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2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伊斯兰教与撒拉族风俗习惯

[复制链接]

1008

主题

2

听众

43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突出贡献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10-3-17 03:09: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冶青卫       马坚教授指出:“国内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大半与教律有密切关系”。 “清真”专指伊斯兰教教规所允许的食物,是相对于有血液、猪肉、自死物和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的饭菜而言的。 伊斯兰教是撒拉族的全民性信仰。由于历史、民族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撒拉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较之国内其它穆斯林民族更为严格。撒拉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教的烙印。       过去,在“四人帮”横行时代,撒拉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四人帮”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一概诬蔑为“四旧”和“封建迷信”,强行改变或禁止,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所以,正确地阐述伊斯兰教和撒拉族风俗习惯的关系,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肃清“左”倾错误在民族、宗教政策方面的流毒,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团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伊斯兰教和撒拉族饮食       伊斯兰教和撒拉族风俗习惯的关系,首先表现在饮食方面,即不吃猪肉、血液、自死物和诵非安拉之名而宰杀的动物,绝大多数撒拉人不饮酒。      这是伊斯兰教教律之规定。伊斯兰教信仰和法律的源泉,被穆斯林认为是安拉的语言的《古兰经》和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言行录《圣训》都提到了这一点。《古兰经》说:“你说:‘在我所受的启示里,我不能发现任何所不得吃的食物,除非是自死物,或流出的血液,或猪肉——因为它们确是不洁的——或是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6:45)。在其它一些章节里也有同样的条文,说明禁食这四种东西是安拉的法度。      伊斯兰教认为,猪肉、血液都是“秽物”、“确是不洁的”。自死物不能食,是由于其血液未流出来,因为血液是“不洁的”。至于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之不可食者,伊斯兰认为,世界万物皆属安拉,万物的生死,皆操于安拉之手,所以,宰牲时必须念“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名。安拉至大”,以示宰牲已得到安拉的许可。否则是没有得到安拉许可的,故不可食。      伊斯兰教的这些规定,在当时伊斯兰教创立时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族民、宗教和社会根源,后来成了穆斯林的生活习惯,但“为势所迫,非出自愿,且不过分的人,〔虽吃禁物〕毫无罪过”〔《古兰经》(2:173)〕。这是穆斯林在迫不得已时开禁的一种通融办法。      解放以来,一些干部和群众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但他们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民族习惯,包括不吃猪肉等禁物。有些同志就此认定他们是信教、迷信,这完全是错误的。很显然,对这些不信教的人来说,不吃猪肉已成为民族习惯的一部分,而不是为了信教。所以,对这些人,如果他(她)们愿意保持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包括不吃猪肉),则应当给予尊重,而不应受到歧视。同样,对那些广大的出于宗教信仰而不吃猪肉等物的群众,也应当给予切实的尊重,并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因为国家宪法保障公民信教的权利。       撒拉族在饮食方面的习惯是绝大多数人不喝酒。《古兰经》上提到关于酒的地方有三处,这三处反映了伊斯兰教对酒从限制到禁止的历史过程。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和一些穆斯林由麦加迁往麦地纳后,有的穆斯林参与饮酒、赌博。有人问穆罕默德许不许可?穆罕默德以安拉的名义说:“他们问你饮酒和赌博的〔律例〕,你说:‘这两件事都包含着大罪,对于世人都有许多利益,而其罪过比利益大’(2:219)。只说害多益少,没有加以禁止。以后有的穆斯林酒醉后作礼拜念错《古兰经》,穆氏得知后,又以安拉的名义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在酒醉的时候不要作礼拜,直到你们知道自己所说的是什么话”(4:43)。意思是清醒后再礼拜,此次也未加以禁止饮酒。后来穆斯林们由于酒醉,互相斗欧,以致打伤,彼此结下怨仇。此事为穆氏知道后,再一次以安拉的名义宣布:“信道的人们啊!饮酒、赌博、拜像、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恶魔愿你们饮酒和赌博而互相仇视,并且阻止你们记念真主和谨守拜功。你们将戒除〔饮酒和赌博〕吗?”(5:90)。这次把饮酒的害处说得很全面,从此,伊斯兰教禁止饮酒。   值得注意的是,《古兰经》没有像禁食猪肉等那样,说酒是“不洁的”,因此穆斯林(包括撒拉族)对酒的厌恶和反感不像对猪那样强烈,因而禁酒不像禁猪肉那样严格、普遍。当然,一般来说撒拉族是不饮酒的。   附带提一下,一般撒拉人也不吸烟不吸毒,因为伊斯兰教禁止吸食具有麻醉性的东西。而烟则具有一定麻醉性。 如同不吃猪肉等受到尊重一样,不饮酒不吸烟也应受到尊重。至于自愿饮酒抽烟者,则听其自然。       综上所述,撒拉族不吃猪肉等,绝大多数人不饮酒不抽烟,与伊斯兰教有密切的联系,但另一方面,这种饮食习惯一经成为生活习惯之后,则变成了民族习俗的一部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1008

主题

2

听众

43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突出贡献奖

21
发表于 2010-3-17 03:09:30 |只看该作者
二、伊斯兰教和撒拉族服饰、仪表       伊斯兰教和撒拉族风俗习惯的关系还表现在服饰和仪表方面。       有时我们在街上看到头戴无沿小圆帽,身着白布褂、青坎肩,脸上蓄有一把胡子的男子和头戴盖头的妇女,这些人便是撒拉族;他(她)们的这种服饰和仪表都与伊斯兰教有关。        妇女戴盖头来源于《古兰经》。《古兰经》说:“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自然露出的,叫她们用面纱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饰,除非对她们的丈夫,或她们的父亲,或她们丈夫的父亲,或她们的儿子,或她们丈夫的儿子,或她们的兄弟,或她们兄弟的儿子,或她们姐妹的儿子,或她们的女仆,或她们的奴婢,或无性欲的男仆,或不懂妇女之事的儿童……”(24:31)。伊斯兰教把妇女的手和脸之外都视为羞体,所以妇女需要用盖头把头发、耳朵和脖子遮盖起来。盖头样式因民族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阿拉伯半岛的妇女一般用一块面纱从头顶垂到肩上,并用手拉住,撒拉族妇女一般先将头发绕头缠住,然后戴一顶类似护士戴的帽子,再把盖头套在帽子上,使整个耳朵和脖子都遮掩起来。盖头颜色因年龄大小而有所不同。一般少女戴绿色的;中青年妇女戴黑色的;老年妇女则戴白色的。       但是,随着撒拉族经济文化的发展,随着撒拉族与周围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经济文化的交往,她们的服饰也在起着变化。近来,有的撒拉族妇女不再戴盖头,而只戴黑边的白帽,还有的青年妇女开始穿国内最流行最时髦的服装。       撒拉族男子一般夏天戴白色小圆帽,冬天戴黑色小圆帽。穆斯林们作礼拜时前额及鼻尖都要着地,戴无沿小帽方便。但不礼拜的人也戴这种帽子。现今的撒拉人特别是青年人戴小圆帽的逐渐减少,戴国内汉族通常所戴的顶罩帽的渐多;也有不戴帽子的。      撒拉族男子到一定年龄要留胡子。在撒拉族当中,谁要是有一把浓密乌黑的大胡子,就受到人们普遍的尊敬。在他们眼里,胡子的好坏往往成为一个男人是否清廉的标志。因此,一般男子都喜欢留胡子。同时,撒拉族男子也象其他穆斯林一样,行割礼,拔阴毛,剃胡须(留胡子),剪指甲,拔腋下汗毛。       上述这些习惯都来源于伊斯兰教。《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指出:“五件事属圣行,它们是割礼、拔阴毛、剃胡须、剪指甲和拔腋下汗毛”。“你们与异教徒所行相反,当留胡子而剃去胡须”(第164页)。圣行,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所行的一切事,是穆斯林必须仿效的,因而撒拉族一般也行穆罕默德所行过的事。我们不应该不问具体的人,一概把这些都视为信教。很明显,对信教者来说,这些都是处于对教规的遵循,而对不信教者来说,这些则是民族习惯的一部分,不应视为信教。                               三、伊斯兰教和撒拉族婚丧          伊斯兰教和撒拉族的密切关系还反映在婚丧方面。          一般说来,伊斯兰教强调男女在生理上的“自然”差别,从这个基础出发,伊斯兰教对婚姻作了许多具体规定,集中表现在婚姻自主、允许(又限制)多妻等方面。     伊斯兰教允许多妻,同时又限制多妻。《古兰经》说:“真主说:‘你们应娶所爱的妇女,两个、三个、四个,均可。如怕不公,可娶一个。”(4:3)可见伊斯兰教允许多妻是有条件的。解放前撒拉族也有不少一夫多妻的现象;解放后,宪法规定一夫只能娶一妻,撒拉族自然也一夫一妻制了。        婚姻自主是伊斯兰教的又一项规定。《圣训经》指出:“穆圣说:‘不论寡妇或处女,没其许可,别人不得作主缔结婚约’”。《圣训经》237页。 同时伊斯兰教也不主张婚姻完全自主。《圣训经》说:“有效的婚姻,必须有家长口唤和两个公正人证婚。〖ZW(〗《圣训经》238页。 ”也就是说,男女结婚必须征得双方家长同意,并有两个证婚人。        由于种种原因,过去撒拉族的婚姻一般都强调后一个规定。在撒拉族当中,男女自由恋爱是极少见的。当代的撒拉族是这样选择配偶的:先由男方父母托一个熟悉女方情况的人到女方家与家长商议,待女方家长同意后,即问其女儿,若同意,此项婚姻即告结成;若不同意,一般就告吹。       撒拉族的婚礼是隆重而饶有兴味的。举行婚礼那天,由男方组织二三十个“孔木散”(家族)男子偕同新郎到女方家,到那儿后,先由每个“孔木散”给新郎佩戴一块绸带,然后新郎给参加婚礼的长者逐个道“色俩目”(问安词),再请本村德高望重的阿訇念“尼卡海”(证婚词),此时,在场的人都肃然而坐,静听阿訇赞念。接着,阿訇给前来贺喜的每个人散核桃和红枣,借以表示吉祥如意。至此,祝福仪式结束。结束后,新娘骑马“赴亲”,当新娘快到新郎门口时,便由预先准备好的青年人鸣放鞭炮,表示祝贺。接着,新娘入屋,送亲者赴宴。宴毕,女方家留一妇女陪伴新娘,其余都回家。至此,整个婚礼结束。      如果说撒拉族在婚姻方面受伊斯兰教影响比较深的话,那么在丧葬方面受伊斯兰教影响则更深了。      伊斯兰教规定,人死后洗大净、穿尸衣、行站礼、埋葬是丧葬的四件“瓦志卜”(“瓦志布”伊斯兰教把其教规的地位分三等:主命(真主的命令);“瓦志布”(当然要做的);圣行(穆罕默德所做的)。其中、主命和“瓦志布”是教徒必须要执行的,圣行则有时可以不执行。) 。洗大净就是按宗教规定将死者全身洗净,穿尸衣是用白布裹身,行站礼即进行宗教祈祷,称站“者那则”。墓坑南北向,先挖一个长约两米,宽约一米的直坑,后在直坑西侧掏一偏洞,用以安置尸体。尸体是足南头北面西,以示向着伊斯兰圣地麦加。封闭偏洞,填实坑,埋葬即告完毕。      撒拉族的丧葬与上述规定基本相同,即洗尸,白布裹身,殡埋不用棺,行站礼。出殡那天,还要给前来奔丧的人施散钱、茶叶、食盐等。死者家属还分别在死者亡故之后的三天、七天、四十天、一百天和每年的忌辰进行布施,念经祈祷。      从以上可以看出,撒拉族在丧葬方面受伊斯兰教影响最大、最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8

主题

2

听众

43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突出贡献奖

31
发表于 2010-3-17 03:09:50 |只看该作者
四、伊斯兰教和撒拉族节日        撒拉族的节日更加显示了伊斯兰教和撒拉族之间的密切关系。撒拉族有两大节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这也是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        伊斯兰教教历九月是斋戒的月份,阿拉伯语称“莱麦丹月”。斋戒是伊斯兰教的五功( “五功”就是伊斯兰教的五项宗教功课,即念经、礼拜、斋戒、天课、朝觐。)之一。《古兰经》说:“莱麦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应当斋戒;害病或旅行的人,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2:185)所谓斋戒,就是在整个斋月中,穆斯林白天戒除一切饮食。教历十月一日开斋,举行庆祝活动,称开斋节,撒拉族称肉孜节。       撒拉族过这个节日非常隆重。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炸油香,做点心,互相道“色俩目”(祝安词)。大约上午10点,全村庄的男子都头戴小圆帽,身着长袍到一较高较开阔的地方礼拜。拜毕,还进行宗教演讲。以后的各种庆祝活动延续三天。 撒拉族的另一个重大节日是古尔邦节,在教历十二月十日举行。伊斯兰教规定,教历十二月初是穆斯林去麦加朝圣的日期。朝圣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朝觐活动的最后一天——十二月十日,宰牛羊庆祝,所有穆斯林共餐,故又称宰牲节。但时至今日,除虔诚的穆斯林外,撒拉族当中的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不知道这个节日的来历和用意,他们只是象通常过节日那样,表示欢庆而已,宗教色彩已经淡薄。      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是宗教节日,是全世界穆斯林民族的共同节日。但对撒拉族来说,这两个节日已成为民族的节日了。我们可以看出,撒拉族风俗习惯大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或与伊斯兰教有密切联系,同时,又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区别。我们既要看到二者之间历史的联系,又要看到现实的区别,客观地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四化建设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4-27 13:36 , Processed in 0.04094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