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卧哩感应] 福州伊斯兰教先贤阿莱丁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3

听众

103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15-1-26 11:04: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福州先贤阿莱丁
    元明史料
·北门券内碑译文(原文阿拉伯文):
至高无上的真主说,凡是生灵都要尝死的滋味······艾米尔·阿莱丁亡于回历705年11月20日(公元1306年6月3日),星期五。愿真主照耀他的墓穴。我(真主)以此创造了你们,使你们重归于我,并给你们以末日的审判。(引自庄为玑 陈达生《福州新发现的元明时代伊斯兰教史迹》,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 考古编辑部编《考古》 科学出版社出版  1982年第1期  总178期)


    明代史料
··南门券内碑是一首四行诗(原文阿拉伯文)译文:
尘世之生命十分短暂,我们都要进入坟墓。一位王子每日在召唤,去死亡吧去毁灭。伊本·玛尔贾德·艾米尔·阿莱丁卒于回历705年(公元1305——1306年)······于回历903年(公元1497——1498年)重修。(引自庄为玑 陈达生《福州新发现的元明时代伊斯兰教史迹》,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 考古编辑部编《考古》 科学出版社出版  1982年第1期  总178期)

              清代史料
·马骥碑文
乾隆二年岁次丁巳季春吉旦。特简福建台澎水陆等处地方挂印总兵官,署都督佥事,仍带记录一次,陕西宁夏马骥捐资重修。(引自庄为玑 陈达生《福州新发现的元明时代伊斯兰教史迹》,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  考古编辑部编《考古》 科学出版社出版  1982年第1期  总178期)

当代资料
··

··福州“圣人墓”是怎么一回事?
  袁一锋 郑石平
   “圣人墓” (应称为“先贤墓”。下同。——编注)位于福州市西郊象山北坡井边亭村,它是元代伊斯兰教先贤伊本·穆尔菲德·艾米尔·阿莱丁的坟墓。当地人世代习惯尊称其为“圣人墓”,是对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那里来的先贤表示赞颂。今为福州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人墓为亭式方形建筑,每边长8米,四壁高4.6米,花岗石墓基,亭内地面铺砌长条石板,中间筑有伊斯兰教塔式墓盖,北墙嵌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竖立的《西域武公舍黑之墓》汉文石碑。“舍黑”亦译“谢赫”,是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长老”,这是对大阿訇、著名学者或德高望重者的尊称。“武公”系取穆尔菲德的“穆”字译音,为姓氏。亭墙四壁正中各辟弧形拱门,形制大小相同,拱券之下有门楣,每楣门间各嵌有伊斯兰教经文碑刻。
伊本·穆尔菲德·艾米尔·阿莱丁是随元军抵闽的伊斯兰教学者、宗教领袖。从碑刻记载,他归真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归真”,就是逝世,穆斯林之所以称之为“归真”,是因为伊斯兰教认为一个人的死亡不是消失,而是归至真主安拉[乎],并且主张实行土葬,认为土葬不失真主安拉[乎]用土造人的原理。福州这座圣人墓的圆顶陵墓建筑,其形式、风格与广州“清真先贤古墓”、泉州灵山“圣墓”、扬州普哈丁先贤古墓类同,均属元代之前的伊斯兰教文化遗迹。(略)(袁一锋 郑石平主编《中国宗教名胜事典》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6年12月第1版)

西域武公筛海墓
《宗教大辞典》
中国伊斯兰教先贤古墓,位于福建福州市西郊象山北坡井边亭村清真公墓内。为纪念元代来华波斯伊斯兰教学者、经师伊本·穆尔菲德·艾米尔·阿莱丁(?-1306)所建。当地穆斯林尊称“圣人墓”(应为“先贤墓”——编注)。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所立石匾称“西域武公筛海之墓”。墓域座北朝南,为方形圆顶的亭式陵墓,墓亭内安放一座伊斯兰塔式石墓盖,亭东北建有礼拜间和水房,供穆斯林走坟仪式用,亭墙四壁各辟拱形石门,门楣上嵌《古兰经》经文碑刻。据载,阿莱丁随元军入闽,大德十年(1306)归真,1983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曾拨款重修,并环建围墙。(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1998年8月第1版)
               伊斯兰教墓
位于福州市西北郊象山北麓井边亭村边。墓为亭式建筑,坐北向南。墓在亭内,封顶三层,呈塔式。花岗石叠砌,高1.15米,长2.5米,宽1.31米,为元代阿拉伯伊斯兰传教士伊本·穆尔菲德·艾米尔·阿莱丁的墓冢。墓亭为砖石结构,正方形。边长7.75米。单檐悬山顶,高6.2米。亭的底部用花岗石叠砌,墙身用长方形青砖砌造。四面亭墙辟有石拱门,门额均有阿拉伯文石刻。东、西门额的碑文已风化剥蚀。南门楣碑镌有四行阿拉伯诗,诗文:“尘世的生命十分短暂,我们都将要回归阴宅;一位王子每日在召唤;死亡吧,在废墟上重建!”南门额还记载伊本·穆尔菲德·艾米尔·阿莱丁卒于伊斯兰历705年(1306)。南门门框另有一阿拉伯文碑刻。碑文大意是:“真主的判决就要来临,这里并非永居之宅第。”北门额阿拉伯碑文是:“至高无上的安拉[乎]说:‘凡是生灵都要尝死的滋味’。······艾米尔·阿莱丁亡于705年11月3日,愿安拉[乎]照耀他的墓穴。‘我从大地创造你们,我使你们复返于大地,我再一次使你们从大地复活。’“南门上端还嵌有一块石碑、阴刻三行汉文楷书;”乾隆二年岁次丁巳季春吉旦,特简福建台澎水陆等处地方挂印总兵官、置都督佥事仍带记录一次、陕西宁夏马骥捐资重修。”亭内北墙拱门上侧用水泥装饰一个横匾、上阴刻汉字“西域武公舍黑之墓”。亭东侧有座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的祭厅,祭厅北墙外壁嵌一块高0.46米、宽1.60米的石刻横匾,上刻汉字“西域武公舍黑墓,道光丙午年”。圣墓在20世纪70年代遭到破坏,塔式的石封顶(又称墓盖)被撬走,附近不少伊斯兰教徒墓碑被拔除。1983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省、市有关部门拨款4万元重修墓亭,修葺坟墓。并在墓区的四周砖墙围护。墙内有明、清、民国,教墓数百座,其中有48座清代墓葬保存较为完好。(福建省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州市地志(第7册)》方志出版社出版 1999年8月第1版)

伊斯兰教圣墓
《福州市城乡建设志》
在梅峰路96号左侧。圣墓在墓亭内,亭方形,纵横⒏5米,高⒋5米,石基础,四面砖墙,人字瓦盖顶。石基础离地高0、7米,每向墙壁中间皆辟一拱形石框门,高⒉5米,宽⒈5米,墙厚0、65米,石门楣为半月形,高0、8米,有阿拉伯文题刻。题刻旁饰浮雕、花草,云朵等,石门框和石门楣的题刻表明墓主名伊本·玛尔贾德、死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
墓长方形,三层,塔式,下层宽⒈4米,高0、32米,长⒉4米,中层宽0、8米,高0、36米,长⒈8米,上层宽0、3米,高0、32米,上部尖形,长⒈2米。正面内墙上方书,“西域武公舍黑墓”。
墓亭外墙正面上方嵌一石额:“乾隆二年岁次丁巳(1737年)季春吉旦,特简福建台澎水陆等处地方挂印总兵官,署都督佥事,仍带纪录一次,陕西、宁夏马骥捐资重建”
1983年8月公布为第二批市级保护单位。(刘润生主编《福州市城乡建设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1994年4月第1版)

(以上资料引自述而 主编 《 中国伊斯兰教名贤名墓史料选(第一辑)》(电子图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4-27 10:58 , Processed in 0.0339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