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理探索] 穆斯林对今世物质不要过分贪婪

[复制链接]

1008

主题

2

听众

43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突出贡献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10-3-10 02:16: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者:张维真

      贬斥今世的经文很多。许多古兰经文在贬斥今世的同时,号召人们趋于后世、不迷恋今世。安拉说:"迷惑世人的,是令人爱好的事物,如妻子、儿女、金银、宝藏、骏马、牲畜、禾稼等。这些是今世生活的享受;而在安拉那里,却有优美的归宿。"(3:14)又说:"今世的生活,只是虚幻的享受。"(3:185) 又说:"你们应当知道:今世生活只是游戏、娱乐,点缀、矜夸。"(57:20)
     这样的经文在古兰中随处可见。 以下我们仅列举部分圣训依据。 据传,穆圣(愿主福安之)途经一地,看到一只被遗弃的死羊,便说:"你们是否觉得这只羊在主人看来不值一文?"人们说:"正是这样,主人才抛弃它的。"他说:"指掌握我生命的主发誓,今世在安拉看来就象主人看待这只羊一样不值一文。假设今世在安拉跟前有蚊子翅膀般的份量,他是不会给悖信者水喝的。"(伊本•马哲、哈肯、提尔密济、穆斯林辑录)又说:"今世是信士的监狱,逆徒的乐园。"(穆斯林辑录) 又说:"除与安拉相关的事物外,今世中的一切都是遭诅咒的。"(提尔密济辑录)又说:"今世甘美而苍翠,安拉让你们治理它,他要看你们工作如何?"(穆斯林辑录) 又说:"竞争富庶,已使你们疏忽。阿丹的子孙常说:'我的钱财!我的钱财!'实际上你的钱财只是你已消化的食物,你已穿破的衣服,你已保全的施舍。"(穆斯林辑录)又说:"今世,是无家者之家,只有傻瓜才会为它聚敛财富。"(艾哈迈德辑录)
     穆圣派遣艾卜•欧伯德•杰拉赫从巴林带回一些钱财,辅士们听到艾卜•欧伯德归来的消息,便来同使者一道礼晨礼,拜毕穆圣转身时,辅士们都集中到穆圣跟前,穆圣看着他们笑了,问道:"我想你们已经听到艾卜•欧伯德从巴林带来东西的消息,是吗?"人们说:"安拉的使者啊!是的。"穆圣说:"你们尽可高兴,我会满足你们的要求,但是,指主发誓,我并不担心你们贫穷,但担心你们象前人一样,获得大量财富后彼此竞争而遭毁灭。"(布、穆辑录)又说:"我最担心安拉为你们发掘出大地的尤物。"有人问:"何为大地的尤物?"穆圣说:"今世的浮华。"(布、穆辑录)艾奈斯说:安拉的使者有一只好骆驼,其行速之快,无以匹敌,后来,一位游牧人的骆驼与它比赛而超过了它,这使穆斯林大众很尴尬。穆圣说:"举凡世事,有浮即有沉,这是安拉的独权。"(布哈里辑录)又说:"假若你们知道我所知道的,你们定会少笑多哭。"(布、穆辑录)
***
     福戴里(愿主悯之)说:"我时常参悟这节经文的意义:'我确已使大地上的一切事物成为它的装饰品,以便我考验世人,看谁的工作最优美。我必毁灭大地上的一切事物,而使它成为荒凉的。'(18:7━8)假设今世是暂存的黄金,后世是永存的陶瓷,我们应该选择永存的陶瓷,而不应选择暂存的黄金。然而,我们却选择了暂存的陶瓷而抛弃了永存的黄金!" 伊本•麦斯欧德(愿主悦之)说:"人人都是客人,他的钱财是借贷;是客人,就要离去,是借贷,就要偿还。" 一些人来拜访腊碧娅,谈话间他们都贬斥起今世来,她对来访者说:"你们不要再谈论它了,若非它在你们心中有很高的位置,你们是不会如此热衷于谈论它的,因为人们喜欢某物,就会常常提起它。" 哈桑说:"愿主慈悯这样的人们:他们将今世视为寄存物而把它还给了所受信托者,然后轻装上路。"
     伊本•阿巴斯(愿主悦之)说:"安拉将今世分为了三份:一份归信士,一份归伪信士,一份归卡菲尔。信士用它装备自己,伪信士用它装点自己,卡菲尔用它及时行乐。" 一个人对阿里(愿主悦之)说:"穆民的长官啊!请你为我们描述今世。"他说:"在今世这个家园里,有健康就有疾病;有松懈就有后悔;有贫穷就有忧愁;有财富就有考验;其合法的事物要受清算;其非法的事物要受惩罚;其嫌疑的事物要受批评。" 叶哈雅•本•穆阿兹•拉齐说:"智者有三:被今世抛弃前抛弃今世者;入坟前自备坟墓者;见主前取主喜悦者。" 欧麦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愿主悯之)在一次演说中说:"人们啊!你们确为某件事而造,相信它者必愚,否认它者必毁。你们是为"永恒"而造,但你们要从一个家园转移到另一个家园。安拉的众仆啊!即使你们安坐家中,也会被食物噎着,饮料呛着;你们每获得一种引以为豪的幸福,必以丧失另一种幸福为代价。那么,你们就应为永久的归宿而奋斗。"说道这里,他已泣不成声,走下了讲坛……
***
     穆圣(愿主福安之)说:"我何以留恋今世呢?在今世中,我就象一个在炎热的日子骑马远行的旅人,在途中看到一棵大树,便停下来,在树下休息片刻,然后离树而去。"(提尔密济、哈肯辑录)穆圣(愿主福安之)看到一个圣门弟子用灰泥建房,就说:"我看事情比这紧迫得多。"(艾卜•达吾德、提尔密济辑录) 尔撒(愿主福安之)说:"追求今世者,就象狂饮海水者,饮之愈多,渴之愈甚,直至死亡。"
何为受贬斥的今世
     须知,仅知道今世受贬,而不知道所贬为何物?所应远离者为何物?所不应远离者为何物?就不能掌握贬斥今世的真正目的。今世和后世,意味着人的两种心理状态。其眼前的、临近的称作今世,也就是死亡之前的一切;其将来的、迟缓的称作后世,也就是死亡之后的一切。 凡与个人生前的欲求、享受、目的相关之事,均属于今世范畴。
但并非全部都是受贬斥的,而是分三种:
第一种:在你死后与你相伴、仍对你有益的,即知识和善功。 知识,即认识安拉、认识天使、经典、使者和先知的遗教。善功,即诚笃拜主。 学者酷爱知识,修士酷爱功干,但我们贬斥今世时,并不将这些视为今世的内容,而说它们与后世有关。穆圣说:"在今世中我喜欢三件事:妻子、香料,使我心旷神怡的礼拜。"(奈萨依、哈肯辑录)可见先知将礼拜算作今世的享受之一。在本章中,我们所论述的只是"受贬斥的今世",所以说这些不属今世的范畴。
第二种:与前者相反,凡属个人眼前利益及在后世毫无裨益之事。如犯罪取乐、过分享受许可之物--大量金银财富、骏马等,人所追求的这类事物即属"受贬斥的今世"。
第三种: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事物--既属眼前利益,又有助于后世之事。如每日的口粮、一件粗布衣等生存、工作、学习必需之物。这些同第一种一样并不纯属今世之物,因为它们只是达到目的的途径。只要人以"借助"的目的利用它们,就不能与纯粹的今世享受等同,更不能被视为贪求今世。如果人使用它们的动机,是追求眼前的个人享受,而非借助它们敬畏安拉,那么,就属于第二种──受贬斥的今世。
    最低限度的口粮、衣物、住房等,如果人利用它们干后世的工作,那么就不能将之视为追求今世的人,因为他已将今世作为后世的播种之地。而如果他利用它们满足一己之欲求,那么,他就是贪婪今世之人。尽管如此,贪婪今世也有两种:
1、使人面临后世惩罚的,称其为非法。
2、阻碍人达臻极高境界,并使之面临清算的,称之为合法。 由此可知,凡不属于安拉的事物,均属今世范畴;凡属安拉的事物,则不属今世范畴。
   你也许会说,何为属于安拉的事物呢? 让我告诉你,事物分三类:
1、不可能属于安拉的事物。即罪恶、违禁之事、享受许可之物。这些无论从形式和内容上,均属"受贬斥的今世"范畴。
2、形似属于安拉,但有可能用于非安拉之事。即思想、记念、克制欲望。人在从事这三件事时,如果他的动机是为安拉和后世,那么就属于安拉而不属于今世,如果其思维的目的是为了在知识领域出人头地,炫耀于人,或者他克制欲望的目的在于保护钱财或维护健康,那么,这实际上属于今世范畴,尽管从表面上看属于安拉。
3、从形式上看属于个人欲求范围,但有可能属于安拉的事物,如吃喝、结婚等。如果其目的在于维持个人欲求,那么就属于今世;而如果目的是借以敬畏安拉,那么它实际属于安拉,尽管具备今世的形式。也就是说,与后世无涉的一己之欲求,即属今世。古兰将其称作私欲,安拉说:"至于怕站在主的御前受审问,并戒除私欲的人,乐园必为他的归宿。"(79:40─41)
     安拉在古兰中将私欲总结为五种: "你们应当知道,今世生活,只是游戏、娱乐、点缀、矜夸,以财产和子孙的富庶相争胜。"(57:20)如前所述,凡属安拉的事物不属于今世,最低限度的口粮、住所等,如果用以追求安拉的喜悦,它们就属于安拉;过分追求它们,则是一种享乐的表现,因而不属于安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1008

主题

2

听众

43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突出贡献奖

21
发表于 2010-3-10 02:16:38 |只看该作者
今世的本质
     须知,今世就是人所追求、维护的具体事物。有人认为今世是这三种内容之一,其实并非如此。 具体的事物,指大地及它之上的一切。安拉说:"我确已使大地上的一切事物成为它的装饰品,以便我考验世人,看谁的工作最优秀。"(18:7)大地是人类的暂居之处,大地上的衣物、饮食、婚姻等均为生存之必需。
     大地之物分三种:矿物,植物,动物。 矿物,人类用它制作器皿、工具,如铜、铅;制造钱币,如金银;还有其它用途。植物,供人类食用和医疗。 动物,分为人和兽。 兽,可以食用其肉,也可以运载货物,也可作为装饰。 人,其身体可以役使,其心灵可以输入对某些人的尊崇,由此而产生地位的不同,因为地位的实际意义,就是"拥有人心"。这就是称作今世的具体事物,古兰将之概括为: "迷惑世人的,是令人爱好的事物,如妻子、儿女。"这是指人。 "金银、宝藏。"这是指珠宝矿藏等。 "骏马、牲畜。"这是指各种牲畜动物。 "禾稼。"指植物,庄稼。 这些就是今世的"具体事物"。
人类与今世的关系
     人类因享受今世而高兴,为建设今世而忙碌。这表明人类与今世有两层关系: 第一层关系:与心灵的关系。即对今世的热爱、重视,以至心灵就象奴隶或坠入爱河者。心灵的尘世属性,如自满、欺诈、嫉妒、沽名钓誉、好褒恶贬、争强好胜等,均属这种关系范畴。这是内在的今世。至于外在的今世,就是前面已经提到的"具体事物"。第二层关系:与身体的关系。即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利益而投入到上述具体事物的建设当中。也就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行业。
     正是这两种关系--心灵酷爱今世和身体建设今世的关系,人类往往会忘记自身的真正利益──最终的归宿。如果人认识了自我,认识了自己的养主,也认识了今世存在的哲理和目的,那么,他就会知道,我们称之为今世的那些具体事物之所以被造,是为了维持身体的存在,因为身体的存在有赖于衣食住行。假使他们认识到需要这些事物的原因并按需索求,他们就不会沉湎于今世。 他们之所以沉湎于今世,正是由于对今世存在的哲理和目的的无知!
人类为何沉湎于今世
     我们将在下文中详述今世的种种事务及人类对它们产生需要的过程,还将论及人类在追求它们的过程中是如何迷失方向的。人类忙碌不暇的原因,在于他们需要三样东西:食物、衣服、住房。食物,以解决保养身体、保障生存之需;衣服,以解决避热御寒之需;住房,以达避热御寒、保护家人、储藏财物之目的。
     由于安拉没有将食物、住房、衣服创造为成品,所以人们不得不通过农业、牧业、猎狩业、纺织业、建筑业五种根本性行业去创造自己生活的条件。其次,有些行业如纺织业、建筑业、猎狩业又需要配备相关的器具,器具要么取材于植物,即木材,要么取材于金属,如铁、铅等,要么取材于兽皮等。从而又衍生出另外三种行业:木匠业、铁匠业、缝纫业。
***
    此外,人的本性决定了他们不能独自生活,而是需要与同族人共处,其原由有二:
第一,他需要子嗣,以保持人种的繁衍。而这又必须通过男女的共同生活才得以实现。
第二,通过互助获取生活资料,以保障自身的生存和子女的培养。
      但是,人仅仅与家人子女一起生活还远不能解决问题,他们必须从事各自擅长的行业并互相协助,才能达到共同的目的。出于这种需要,城市、国家就产生了。而处在同一个家庭或同一个国家中的人,只要长期共同生活,就会产生矛盾,如妻子与丈夫的矛盾、子女与父母的矛盾等。这还仅仅是小范围的矛盾。 一个国度或一个城市中的人,为共同的需要彼此交往也会发生冲突,这时,其它一些行业应运而生:测量业,以精确测量土地而达公平分配的目的;兵役制以武力保护国家,防预贼盗;政权,以解决各种纷争;法学,以了解人类用以规范行为的法律。
     这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事宜,必须由具备知识、辨别力和正直品质的特定人员来完成。而这些人由于社会的需要全身心投入这一行业时,他们就不能从事其它行业以谋生计,这就需要人们保障他们的生活来源,从此就有了税务。由于税务的存在,也产生了其它一些辅助性行业。因为这一行业需要专人向农民、业主公平收取税务并保管税金,这样以来就有了税务人员和保管人员。 而如果让一些乌合之众自由去从事这些工作,必然会出现混乱局面,这就需要一个权威机构来负责各种工作的人事安排。总之,根据行业,人分以下三种: 1、农民,牧民,手工业者。 2、武装保卫国家的兵士。 3、往复于前两者之间者,如工人、税收员等。
***
     你已看到,事情最初从人们需要食物、住房、衣服发韧,以至发展到了后来的复杂境况。 尘世的事情就是这样,每开启一门,必开启与之相关的其它诸门,以至无限度地发展。甚象一个无底洞,人一旦落入其中,就要越陷越深。
***
这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各种行业,而这一切又必须借助资金和工具方能完成。 农民须将自己的产品交给他人,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但农民用食物同木匠交换农具时,木匠也许在这个时候并不需要食物,农民便无法达到目的。于是便有必要将各种产品集中于一处,让人们各选所需。这样以来,就有了市场。同时也出现了专事运载货物的人,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赚钱谋生。但是他们夜以继日长途跋涉挣来的钱却有时会被强盗、暴君侵吞。而安拉尚在人们疏忽、无知的时候为他们和他们的社会指定了赖以遵循的法律制度。今世中的事物几乎都是在人们"疏忽大意"时形成体系的。假设人们个个都精明睿智,高瞻远瞩,他们势必会倍感厌倦而放弃生活。由于贸易的发展,人们开始需要钱币,于是就有了钱币铸刻业…… 各种行业就这样不断衍生着。
从事上述种种行业并非易事,而须经历一定的培训。然而有些人自小被忽视而没有受到必要的教育,因而不能从事任何一种工作。他们为了解决生存问题,采取了"依赖别人的劳动生存"的生活方式,于是,就有了盗贼和乞丐。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以抵御这两种人的干扰。
     而那些盗贼们,有时成群结伙,明火执仗;有时黑布蒙面,潜伏偷袭…… 至于乞丐,当他们伸手讨要他人的劳动成果时,人们总会对他们说:你们为何游手好闲而不象别人一样自食其力呢?这样他们有时什么也得不到。
     这就促使他们采用其它手段以便将别人的钱弄到自己手里,于是他们或假装无劳动能力;或装聋作哑,装疯卖傻;或作半身不遂状…… 另有一些人,则用滑稽可笑的言谈和动作哗众取宠,以得到少量的施舍,如鹦鹉学舌者、插科打诨者、变戏法者等。 还有一些厚颜无耻之辈在街市上打鼓吹哨、兜售咒文、占卜算卦,以谋生计。与这些人性质相同的是那些站在讲坛上劝化众人以笼络人心谋取钱财者, 他们的"乞讨"手段多逾千种。 这些人为了谋求生计,真可谓绞尽了脑汁。
迷失方向者
     人类由于需要吃穿而纷纷投入到这种种行业之中,然而他们在谋生的过程中竟迷失了自我,迷失了初衷,迷失了方向。他们原本羸弱的理智,经纷繁世事的重压后,竟对生活的实质产生出许多怪诞的臆想。他们中昏溃无知者说,人活着也就是为了获得食物,吃饱了就可以继续劳动,劳动就可以继续获得食物……这说明他们既未获得今世享受,又不识宗教信仰为何物。
     也有人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用劳动来折磨自己,而是为了充分享受今生,满足性欲和口腹之欲。他们的吃饮无异于牲畜。也有人认为,人生的幸福在于拥有大量钱财,于是他们就不分昼夜、不辞劳苦地聚敛起财富来,他们只事聚敛,不事享受,到死时他们对自己仍然十分吝啬。他们终生劳累聚敛的财富,竟让后人轻易享受了。一些人以为,幸福是拥有好名声、博得众人的赞赏。他们不辞劳苦地追求这一目标,他们甚至不让自己吃得太好,用节俭出来的钱购置漂亮的服装、昂贵的坐骑,雕饰家门……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
    还有一些人以为,幸福就是获得地位和尊荣。他们所注重的是如何让人们向他们表示谦卑,根本无暇考虑后世的问题。当然,还有其它许多持形形色色观点的人,可惜他们都已迷失方向。 人类对食物、衣服、住房的需要,致使他们陷入了这种迷惘,他们忘记了这些事物存在的目的及需要的限度。最初的原因导致了后来的种种结果而那又使他们陷入更多、更大的困境而未再能获得升华。
     人只有认识到谋生的目的,在于保护身体不至受害,才会适可而止,不至于迷失在谋生的过程中。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尽量让自己的身心从杂务中解脱出来,以便去考虑后世的问题。
成功之人
     有人意识到沉湎于今世的害处,因而开始鄙弃醉心俗世享受的做法,但恶魔没有放过他们,而是在鄙弃今世的方式上仍使他们迷失了正道。还有些人认为,人欲获得幸福,必须根除欲望和怒气,于是便以近乎自我折磨的方式进行苦修,以至他们中有些人因修炼过度而失去理智、发疯、身患重疾,甚至死亡。 也有人由于无法根除某些属性,遂认定教门责成之事,均属不可能实现之事,这又使之濒临叛教的边缘。
      有些人认为,人之所以备尝艰辛,都是为了安拉,而安拉是无求于众仆崇拜的,人类的违抗丝毫无损于安拉,人类的崇拜也丝毫不增加安拉的荣耀。于是他们就放纵欲望,走虚无之道,将教法教规搁置一旁,还妄言什么这正是纯粹的"认主独一",因为安拉是无求于众仆崇拜的!另有一些人认为,拜主的意义在于修身,以达认识安拉的境界,认识既得,目的就已达到,人既已达到目的,就不再需要途径和方法。于是他们轻易放弃了拜主的功修,还妄言什么他们已到达最高境界,不再需要用"责成"的形式来强制自己,强制只是针对普通人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旁门左道,毋庸一一列举。 人类中的得救者,只是那些坚持穆圣和圣门弟子的道路--既不完全抛弃今世,也不完全根除欲望的人。对于今世,他们仅将之看做谋求后世川资之地;对于欲望,他们只消减其违背教门和理智的部分,既不全面顺从,又不彻底抛弃,而是走中正之道。对今世中的任何事物,既不盲目抛弃,又不一味追求,而是先去认识它们被造的目的,然后适当利用它们。他们对食物的需求仅以能支撑身体拜主为限,衣服和住房只要能达到防寒避暑防盗的目的便可。
     当人的心灵摆脱了身体的奴役时,才能全身心地趋于安拉,才会记主不怠,还可以将欲望长期控制在畏主守法的范围之内。得救之道,就是圣门弟子的道路。穆圣(愿主福安之)说:"得救者只有一伙人。"人们问:"安拉的使者啊!他们是谁?"穆圣说:"坚持圣道,维护集体的人。"有人问:"他们又是怎样的人呢?"穆圣说:"坚持我和我的弟子们的道路的人。"(提尔密济辑录)他们坚持的是中和之道,他们并没有"为今世而今世",而是为教门而利用今世;他们没有全面抛弃今世或走向过分或怠慢的极端,而是始终保持中正不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5-2 09:00 , Processed in 0.0330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