,辨四液,以至身心体窍,无美不备,凡六品。此小世界之先天也。自灵活显著,明爱恶,别善恶,通达一切事理,以至全体大用,无所不通,亦凡六品。此小世界之后大也,通十二品,而小世界之功成焉。先天为来,后天为复,复至本境,亦若造化循环,则谓小世界原始返终也。大世界先其所先,而后其所后,故其后天尽于后天而已。小世界先其所后,而后其所先,故其后天则返于先天也。此小世界所以贵于大世界也。大世自大世,小世自小世,殊形别类,异质分宗,则天人分品也。大包小,小包大,精粗互人,现象浑沦,则天人合品也。去其分别之迹,忘乎物我之形,先天后天,总归一致而还于一原,则天人浑化,真一还真矣!此其说也,造化之源流,性命之底蕴,元复见精于此。信乎天方之学之有本也?”


天方性理图传卷一
概 言  
第一卷历叙大世界所以显著之由。有理世,有象世。理世者,象数未形,而理已具,所谓先天是也。象世者,天地既立,万物既生,所谓后天是也。两世之显著,总 由一真。而次第时际,若有所别,列图为说,以识梗概,观文会意,可悟底里。造化流行之妙,人物赋成之理,舍是无以见其真确焉。
造化有初,而必有其最初。象数未形,众理已具,此造化之初也。当其无理可名,是为最初。其造化之本然,不可以名称,诸家以其无称,而遂谓之为无,奚可哉? 曰谓之为无者,非虚无之谓也,谓其有真而无幻也,有体而无用也。虽然,既有真矣,真即有也,又何以谓之无?既有休矣,体既有也,又何以谓之无?圣人于此不 曰无,而曰元称。性理家于此不仅谓之为有,而谓之曰实有。实有者,无对待而自立者也。真幻不分,体用无别,一无所有,而实无所不有也。曰既谓之有,有即称 也,何言无称?曰有者,义也;称者,名也。最初之境,真幻体用义元不具,故谓之有。真幻体用名元专属,故谓之元称。不审乎名与义之别,而谓有,即称也误 矣。日最初之境,毫无虚幻,则称之为真可也。毫无作用,则称之为体,可也。而何以言无称?盖才言真,即拘于其真之品,而遂与幻分矣;才言体,即落于其体之 位,而遂与用判矣,非此图之义也。此图之义,即真即幻,即体即用,一本万殊,表里精粗,始终理气,一以贯之。而其称名不落于一边,故日无称。及其动而显 也,分为数品:一、不动品,体也;二、初动品,用也;三、主宰品,体用分也;四、初命品,真理现也;五、性命品,万理分也;六、形气品,气象著也。六品 备,而造化全矣。清源黑氏曰:“最初无初也,无初而为万初之初,故日最初。不可言无,以别异学;不可名称,以杜偏见。《易》云:“太极。”周云:“无 极”。释称:“元始”。老称:“元始”。皆言后天之宗,此则先天之本。”

真体无着图说
此初图分品之第一品也。体也,不动品也。说者日:“有体则有动,何言不动?”曰:“其体也,粹精之至;而不落于方所。凡有气者则动,而此体不属于气;凡有 象者则动,而此体不属于象:凡充周有所及,而有所不能遍及者则动,而此体则非虚非实,而毫无所用其充周,夫是以谓之曰:不动品也。”论其品日不动,而实为 一切万动之所从起。动者有着,而此体不动。则无着也。不唯不着于声色,并不着于舒卷;不唯不着于喧寂,并不着于觉照;不唯不着于方所,并不着于有无。一切 幻境皆无常,而此一真体则常存而不朽;一切有形无形之属有始有终,而此一真体则无始而无终。无始,则由前湖之,而不得其分际;无终,则由后推之,而不得其 究竟。人将于何而用其拟议也哉。说者日:“义理之为物也,亦不动而无着者也。或者此体当属义理之妙通无碍,而故如是其不动无着也乎?”曰:“此体为古今义 理所从出之原,而当此之际,则并无义理之可寻也。是故研究此一图者,于动处求之不得、于着处求之不得。”
清源黑氏日:“真体即实有也,此则可称矣。无着非玄无也,如火在石。"

大用浑然图说
此初图分品之第二品也。当斯之际,空空洞洞之本体,毫未有动,而已寓乎其动之机,不得已而名之日初动、初动之品,即全体大用也。大用毫无发露,不过即其本 体所含自然之妙,而姑以用名之。夫自然之妙,岂即是用?但既有自然之妙,必绪龛乎有欲动之机,于是乎以用名之也。大用不过知。能二者,自然之妙,尚未有 知,而已具有无所不知之妙:自然之妙,尚未有能,而已具有无所不能之妙。知者,言乎其党照也。能者,言乎其安排也。觉照未显,而后此万种之觉照,皆于此裕 其端。安排无迹,而后此万种之安排,皆于此藏其义。知无所知,能无所能,盖用而未离其体之候也。查密氏日:“知之义,主持之谓也,第此时,犹未析其为主之 品。能之义,作成之谓也,第此时,犹未见其作成之机。大用之品,盖总包乎为主一切当然之动,及为物一切能为之动,而浑然裕乎其中。”查密氏之说,可谓扼此 一图之要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3

听众

119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

发表于 2012-4-5 12:48:16 |显示全部楼层
清 源黑氏曰,“体静用动,体知用能,静体将著,动用几生,觉照未显,无所觉照也。安排无迹,无所安排也,当此之际,如火在炭。”体用始分图说 此初图分品之第三品也。用含于体,而当此之际,稍稍有发露之机,是为次动品,一无所为而已。裕能为之具,总言之曰知能,析言之,则生、化、予、夺及一切安 排、布置之类也。用与体未分之时,曰首显。用与体始分之时,日次显。首显如火之本明,明与火一,而未及于远。次显如火之外光,光虽不离于火,而却能无所不 照。当此之际,主宰之品显焉。盖为者主宰为之也,因为而知之为主宰也。主宰之品显,则一切能为之具,皆蒸蒸乎由里而达之于表矣。总知能之大用而究竟之,则 有所为美者焉,有所为尊者焉。美者,和顺之谓也。凡一切万种之安排,万种之称名,万种之义理,皆属于和顺。尊者,威严之谓也。凡一切自强,一切常胜,一切 永健,皆属于威严。主宰自强之用,但存于己,而无所用之,用则天地毁、世界坏矣!盖以此自强之用,乃不容存一物者也。识者玩味此境,谓之前定,盖主宰将欲 造物,而先裕此大用于其先也。又称之曰:“墨池”。谓天地之文章,万物之义理,莫不先聚精于墨池之中也。查密氏曰:“此品即真一,包含一切本为授迹之动, 是为真有之表也。”本为授迹云者,盖谓真宰以其本体之所有,而赋于物,如印迹然也。
清源黑氏曰:“静境溶溶,动机勃勃,体即真也,用即宰也。唯有真宰,乃有造化,由里达表,如火焰,万灯可分。前定之称,墨池之喻,精乎美矣!”

真理流行图说
此初图分品之第四品也。命者于穆流行之义,乃真宰发现之首品也,非体也,非用也,亦非为也。盖发现之而为命者,真宰之发现也,既发现矣,欲复称之为主宰不 得也,遽欲称之为物亦不得也。当此于穆流行之际,真宰以其本体中无所不有之妙,尽发现于此首品之中。首品者,千古群命之一总命也。后此之造化,皆此首品, 以真宰之所发现者,而—一发现之也。首品为真宰之首品。而但不得以真宰称之。首品之所有,一皆真宰之所有。首品所含之现象,一皆真宰所含之现象。后此造化 之事,皆首品之事,而真宰若不与其事矣!故于此名之曰:“代理”。即其流行中之所有者,而两分之:一为性,一为智。性,即大川中所谓知之所化也。智,即大 用中所谓能之所化也。性、智,即真宰之知能也。此性为千古一切灵觉之首,此智开千古一切作用之端。性、智二者,代行造化之本领也。后此凡属有灵之物,皆根 此性而始,人、神、鸟、兽之类是也。后此凡属有为之物,皆根此智而始,天、地、万物之类是也。以故首品,又名曰:“大笔”。言千古一切理象,皆从此大笔写 出者也。又名曰:“道”。盖为古今理象往返之道路也。真宰之起化,莫不从此境而起;及万化之归真,亦莫不从此境而归。识者曰:“万化从此境而归真矣厂此境 有不偕万化而同归于真者乎?追至此境,亦归真矣。而又何必别其为首品也乎?
清源黑氏曰:“真宰发现,大命出焉。真宰为知,大命为能。真宰为寂,大命为感,当此之际,如念在心,如火在汤。濂溪无极,青尼大道,牟尼大觉,皆主乎此。”

性理始分图说
此初图分品之第五品也。自首显大命中,灼灼乎有分析之兆者也。色象未形,而其理森然已具。凡为人为物、为圣为凡、为上为下,及象世所有一切之理气,靡不于 此境若见一浑然之迹焉。首显大命中之本然,日性、曰智。此之所谓性者,根于大命中之性而起,人之所以然也。此之所谓理者,根于大命中之智而起,物之所以然 也。人与物之所以然,皆同出于一原无有别也。乃物之所以然,则称之日理;人之所以然,独称之曰性者,何也?性则其灵觉者也。称其灵觉,以别于物也。性者, 人之所以然也,而人性大概之品有九。理者,物之所以然也,而物理大概之品亦有九。性之最初,而近于真宰者,至圣之性也,其次大圣之性,其次钦圣之性,其次 列圣之性,其次大贤,其次知者,其次廉介,其次善人,其次庸常,凡九品。物理之最初而合于真理者,“阿而实’之理也。“阿而实”包含八天,而总持其用,天 品之至大者也。其次则“库而西”之理。“库而西”包含六天,代行其用,而亦在“阿而实”所含之内也。次土天之理,次木天之理,次火天之理,次太阳之理,次 金天之理,次水天之理,次太阴之理,凡九品。人天之性理既备,复自人性之所余剩,而化一切鸟兽之本然。自鸟兽本然之所余者,而化一切草木本然。自草木本然 之所余者,而化一切金石之本然。此数等者,又自九品人性中,而流行以出者也。人之性,有生长,有知觉,有灵慧,得其性之全。鸟兽之性,有生长,有知觉,无 灵慧。草木之性,仅有生长。而金石之性,则仅有坚定而已。自九天之理之所余,而化风、火、水、士四行之理。天之理,运行不息者也,风、火、水、土之理,亦 皆运行不息。而唯土之理,则做党其坚凝也。皆次第分析,而流行以出者也。由是而总一切流行分析之,所余者为溟渣焉,则所谓气者是也。气则万有形象之本也。 说者曰:“性理之始分也,有如是诸品之不同、先后之不一,其造化有所为而为之者乎?抑元所为而听其8然者乎?”曰:真理流行而至于此极,当亦听其自然而 然,而但其中高下次第不致有丝毫之陨越,则是有一定之主持,而安排者也,是故谓之为有为,不可谓之为无为。”
清源黑氏曰:“一实万分,万殊一本,所谓无极,而太极也、色象未形,而理已具,若意识然。溟渣为后天之最初,亦既先天化穷返本之极致。”

气著理隐图说
此初图分品之第六品也。先天精粹之品流行至此,始觉其有浑沦之象,则所谓元气也。先天无色无象之妙,至此而终。后天有色有象之迹,于此而始。此其境殆承流 宣化之一大机柱也,元气虽于穆流行之表,而其为物也,却不在性理之外,并亦不在首显大命之外,并亦不在全体大用之外。当其最初无称之时,元气本然已离乎其 中。但最初之时,分析未形,而流行至此,本然发露,盖由里而达于表之会也。其为物也,似浊而清,似迹而妙。论其次第,乃先天一切流行之所余,而及其发露 也,则几先天一切之所有,人与其人之性,物与其物之理,无不于此元气之所发露,而因之以发露焉。即最初中,所谓全体大用者,亦莫不于此元气发露时,而因之 以发露焉。是浊也,而为清之所不能外;迹也,而为妙之所不能离。是故名之者,不得仅名之为气,而必名之日元气也。元者,一切精粹之所聚。气者,一切精粹所 寓之器。图称气著理隐者,理非因气而隐也。盖理之为物也,动少而静多;气之为物也,动多而静少。当斯时也,气动而理静。夫是以谓之为隐,隐者各有所待而显 耳。元气发露,亦分六品。一、浑同品,即此际位分也;二、起化品,阴阳分也:三、广化品,四象著也;四、正位品,天地定也;五、蕃庶品,万物生也;六、成 全品,人类出也。六品备,而元气之能事毕矣。
清源黑氏日:“真理为万灵之纲,而性理由分;元气为万形之纲,而色象以著。前此有理无迹,气隐于理;后此有迹有理,理隐于气。斯时也,若文字含于笔端。至阴阳分,四象著、则文字落于方策矣,是为太极”

阴阳始分图
此元气起化品也。元气为于穆流行之溟渣,而其中所含裕者,皆先天大命中性智之所余、其分阴分阳,仍即本其有得于性智之所余者而分之也。智乃有为之始,而喜 动之端,则元气中所得于智之余者,自必有喜动之机,而动乎其不得不动也。性则安之不与俱动,则元气中所得于性之余者,亦自不与俱动也。性智所余,一动一不 动,遂于其中,有两分之象矣。于其动者,谓之阳;于其不动者,谓之阴,此一气化而为两分之由来也。其初分也,二者互杂,不甚相离。及其后也,阳积于一处, 而锓锓乎有向表之机;阴积于一处,而隐隐乎有向里之势。智之所余,化而为阳;性之所余,化而为阴。此阴阳之根,起于性智之所余也。说者日:“先天之言理 也,性先于智;后天之言气也,智先于性。元气之流行也,不亦先其所后,而后其所先乎?”“曰:“先天理胜之时,智藏于性,而性实包乎智。后天气胜时,性藏 于智,而智实包乎性。此阳之大端起于智之所余.而居于先;阴之大端起于性之所余,而居于后。亦先后次第行乎其不得不然者也。”
清源黑氏日:“此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也。阴静阳动,孰窥其本?左阴右阳,莫识其非。兹日:“根乎性智,发平表里,则诸义释然矣。观其图,若泥水未澄、已澄之象,理更分明。阴阳分于同时,而说者言先后次第,误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3

听众

119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

发表于 2012-4-5 12:48:58 |显示全部楼层
四象始形图说
]此元气广化品也。当斯之际,阴阳化而为水火,水得火则生气,人暴水则生土,是故水、火、土。气,四象成焉。说者曰;“阴阳何以化而为水火?”日:“阳根于 初命中之智,而智又根于大用中之能,智与能皆外明者也。此阳之所以化而为火,火外明者也。阴根于初命中之性,而性又根于大用中之知,性与知皆内照者也。此 阴之所以化而为水,水内照者也。水受火炽而气生。气即水之妙化,而欲升腾者也。水体虽下,而含有真阳,故受火炽而其气直欲升腾。火与水搏而土生。士即火之 存迹而欲坠落者也。火体虽上而含有真阴。故与水搏而其士不得不坠落。水火土气四者,高之中有雨下之义,低之中有附上之因;其称名为四元,以其分万有形色之 宗元也。其本义为四奇。奇者,单也。谓四象皆单自成行,而无配故也。后此金木生,则为耦行者矣。
清源黑氏曰:“阴阳化水火,即犹先天知能化性智也。水火交错而生气土,即犹性智流行而生理气也。火根智能,故光焰外明而上炎;然内含真阴,故下为水浚而灰 烬成土。水根性知,故江河内照而下润,然内含真阳,故上为火煦而蒸潮为气。初则火上水下,土为浊阴,故通气而下。士下,而清阳之气上矣。继之土重于水,又 沉水于火,又越火而上。气火日上,土水日下,遂划溜空际矣。”

天地定位图说........
此元气正位品也。真阳之气外发而为天,真阴之质内敛而为地,是以天包乎地而地寄于天之中央,如鸡子黄白之形,天地定位,而水火存于其中矣。夫天,即气也。 气即水受火炽而上腾者也。此天之所以定位上也。地即土地,土即火与水搏而存迹以下坠者也。此地之所以定位于下也。定位于上下者,分形于内外也~由地观天, 似乎天高而地下。而若自其天地之全形观之。实天外而地内也。火无所着而附于天,当其天体之初成也,其气扬而有次第,火即因其飞扬次第散人其中,而遂成日。 月、星、辰之象。水性善下,而附于地,当其地体之初定也,其势或高或下,有坚有泄,水即随其高下坚泄,流浸其中,而遂成江海河渎之形。火之存迹下坠,而其 清者上附于天;水之真阳上升,而其浊者下附于地,是在天之象,在地之形,未有不因水火交错而成者也。水火之所以不能无交错者,盖缘阳之中含有真阴,阴之中 含有真阳,而非阳一于阳,阴一于阴者也。

清源黑氏曰:“四象形而上下判,形久则坚定矣。然阴阳既分,何以阳复含阴、阴复含阳?曰:‘水火总出一元,阴阳必无纯胜,观之火内暗、水内明可知。”万物 始生图说 此元气蕃庶品也。天地定位,水火交错,则化育之事起焉。万物不可以无因而化育也,天地水火之中,先结聚其为金、木、活三者,以为化育万有之纲。金、木、活 三者,皆有所配合而成者也。金者,本地水之凝结,而得乎气、火之变化以成。木者,本气、火之施授,而得乎地、水之滋培以生。活者,本气、火、水、土四者之 凑合,而洋溢充满于空中者也。自天地之化育观之,则金、木、活为天地之三子;自三者之化育观之坝u三者又为万物形色之母。是故金气流行,山得之为玉石;水 得之为珠蚌,土得之为五金之矿;鸟兽。得之而成鸟兽之宝;草木得之而为草木之精;一切万物得之而各成其为坚、明、定。固也。木气流行,山得之生嘉植;水得 之生萍藻;沃土得之生禾稼;瘠土得之生草毛。四植之中,享土胜者为坚质;禀气胜者为中空;禀水胜者多繁花;禀火胜者多果实,而要皆得此木气以为化育者也。 活气流行,生于山者为走兽,其形体与丘陵似;生于林者为飞禽,其羽与枝叶似;生于水者为鳞介,其鳞甲与水波似;生于上者为蛰虫,其形质与土壤似。四生之 中,禀气、火胜者能飞;禀土、水胜者能走;禀气、土胜者性温;禀火、土胜者性烈;禀气、水胜者性贪;禀水、火胜者性暴,而要皆得此活气以为化育者也。金、 木、活三者,在天地化育之中而为三子,而及其后也,万物莫不资之以为始,则又实为万有形色之母矣一。

清源黑氏日。”万物之大宗三。上与水合而生金,气与火合而生木,四气共合而生活类。是天生一,地生一,天地共生一,故只有三也。三者之气,互人于万有之 中,而以其气胜者为名。金气胜名金.;木气胜名木;活气胜名鸟兽。要知万物中有万物也,其生也有自然之次第,先金,次木,次鸟兽。所以然者,元金则木不 生,无木则鸟兽不育。抑万物之生,皆从地出,自下而上也。故金藏土中,木见土外,鸟兽则飞行于空。三者代天地之化育者也,故曰万物母。”
大 成全品图说 此元气成全品也。天地万物具备,则人生焉。人之生也,非一听于阴阳之气,自相摩荡而成者也,实有真宰主持乎其中。盖有天地而无人,则天地之设位何用?有万 物而无人,则万物之取用谁归?此以知天地万物之生,凡以为人也。人也者,真宰全体大用毕聚于其中,以自然而然之知能运气、土、水、火四行之精粹,阅四十晨 而其身始成,表里体窍无不与世界所有相印合。人之身,统括一切所有之身;人之心,包总一切所有之心;人之性,浑含一切所有之性,是以人为万物之灵也。自先 天之理论之,人之所以为人,乃一切理气之种。即元气亦从此种而发。自后天之理论之,人之所以为人,乃一切理气之果。元气自分阴分阳,直贯到底,亦无非为此 果而始有诸凡之发露也。后天之果,即先天之种也。体窍无美不备,而其最微妙者,又无过于心、性二者。性有十德:五为外照,五为内照。曰视、日听、日言、曰 臭、日触,是谓五党,分于心而发之于表;曰忆、曰虑、日记、曰悟、日总觉,是谓五力,分于智而寓之于脑。心七层,而其清有十:喜也、怒也、爱也、恶也、哀 也、乐也、忧也、欲也、望也。惧也。心之十情,相合于性之十德而发者,则其品之上焉者也。此人之所以为人也。其始受造化而成其为人之身者,名日阿丹。后此 人类之繁,皆自阿丹生者也。即其配,亦自其左肋而出者也。阿丹,天下万世之元祖也。
清源黑氏曰:“四元三子,革精而成人身。全体大用,毕聚而成人性。先天后天,缔结而成其人,为万物之灵。天地如树,人其果,树全于果,人出而造化之功完焉,故日大成全品。后天之果,即先天之种。知果不异于种,庶几知所以尽人矣。”
  《天方性理图传》卷一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3

听众

119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

发表于 2012-4-5 12:50:13 |显示全部楼层
天方性理图传卷二
概 言
第二卷,乃发明第一卷未尽之意。其言理也,足乎其前所未尽言之理、其言象也,足乎其前所未尽言之象。然非理自理、象自象也。象,即理也。言象,正所以申明 其理之所不可见者耳。有心者,若能于当体求之,则理象皆得;不能于当体求之,则理象之友人也远矣,虽日披阅此图、此文,不过涉猎焉已耳!于性命奚裨?

先天性品图说
先天性品,其说已发明于性理始分图矣。至此又列图而详其说者,研理之文愈详,而理愈著也。先天之性,凡十有四品,至圣之性,即真宰之自为首显者也。其名虽 日至圣之性,而其实即真宰之知能德性也。自至圣之性之下。其依次而分著其品第者,皆从此一性之余光。而得各有其性也。此一品之下,以圣性称者三。以大贤称 者一,以知称者一,以廉介称者一,善人庸常之性,则又依次而递下者也。鸟、兽、草。木、金、矿、石类之性,又其下而愈下者矣。溟渣之为物也,一切性命之所 余,相合变化而成者也。自至圣之性,以至于溟渣;凡十有四品。至圣之性,与真宰之本然无同无异。其余性品,亦与真宰之本然,不甚相远、而甚至顽钝迥不相侔 者,则其品第之界限为之也。诸品之性,发露于形色之后,数穷理极,万有归根,仍必尽返而人于至圣之性,乃得以因至圣之性,而归于真宰之本然。至圣之性,所 以为万性之始终也钦!
清源黑氏回:“大数尽于九,小数尽于五,合大小数而十四品尽之。先天之理,后天之象,皆无过不及之数。然先天之化,尽于溟渣;后天之化,尽于三子。而人又生于三子之后,则人之身为阜中至卑也。卑至于极,则尽终返始,与真合焉,所谓妙合而凝也。”

性品知能图说
先天性,凡十四品。其所以彼此分别而各有不同者,别之以其性中之知能耳。此一圣之知能,不同于彼一圣之知能,而其品第判然分矣。愚不肖之知能,不同于贤知 之知能,物之知能,不同于人之知能,而其品第相去倍蓰无算矣。至圣,为浑同知能。浑同者,谓其知能,与真宰知能浑同一体,无欠无余也。大圣,为任用知能。 任用者,谓其知能不及于浑同,而真宰知能却任其所用,如纲维天地者,真字之知能也,而大圣亦能起死回生,转移天地等等,任其所用也。钦圣,为顺应知能。顺 应,则不能任用,而但顺应乎真率之运用也。列圣,为显扬知能。显扬者,谓其凡有得于真宰知能之发露,而尽以宣化于人类也。大贤,为希望知能;知者,为体认 知能希望者,谓其不能圣而欲求至于圣;体认者,谓其求明一本,而体认之也。廉介,为坚守知能。善人,循习知能。庸常;为自用知能。知能而至于自用,则几几 乎其近于物矣。物虽具有知能,而不可以知能称,禽兽曰知觉,草木日发生,金石曰坚定,同一知能也,而物类得之于最后,故其品愈下,而逐觉其渐远于真宰也。 若混其分别之迹,去其先后之形,而复返之于一原焉,物与人,未见其甚相远也。
清源黑氏日;“知能,即各物之本领,受赋于造
物者也。造物授之全、人物得之偏,非偏也,用各有 宜耳。用之得宜,则偏者全;用之失宜,则全者偏。顾其人之用之何如耳!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此之谓也。”

后天形器图说
后天形器,凡十四层。其数与先天性品之数相对。上界之层第九,即九天之位也;下界之层第五,即四气与四气所生之三子也。“阿尔实”为至清无上之天,诸天之 悬位于其中也,犹珠之悬于水晶室也。此第一天之体,一面有形向下,一面无形向上。无形而向上者,以其尚属于先天也。有形而向下者,以其始人于后天也。此际 位分。天分先后,而两界却无隔绝。其第二层日“库而西”,为二十八宿及群星所丽之天,虽有形,而其形实无容思议者也。当其无火冒人天体而成象也,其力仅能 至此而止,过此以上,则至清而无可而矣。下此七天,则每一层仅有一星丽之。其三层则土星丽焉,四层则木星丽焉,五层则火星而焉,六层则太阳丽焉,七层则金 星而焉,八层则水星丽焉,九层则太阴丽焉。天有九,而于其最上者称为一层,于其最下者称为九层,盖自上面数及于下也,是为顺其次第而数之也。苦于其最下者 称为一天,最上者称为九天,则为逆其次第而数之矣。其每一天安置一星者,盖每一天有一天之功用,各置一星以作本天功用之机权也。九天之下,其次于天者, 风。次于凤者,火。次于火者,水。次于水者,土。土返而向水,遂与水相凝合,而金生焉。金能吸火下降,火降则气随人于土,而木生焉。木能生,而金能鸣,二 者相凑,又以适合于四气之感,而飞杨生活之气生焉。木、金、活三者,风。火、水,、土四气所生之三子也。合三子而仅为十四层之一层。
清源黑氏曰:“经曰:‘唯“阿尔实”代行化育。’“阿尔实”理,即先天性智之智也,归之于物,则名曰理。其为形也,上无下有。其为器也,上虚下凝,盖先天后天,承流宣化,而后天之卵壳也,至“库而西”,则壳内白翳矣。三子生生之次第,于此尤详。”

形器功用图说
形气十四层,每一层有一层之功用。万物之纷错,人事之不同,莫非此十四层功用,有以照映而关合之也。“阿尔实’,为代行造物之功用。以其居形器之最首,而 得夫真宰化育之全能也。一面向理世,一面向象世。凡理世一物欲来于象世,必由此境而来,乃能成其为象世之人物也。其下诸天之功用,亦莫不由此天而得,故其 功用为诸天功用之总持也。“库而西”,为错合变化之功用。诸天功用皆各有一定,不能彼此相代,而此天独能代行别天之功用,上代“阿尔实”以总诸天之动,下 代诸天以行其本天之用。所以然者,因诸天各载一星,而其功用亦只各归于一事。此天之星无可数计,二十八宿及一切群星,莫不丽于其上,故其功用亦无可数计。 土星天,则创无为有者也。人物赋形成质,自无趋有,皆此天之功用也。木星天,则发隐成显者也。物之所以生长发达,人之所以才敏茂著,以及一切祥征瑞应,, 皆此天之功用也。火星天,则化小为大者也。人物自小而大,由此荫彼,以及一切苦毒灾异,皆此天之功用也。太阳天;则彰明贵显者也。其功用特不及于“阿尔 实”、“库而西”两天,然较上下六天为最盛焉。上下六天,莫不借此天功用之力,而乃能自行其本天之功用。所以然者,以其位居七政之最中,而实为七政之主宰 也。上下六天,特其辅佐耳。故凡人禽之生活、草木之长发,金石之变化,花实之蕃硕,人物之贵显,年力之康寿,皆此天功用为之,即云雨雷电。雾露霜雪、寒暑 湿燥。四时往复、万物消长、一切变化施为,皆莫不成于此天之功用也。金星天,为结交离合之功用。人物交接契合、相感相配、以及一切音声色貌、香臭气味,皆 莫非此天之功用为之。水星天,则化蠢而为灵者也。人物有蠢而渐化于灵者。有暗而渐化于明者。除垢却污,以及一切浸润透亮之故,皆莫非此天之功用为之。太阴 天,则善于改移,而流动者也。凡一切乍增乍减、倏成倏败。以及潮汐之消长、事物之变乱,皆莫非此天之功用为之。风之功用为能舒郁,以助生活。火之功用为能 薰蒸,以助温暖。水之功用为能滋润,以益生味。土之功用为能负载,以奠安处。金则善于定困者也,木则善于建立者也,活则善于运行者也。上界下界之功用全, 而形器之能事毕矣。功用者,真宰妙用之迹也。妙用者,全体之活泼流行而不胶于一定者也。因形器以识形器之功用,复因十四层之功用,以悟真宰之全体大用,则 谓形器为形器可也,即谓形器为非形器可也。
清源黑氏曰:“人曰知能,物日功用,总一真宰之妙用流行,而发现于万物者也。妙用同而功用异着,若心运一笔而书分万字也。知此,乃悟真宰之全体大用,无不周通贯洽,物物皆真宰之本然显现也。顾可以形器拘乎哉?”

理象相属图说
性理,先天也。形器,后天也。先天之性理,为后天形器之所从出;后天之形器,为先天性理之所藏寓。故理与象,本相属也。说者曰:“形器为性理之所藏寓,但 不知其为藏寓也,性理即藏寓于形器之间乎?抑不必依附形器,而别有以妙其藏寓者乎?”曰:“后天之形器,先天性理之位分也。位定者,言乎其性理之所向,非 谓某一品之性理,即囿于某一品之中也。”说者曰:“各品之象,不相淆乱,但不知各品之性为浑同一理,而充满于不可见闻之间乎?抑各有所在,而所相淆乱 乎?”曰:“先天之性理,其所以分别者,义理之分别也,义理非有迹者也。是以虽有不分,而不见其有分之迹,浑然一理之中,自然有不相淆乱之妙。自其于穆流 行处观之,彻上彻下,无非一理之所充周,谓之为合而不分可也。自其以时发现处观之,圣、凡人物,未尝有毫厘之陨越,谓之为合而有分可也。至其理与象之相属 也,亦不过属于其义,而非域于其迹也。“阿尔实”为至圣之位,”库而西”为大圣之位,土天为钦圣之位,木天为列圣之位,火天为大贤之位,日天为知者之位, 金天为廉介之位,水天为善人之位,月天为庸常之位,要皆因其品第而属之以其位也。又各以其性与其天之义理相近似者而为位也。下界之物,其性则各从其所生之 类而为位也:得活性而有者,从风。得木性而有者,从火。得金性而有者,从水。得石性而有者,从士。皆因乎其本生之类,而其位自相属。理象之相属,圣、凡人 物无。致也。
清源黑氏曰:“性理,妙物也。包天裹地,莫可限量,不唯人性如此,即极之蚁虫、蚊蚋,以本量言之,未始不与人性等,未始下与真宰全体大用等。第自其发现处 观之,则各有定位耳。其位也,若意在心,究不拘于心中;若性在身,究不困于身内。不然,则五尺身当亦五尺性矣。属义之说可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3

听众

119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

发表于 2012-4-5 12:51:02 |显示全部楼层
九天远近图说
天分九重,而其所以分,则无形者也。无形而得以知其远近者,盖观其本天之星之远近,而因以知其天之远近耳。太阴天,去地约四十七万里。水星天,去地约九十 万四千里。金星天,去地约二百四十万里。太阳天,去地约一千六百万里。火星天,去地约二千七百四十万里。木星天,去地一万二千六百七十五万余里。土星天, 去地二万五百七十五万余里。“库尔西”,去地约三万二千二百七十七万里。“阿尔实”,去地倍于“库而西”去地之数c各天地远近之数,盖即其各天半径之数而 定之也。知半径之数,则可以知全径之数矣。即全径之数推之,径~围三,便可以知周环之数。而各天全体之为若干大也,丝毫不爽矣。天之远近大小,因其星知 之。而各天之星,则亦有大小一定之体。“库而西”之列宿群星,约其大概分为七等。一等者大于地一百一十倍。二等大于地九十倍。三等大于地七十倍。四等大于 地五十二倍。五等大于地三十五倍。六等大于地十七倍。至小者大于地七倍。土星大于地九十倍。木星大于地七十四倍。火星大于地倍半,日大于地一百六十五倍。 金星小于地三十六倍。水星小于地二万余倍。月小于地三十八倍。天之远近,星之大小,灿若列眉。观形器者,不可不更知其大者也。地位于九天之中,如大荒中一 沙。九天位于人性之中,其为大为小、盖亦犹地位于九天之中也
清源黑氏日:“溯自元气分象,自地至天,原无里数可记,然径一围三,数不爽也。以测天,天之远近可知。以测星,星之大小可晓。天方名贤,造一尺之矩,量尽 天地之数。复著测量法谱,以杜荒唐之疑,然亦以器测器也,若本性发现,视九天如一沙,有何难知之数?览者勿自居井下。”

九 天旋转图说 “阿尔实”之旋转也。自东而西,是为自然之动。其余诸天之旋转也,自西而东,是为反掣之动。两动之说明,一乃以知九天旋转之为用。皆因气互相关合之所为 也。“阿尔实”何以自东而西?盖东方者,生气所聚之专位也。气之专位在东,故其旋转自东而起。起于东,则行于西矣。是之谓自然之动。“库而西”并以下七 天,何以自西而东?盖西方者,土所分定之正位也。八天之本命,皆与土有相关之义。土之正位在西,故其旋转自西而起。起于西,则行于东矣。“库而西”并以下 七天,何以皆与土相关?当其元火冒人于天体而成象也,唯“阿尔实”为元人之所不能丽,其余八天皆有焉。土者,火之所存迹也,故八天皆与土有相关之义。何为 反掣之动?“阿而实”之旋转也,自东而西,带动以下八天,亦有自东而西之势。而八天本行,实自西而东,故其势,虽为“阿尔实”所牵动,而本行却不随之,虽 有自东而西之势,而实为自西而东之行,是之谓反掣之动。九天之旋转也,一为自然之动,八为反掣之动,两动不息,则不唯东方之气,西方之土互相融人,即南方 之火,北方之水,亦莫不因其旋转带动,而运行布人矣。四气之所以交融,而为化育万物之原者,皆九天旋转之力为之也。此其说穷理格物者,所不可不知也。赤道 黄道之说,南极北极之称,观乾象者之所常谈焉耳。不复赘。
清源黑氏日;“两动之说,近代始晓。蚁磨之喻,仅得其形;亦知反掣牵动,所以运旋有如是乎?两气互人,水火交融之说,大有裨于格致。”

四行正位图说
四行,即四象也。气自水生,土因火出,气土水火,是为四行。四行为万物之母,而其每一行,各有一专注之位。气位于东,_而其行也,自东而西。土位于西,而 其行也,自西而东。火位于南,而其行也,自南而北。水位于北,而其行也,自北而南。各自其本位而行,至于弥满无隙之处,则四气互相搀人,而滚为一气矣。四 者单行,则万物无自而生。四者相搀,则万物于兹而化育焉。说者日:“南方为火之正位,北方为水之正位,无足异也。至于东方为木之正位,而兹乃曰气之正位在 东;西方为金之正位,而兹乃日土之正位在西,其义何也?”曰:“木生于水,金生于土。当其四行之始分也,木与金,尚未有也。其子未形,其母实居于此气者, 水中之真阳上升者也。气虽不名为水,而其实为水之精,木之母也,放其位分,专住于东。迫至于木之既生,而其子与母同宫矣。金为土子。金未生,而其母之正 位,专列于西。迫至于金之既生,而其子亦与母同宫矣。木之正位在东,金之正位在西者,其后天也。气之正位在东,土之正位在西者;先乎其先者也。先后子母之 义明,而其位东位西之妙用,愈寻而愈出矣。”
清源黑氏曰:“南北有定位,东西无定位也。南北以_极为定位,东西乃以天地为定位也。盖天属气而为东,天为东,则地为西矣。向配无行,土中分属,是未知东西无定位之说也。木金子母精确可思。”

四时往复图说
未 有四气之先,空中无四时也。四时。即四气轮转流行而成者也。轮转流行之中,各于其某一气所专盛之位,而因各以其时专称之也 流行而至于东方,所专盛之气,则其时为春。知春之所以为春者,融和。若此,则知气之所以为气者,其蕴含适如此也。流行而至于南方,所专盛之火,则其时为 夏。知夏之所以为夏者,炎盛。若此,则知火之所以为火者,其蕴含适如此也。流行而至于西方,所专盛之土,则其时为秋。知秋之所以为秋者,收吸。老此,则知 土之所以为土者,既吐而纳适如此也。流行而至于北方,所专盛之水,则其时为冬。知冬之所以为冬者,坚凝。若此,则知水之所以为水者,其附土而藏适如此也。 盖气与火之流行,以发越为流行者也。故其为时也,春与夏,亦皆有发越之象;土与水之流行,以收藏为流行者也。故其为时也,秋与冬,亦皆有收藏之义。收藏之 力既尽,则越发之机又起,发越之机起,则东方所专盛之气又于兹而复始矣,此四时之所以往复也。说者日:“四时之序,五行之所循环也。”兹乃谓四气为之,而 木与金不与焉。则将置本金二行于何地乎?且无木则火不生,无金则水不生,火不生,则四时中之夏何以突来?水不生,则四时中之冬何以倏有?”曰:“气、火、 水、士,其先天也,木与金之母也。本金二行,其后天也,四单行之子也。假使无木,则火不生,则当本未生之先,先天之火何来?假使无金,则水不生,则当金未 生之先。先天之水何出?盖先天之火水不生于木金,而四行相聚,实为后天本金之母。迫木既生,而木之力亦能助火,是则术能生火之说也。迨金既生,而金之力亦 能助水,是则金能生水之说也。因木有助于火,而以木补人于火之前,曰木能生火;因金有助于水,而以金补人于水之前,曰金能生水者。盖真宰化育之妙用,而于 四气对待之中,又以金木二行为之周旋、接引于其间,以后天而补其先天之所未尽也。”
]清源黑氏四;“四时成于四行。天属气,为尊为首,故四时先春也。次火为夏,土为秋,水为冬,皆有自然之次第。气火上达,故春夏则万物生。土水下达,故秋冬则万物息。一生一息,所以成造化,而永生生也。

七洲分地图说
地者,土与水相附而成形者也。其体浑圆,而位于空中之中央,周九万里,其深厚二万八千六百里。分形有七,是为七洲:曰阿而壁,日法而西,曰偶日巴,日赤 泥,日细尔洋,曰欣都斯唐,日锁当。七洲,上应七政。某一洲为某一政之所专属者,则其地之人物性情,即与其所属之星情性相似,而此一洲之祥灾、瑞应,即关 于此一星之映照。阿尔壁,当七洲之首位,人类肇生于此,其地为日所属,人之性情,明正自强,其物多宝产。法而西,为木星所属,其人壮伟能事,其地多嘉植。 赤泥,为月所属,其人志趋易移,其地多儒湿。偶日巴,为火星所属,其人好辩喜争,其物多隐毒。欣都斯唐,为水星所属,其人聪明尚巧,其物多异状。细尔洋, 为金星所属,其人秀美刚直,物佳丽,而地多奇产。锁当,为土星所属。多卤地,草木禽兽稀少,其人钝室黑小善担负,天方人谓此地为奴役之国。地七而其中有寒 热温凉之各异者,以其上应黄道之度数,各有远近之不同也。合大地而总观之,自南至北,分五大界:一黄道界,其地甚热,以其当旧轮之正照故也;一南极界,一 北极界;此二界甚寒,以其与日轮远故也;一黄道南界,一黄道北界,此二界,寒热适中,以其与日轮不远不近故他。地气寒热温凉之故,皆上界黄道为之映照于其 间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3

听众

119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

发表于 2012-4-5 12:51:51 |显示全部楼层
清源黑氏曰:“三教与西洋地图洲数互异,难以理白。然天有七政,地有七洲,自然之数也。阿尔壁居中位,非故崇也,以日午无影可证。”空中自地至天,有四 际;近于地者,温际;上于温者,湿际;再上者,冷际;近天者,热际。四际。盖本风火水上四行之所结撰而有者也。四际之气,每自上而下,以为培育万物之功, 从未有自下而上者也.温际之气;不行于湿际;冷际之气,不行于热际。温际属土,其气和平;湿际属水。其气稍凉;冷际属风,其气肃冽;热际属火,、其气炎 热。、四标之气,皆万物之所仰藉,而因时各得以自正其性命者也。又甘。四标者,承天养地之胸膜也,如皮与肉之间,苟无网膜为之接引。则肉不能养皮,而皮亦 不能为肉之卫矣。至于地中积阳之气,有时而上升也。有仅至于温际者,有过温际而至于湿际,至于冷际,至于热际者。其所升之高下不同,故而为尘、为雾、为 云、为雨、为雹、为沙、为流星、为彗孛,有等等不一之形状矣。盖地中积阳之气,乃日所冲射而人者,其升而上之也,有浮游而上者,有直射而上者。其直射也, 又有悠然而上者,有奋激而上者。其浮游而上者,仅至温际。气夹土者为尘,气单上者为雾,其直射而上者为云。云深人于湿际,则雨。云仅至于温际,则不雨。其 直射也,悠然夹土而上者,为沙。此气不能尽至湿际,体重故也。其奋激而上者,直入冷际,冷则其气凝重为雹。其奋激而上者,力甚勇,如发矢掷弹,则直人于热 际矣。热际,乃人之本位也,积阳之气。再遇火焚,化为火球而坠之,即为流星。此气当阳胜之旧乃有,故流星夏多于冬。若积阳之气烈甚.直上之力更勇,则能射 入热际之尽,而近于天矣。近天,则此气为天气所吸,不得下坠,与天随行,为彗孛之类,必待久而渐消渐散,以至于无也。
清源黑氏曰:“热际属人,冷际属风,热际当居冷际之下。曰温际属水。水火同居,则两相耗。而两不生。唯风间之,则水得以常润,而火因以常炽矣。观四行方位,火南水北,而气上间之,亦是其意,此足以见化物错综之妙。”

一贯洋溢图说
自分理分形,而至于无所不有也。观理者,必观之于未有形色之先;观形者,又必逐象求之,而谓是皆后天阴阳二气之所积也。夫观之于先、观之于后者,分之也, 理自理而气自气也。抑知宇宙内为理为形,皆真一直贯而洋溢者乎?夫一则何分之有?贯则何隙之有?一洋溢则河拘泥之有?无分,则散者仍聚也。无隙,则空者仍 实也。从直而贯者,九天七地,无非一之所充周;从横而贯者,东西南北,无非一之所遍暨。四气者,一之流行而为对待者也。四时者,一之对待而为流行者也。洋 洋乎活泼。而不胶于一定,而又何理象之必分而二之也乎?由前观之,一之无形,而为直贯者,何必非有形之所隐伏?由后观之,一之有形,而为直贯者,何必非无 形者之所飞扬?无形者不必定属于先天,有形者不必定属于后天,而又何先天后天之可分也乎?此一贯之所以洋溢弥纶于无尽也欤!弥纶无尽,则优优而不竭者名生 生而不已也。生生而不已者,一之属意于万物也,而非属意于万物也,非万物,无以为养人之资,属意于万物者,属意于人也。
清源黑氏日:“横贯竖贯,总莫越乎一真一执。一也,贯含万也,自其万有末有之先,一贯已立。自其万有既形之后,一贯恒然。究其实,只一真宰也一贯文赘。”
《天方性理图传》卷二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3

听众

119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

发表于 2012-4-5 12:52:46 |显示全部楼层
天方性理留传卷三
概  言
  第三卷历叙小世界,所以显著之由。小世界有有形之显著,有无形之显著。观于有形之显著,可以知造物自然之妙,观于无形之显著,可以知天人一致之精。小世界 之形,后于天地,小于天地。小世界之理,先于两间,广于两间。盖因大世界有边际,小世界无边际;大世界之理有起灭,小世界之理有起无灭故也,然亦未尝非无 起无灭。

人生原始图说
  天地,大世界也。人身,小世界也。大世界未有之先,先有六品无形之理,后有六品有形之象。小世界之有也,先有六品有形之象,后有六品无形之理,大世界先无 形而后有形者,由理而达于气也。小世界先有形而后无形者,由气而还于理也。其有形者,起于一点,乃先天性理所余,而成其为溟渣者也。天下万世人生之根种 也。自阿丹秉四行之精萃结聚成身,而此一点即寓之于其身,及阿丹生子荫孙,而此一点流派于千万无算之身。夫千万元算之身,必有千万无算之一点,而此千万元 算之一点,又非自阿丹之一点,变化繁衍以出者也。缘夫先天性理之世,凡有一性,即禀有此一点。但自阿丹之身成,而此千万无算之一点、莫不随入于阿丹之身而 藏寓之。其为物也,妙无可窥,超于色象声臭之表。当其寄藏于阿丹之身,而浑为一本也。虽包藏万世之身,而不觉其多,及其流派子孙而各为一本也,而亦不觉其 少,其殆继先天而为至妙之物者乎?人之有心也、身也,身之有表里、体窍也,知觉、性情也,动作、云为也,穷通、寿侥也,皆莫不裕乎其中而妙之也。及其流行 昭著,亦分为六品:一元始品,即此种子也;二孽生品,始结胎也;三变化品,四本成也;四形成品,表里分也;五定质品,体窍全也;六呈露品,灵活现也。小世 界有形之六品,盖不减于大世界有形之六品也。
    清源黑氏曰:“种子,即实有也。小世界之种子,即大世界之元气。先天之理;各抱一气,即犹后天之气,各抱一理,所谓由气而还于理者,俾其理发明无不尽透也。此人所以为人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听取伊何!观理者当于此卷留意焉。”

胚胎初始化图说
止即一点,人于母腹,而初化之象也,、是为孽生品。当其未人母腹之先。存于父脊,清妙无象。迨既离本位,而人于子宫,无象者有象矣。象,盖得乎父母交感之 气而成。父之阳动而生水,水挟阳气而授之于母,母之阴动而生火,火挟阴气而纳此一点于子宫。阴阳交而水火聚,故一也,而遂化为两。清,内藏。浊,外护。清 者属阳,即本父之阳,为母之阴裹而化者也。浊者属阴,即本父之水,一为母之火炽而化者也。说者日;“清既属阳,理当外发,而兹乃内敛,浊既属阴,理当内敛,而兹乃外发,何也?”曰:“小 世界之化生,与大世界之化生,品数无增无减,但其内外分形,实相反也。大世界之分形,以发越于外者为大、为上,故其阳者发于外。阳者发于外,其阴自敛于内 矣。小世界之分形,以藏寓于内者为大、为上,故其清者藏于内。清藏于内,其浊自围于外矣。其所以分形相反之故,正足以见造化之奇。而小世界之为物,较大世 界为愈精愈微也。盖大世界,自无形而化至有形,其势皆白内至外者也。自内至外,则其义尽于其外矣。小世界,自有形而化至无形,其势皆自外至内者也。自外至 内,则其内之所关合者微矣。如人之一身,心居至内,身之所不能通者,心能通之,心通无形之位,即犹“阿尔实”通理世之位也。故小世界,以藏寓于内者为大、为上也。又曰,人心如天、人身如地。如天者上。如地者下。由身而至于心为升;由心而至于身为降。此分形相反之妙,足以见造化之奇,而天人之际。其授受也做矣。”
    清源黑氏曰:“人一念之动而有小世界,即犹真宰一念之动而有大世界也。然真宰之动,动于无所不知。人之动。动于所不及党。不及党者,仍真宰之自为动也、非真宰,无以为人也。分形相反之理,甚妙。

四本分著图说
     此胚胎一月之象也,其自父脊而移人于子宫者,清与浊。得子宫之温养而两半者,分为四层,是为变化品。夫自一点而分清浊,盖亦犹元气之判而为两仪也。本清浊 而化为四层,亦犹两仪之分而为四象也。最外一层者色黑,属土。其近于黑者色红,属凤。近于红者色黄,属火。其居于最中者色白,属水。白者、清之至也。黄则 其清中之稍浊者也。黑者,浊之至也。红则其浊中之稍请者也。四者,为人身血肉精气之本。四本不外清浊二者,而其所以分者,分之以其色也。色之所以分而为四 者,分于子宫阴火之所炽也。其居外面最与火近者,故其色黑。其二层稍与火相格,故其色红。其稍近于内而仅得火之气者,故其色黄。其居于最中而与火相远者, 故其色白。四色分,而风火水土四行,因其色之所成而各有属焉。一曰,请者之为色本白,浊者之为色本红。盖清本阳水之所化,阳水色白;浊本明火之所化,朋火 色红。红白既判,复为子宫阴火所温养,则红之外变而为黑,白之外变而为黄。此又四本分,而为四色之说也。
    清源黑氏日。“予闽西”洋书。亦有四液之说,但未见其言理。兹湖四液之所本,而备晰其所以然,足见天方之学,以理胜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3

听众

119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

发表于 2012-4-5 12:53:26 |显示全部楼层
表里分形图说
     此胚胎二月之象也。当此之际,其白黄红黑四者,得子宫温养之气,较前为久。久则风火水土四行之本性飞扬发动。离四.色初成之层次,而各归于四行之本位。风 归风位,则升而至于其里。小世界以内为上,故其至内者,为至上。风升而归于其最内者,乃归于其最上也。一人归火位,则升而至于风之次,其位亦内也。风火居 内,则水不能内存,其势不得不降而就下,以与土相附矣。就卞者,就于其表也。,风火内升,其形为心、水土外降,其形为身。心者,天也。身者,地也。表里形 分,则小世界之天地定位矣。火与风相合而为心,水与士相附而为身,其中空焉。亦犹天位于上,地位于下,而中空之义也。是为成形品。
   清源黑氏曰:“气火升而为心,水土降而为身。表里既判、中留空际。四元交互,化育始蕃。是心天身地,理明事顺,何人以首天足地为美谈也。”

内外体窍图说
  此胚胎三月之象也。二月之胎,先是表里分形,至此则表里各有变化矣。其表之属土者,化为周身之内。属水者,流为脉络之路,其里之属气者,化为心之质。属火 者,发为灵明之孔,而对峙于心之左右。心身既成,而即于心身之间,结聚四脏,以为四行专住之位。四脏既成,而六腑亦次第皆具。耳、目、口、鼻、四肢、百 体,悉皆分著,是为定质品也,夫一身之体窍。皆脏腑之所关合,而其最有关合于周身之体窍者,唯脑、盖脏腑之所关合者,不过各有所司,而脑则总司其所关合者 也,脑者,心之灵气、一身之精气,相为缔结而化焉者也。其为用也,纳有形于无形,通无形于有形,是为百脉之总原,而百体之知觉运动皆赖焉。何谓纳有形于无 形?凡目之所曾视,耳之所曾听,心之所曾知,脑皆收纳之而含藏于其内,是其所为能纳也。何谓通无形于有形?盖脑之中,寓有总觉之德也。其筋络自脑而通至于 目,则目得其总觉之力而能视。其筋络通至于耳,则耳得其总觉之力而能听。其筋络通至于口鼻,则口鼻得其总觉之力而口知味、鼻知臭。故肝开窍于目,而其目之 所以能视者,脑之力也。肾开窍于耳,而其耳之所以能听者,脑之力也。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而其口之所以知味、鼻之所以知臭者,脑之力也。其筋络自脑而 通至于周身,则通身得其总觉之力,而手能持,足能行,百体皆知痛痒。即心为灵明之腑,而亦不能不有资于脑。脑得其养,而心之灵明加倍,脑失其养,而心之志 气亦昏,是之谓通无形于有形也。又曰,心为室,脑为堂,凡室之所等画者,未有不于其堂而显露者也。脑,盖承心之所施,而施之于百窍也。体窍全,而人之形成 矣。自此以后,其有滋养者有二根焉:外根日脐,内根曰胆。脐能引母之气血人胃,以取其滋养。胆能于气血之所引人者。分别美恶,而但用其美者,收其毒者。此 二根者,又内外体窍之所由,以得其滋养者也。  清源黑氏曰:“表里体窍早己具于种子,此特以付发现也。通身表里,皆关系乎脑。则治人者,一当先知治脑。故天方医有脑科,诸家不知也。”

灵活显用图说
     此体窍既全以后之象也。体窍既全,灵活生焉。灵活者,人之所以为人之性也。其性一本,而该含六品:一、继性,二、人性,三、气性,四、活性,五、长性, 六、坚定。坚定不名为性,以其同于金石之性,无生发故也。继性者,继真宰之本然而有者也。真宰之性,无有开其先者,但有继其后者,此性则因真宰之本然,以 为本然,故日继也。此性即真宰之首显,而以为万性之本元者也。人性者,人于先天而各得其所分与之性也。此性不远于继性,而但因其先天之有分,则其名与义, 遂不觉其微有所别矣。是谓本性。气性者,人所禀于后天气质之性也,是谓爱恶性。活性者,附于躯体,而以为知觉运动者也,是谓食色性。长性者,即所以生长躯 体,自小。而大者也,是谓发育性。坚定者,即所以坚整躯体,而不使其解散者也。虽不名性,亦性也。一本而该合六品,是诚分之无可得而分,合之而又确有此自 然不同之妙义也,此其所以为灵活也。人之身,自一点分形而渐至于灵活显用,是为小世界自有形而化至无形也。灵活者,无形中之有形,有形中之无形,是自天之 人、由人合天之一大机局也,无形者附,而其人之所以为人者全矣。无形者复,而其人之所以合天者至矣,是为呈露品也。
  清源黑氏曰:“无形至有形,有形动,而无形静;有形至无形,有形静,而无形动。非至此始灵活,乃灵活至此显也,灵活,即一念之动也。”

坚定显著图说
此灵活显用之初品也。灵活之为物也,一本而该含六品,自继性、人性而及于气性、活性、长性、坚定者,由精而及于其粗也。其显也,坚定先显,而次及于长性、 活性、气性,又次及于人性、继性者,由粗而及于其精也。由粗而及于其精者,仍然从有形而化至无形之义也。小世界之所以成其为小世界者,次第然也。未是以先 显其所为坚定也、坚定者,金石之性也。“生 发非其所职:而坚定则确能丝毫不易。坚定显,则脏腑之悬系各就本位;而不至于摇动;气血之流通,各归经络。而不至于陨越;百骨之巨细,各安分寸、而不至于 旁溢;通体坚整连束而不得解散者,皆此坚定之力为之也。小世界得力于坚定之性,亦犹大世界得力于坚定之性也。大世界得此坚定之力Z则九天七地,终古不易其位;日星河岳,终古不改其常。造物之所以纲味地者,;纲维之以此也。小世界得此坚定之力,则其通体安整而不易其位,犹大世界终古不改其常。坚定之性,又即造物纲维小世界之本领也。造物之全能,尽付与人身,而此则其显用之先见者也。
    清源黑氏曰:“胚胎五月、筋骨强硬,若金石之韫矿内,故日金性显也。元形化有形,止于金石,有形化无形,始于金石。其坚也,不唯刚坚,而柔亦坚。其定也,不唯静定,而动亦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3

听众

119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

发表于 2012-4-5 12:54:14 |显示全部楼层
发育显著图说
  坚定既显之后,则发育之性显焉。发育者,长性也,草木之性也。草木之性,亦无所不包,而生长,则其所专职也。长性未显之时,胎之吸引不得自由,其受养于母 也,不过听其母之精力之所及者,而因之以得其养。至此既显之时,则气力强胜,吸引可以自由,其取资于母也,无论母之精力及与不及,而于不知其然而然,知夺 其母之精力以自养矣。得其养,则长矣。长性之为物,有吸力,有化力,有存力,有去力。能吸,则有所取,以为养育之因;能化,则其所吸者熟而变化出焉;能 存,则于其所化之精微者,悉收之以散布于脏腑肢体之间;能去,则于其精微之所遗剩者,悉皆除去之而不留也。此四力者,长性所含之妙本也。追夫发育成人之 后,又于四力浑聚之中,显露其本有之二力焉。一妙种力,一传像力。盖于孽生之时,而乃及时显露者也。妙种者,饮食末化,为气血之先,此力即掇其最精之分培 养元脉,而妙乎其所以为种也。传像者,种子将欲稼胎之时,此为即以其本体具有之形状、性情,悉印授于其中,而以为传类之用也。长性之位在肝,盖其性既能长 发,而又借肝脏之火以助其力,则发又倍觉其易也。大世界得此长性之力而成象者,其象不衰;成形者,其形日盛。小世界生长之性,殆即大世界生长之性也。
   清源黑氏日:“胚胎六月而毛发生,肢体条畅。若草木萌蘖,邑露迎阳,自由发生矣。然既日发育,何后此又有夭札之不齐?曰,所禀之气有厚薄,故所生之形有修短,此半由先天也。外感四气,内戕万欲,此半由后天也。若推其本然之性,则种元有不芽者矣。”

知觉显著图说
    长性既显,活性著焉。前此无知觉,而此际则有知觉矣;前此无运动,而此际则有运动矣。知觉。运动起于此际,而其性即以为终身食色之根。知觉之为物也,其用 十:五寓于外,五寓于内。寓于外者,视、听、尝、臭、触也,寄之于耳、目、口、鼻、肢体。寓于内者,日总觉、曰想、曰虑、日断、曰记,其位总不离于脑。总 觉者,总统内外一切知觉,而百体皆资之以党者也,其位离于脑前。想者,于其已得之故,而追想之,以应总觉之应也,其位次于总觉之后。虑者,即其所想而审度 其是非可否也,其位寓于脑中。断者,灵明果决而直断其所虑之宜然者也,其位次于虑后。记者,而于内外之一切所见所闻所知所觉者,而含藏之不失也,其位寓于 脑后。运动者,因其知觉之所至,而运动以应之。运之于脏腑之间者,气之事也。动之于四肢百骸者,气与血兼行之事也。有督力焉,有役力焉。督寓于心,所以起 运动者也。役寓于身,所以应督而成其运动者也。活性万物皆具,然有有知觉者,有无知觉者,有运动者,有不运动者,非其性之或全或不全也。自其外而观之,若 似无知觉者,若似不运动者,而其实未尝无知觉、运动也。但其为知觉也,知觉于人所不及见,其为运动也,运动于人所不及领焉耳。如金石之为物也,人以为无知 觉、运动,然熔之则化,叩之则鸣,此非其所为知觉乎?生于山,流于水,生于矿底,见于矿面,此非其所为运动平?金石且然,而况灵于金石者乎?
清源黑氏曰:“胚胎七月而生全知觉,一显运动,即见跃跃欲产矣,然更俟一二月而产者何也?余质之。一斋曰:‘人 在母腹中,得七政照养。初月土星照,二月木星照,三月火星照,四月太阳,五月金星,六月水星,七月太阴。七政照遍,胎熟而产焉、其更俟一二月者,必其七月 中,有一二政气力衰弱,照养未熟,须再加闰照耳。闰土者不育,闰木者生,闰火者达,闰太阳者贵显。金与水、月为三阴,不闰。故越十月者鲜。”

气性显著图说
坚定、长、活三品,显于未离母腹之时。迨出母腹,四十日,气性显焉。气性显,则知爱恶。爱恶二者,浅观之,不过七情六欲之总称。扩充之,实为出凡作圣之本 领。当此出离母腹之初,其为爱为恶,未甚分明,而约略见端者,见之于天然啼笑之中。故天然之啼笑,爱恶之所以见端,气性之所先显者也。人为万物之灵、具此 能爱能恶之机,迨其后扩而充之,因所爱,以力行其所当爱之事,因所恶,以力去其所当恶之事,皆此气此力为之。而以故,其人日进于圣贤也。气性虽属后天,而 其所关于人者如此。先贤叶子德曰:“气性者,顺承本性之用,而以为用者也。”气 性之所能为者,皆本性之所欲为者也。本性所有之知能,尽付之于气性而发现之也。气性本于气质,气质又本风火水土四行而成。人之所得于四行者均,则气性和 平,而其本性亦得借以全显矣。所得于四行者不均,则气性不能和平,而其本性之显也,亦不全矣。又日,气性之名有四,而分属于四行:一曰安定性,属风;二曰 常惺性,属水;三曰悔悟性,属火;四曰自任性,属士。四性通用者,中人也。专以风水性用者,中人以上者也。用火土坝u中人以下者也。或曰:“风,不定者也,安定性何以属风,”日:“风之为物也,充满于上下四方之间,无盈无绌,似不安而实安,似不定而实定,故安定性属风。”专以安定性用者,同于本性以为用者也,圣人之流亚也。其次以常惺性用者,仿佛本性以为用者也,贤哲之流亚也。其次以悔悟性用者,犹不失乎本性以为用者也。下此以自任性用,则纯乎悖逆,而不同于本性者也。此气性之所以分,而用气性者,贵知所审处也。
  清源黑氏曰“前 此三品显,人与物共;后此三品显,则人与物分。气性人物皆具,而于禀赋中各得一情形,彼此绝不相等。如人与鸟兽同属活类,而乌则两翼而飞,兽则四足而走, 人则二足而步趋。鸟声呜呜,鸦声哑哑,牛吼马嘶,而人则能言能笑,以至饮食居处,寒暖被服,绝不相同,皆由于气性别之也。人之初生,不过一活物耳。音声同 其呜哑,乳哺类乎羔犊,若虫初蛰,茫然无所知。迨至气性一显,则爱恶言笑,与物分焉。物无言笑也,不同爱恶也。”

本性显著图说  
   本性者,本乎先天之所分与,而无美不备者也。其性与后天气性。活性、长性、坚定之性相浑为一。但其显也,有先后之分,后天四品以次而先显,此一品显于其最 后。本性与继性,与真宰之本然有次第,而无彼此。由真宰之本然,而有继性,由继性之分与,而有本性,是其所为次第也。而其实,本性之知能,不异于继性之知 能,不异于真宰本然之知能,所谓有次第,而无彼此也。本性之内,万理具足,万事不遗,万物皆备。其体量如此广大也,其光之所通,无不贯彻,而于无不贯彻之 中,含有一种清妙之智,统摄活性所有一切之知觉:含有一种清妙之欲,统摄气性所有一切之爱恶,是谓二力。二力者,专于后天表世发现其本领。又于无不贯彻之 中,显有一种天然返照,绝意后天而真见夫本性从出之所。显有一种天然趋向,因明于照而直趋夫真宰本然之真。是谓二德。二德者,专于先天本始发现其本领。二 德必待其人修明之,既至而后显也。人人具有此性,即人人具有此德、具有此力、具有此无不贯彻之光,但其显有全与不全耳。查密氏日:“人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其有所不尽其川者,人之不尽其川耳,非其知能有全与不全也,”查密之说,盖深有见于人之本性,即真宰首显之继性,而亦即真宰之本然也夫?
    清源黑氏曰:“气性以别情形,本性以别义理。义理之别,人之所以贵乎万物、灵于万物者也。前此四品显以时际,此品之显,唯视气禀清浊均偏,以见迟早亏全耳。气性不显,无以为人名;本性不显,元以为人实。绝意后天,直趋先天,此本性之能事也。”

继性显著图说
  继性者,真宰首显之元性也。古今人物之性命,莫不从此而印析之,所谓千古群命之一总命也。真宰之起化也,从此境起。万化之归真也,从此境归。此一性者,起 始归宿之一大都会也。其为性也,周遍普世,无去无来,天地人物,所公共者也。本性者,人所各具之性也。各具者显,则公共者亦显。本性与继性原非二也。本性 未分之先,只此继性,而无本性。继性分与之后,名为本性,而不名继性。本性未显之时,公共之继性,何尝不日显于天地之间?而但其显也,无与于我。本性既显 之时,则显与显合,而两显成为一显矣。犹光与光合,而无可分其为此之光。彼之光也。犹水与水合,而无可分其为此之水、彼之水也。两光成为一光,两水成为一 水,是则两显成为一显之义也。各具之显,归人于公共之显,则公共之显,遂若独显于我,而继性遂得为我之继性矣,此继性之所以显著也,显则继性之本体,即我 之本体,而何况于知能,何况于作用?R则我之本体,忘其为继性之本体,而又何屑屑于知能?何屑屑于作用?则我之命,即千古群命之一总命也。我之景况,即起 始归宿之一大部会也。而真宰与我,岂不成其为异名同实者哉2 夫人身,一小世界也。其最后之所显著,乃心化之最先者也。一大世界由无形而显至有形者,先其所先,而后其所后也。真宰为之主持于其间也,天地万物不得而自 由也。小世界由有形而显至无形者,先其所后而后其所先也,真宰为之主持于其间也,人亦不得而自由也。后其所先,而又且显至于先之无可先者,真宰不得主持于 其间也不得主持于其间者,自由者也。自由,非真宰不能也。
    清源黑氏曰:“真理如印,继性如迹,迹后于印,故谓之继。人具本性之知能,廉善、贤知、钦圣、列圣、大圣,各国其所赋之知能,而显然皆有区别。若继性显著,则原始返终,全体浑化,斯称人极也。诸家言尽性,天方言显性,一义耳。显之透,即尽之精,但鲜见其能尽耳。”
《天方性理图传》卷三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3-19 17:47 , Processed in 0.04258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