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建欢迎你·泉州·伊斯兰教遗迹

[复制链接]

679

主题

3

听众

362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08-11-4 12:14: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泉州被认为是伊斯兰教最早登陆中国的地方之一,大概可以早到唐代。但大量的穆斯林进入泉州是宋元时期,也就是泉州港的繁盛时期。所以泉州的伊斯兰教遗迹成为一段与泉州昨日繁荣有关的历史记忆。在这段记忆中,大量外邦商贾融入泉州,在这里做生意,甚至定居,取得中国的户籍,并学习这中国的文化。这些友邦人士中很多是穆斯林,也许可以说是绝大部分,因为现在发现的宋元石刻遗物中,伊斯兰教的占了三分之二。而在近现代中国穆斯林的心目中,泉州代表了另外一种记忆的符号——这里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一个起点,当时繁盛的穆斯林世界也给这里带来了贸易的繁盛。前一段记忆中,泉州的繁盛吸引了外来的穆斯林,后一段记忆中,穆斯林的到来促成了泉州的繁盛,但现在这里的教门衰落了,同时第五次人口普查明白的写着泉州拥有10万多回族。这又貌似开始了鸡与蛋的头脑体操中。
两段记忆催生了殊途同归的后果。根据前一段记忆,官方出资修复了泉州唯一存在的一座清真寺,并将保有“阿拉伯人祖源”记忆的一些居民确认为回族,让这段记忆有始有终;根据后一段记忆,晚清以来就有外地穆斯林来到泉州,试图在这个标志性的地方复兴教门,民国时期的回教救国会福建分会和解放后的福建伊协都把会址选在了泉州,大概省城福州和特区厦门都不具备这样的象征资本。
经过与老板和老板的前老板的小心论证,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去搞这交织起来的两个后果,其实我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题目叫做“泉州回族伊斯兰文化的重建”,泉州不幸的成为所谓“我的田野点”。就当是去玩了,下面就是我游览时留下的照片。
“清净寺”,就是上面说的那个泉州仅存的清真寺。据说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最近一次重修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之前最早的有记录的重修是在14世纪。现在这里成为一个卖门票的景点,但聚礼和会礼都能正常进行。比较多见的版本会从东向西照,好能把那个“阿拉伯特色”的拱门照下来,但我选择了从西向东照,好让不远处香火旺盛的关帝庙作为背景进入镜头,毕竟这里是多神崇拜的闽南,伊斯兰教更多的是被看。


这个地方被导游词叫做“奉天壇”,听起来很风雅,如果在其他清真寺,直接就叫“礼拜大殿”了。殿顶在清朝的几次地震中塌落下来,那时的泉州穆斯林已经没有财力重修。现在这里长满了杂草,但依然辩认得出标志了天房朝向的凸壁,张承志也称赞这里的阿文石刻可以和摩尔时代的西班牙宫殿媲美。节日的会礼,这里还会站满了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聚礼则是移到了后面一座叫“明善堂”的小院落中。



第一次访谈清净寺阿訇的时候,我问他泉州还有哪些伊斯兰教的史迹可寻,他说可以去灵山圣墓和海交馆看看。于是我们先去了灵山。在明代的《闽书》中记载,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唐代,圣人穆罕默德(愿主赐福于他)的四位弟子就来到中国东南地区(广州、扬州和泉州)传教,其中三贤、四贤就葬在灵山。记忆的后半段有些诡异,说当地居民时常在夜里看到这里发光,认为是两贤显灵,所以称这里为“灵山”。灵山的故事讲述到明朝初年,云南来的穆斯林郑和也参与进来,他在某次下西洋之前来这里“行香”,陪同他的一位泉州穆斯林蒲姓后裔为纪念此事镌刻了“郑和行香碑”;另外郑和还带了一道圣旨,是永乐帝宣布保护穆斯林的,这个文件现在被刻在石头上,一份留在清净寺,一份撂在晋江陈埭的丁氏回族大宗祠里。实际上我觉得“圣墓”的称呼非常奇怪,也许说到“圣”我首先想到的是《古兰经》里提到的列圣吧,这里安葬仅仅是圣门弟子。始建于西元996年的北京牛街礼拜寺里也有两座很相似的坟墓,被称为“筛海坟”,这个“筛海”是外来语的音译,有时也叫做“谢赫”,意思是很有学问的人(如果举个例子说,在巴勒斯坦被以色列军方用导弹无耻谋杀的谢赫·亚辛)。而在泉州,两座墓的主人被追溯为圣门弟子,这就加大了泉州在中国伊斯兰教史和中国古代繁荣史上的价值。也有些研究海上交通史的学者希望完全去除这里的神秘性,认为这里埋葬的是两位阿拉伯富商,时间也缩水到宋元。无论记忆如何在这里湮灭和重写,两座坟墓作为一串符号,使唐(圣门弟子“三贤”、“四贤”)、宋元(商旅云集的刺桐港)、明(郑和行香)、清(乾隆年间的重修)时代泉州穆斯林历史的残片串连起来。建国初期,两座墓已经残破不堪——包括周围不知何年代也加上的回廊,政府出资修复了这里,现在我们进去还要花三块钱买门票。

在泉州穆斯林后裔的记忆中,灵山成了一个神圣的符号。所以这里就要说到其中一个大宗——陈埭丁氏(然而他们中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和伊斯兰教没有太大关系),他们的祖源记忆就和元代在此经商的穆斯林商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丁世宗谱中就记载了早期祖先中有人葬在灵山。上世纪80年代,一次大规模的修路要经过在陈埭的祖坟,丁氏就干脆把坟迁来了灵山,图里就是几位重要的早期祖先合葬墓前的石牌楼,里面还有陈埭清真寺外聘来的阿訇用中阿文撰写的祈祷亡人得到怜悯的石刻。后面还有各个时代显要人物的墓,这里成为了丁氏的族墓。如果三贤、四贤墓是一段历史的话,这里历史和现实衔接在一起。


山坡的另一面,树荫的遮盖下,是另一片墓地,坟很小,有的已经在南方湿热的环境中被渐渐腐蚀了,有些可以看出是清代的,有些近在民国。墓主人的姓名揭示了泉州回族的几个大姓——林、李、郭,等等,当时实在没有好好记录下来。值得说说的是郭姓,现在泉州市惠安县有一个百崎回族乡(现状和陈埭丁很相似),族谱记载在清朝(对不起,我实在忘记了是康熙、乾隆还是嘉靖了),一位来自百崎的郭姓祖先希望恢复祖教,就来到泉州清净寺附近定居。也许这一片墓地,连同三贤四贤墓和陈埭丁氏族墓代表了泉州穆斯林及其后裔的三种被呈现的历史:被淡忘的历史、连续被强调和不断更新的历史、重新被想起并被强调的历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4-27 11:03 , Processed in 0.03411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