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0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伊斯兰的本质及终极追求

[复制链接]

30

主题

3

听众

3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09-2-25 01:08: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伊斯兰的本质及终极追求
——从纳斯尔《伊斯兰教》看伊斯兰

作者:王一民

                                                    第 一 篇

    从根本上说来,人是具有精神性追求和存在的高级动物,这是人之所以区别与其它动物而所以为人的一个根本性标志,也是人之所以追求宗教信仰、拥有宗教信仰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原因。按照丹麦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人的生活状态分为三个层次(或阶段):首先是审美的人生,即以感官的刺激和享受为其生活目的和追求;其次是伦理的人生,即以道德的约束和高尚情操的追求为其人生目的和追求;最后是宗教的人生,即以人的精神性生活为其终极的追求 。应该说所有高级的一神宗教都是以对终极精神性的追求为其目的和宗旨的,换言之,真正的宗教或者宗教的本质即是对其信仰的精神性的终极追求,——这正是真正的高级一神宗教的本质与核心之所在。即如清高的安拉给我们的告谕:“我创造精灵和人类,只为要他们崇拜我”(《古兰经》51:56)“你们的主说:‘你们要祈祷我,我就应答你们;不肯崇拜我的人,他们将卑贱地入火狱。’”(《古兰经》40:60)
    就当今人类而言,多数人都生活于审美的人生层次(阶段),即在法律的制约下追求物质和肉欲的享受和满足,特别是十八、十九世纪以来,以西方物质消费主义开启的欧美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使人们对于物欲和感官刺激的追求达到了一个放纵和泛滥的境地,从而使整个世界范围内以精神性追求为宗旨的真正的宗教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伴随而来的理性主义、唯物主义、科学实证主义、达尔文进化论、虚无主义等新兴的观念和思潮,正在对以精神性追求为宗旨和终极目的的真正的宗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宗教中最为本质、最为核心的精神性追求这一宝贵财富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窘境,更为可悲的是这种宗教的内核和本质性追求受到了来自于其宗教内部极端和教条思想的极力排挤、甚至污蔑乃至戕害。
    这一现象和趋势在伊斯兰教中借以现代主义的各种名目频频出现,并且作为伊斯兰教内部的一种异化现象在整个伊斯兰世界已经蔓延了将近200余年,给伊斯兰教本身带来了无尽的矛盾和危害。这一点在赛义德?纳斯尔教授的《伊斯兰教》一书中也给予相当的关注和剖析。作为当今伊斯兰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师级思想家,其见解极其深邃,他的剖析亦可谓彻入骨髓。宗教比较创始人麦克斯?缪勒指出:“只了解一种宗教的人,其实什么宗教也不了解。”此说虽有失偏激,但其旨意无疑是可取的——真理因为比较而会更显真切。而纳斯尔教授恰恰是精于世界各大宗教的大家,他的著作无疑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读之则领受一种思维上的启迪。在此我只能就《伊斯兰教》中部分相关内容作一个简单的梳理和阐发,以期略窥大师的真知灼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30

主题

3

听众

3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21
发表于 2009-2-25 07:51:10 |只看该作者
第 二 篇
  赛义德?纳斯尔指出:“伊斯兰教认为,宗教就在人的本质之中,既为人就必然与宗教相关,人类直立站起来就在追求超然存在。人类需要宗教就像他们不能不呼吸一样,因为真主早已在他们灵魂的实体上烙下印记……根据经文,真主将其精气(ruh)吹入人体:‘当我把它塑成,而且把我的精神吹入他的塑像’(《古兰经》15:29)要成为人就是在人内在深处保持这种精神……”  “根据伊斯兰教理论,在所有男男女女的心灵深处,仍保有见证真主独一以及伊斯兰教基本宣称的那种原初本质(al-fitrah)。对于伊斯兰教来说,人是有智慧的,自然足以认同独一的真主,然后再加以意志的辅助,因为智力需要天启之指引。宗教的作用在于驱除遏阻智力正常运作的种种感情迷障。宗教基本上是手段,人们借以重整自我、回归心中依然存在的内在和原初本质。”
  也就是说,在造化人祖阿丹之时真主就已经将其精神注入了阿丹的灵魂之中,作为人类祖先的阿丹圣人自然将真主的这一精神延续至今而且使这一精神也在所有人的灵魂深处普遍地存在着,这也就是伊斯兰教法学教义学中为什么共同强调任何未死之人都有等待的伊玛尼的原因之所在,那么之所以有些人还没有归信伊斯兰,没有体认到独一的真主并进行敬畏和崇拜,那是因为他们灵魂深处延存的有关真主的精神性的存在尚未被唤醒和复苏。
  按照真主的告谕:“每个民族各有一个使者。”(《古兰经》10:47),又根据贵圣穆罕默德(愿真主福安之)的解释:真主共派遣十二万四千(一说二十四万)余位先知到各个国家和民族,从而确保了各个国家、民族中均有真主启示的真理性成分的续存。同时,我们也就可以很自然地理解伊斯兰教有关“万教归一”的信念及其必然性了,——人类同根同源,皆为真主所造化,同被注入真主的精神,同享被真主引领的情分,虽然其民族、文化、种族、地域各异,但任何文化、民族之存在皆为真主的造化使然,而任何一种文化、民族之中都有其真理性的成分(真主启示的结果)存在,这种普遍存在于各文化、各民族中的真理性成分和因素以及真主所注入精神延续的普遍性和恒久性便构成了其文化、民族、宗教最终将趋向并归于伊斯兰教的桥梁和纽带。因为伊斯兰教是真主启示的原初的、最后的神圣宗教,同为真主造化的同根同源的人类自然最终将共同体认、崇拜真主并最终归于真主的宗教——伊斯兰。
    在伊斯兰教的观念中,信仰真主是必然的,因为“只有宗教才能赋予人类生活的意义,因为宗教而且也只有宗教和人类生命本身一样,直接而且客观地源自同一来源。只有宗教能激发人类内在潜能的实现,并使他们百分之百成为自己,我们唯有借由天国之助才能成为我们最后在神的存在中的模样。宗教提供了那种理性最高目标的至高知识,也揭示了既是至高之爱也是意志最终目标的那种真实面向。宗教是所有伦理和价值的源泉,为人类行为和建树的价值提供了客观的衡量标准,也是真主之道与创造秩序的真知源泉,以及一个传统文明中美学与形式科学建构原则的传递者。” 换言之,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需要宗教,而非宗教需要人类,这不仅缘于真主对人初始造化的根源和因由,也是基于真主造化人类的目的和原因:“我创造精灵和人类,只为要他们崇拜我” (《古兰经》51:56)。而崇拜真主的最高境界便是对独一真主的体认和归依,因为从更深层面上讲,伊斯兰教信仰的精神性核心无非就是领悟“讨黑德”(认主独一)。对伊斯兰精神性的探求和追求无非就是从纵深层面挖掘“讨黑德”对构成了伊斯兰人民或称“乌玛”的那一部分人群在生活、行为、艺术和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伊斯兰教不仅是指导人类归向于真主而终得后世终极福祉的真理之道,同时它也是人类现世生活中各个层面各个维度乃至所有方面的指南。以神圣的《古兰经》为例,可以说,“《古兰经》的内容包罗万象,主题从伦理学横跨到形而上学。可以说,《古兰经》最早包含了行动和冥想这两个范畴里的知识根源或原则;包括了伦理教义和法律教义;也包括了属于真主本质的形而上学教义和真主创世本质的相关宇宙论教义以及关于人类灵魂的心理学训示。它还拥有属于冥秘的、精神生活的知识以及涉及个人和人类、宇宙历史终局的末世论知识。……《古兰经》还拥有精神的面向,一种改造灵魂而难以感知的神圣实相,它就像一个投入多元世界的神的网络,从中引导我们回到真主独一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3

听众

3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31
发表于 2009-2-25 23:37:17 |只看该作者
第 三 篇
  应该说,传统的伊斯兰教基本上都以上述在教法规范下的精神性追求为遵旨和目标而践行真主的告谕、贵圣穆罕默德(愿真主使他平安吉庆)的逊乃(圣行),只是自十八世纪以后,伊斯兰中有人引进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流行的理性主义、唯物主义、人文(本)主义、科学实证主义、进化论假想和马丁?路德的基督教教改等理论,开始极力否认伊斯兰中幽玄的、隐秘的实质和精神性追求这一伊斯兰教信仰最为本质的属性和实质性内核——一言以蔽之,要否认伊斯兰教中精神性追求这一核心和本质,并极力欲将它从伊斯兰中加以剥离,有如当年马丁*路德对基督教信仰核心的驱除和剥离一样。
  同时,由于伊斯兰世界(特别是阿拉伯各国)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击下渐失往日的优势并不断沦为殖民的对象,于是一些人在反思中开始谋求国家民族振兴的方略。在一些人看来,阿拉伯民族的伊斯兰世界之所以落后并沦为殖民的对象不是科学技术的落后,也不是经济实力的不济,而是伊斯兰教信仰内部出了问题,同时认为是伊斯兰教下政治体制的落后。就宗教生活而言,他们归咎为人们追求一种内隐的知识和精神性的修行,通过对伊斯兰哲学、形而上学、灵智学等“玄学”的钻研以探究近主之道,穆斯林以分散的教团形式的存在进而使民众失去了统一性和战斗性,从而导致了阿拉伯伊斯兰民族的落后和被殖民的结果;就政治的层面而言,他们认为要使阿拉伯伊斯兰民族变得强大,就必须建立一种复归于穆圣时代的哈里发政治体制。其后,为了应对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灾难性的泛滥纵欲现象,有人提出了“回归伊斯兰”的口号,进而衍化为“只要《古兰经》”、“遵从赛莱富”等等一系列二元对立理论。此类反思理论本身的立足点大多(极个别的如沙特除外)是一致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即以阿拉伯伊斯兰民族的兴盛为宗旨。但是他们各自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却值得怀疑。且不说这一系列反思理论在理论本身上与伊斯兰精神实质的矛盾、对伊斯兰精神实质的背离,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遭遇到的尴尬——不仅未能使伊斯兰民族变得强大,反而造成了伊斯兰世界的分裂和矛盾,直至由这一类理论所衍生出的恐怖主义现象,实实在在地玷污了伊斯兰的形象。
  十八世纪以来在伊斯兰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各种现代化思潮正是在上述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一现代化思潮产生的真正的内在动因,仅仅是为了回应西方的殖民统治,进而以寻求阿拉伯伊斯兰民族的解放和兴盛。一些“伊斯兰复兴运动思潮”的先驱者们针对阿拉伯伊斯兰民族落伍、落后的现实,首先作出了错误的诊断,继而开出的“处方”自然是无效的。——而导致错误和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是他们自身对伊斯兰教认识的片面和肤浅,二是他们在方法和观念上过于迷信和青睐十八世纪以来西方思潮和方法论。
  要掀起一场全社会的普及性运动,自然要借助整个穆斯林民众的一致性参与;而要促成这一运动目的的实现,则必须清除阻碍这一运动迅速展开的障碍。而在当时的所谓“复兴主义思想”导师们看来,这种“障碍”首当其冲就是以追求精神性生活为遵旨的教团组织及其精神导师。于是,作为宗教的伊斯兰变成了极少数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工具,作为伊斯兰教中最为核心的精神性追求被指责为“异端”甚至成了“举伴真主”的叛教行为。
  发端于此,意识形态的东西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民族复兴这一思潮中,一些思想先驱者们不是在伊斯兰教内部寻找其固有的神圣精神指导,而是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伊斯兰教以外的世界,他们所倡导的各种所谓的现代主义运动事实上不仅未能把伊斯兰世界带入兴旺和发达,反而使伊斯兰卷入了分裂、混乱、倒退甚至反动。尤其是近代以来,作为对西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反击,简单化、教条化、反智(anti-intellectual)的原教旨主义思潮席卷了穆斯林世界,似乎为这个时代塑造东方主义式的“愚昧”、“暴力”的穆斯林形象做了一个恰当的注脚。赛义德?纳斯尔教授对伊斯兰现代主义本质的揭示极其深刻,而他对伊斯兰教义以及哲学史的研究,则更为我们展现了伊斯兰传统深邃、广博而不为人知的一面,这对于陷入东方学、后殖民语境下的穆斯林知识分子来说,显然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价值。
  对于中国穆斯林——特别是一些受过现代教育且偏爱新潮和时尚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会以为所谓的现代主义就是当今伊斯兰世界的前卫和主流。事实却并非如此,“绝大多数的穆斯林今天仍然实行前所述及的传统礼仪……同样的,苏非教团在某些地区虽然遭到了禁止和限制,但在许多伊斯兰世界的地区仍继续增强其力量。公元19世纪(伊历13世纪),当伊斯兰社群的某些分子强调现代主义的重要性时,基本上反对现代主义的就是苏非道者。过去半个世纪所发生的事件仅仅证实了他们对现代世界本质的诊断,要说有何不同,他们比自己在20世纪初的力量更加强大,特别是在许多如埃及受过教育之人更是如此。”  “传统伊斯兰教作为仍然维系着伊斯兰世界的核心宗教存在,事实上不仅已经卷入了反对现代主义的战斗,而且也卷入对抗那些各种形式的复兴主义的战斗,因为复兴主义常常以伊斯兰教之名使用绝非伊斯兰教式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或是利用明显的非伊斯兰教手段来把他们自以为是的伊斯兰式宗旨的目的合法化。” ——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者的本来面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3

听众

3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41
发表于 2009-2-27 09:04:17 |只看该作者
第 四 篇
  在“复兴伊斯兰”的旗号下,现代主义者们的一个突出的作法是:一方面极力否认伊斯兰教传统的精神性内隐追求,一方面极力将伊斯兰教中的哲学、形而上学、凯俩目学、灵智学等最具核心价值的传统至宝通通贬斥为“异端邪说”。因为在他们看来,伊斯兰仅仅是一套在教法细则下的简单的形式和礼仪,伊斯兰教已经有被他们极力“去灵魂化”进而趋向“躯壳化”(格尔达维语)的倾向。神圣的伊斯兰几将被沦为一种对抗于一切文明的庸俗的道德学说和社会学理论,这种奇怪而反智的认识指导下的思潮不仅在伊斯兰内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分裂和矛盾,同时也在刻意矮化着真主启示的神圣普世性原则和伟大伊斯兰的精奥与广博。
清高的真主在神圣的《古兰经》中反复强调了“智慧”:“以智慧的《古兰经》发誓”(《古兰经》36:2);“主啊!求你赐我智慧,求你使我进入善人的行列。”(《古兰经》26:83);“艾列弗,俩目,拉仪。这些是包含智慧的经典的节文。”(《古兰经》10:1);“他以智慧赋予他所意欲的人;谁禀赋智能,谁确已获得许多福利。惟有理智的人,才会觉悟。”(《古兰经》2:269);“你们不要把真主的迹象当作笑柄,你们当铭记真主所赐你们的恩惠,铭记他降示你们天经和智慧,用以教训你们。你们当敬畏真主,当知道真主对于万物是全知的。”(《古兰经》2:231)……在整个《古兰经》中,类似直接提到“智慧”的经文至少有38处之多,可见智慧之于伊斯兰的重要性。或者可以说,伊斯兰教就是一个最智慧、也最崇尚智慧的宗教。因为清高的真主说:“假若用大地上所有的树来制成笔,用海水作墨汁,再加上七海的墨汁,终不能写尽真主的言语。真主确是万能的,确是至睿的。”(《古兰经》31:27)也就是说因为《古兰经》本身就是一部充满无尽奥义的经典,这就注定了伊斯兰教是最爱智慧最崇尚智慧的一个神圣而伟大的天启的宗教。何况神圣的伊斯兰原本是源自真主的启示,换句话说,伊斯兰本身就是神授的智慧(参见上述引用经文)。一个直接源于《古兰经》和《圣训》的阿拉伯语词汇“希克麦”(Hikmah)就是智慧。在伊斯兰传统当中,“希克麦”不是靠人类的“理性”就能获致的,它是来自真主恩赐的一种“神授智慧”或“永恒智慧”。与“希克麦”一词同根的“哈基姆”(al-Hakīm,智慧者),既是真主的尊名(属性)之一,也是《古兰经》的名称之一。《古兰经》第31章“鲁格曼章”表达了对智慧(希克麦)和智慧者(哈基姆)的赞美。《古兰经》中还有不少把“经典(kitāb)”和“智慧(hikmah)”并提的经文,如:“他要教他经典和智慧”(3:48);“我已赏赐你们经典和智慧”(3:81)等等。伊斯兰哲学家们认为,这表明真主通过“启示”(瓦哈伊)所揭示的知识,真主同样也使其成为可通过“智慧”(希克麦)获得的知识。因此,哲学就是寻求真主隐藏在世界万物中的礼物——神授智慧“希克麦”,以完善自己的“灵魂”(al-Nafs),向真主(亦即真理)接近。哲学(hikmah或Falsafah)也就成为“启示”的补充、证明或延续,是先知时代结束以后的学术继承者;哲学成果从终极上来说不是靠人的能力、而是靠真主恩赐的智慧“希克麦”才能获致的。不同学派的穆斯林学者们都引证一段圣训:“追求智慧(希克麦)是你们的责任,善行存在于智慧之中”。这段圣训把寻求智慧(希克麦)作为穆斯林的一项义务,就与古希腊“哲学就是爱智”的传统巧妙地对接起来,使得哲学研究在伊斯兰学术传统中获得了合法性。
  在传统学术的定义中“哲学”即是智慧之学。伊斯兰的哲学以及形而上学、神智学等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而产生的,这些学术钻研不仅是对清高真主在《古兰经》中的反复告谕的遵守,更是穆斯林更好地认识真主、临近真主、崇拜真主的必须途径之一。伊斯兰教中如果没有了哲学、形而上学、神智学以及凯俩目学等学术的存在、延续、发展,那么伊斯兰教天启的精神性这一传统核心将遭到人为地剥离、抽空,伊斯兰教势必将变得干瘪和空洞,必将在世界文明与文化的竞争中被边缘化甚至遭到蔑视和抛弃。更为重要的是,对上述智慧追求的放弃,将是对神圣《古兰经》中真主的告谕的一种原则性背叛。
  因此,以任何借口把伊斯兰矮化为一种仅存理性的教条、一种教法规范下的礼仪和形式的遵从,都是一种文化上的反智表现,更是对伊斯兰信仰本身的一种反动和背叛。——不论其口号多么迷人,也不管其思想的外衣多么时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3

听众

3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51
发表于 2009-2-27 09:05:01 |只看该作者
第 五 篇
  有关传统与现代、伊斯兰与西方之间的种种怪异关系和畸形现象,赛义德?纳斯尔在另外一文《西方世界对伊斯兰的挑战》中为我们作了深刻而准确的揭露和剖析:“……这种自我辩解式的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回答西方对伊斯兰教的挑战时所采取的立场是这样的:他们就象一个奴隶站在主人面前那样对西方说,伊斯兰教中的这一点或那一点正好与今天在西方很时髦的某种事物完全一样,至于那些即使绞尽脑汁也无法在现代西方盛行的术语中找到一个对应物的东西,则把它们做为并不重要的东西弃之一边,甚至不惜把伊斯兰教中有些原本的东西诬蔑为新生的异端(毕达尔提)。他们举出了无数的论点来说明伊斯兰教的宗教仪式倡导‘清洁卫生’,伊斯兰教的教义主张‘平等主义’,并不是因为这种主义和观点——当我们以伊斯兰教教义的整体观来看时——是真实的,而是因为清洁卫生和平等主义是当时——尤其是‘嬉皮士’运动产生以前西方盛行和时髦的思想。自我辩解式的现代主义者企图确认这样明显而易于辩护的特征,然而,他们逃避了西方对伊斯兰教挑战的实质,西方对伊斯兰教的挑战仍然威胁着伊斯兰教的心脏,无论他们做出多大的努力去安慰伊斯兰教的敌人也无济于事。当需要动手术时,大夫必须拿出手术刀毫不犹豫地切除受病毒感染的区域。同样,当谬误的思想威胁宗教的真理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换批评和思辩的宝剑。任何人不可能通过伪装朋友或达成协议的方式根除谬误思想的消极影响。
  “这种形势导致了一个更为奇怪的现象:今天,在全世界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中,西方现代文明最坚强的卫士是一些西方化了的东方人。与现代化了的东方人相比,牛律大学和哈佛大学最有才华的学生对西方的信心更少。这些西方化了的东方人,他们曾一度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现代主义神坛,而现在突然面对这个神坛倒塌的可能,他们只能孤注一掷地紧紧抱住它。对穆斯林现代主义者——尤其是其中的一些较为极端的人来说,伊斯兰教的‘原教旨真义’正是今天的现代化了的西方灌输给他们的那种东西。如果革命是时髦的,那么,伊斯兰教是主张革命的;如果社会主义是今天的时髦,那么,伊斯兰教的‘真正教义’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础之上的……洞悉这种思维方式以及它所推出的作品的人最了解它那驯服的、奴性的、被动的‘良民’特性。甚至在教乘(教法)领域内,又有多少非伊斯兰教甚至反伊斯兰教的思想只须在其开头加上‘太斯米叶’、在其结尾缀上‘我们只求真主襄助’就被予以采纳的实例?
  今天,那些曾毫不犹豫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模仿西方的人,亲眼看到西方文明本身痛苦挣扎的迹象时,那是多么痛苦的景象啊!假如,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日渐清晰的现代文明行将溃塌的迹象能够在一战结束时就显现在人们面前,那么,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传统文明肯定会被挽救下来,因为那时亚洲的各大传统文明仍然很完整。然而,命运之手并没有为人类规划出这样的道路。尽管如此,正如一句波斯谚语所指出的那样,‘只要树根仍然在水中,那么就有希望。’在目前形势下,人类能够挽回的还有很多。根据伊斯兰传统信条中对积极行为的肯定观念,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业的价值和可能性始终存在,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阐明真理并以身作则。当信仰(伊玛尼)存在时,失望毫无意义。甚至在今天,如果能在伊斯兰教世界形成一股真正的学术和思想气氛,一股既不失其正统的本性,而又洞悉现代世界的学术和思想气氛,那么我们就既能回答西方的挑战,又能保护伊斯兰教统和道统的轴心不致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威胁下瘫痪。
  只要记得对绝大多数穆斯林来说,伊斯兰教文化仍然是一个他们生活、呼吸直至归真于其中的活生生的现实,那么我们就能确切地认识到在伊斯兰教世界还有多少东西可以被挽救下来。从印度尼西亚到摩洛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伊斯兰教文化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实,而不是过去某一时期的历史故事。那些把伊斯兰教文化认为是过去的历史故事、且自身已经脱离了传统世界的人,他们自己丧失了中心,却误以为整个伊斯兰教社会失去了中心。
然而,问题的严重性也就在这里。那些持‘伊斯兰教是一种过去的历史’观点的人,往往就是在伊斯兰教世界里操控大众传媒的人,他们虽然人数极少,却直接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和灵魂。在大多数地区,那些操纵着电台、电视和报刊的人生活在一个‘伊斯兰教的确已成为一个过去的历史故事’的世界观里,因为他们那样地迷恋西方,甚至他们看不到世界上还有其它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式,即使那种态度和方式仍然做为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存在于自己的家门口也罢。
  尤其令人奇怪的是:正当西方丧失了‘现代文明’的撑杆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时,那些西方化了的少数人却在伊斯兰教世界里占据了优势地位。如果我们让一个波斯或阿拉伯农民到某个中东大机场去见识一下进入他的国家的欧洲人时,那么他足以仅仅从一个修女庄重的打扮到几近全裸的女游客的服饰差异上发现西方文明塑造出的人们是多么缺乏平衡与和谐。然而,完全西方化了的‘穆斯林精英们’的眼睛却观察不出这样简单而明显的差异。因为,尽管他不希望西方文明是完美的,可是他不想面对自己信心十足地去模仿的文明表现出的矛盾。”
  任何一部全面研究伊斯兰教的著作,都必须考虑到这两个层面,即社会、政治、经济层面和内在的精神层面。然而,做为一部专门研究伊斯兰精神性的著作,则必须要求自己主要关注通向内在和精神世界之道。它必须涉及宗教的外在构成成份,说明它们作为精神生活的工具的重要作用,而不许在任何情况下忽视外在向度的伟大意义,因为它是内在生活所必不可少的。
  而在现代主义者眼中,伊斯兰仅仅成为了一种庸俗的道德学说、社会学或政治学理论,或者伊斯兰教仅仅是一种在教法约束下外在的形式和礼仪,伊斯兰甚至变成了一种与文明本身水火不容的极端教条主义——伊斯兰唯独与人类终极的精神性追求没有丝毫的瓜葛,伊斯兰不关心人类的心灵状况,伊斯兰不追求精神的终极,伊斯兰不追求对内隐知识的体认,伊斯兰不追求对造物主的炽爱、认识和临近……这样他们不仅将神圣的伊斯兰的精神性内核极力从伊斯兰中活生生地剥离并扬弃,并为了达致这一目的而将穆斯林大众的精神性追求贬斥为异端。
  诚然,伊斯兰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由许多宗教形式和礼仪构成的规范,是在伊斯兰法约束下的一种约定的准则,也是一种社会管理制度……我们不否认如上各种观点都从各个不同的面向和维度注解着伊斯兰的伟大和多维性,因为《古兰经》本是囊括了一切真理的神圣经典。但从根本上来说,作为一种太初的神圣的神启宗教,它的终极目的则是通过信徒(穆斯林)的虔诚信仰以及在艰苦、持久的精神性修炼下以追求对造物主的挚爱和认识,而这种精神性修炼和追求的途经便是在完善教乘(教法)规范的基础上通过道乘、真乘、超乘乃至至乘等各个阶段(层次)的修行进而达到对造物主安拉的体认与临近。——这才是伊斯兰作为一种宗教的核心和终极之所在。
  一种仅仅以强调教法规范和教乘坚守为追求的伊斯兰,无疑是对神圣伊斯兰的刻意矮化和解构,正如真正的佛教徒决不仅仅是念经吃斋拜菩萨一样,他们更注重潜沉于心性的修炼和灵性的开悟、进而追求“成佛”以入“极乐世界”。同样,我们也无法设想一种仅仅追求教法规范下的形式和礼仪、而丧失了内在精神性终极追求的“伊斯兰”还能够走多远。(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5-4 19:57 , Processed in 0.03583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