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伊斯兰教派的主要特点

[复制链接]

1008

主题

2

听众

43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突出贡献奖

41
发表于 2009-12-28 15:33:15 |只看该作者
二、中国伊斯兰教派分化的历史不长
  据中外史家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和考证,很久以前即有不同教派的穆斯林在中国的土地上栖身与活动。
  远在公元8世纪初期,许多什叶派教徒及阿里的后裔,为逃避倭马亚王朝(661-750)在压迫和迫害,从呼罗珊向东方移动,一直逃到中国西北地区,隐姓埋名,定居下来。11世纪到过远东的阿拉伯施行家夏乐夫•阿利沙门•泰显•马尔瓦则,记述了这些阿里派穆斯林的后裔在北宋王朝进口贸易中做牙客的事实。日本著名的历史学家桑原骘藏在其《隋唐时代来居中国的西域人》一文中,对此也做了有力的论证。11世纪以后,中国已有苏非派教徒当无疑问。喀喇汗王朝时期中国杰出的维吾尔族古典文学名著《福乐智慧》中,那位潜隐山林、遁世苦修的苦行者觉醒就是苏非派教徒,他决心以理性抑制情欲,用智慧克服欲念;他完全否认今世生活的价值,身边只有一钵一杖,都却声称自己“心头有真主作伴。”
  到了元代,苏非派教徒的数量有所增加。中世纪伟大的穆斯林旅游家伊本•白图泰(1304-1377),在他著名的《游记》中记述了刺桐城(泉州)、隋尼克兰城(广州)建有伊斯兰教的清真大寺和道堂,他还亲自拜访过隋尼克兰城外山洞里奇异的老修道士。《元典章》中多处提到的“迭里威士”一词,是波斯语Dervish的音译,原意为“沿门乞讨”,意译为“托钵僧”或“苦行僧”,专指那些按照苏非派学说完成了修炼功课的修道士,是苏非派中的高级成员。《元典章》中多处提到他们,可知他们当时的数量不会很少。
  尽管如此,上述什叶派、苏百非派教徒的存在并不是我们这里强调的中国伊斯兰教教派分化,因为他们毕竟是直接从国外进入中国的不同教派穆斯林,并非是中国伊斯兰教本身的教派分化。中国穆斯林的这种教派分化历史,其实是很短的,迄今不过300多年的时间。
  中国伊斯兰教本身的教派分化最早发生在新疆维吾尔地区。这种分化与中亚地区苏非派势力的迅速发展紧密联系着。
  16世纪中叶,中亚地区享有盛名的大伊禅买合吐木•艾扎木,即赛义德•艾合买提•卡桑尼,沿着前辈苏非派教徒的足迹,到新疆地区传播神秘主义教义。后来他回到中亚于公元1542年卒于撒马尔罕并埋葬在那里。买合哈木•艾扎木有两个独生子长子玛木特额敏(亦称伊禅卡朗),次子伊斯哈克,系异母兄弟。17世纪初,他们在传播神秘主义、争夺各自势力范围的过程中,分裂成两派,各霸一方,争战不休:以玛木特额敏为首的玟,被称作“白山派”(陈克塔俄勒克),以喀什、阿图什为据点;以伊斯哈克为首的一方,被称作“黑山派”(喀拉塔俄勒克),以莎车、叶城为据点。到玛木特额敏的孙子伊达叶吐拉(即阿帕克和加,?-1693)时代,白山派与黑山派的斗争更趋白热化,双方教徒的友好往来遭到严禁,经济、政治、婚姻等一切方面的关系都被切断,战事绵延不绝,四方惨遭涂炭,在维吾尔历史上写下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痛心的流血事件。
  阿帕克和加在准噶尔汗国的支持下,终于夺得了南疆维吾尔地区的统治权。在他的大力提倡下,新疆伊禅派得到有组织的巨大发展。喀什、莎车、吐鲁番等地,纷纷建立了伊禅们的办道机构“哈尼卡”(道堂);每个哈尼卡都配备有著名的宗教人物主持教务,极力发展伊禅派教徒,扩大伊禅派影响。据1982年新疆宗教研究所的学者们调查,阿帕克和加统治时期,伊禅派内部还出现了八种不同的支派(苏鲁克):乃合西板底耶、虎非耶、嘎的林耶、买吾里威耶、赛赫尔板底耶、哲合林耶、切司提耶、库不林耶。在此前后,又有两个派系的伊禅派传入:伊斯拉米耶从塔什干传入莎车地区;苏合瓦日底耶也从撒马尔罕、费尔干地区由安集延(乌兹别克)人带入新疆喀什、莎车、和田一带。塔吉克族自10世纪之后即皈依了伊斯兰教,但直到17世纪才改奉伊斯玛仪教派,那是因伊朗一位名叫赛义德•苏热的传教士大力传教的结果。
  我们在莎车县城一个普通的维吾尔家庭,与当地十二伊玛目派的领导人座谈了两个小时,主人告诉我们,他们告诉我们,他们的先人是由巴基斯坦迁来的,至今仅有200多年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8

主题

2

听众

43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突出贡献奖

31
发表于 2009-12-28 15:32:56 |只看该作者
  塔吉克族信奉伊斯兰教大约在10世纪,在历史上曾受过不同伊斯兰教派的多种影响。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他们又改奉了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关于这次改奉的导航者,传说不一,有的说是伊朗人夏塔力甫,有的说是伊朗人阿布都万里汗;更普遍的则是说,明末清初,一个名叫赛义德苏热的伊朗人率兵来至塔什库尔干,杀死了当地统治者江罕格尔和艾兰木格尔,自立为赛义德沙利汗(王),大力推行伊斯玛仪教义。后来,又经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和提倡,遂使伊斯玛仪派在塔吉克族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塔吉克族的伊斯玛仪派,在宗教信仰、教义、组织等方面,受印度伊斯玛仪派中和加派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自现代以来,他们崇奉的宗教首领,是印度和加派的现代著名领袖苏丹•穆罕默德一沙赫•阿戛汗(1877-1957),认为他是真主的化身,是“活主”,是自阿里以来的第48位伊玛目。他们的教派首领伊禅,要直接经阿戛汗委任。经过这位“活主”委任的伊禅被尊称为“穆克衣”,在塔吉克穆斯林中享有特殊的社会地位,是有文凭可据的世袭伊禅。如塔什库尔干的阿斯甫江伊禅、宝黑特里汗伊禅、泽普县的阿不都赛义无反顾德伊禅、叶城和莎车县的毛拉巴赫西、牙合甫夏等,都是经阿戛汗委任的。自1885年至1951年,每隔二三年时间,就有伊禅去印度孟买朝觐阿戛汗,向他贡献宗教赋税“赛尔卡尔”。“赛尔卡尔”,原意为“事情的开端”,其特定的含义是将第一胎幼畜和第一批收获的农产品撮1/10,作为宗教信仰的奉献,献给阿戛汗,这被认为是一种功德和义务。阿戛汗收到“赛尔卡尔”后,以书信为收据,并向朝觐者赐衣物,这些书信和衣物会被教徒视为神圣之物,妥善保存。得到阿戛汗接见,被认为是终生荣幸,甚至可获得与到麦加朝觐者一样的“哈吉”称号。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国伊斯兰教各教派,基本上都受国外影响形成的,他们的源头都在国外。这进一步说明,中国的伊斯兰教确系世界伊斯兰教的一部分,伊斯兰世界发生的教派分化,对中国伊斯兰教是有影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8

主题

2

听众

43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突出贡献奖

21
发表于 2009-12-28 15:32:37 |只看该作者
  四大门宦之一的库布林耶,也是苏非派的一个支派。据该门宦穆斯林传说,他们的始祖是位侨居中国的阿拉伯传教士,名曰穆呼引的尼,系穆罕默德的后裔。这位“圣裔”曾三次来华,先后在两广、两湖及新疆、河南、青海、甘肃等地传教,最后在甘肃临夏东乡大湾头定居,乞讨为当地汉族的张姓,号张玉皇,字普吉,故该门宦又有“张门门宦”之称。总之,这个门宦教派也是舶来品。
  新疆维吾尔等族的伊禅教派也都来自中亚地区。撒马尔罕、布哈拉、卡桑等地的苏非派教徒,如伊朗的海比甫乃吉米伊禅,布哈拉的阿布海比克比尔、尔西丁外里,拜里黑的谢赫沙合比丁,帕尔甘的和加穆罕默德玉素甫、和加华达瓦旦买合木提,撒马尔罕的和加穆罕默德西日甫,卡桑的赛义德•艾合买提•卡桑尼•本•加拉里丁(买合吐木•艾扎木)等人,从14世纪至16世纪,陆续从中亚来新疆,在喀什、莎车、阿图什、库车等地传播神秘主义;17世纪末,18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伊玛目热巴尼这位著名神秘主义宗教学者的崇拜者,如阿布教热合曼、米亚尼买苏木汉、哈亚尼纳赛尔汗、坎米尔汗等伊禅,自称是伊玛目热巴尼的后裔,从中亚帕尔阿乃、纳曼甘、撒马尔罕来新疆,在喀什、莎车、和田、叶城等地传播伊玛目热巴尼的神秘主义经典《买克吐巴特》及其教义。在维吾尔族穆斯林中间,迄今保存着很多道统谱系和传教凭证(依尔夏特纳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把自己的教源追溯到阿拉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5-20 15:58 , Processed in 0.03289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