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3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回,回民,回族,与清真一词

[复制链接]

1008

主题

2

听众

43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突出贡献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09-12-10 14:54: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回回"一词,与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有关。"回回",先是指唐代阿拉伯波斯来我国内地各大城市和东南沿海从事商业的"蕃客"。《旧唐书》有"回纥传",《新唐书》改为"回鹘传"。改名之因,在《新唐书•回鹘伟》中说得明白:唐德宗贞元4年(778年)可汗请唐"易回纥曰回鹘";取"捷鸷犹鹘"之意。《辞海》也释其为"回旋轻捷如鹘"意。"回回"一词在唐代末见于其典籍。然而唐朝却是"回回"人的萌芽期。"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边兵凯歌》:"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回回"一句。沈之书"回回",则为唐代的"回鹘"。这些人居安西,则今新疆南部和葱岭以西部分地区。南宋•周密的《癸辛杂谈》中的"回回"也专指"回鹘"。这个时期,有的文献提到"回回国"。这个"回回国",则为元代史学家孙仲端在《北使记》中所说的西域中信仰伊斯兰教的花拉子模国。元代的"回回人"是指当时来华的"色目人"中的主要部分,即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后来这些人自己也接受这一称呼。公元1220年,成吉思汗征服花拉子模国首都--玉尤杰赤(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和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后,把当地"回回人"一部分编入蒙古军队,称为"西域亲军"和"探马赤军",一部分迁入中原地区。迁入这部分回回人,与唐时通过"丝绸之路"来中国经商、传教后定居于广州、泉州、西安一带的原"回回"人,统称为"回回人"。《元史》中有不少地方有"回回"一词。如《元史•赛典赤•瞻思丁传》说赛为"回回"人;《元史•方技•阿老瓦丁传》也称其"回回氏";《元史•刑法志》记"……回回词讼"。元朝是"回回"这个人群孕育时期,明朝则是其形成的关键时期。《明太祖文集》载:"所谓三宝太监者,即回人郑和也"。《明史宣宗》记"哈蜜回回……"和"回回人善营利"等语,《明史•铁铉传》和《明史•常遇春传》,两人均为"回回"人。(《常遇春家族与蓝玉党案》和《回族铁姓起源及其分布》均载于《回族研究》2001.1)元明两朝官私记载中对"回回"的称呼含义显然不同:元代所说"回回人"泛指许多种民族的穆斯林,而明代说的"回回",是指一个具有共同经济文化和语言的人们群体,没有了包含许多民族在内的意思(《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念》引言)。清代官方文件中称"回回人"为"回民"。乾隆四十六年七月,督理陕西巡抚毕沅在其奏折中称"……过往回民";"当年九月军机大臣议复李侍等奏"回民……""选老成回民……"(《试析乾隆朝关涉回族的特别结令》《回族研究》1999年2期)。

关于"回回"、"回纥"和"回鹘"的读音问题,清朝顾炎武在其《音学五书》中说:"回回者,亦回鹘之转音也"(回,hui;纥,he;鹘,hu)。据现代和当代一些学者考证,皆认为顾炎武这一论断是可靠的。现健在的回族学者勉维霖说:"'回回'、'回纥'、'回鹘'"音近,可能是后者的转音或俗写。(《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引言)随着岁月的推移,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心理状态和共同的生活方式,使这一大批"回回人"自然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民族共同体。早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族……"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3月召开的"政务院"第八次全委会上正式将中国昔称为"回回人"的人们为一个民族"回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1008

主题

2

听众

43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突出贡献奖

21
发表于 2009-12-10 14:55:05 |只看该作者
"清真"一词,原说于唐李白:"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送韩准裴政孔巢众还山》。此词,在我国有三种含意。

一、从南北朝至清乾隆的1300多年的时间里,"清真"在文人笔下只用来赞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写清雅幽美的环境。南朝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赏誉上》中说"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日,清真寡欲,万不能移也。"《宋书•周续之传》"江州刺史刘柳荐之高祖曰……周续之清真素,思学钧深……"。唐李白就有"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古风五十九首一》和"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等诗句。唐代另一诗人姚合也写有"不行门外地,斋戒得清真"(《寄石书院僧》)诗句。陆游《园中赏梅》诗有"阅尽千葩百卉春,此花风味独清真"的诗句。词人周邦彦自号"清真居士",有《清真词》二卷问世。清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繁称》中说:"文辞虽有高下,气体皆尚清真"。这里的"清真"指清新自然。明末清初山西太原回族书画家梁檀是一位品格高洁、精研伊斯兰教的学者,其好友傅山赞誉梁书法"率性操觚,清真劲瘦",这里"清真"既是指梁书法"孤洁俊秀,自标一宗,要无俗气",更是指其人"品格非人所知,别有天地也",赞叹梁人格高尚,无"媚绰约态"。(《梁檀》载《回族研究》2004.4)

二、"清真"一词除与伊斯兰教有关外,跟其它宗教有关。道教主张"清净无为",故道教观也有"清真观"的。犹太教堂在明代个别的还称"清真寺"。

三、"清真"一词为明末清初伊斯兰教之泛称。从唐至宋伊斯兰教没有定称。元代以来中国学者逐渐用"清"、"净"、"真"等词语来表证伊斯兰教。如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杭州重建的礼拜寺为“真教寺”。14世纪40年代吴鉴为其寺题写的碑铭为“清净寺碑记”,始有“真教”、“清净”之意。元惠宗至正九年(1349年)泉州重建的礼拜寺也为“清净寺”了。此后西安有“清教寺”、“清净寺”,南京有“净觉寺”。上述事迹虽未出现“清真”一词,但“清真”一词遂和伊斯兰教相联系,逐渐成为专用名词,并赋予新的含义。明清伊斯兰回族学者王岱舆在其《清真大学》一书“题纲”中有“清真至要”一语:他在书中,他释“清”,指真主“超然无染,不拘方位”;“真”,指“真主永存,独一至尊”。王在他的另一著作《正教真诠》中谓“纯洁无染之谓清,诚一不二之谓真”。又云“吾教自生民以来,不拜像,灭诸邪,故谓之清;尊独一,无二主,故谓真”。明清另一伊斯兰回族学者王三杰,从三个层次更深刻地阐释了“清真”:即从“言其主”、“言其教”、“言其人上”阐述。主者,“无所始也,无所终也,不受阴阳,超然自在,毫无干杂而纤微自明——此主之清也。天地至大,巨细莫不任其掌管;人神至广,贵贱莫不听其生死——此主之真也”。较者“教本圣……道合天人……圣与圣相传……人与人相习……——教之清也……尊敬者不别仙凡……服教者无论亲疏……向背各异……证其先天之自取:迷悟有兮……辨诸身后之升沉——此教之真也。”“人”者:“异端邪说不能惑其志,功名富贵不能乱其衷;身寄浮云而来去不淆,躬居尘世而一心常静——此人之清也。”“唯一主……行为圣训……孝悌忠信,奉主唯谨;礼义廉耻,佩服益深,此人真也”。此后,清真教逐渐为伊斯兰教之专称。礼拜殿为清真寺,表白信仰和作证词为“清真言”,表示穆斯林食品为“清真牌”,阐释教义的书,名为《清真大学》、《清真指南》、《清真释疑》。也有伊斯兰教学者自称“清真鄙人”或“真回老人”。

由于伊斯兰教与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有着特殊的关系,所以“清真”二字早已成了穆斯林民族的共同标志。这样,人们又把按伊斯兰的风俗习惯制作的各种饮食,称为“清真饮食”、“清真小食”、“清真糕点”。此外,还有“清真餐厅”、“清真食店”等。现“清真”一词成为人们熟知的一般流行用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5-1 02:23 , Processed in 0.0350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